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对骨质疏松症的展望

对骨质疏松症的展望

发布时间:2020-09-12 18:59:31

1、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经从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恶化的治

疗,进展到积极地恢复骨骼健康的治疗,使“从骨寿命而言可以使人的预期寿命延长10 ~ 20 年”的预想成为可能。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偶联失调,药物治疗分为三大类。

(1)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异丙氧黄酮都属于这一类。

(2)骨形成促进剂,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

(3)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这类药物有维生素D 与钙剂。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既往HRT(激素替代疗法)曾作为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首选,但新的研究表明,在HRT(激素替代疗法)

作为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方面,风险/ 受益比值不理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在欧洲范围内HRT 不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疗法。

2003 年国际骨质疏松大会学术委员会推荐:不建议使用HRT 预防慢性疾病;HRT 应该用于绝经症状明显的患者,以减轻症状;如果使用HRT 使用剂量应该最低,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最短;对使用HRT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对有泌尿生殖器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局部用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仅作为抗吸收治疗的备选用药。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全,消化吸收能力就强,成为生化气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依赖肾的功能健全。若脾病日久,运化失职,饮食得不到消化吸收,无力滋养先天之肾,则肾精虚衰,最终使脾肾两亏,可表现为腰膝无力、腰背酸痛等。因此,健脾补肾乃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则。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请问如何面对骨质疏松?

其治疗方法应为综合治疗,即运动,药物与营养相结合。 一是可以多户外运动,来预防骨质钙异常的流失。 二是基础的治疗,可以采用钙剂加维生素D以降低钙质流失和促进钙质的吸收,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来分解骨质,从而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恢复,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质的血液供应,从而也有利于钙质补充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最后就是可以适当的多吃一点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说虾皮、豆制品、奶制品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之类的食物,来促进钙质的吸收,从而预防钙质异常的流失,从而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3、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一、骨质疏松症的误区——绝非简单的“缺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易于骨折

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减退,特别是肾功能衰退明显,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人体对钙的利用率下降,骨量减少,并且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发生率也大大上升。此外,女性从更年期开始,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骤然减少,也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寂静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骨量丢失本身,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寂静的流行病”。老年人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发生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甚至骨折时,才会对骨质疏松引起重视。

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致残率更是高达惊人的50%。

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饮食+运动+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等。

除了合理的饮食,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物既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促进新骨形成,又能减少骨量丢失。

四、特别医嘱:

中老年人肾功能逐年减退,自身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随之大幅度减少,因此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也明显下降。人体补钙的关键在于对钙的吸收利用,所以无论男女中老年人,都应该补充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通过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自然进程,并可以减少跌倒几率,降低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撑起一把全面呵护的安全伞。

4、谈谈你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1200字左右

谈谈你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素复杂疾病。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存在3种认识,即肾虚为本、脾虚为本、脾肾俱虚共为根本。在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存在分歧和争议的情况下,本文结合骨质疏松症现代病因学的研究结果,阐释了骨质疏松症肾虚为本、脾虚为本、脾肾俱虚共为根本3种认识的科学内涵,目的在于加强对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的理解,促进对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认识与沟通,并为提高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与帮助。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身长短缩、易发骨折等,有时并无明显症状。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类,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

5、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

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但是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许多年轻人也担心自身的骨骼健康问题。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

骨质疏松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骨质疏松在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发现疼痛时是已经比较严重的了,严重时会有并发症骨折的现象。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的蜕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钙引起的,平时缺乏锻炼也会引起骨质疏松。

年龄大的人易患骨质疏松,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但从尿中排出的钙的量却增多,所以年纪大的人就特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其他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起骨质疏松,比如过量饮酒或咖啡,长期吸烟等等。

延缓病情

有骨质疏松的人要经常多晒晒太阳,帮助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同时可以补充一些钙剂和维生素d,饮食上要要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要做到膳食均衡,尽量通过饮食来吸收一些钙。有些骨质疏松的人担心骨折,就不敢轻易活动,其实骨质疏松的人要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少喝酒,也要避免喝咖啡过量;吸烟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的人,一定要尽早戒烟。患骨质疏松特别严重的人,要尽早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6、骨质疏松症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内的孔隙变大变多,也就是说骨小梁量减少,患者的骨皮质会逐步的变薄,即骨骼密度变小,质量减少。

7、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骼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为“国际骨质疏松日”该定义中:①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基质等比例的减少;②骨微结构退变:由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等

与对骨质疏松症的展望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