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肌肉与骨质疏松症

肌肉与骨质疏松症

发布时间:2020-09-14 05:38:01

1、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颈、腰、背酸痛乏力。症状与骨质疏松程度平行,有的呈长期性,早晚尤甚,也有发作几天至几个月的。疼痛在上楼、体位改变或震动时加重,亦可因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腰部伸举无力,不耐疲劳。随着骨质疏松程度的加重,可产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畸形,从而又使酸痛、乏力加重,日久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2.骨折。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多为压缩性,好发于下胸椎、腰椎,往往在曲度方向改变处,也可见股骨颈或尺骨、桡骨骨折。脊椎骨折严重时可累及脊髓神经根,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因胸椎骨折致胸部畸形,使肺活量减少,引起肺部感染,或影响心功能。3.畸形。多为骨折所致。表现为患者身长和体重均有降低,脊柱短缩,肋下缘与髂嵴靠近,脊柱可有后凸畸形。

2、运动与骨质疏松有何关系?

运动与骨质疏松有直接的关系。运动不仅可以延缓骨质疏松发生的时间,也可以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
适当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峰值和减少或延缓骨量丢失。这是由于运动产生机械力直接作用于骨,促进了骨形成和增加了骨强度。另外,运动也使肌肉发达,肌肉对骨组织也有机械力的作用。因此,缺少运动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者应当从事各种力所能及的运动。

3、宇航员患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

【宇航员患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宇航员在飞船上四天,骨矿含量明显下降,时间更长骨量大量丢失,以致四肢很脆弱,易断。他们下飞船后有的要扶着离开,有的需被抬着走。失重是引起宇航员骨质疏松的原因。在地球上,我们走路,上楼,生活都在重力作用下,再加上肌肉的收缩全身骨骼都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这对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骨量都很重要。据研究骨内骨细胞和它周围的一些结构,有感受应力的功能。并有把受到的应力进行放大,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活动改变,促使骨组织的增长。一旦失重,这些细胞失去应有的刺激,细胞的成骨活动减少或停止,时间久,即引起骨质疏松。

【资料补充】

【宇航员太空失重环境中骨质损失有多快?】

 

 

南方网讯 早在4年前美国宇航员只是乘坐自己的航天飞机每周或每两周飞向太空一次,总之没有像最近这样长时间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现在美国宇航员也产生了像原先在“和平”号轨道站上逗留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宇航员一样的健康问题。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长期考察组成员已在失重环境中生活了半年时间,原来进行航天飞机飞行时考察组成员的逗留时间没有这样长。一般来说,尽管太空医学成绩斐然和在空间站舱内设有训练器材每天可以作锻炼,但是宇航员的骨质损失速度仍像“和平”号上宇航员一样快,宇航员的骨质变化状况只能借助于专门仪器才能测定。

美国宇航局已经对前6组考察组14名宇航员进行的研究作出结论,研究时利用了三维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这种方法能获得骨质改变的三维图像,并能编制骨质结构和密度的图像。所有考察组成员在飞向空间站前和返回地面后都经过这样的三维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结果查明,宇航员腿和脊椎内骨质损失速度为每月2.7%,髋骨内骨质损失速度缓慢些,为每月1.7%,这些数据与俄罗斯航天医生研究在“和平”号轨道上生活过的宇航员骨质损失状况的数据大致相同。

航天医生清楚地知道,在长期逗留失重环境中要避免骨质和肌质损失是不可能,但是需要采取措施,以便能最大限度减缓这一损失过程。早在“和平”号轨道站上时宇航员就从事训练,以便不让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在国际空间站舱内设有训练用的跑步机、自行车训练器和锻炼肌肉的“弹力”器,此外,空间站宇航员还能服用药剂,这些药剂在地面上通常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宇航局航天医生准备在最近一批空间站考察组成员身上检验自己预防骨质疏松的新想法。虽然现在逗留在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中只生活了半年时间,如果要飞向火星,则考察组成员必须在失重环境中生活3年时间,到那时在宇航员身体内会发生什么情况现在还不清楚。

(周道其译自俄《航天世界》)

(百度知道)

(网络)

4、骨质疏松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您好!

临床上形成骨质疏松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数病因是缺钙引起的,即人体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吸收量不够。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但不管哪种引起的,其共同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其次是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

(1) 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临床上以腰背疼痛是为多见,其它尚可伴有四肢放射疼、四肢麻木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过程当中,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会引起全身骨痛。疼痛的第二个原因为骨折,即受外力压迫或非外伤性脊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和鱼椎样变形而引起的腰背痛。另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活动时,腰背肌处于痉挛状态,日久导致肌肉疲劳,收缩力减弱,以致肌肉新陈代谢减弱,会导致肌肉疼痛,从而加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痛。

(2) 身长缩短、驼背。身长缩短,驼背是继腰背疼痛之后的最重要的骨质疏松症临床体征之一。其原因是由于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受压后变形所致。椎体大部分由松质骨构成,而且是支持身体的支柱,负重量最大,这是椎体易变形的原因。

(3) 骨折。在骨折疏松症患者,骨骼脆而弱,从而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就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好发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股骨上端、踝关节等。其中,椎体骨折以第12胸椎最多见,其次为第1腰椎和第11胸椎,再次为以上椎体邻近的脊柱,上位胸椎和下位腰椎也发生,颈椎骨折几乎没有。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其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罕见。

(4) 呼吸系统障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轻度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钳。骨质疏松后可导致胸廓畸形,从而引起肺活量降低。

建议您去专业的骨科医院去检查一下,祝您早日康复!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谢谢!

5、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症状有什么区别

骨质增生是指骨关节边缘长出软骨。骨质疏松是指骨质变脆容易骨折,骨质疏松发生在全身的骨头上。

6、人体的肌肉疼和骨疼的症状,分别是指什么病状??

骨疼首先要考虑的疾病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成分和骨基质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肌肉疼多数都是因运动引起的。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麻烦采纳,谢谢!

与肌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