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大家,做Meta分析最少要几篇原始文献
没有最低的限制,一般10篇多见
2、各位大侠,什么是mate分析?有什么作用?谢谢!!!
Meta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meta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它是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3、meta分析是什么
Meta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meta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它是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1)能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
2)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研究结果作系统性评价和总结;
3)提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4)当受制于某些条件时,如时间或研究对象的限制,meta分析不失为一种选择;
5)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某课题的研究设计进行评价;
6)发现某些单个研究未阐明的问题;
7)对小样本的临床实验研究,meta分析可以统计效能和效应值估计的精确度。因此,设计合理,严密的meta分析文章能对证据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与传统的描述性的综述相比),对效应指标进行更准确、客观的评估,并能解释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异质性。meta分析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与循证医学的思想完全一致的,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亲,你好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不要追问的形式发送,另外发问题并向我求助或在追问处发送问题链接地址,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祝学习进步!
4、什么是Meta分析
Meta分析是一种用来收集和整合有关一个研究问题的所有相关研究证据的科学方法,临床试验则是在病人中测试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
考察一个问题,只看一两条片面信息得不出合理的结论,Meta分析就是要收集和综合所有有关的信息,做出全面、无偏的结论。Meta分析常用来总结临床试验的结果。
医学存在的理由是疗效,不是产生疗效的原理。牛痘接种、奎宁,磺胺、青霉素,先有应用,而后才探究原理。但是,现代西药开发主要走的是一条相反的路,从原理到疗效。可能在研究纳入的病人中无效,而在其他病人中有效,反之亦然。还可能研究存在严重偏倚,无论显示有效或无效,都是错误的。
所以,把所有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都找来,并把它们的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和考察,考量了所有相关信息之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就是Meta分析。
目前Meta分析专指系统综述里整合结果的统计方法。总结了有关一项治疗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Meta分析,就是该治疗效果的最全面、权威的证据。
由此可见,在日新月日的医学突破中,在精彩纷呈的医学信息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呈现的结论,才是医生和患者最值得信赖的科学发现和决策依据。在有关疗效的争议中,任何Meta分析的缺席,都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论战。
Meta分析自身可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漏掉了重要研究,尤其是无效的研究,会造成高估治疗效果。一般来讲,除非是蓄意的,否则,一个Meta分析漏掉重要大型研究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它们很容易发现。另外,漏掉几个小型研究对最终结论一般影响不大。
5、如何做meta分析
Meta 分析的基本步骤
(1)明确简洁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地收集随机对照试验。
(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4)资料选择和提取。
(5)各试验的质量评估和特征描述。
(6)统计学处理。
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
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计算效应尺度及95%的置信区间)并进行统计推断。
c.图示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
d.敏感性分析。
e.通过“失安全数”的计算或采用“倒漏斗图”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
(7)结果解释、作出结论及评价。
(8)维护和更新资料。
6、看了一篇meta分析文章,不明白为什么选择OR
Meta 析基本步骤编辑
(1)明确简洁提需要解决问题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收集随机照试验
(3)确定纳入排除标准剔除符合要求文献
(4)资料选择提取包括原文结数据、图表等
(5)各试验质量评估特征描述
(6)统计处理
