1、骨质疏松症会对身体有什么害处?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它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2、什么是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2011年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如下:
1.发生脆性骨折
2.基于骨密度的诊断: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为骨质疏松
4、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因骨量低下,骨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
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原话正确。
5、中国骨质酥松在世界排名第几
中国骨质酥松在世界排名第一!!!
卫生与生活报报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总患病率为12.4%,老年人中患病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3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症将出现在亚洲。
仅供参考!
6、世界骨质疏松日是几月几号?
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出版发行快讯,不定期刊登各成员国骨质疏松组织开展骨质疏松日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互相进行交流,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骨质疏松会导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体力下降,不能过于劳累和重活,不适于身体对抗性的运动。 应该最少每天吃 一到 两粒 高质 钙片 1杯 牛奶 每天做适当的运动,散步,晒30分钟到1个小时的太阳。 骨质疏松 要谨防不要发生骨折.轻者出现伤害意外,重者死亡。 骨质疏松 多发于老年人 女性 在生小孩的时候和更年期后 男性 50岁以后多见 骨质疏松 一般是因为严重缺钙 严重营养不量 造成 另外就是 不爱运动的人 会容易得 骨质疏松 但是如果你说 一个十七八岁 的人 不爱运动会得骨质疏松 简直有点可笑 除非他是 失明者 或是个残伤人士 他的 运动才会少到 得 骨质疏松的地步
求采纳
7、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骼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为“国际骨质疏松日”该定义中:①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基质等比例的减少;②骨微结构退变:由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等
8、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公共健康问题。一般说来,骨质疏松发生发展有一个漫长过程,与钙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当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这无疑是有益的。但少数中老年人对防治本病尚缺乏全面认识,以为只要长期大量补钙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误区。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应遵循三大原则,即补钙、运动和饮食调节。在合理补钙时,坚持运动也很重要。这三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不可偏废。
生理学家研究证实,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一是促进性激素分泌,包括雌激素和睾酮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可加速骨蛋白质合成,骨盐沉积增加,骨质增厚;二是运动可增加骨皮质血流量,活跃骨内血循环,减少钙溶解,增强骨细胞代谢;三是运动时,肌肉对骨骼会产生牵张力,它对骨强度的影响远远超过相关激素、钙等的作用。实验发现,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对骨代谢起调节效应。肌力锻炼只要能重复一定次数或持续一个时期,便可使肌肉纤维变粗,肌力增强,从而减轻或延缓骨质疏松发生。
运动锻炼时,因为中老年人宜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原地轻度跳跃等方式。研究发现,不同运动项目和方式对增加骨密度有部位特效性。比如,体操训练有助于预防腰椎骨质疏松;逐渐进行的抗阻力练习有助于加速骨质疏松康复;每日步行五千步以上有助于防治下肢及脊柱骨质疏松;每日坚持握力训练30分钟以上,有助于防治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有专家指出,如果单纯预防,可采取步行和慢跑;如果已经患骨质疏松,除慢跑外,加骑固定自行车、原地跳跃、太极拳等;症状较明显、手脚不灵活的老年患者,可在室内绕圈行走,以提高平衡功能。总之,要争取一切机会动起来。运动强度并无绝对标准,以不过于激烈为原则,关键在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当然,强调运动锻炼并不否定合理补钙的重要性。两者有机配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