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
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计算效应尺度及95%置信区间)并进行统计推断
c.图示单试验结合并结
d.敏性析
e.通失安全数计算或采用倒漏斗图解潜发表偏倚
(7)结解释、作结论及评价
(8)维护更新资料
7、名词解释Meta分析
推荐你2个:
1、keywords
2、discription
这2个是Meta中最基本的
8、请教综述,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系统性综述的英文名称有systematic review, overview和meta-analysis。我们用overview表示系统性综述的统称, 用meta-analysis代表定量系统性综述。系统性综述的实施步骤包括: 拟定主题, 检索、 选择和评价有关素材(原始文献), 综合有关数据或资料, 及得出结论。系统性综述可以用于治疗、 病因、 诊断和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1.1 基本标准
大多数临床问题涉及病人的治疗、 病因、 诊断和预后。除非综述明确地描述了主题, 否则我们就只能猜测其主要内容是否与病人的诊疗问题有关。如果通过文题或摘要无法了解综述的主题, 最好另选文章。
素材的选择标准应该包含病人、 暴露因素和观测指标或结局(outcome)的定义, 及研究方法的界定。对素材的具体要求可见前几篇关于治疗、 诊断、 危害因素和预后方面文章的介绍。
在主题相同的综述中, 入选病人、 暴露因素或观测指标的不同, 可以导致综述结果的不同。如果作者介绍了选择素材的标准并按之实施, 则基本上可以避免因自身经验的影响而导致挑选支持其原先假设的文献的倾向。
1.2 二级标准
全面检索, 以搜集符合选择标准的原始文献是综述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检索应包括检索有关数据库(如MEDLINE, EMBASE)、 查找已知文献的引文和向专家咨询。专家咨询的作用可避免漏选尚未印刷、 索引和引用的待发表或已发表的文献, 还可避免因漏选未发表文献而导致的“出版偏倚”——结果阳性的文章更易发表的倾向所造成的对干预因子作用的过高估计。除非文中介绍了文献检索的方法, 否则很难判断文献被漏选的情况。
即使对于全部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素材的综述, 仍有必要了解原始研究的质量是否良好; 即使各个原始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仍有必要了解各原始研究的真实有效性。
目前, 尚无公认的评估真实有效性的标准方法。在各种评价方法中, 有些为复杂的考查条款, 有些仅包含三四条原则或要求。不妨参照本系列文章前几篇文章的要求来进行评价。
搜集文献、 评价原始研究的真实有效性并选取其中的数据是综述的重要环节, 但较易出现差错或偏倚。如果能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分别独立地进行, 且重复性或一致性良好, 那么综述的结果更加可信。
即使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标准, 但在病人、 暴露或干预、 结局指标和研究方法方面, 大多数系统性综述的素材(原始研究)之间仍会存在许多不同。我们必须判定这些不同的程度(或性质)是否严重影响到综合原始研究的结果或数据的基础。
对于定量的数据来说, 确定可否综合的标准之一是各个原始研究测量的效应关系具有相同的含义。在定量系统性综述中, 可以检验研究结果之间不同的程度是否超出了随机因素所致的预计范围及超出的程度。这种统计学分析称为“一致性检验”(齐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差异)显著性越大, 原始研究之间结果的差异单独由机会所致的可能性越小, 但对不一致性“统计学意义”的解释应慎重。另一方面, 差异无显著性的检验结论并不能排除重大不一致性的存在。因此, 即使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是差异无显著性, 但是如果原始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 那么仍要求我们谨慎地解释综合的结果——总结果。然而, 即使原始研究之间的结果具有重大的差异, 只要所有被利用的原始研究的质量上乘, 综述的结果仍是干预或暴露作用的最佳估计值。
2 综述结果的含义
2.1 系统性综述总结果的含义
临床研究(原始)通过个体病人收集数据。系统性综述通过原始研究获取数据, 进而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分析和综合之。
简单地比较原始研究中结果阳性的研究与阴性的数目的方法不是一种综合原始研究结果的好办法。系统性综述根据样本量权重各个原始研究, 样本大的研究, 权重也大, 从而得到的总结果是原始研究结果的加权平均值。有时根据研究的质量给予权重, 或劣质研究的权重定为零(剔除), 并了解这种安排或调整是否会造成总结果的重大改变。
有时, 各个原始研究结果指标的性质相同, 但测量的方法或工具不同。例如, 同类的研究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功能状态, 如果病人标准和干预措施是相同的, 则仍值得对干预措施影响功能状态平均效应进行估计。一种实施这类估计的方法是通过“效应尺度”(effect size)来综合各个原始研究的结果。效应尺度是某一研究的干预组与对照组结局指标测得值之差的均数除以标准差的商。所以, 通过效应尺度能够计算以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许多原始研究的加权平均效应。你可能感到很难解释或理解效应尺度的临床意义。你不妨将其重新转换为熟悉其诊疗意义的指标。
通常, 我们希望系统性综述的结果为定量性综合的结果, 但是由于原始研究结果间不明原因的异质性或原始研究的质量很差, 进行定量性综合有时并不合适。此时, 可以通过图表“罗列”原始研究的结果。
可以通过可信区间来估计平均效应值的精度。
由于系统性综述包含许多单项研究, 它的优点之一是其结果来源于各式各样的病人。如果各单项研究的结果一致, 系统性综述的结果适用于这些单项研究中纳入的各式各样的病人。即使如此, 我们仍应对其结果的普遍性留有余地: 或许你的病入年龄比系统性综述纳入对象的年龄都大; 如果单项研究应用的药物不同, 我们就应考虑某药的作用是否比另一种药物的要好。
后一个问题涉及亚组分析问题。判定是否相信亚组分析结果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对待研究间比较所得的结论应持怀疑的态度进行审查。如果存在下列情况, 亚组间存在差异的假设较为可信: 治疗效应的差别很大; 治疗效应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研究之前就假设存在着差异, 且数个假设的差异中仅该项被验证; 单项研究间的结果一致; 间接证据支持存在差异。如果不符合上述情况, 亚组分析的结果很少是真实的, 我们应该接受系统性综述的总结果, 而不是亚组分析的结果。
通过主题具体的以单一结局为指标的综述更有可能得到真实有效的结果或结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综述没有包含的结局: 临床决策需要考虑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
临床决策的原则是预期效益必须大于潜在的风险和成本。治疗或预防决策时, 这一点很明确。向病人介绍病因或预后情况时, 同样存在着益处和害处的问题。
9、医学meta分析
建议你找医刊汇,医学类的sci十分擅长,mete分析没一点问题
10、只补钙和维生素D,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光补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
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天津医院赵嘉国、曾宪铁团队关于“补钙和维生素D对骨折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研究。
该论文为JAMA网站主页的封面论文
结论是: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防止老年人的骨折或髋部骨折。不管什么剂量、老年人什么性别、骨折历史、饮食中的钙含量如何,这些补充剂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益处。这在学术圈引起一片哗然。
这也让百姓不禁质疑,难道这些年的钙都白补了吗?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补钙和维生素D对预防骨折真的没有效果吗?日常生活中又存在哪些补钙误区,又该如何合理补钙?是时候说清楚了。
什么原因导致骨折?
骨折有很多种,有外伤性的骨折,也有骨质疏松性的骨折。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走路不小心摔倒,就发生了骨折。其实,摔倒只是诱因,引起这种骨折最大的原因是患者的骨质疏松。
这就要从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来讲,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钙。其实机体的缺钙,并不仅仅是补钙就能解决的。机体缺钙有三种原因:一、补钙不足,二、吸收钙障碍,三、钙排泄增加。
外伤性的骨折,补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预防。补钙仅仅是解决了第一种原因,而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不仅要摄入足量的钙,还要能很好的吸收,减少钙流失,这就需要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合钙片一起吃。
补钙的几种误区
补钙增加结石风险,或结石患者不宜补钙
其实,大部分的泌尿系统结石都是由草酸钙引起,而医生建议补充的是碳酸钙,合理服用碳酸钙不仅不会引发结石,而且在人体内会使草酸盐脱离,反而会抑制结石产生。草酸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建议先用开水焯一下再食用。
高血压病人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不建议补钙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许多高血压病人都在服用,但是补钙与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并不矛盾。相反,正确、有效地补钙反而会使血压下降。
多喝骨头汤、多吃虾皮可以补钙
受肠道环境影响,钠盐、高蛋白和油脂类的食物都会抑制钙的吸收。所以,对于要补钙的中老年人来说,注意饮食清淡。
骨头汤虽然钙含量很高,但是由于胆固醇含量也过高,大大影响了钙的吸收,所以喝骨头汤补钙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虾皮属于弱碱性食物,而钙在弱酸环境下吸收最好。大量吃虾皮容易在肠道内形成弱碱性环境,反而不利于钙的吸收。
认为补钙越多越好
其实,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个限度。我国规定各年龄组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mg,也就是说每 人每日不能超过2g,否则就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如何合理补钙?
合理膳食
平时注意多摄入含钙高的食品,如适当多吃奶与奶制品、豆类、硬果、虾皮、小鱼、小虾、绿色蔬菜、海带、紫菜等含钙高的食物。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最好有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
骨质疏松药物
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除了基本补充剂,还需要补充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
总之,我们不能否认补钙和维生素D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骨折的发生率很难降低。需要同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一起服用,方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