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癌症监测

骨质疏松癌症监测

发布时间:2020-09-10 18:29:34

1、骨质疏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Osteocalcin,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ase,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Urinarypyridinoline)和脱氧吡啶啉(Urinarydeoxypyridinoline,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cross-linkedN-andC-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2、怎么看骨密度测量。数据怎么看

骨密度检查:即BMD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最佳检查方法。骨密度检查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可以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髋部,脊椎,腕部,手指,胫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检查结果需要与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年轻人标准”和“同龄人标准”。
年轻人标准:通过T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年轻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确定骨折风险,BMD越低骨折风险越高。
同龄人标准:通过Z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同龄,同形体的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BMD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WHO诊断标准,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BMD被认为正常.WHO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3、最近老妈体检查出骨质疏松,想咨询一下,骨质疏松怎么办?有什么治疗方法?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③睾酮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利塞膦酸、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和依降钙素。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4、中国中国癌症基因检测公司排名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关注。\\中 源 协-和基因公./众./号 知己基因(jigene)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中源协和基因检测建议您选择有实力的企业做参考!
常见疾病一共(71项)消化系统(7项):食管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结石、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呼吸系统(4项):哮喘、急性肺损伤、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气肿循环系统(12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高血压肾病、脑出血、脑梗塞、深静脉血栓免疫系统(9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白塞氏病、小柳原田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9项):失眠、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抑郁症、认知功能减退、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发作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病内分泌系统(12项):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突眼性甲状腺肿五官(6项):高度近视、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闭角型青光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耳硬化症血液系统(1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皮肤-运动系统(6项):白癜风、银屑病、川崎病、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泌尿-生殖系统(5项):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征肿瘤类疾病(29项)消化系统(7项):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大肠癌呼吸系统(3项):鼻咽癌、喉癌、肺癌神经系统(2项):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内分泌系统(1项):甲状腺癌五官(1项):口腔癌血液系统(5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皮肤-运动系统(2项):基底细胞癌、骨肉瘤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8项):肾癌、膀胱癌、散发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5、据美国的研究数据统计,骨质疏松症的年发病率已经远远高于

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乳腺癌发病率的总和。然而,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往往是在发生了明显的腰痛,甚至髋关节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发生了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骨质疏松,离你并不遥远。

老百姓总认为老年骨折就是骨质疏松,其实不然,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随着骨丢失的加重,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疼痛,常以腰背痛多见;身长变短、驼背;骨折,常见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呼吸功能下降,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往往是人们发现骨质疏松的第一原因。一般来说,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脊柱,其次是髋部。发生于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胸腰椎的椎体,多为老年患者,如拿重物不当、咳嗽或乘坐汽车时的颠簸等就可能引起。骨折后,患者由于疼痛,不得不长期卧床,从而继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等,而这些并发症,个个都是危及生命的。因此,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应尽早治疗,避免长期卧床,避免各种并发症,尽早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可以选择的方案主要有:

卧床休息、药物止痛和手术治疗。药物止痛通常效果不佳,还会产生耐药;而手术治疗在过去是采用多节段脊柱融合内固定的方法,其创伤大,出血多,而且骨质疏松使内固定不可靠,术后并发内固定失败。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有了新的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一般来说,一个椎体从穿刺到完成,只需要30 分钟的时间。手术切口只有0.5cm 大小,还没有我们的小手指头宽。在国外,这一手术很多是在门诊完成的,做完手术休息一会儿就可自行回家。

虽然对于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进展日新月异,但是,再好的治疗也不及早期的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合理均衡的饮食。如牛奶、豆制品等,不足的部分给以钙剂补充。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为成年人元素钙每日800 ~ 1000mg,维生素D 的日摄入量为200 ~ 400IU。

(2)运动。适量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运动还可以增加机体平衡能力及灵活性,有助于防止跌倒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和过量咖啡因的摄入可影响维生素D 和钙剂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应用诱发骨质疏松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长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肝素等。

(5)防止跌倒。跌倒常为发生骨折的直接诱因,对于有跌倒倾向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

骨质疏松的早期发现,同样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骨密度可反映当前骨代谢状况, 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对预测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有很重要意义。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全面反映骨胶原的合成与分解、骨矿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跃程度,亦即骨形成与骨吸收情况,并可反映骨转化速率,具有变化早、敏感性高的特点,可预测以后骨转化趋势和骨密度变化。故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相结合的办法监测骨量的变化。骨密度仪是实现这一检测的重要工具。我们建议以下人群应进行骨密度仪的检测。

65 岁以上女性、70 岁以上男性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65 岁以下绝经后女性或70 岁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各种原因致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X 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的患者。

//为什么骨质疏松逼近白领丽人?

6、如何判断自己骨质疏松

您好:
老年人容易患有骨质疏松,平时应该要注意补充身体需要的带颜色,并且要适当的活动,可以远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患者会出现牙齿脱落,并且会有出现关节部位疼痛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如何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几个细节告诉你?

身高变矮和驼背
好多老年人平时都不注意,还爱开玩笑说自己"长缩了",认为这是老年人应该出现的现象,因为自己身边的老年人都是这样的。但殊不知造成身高变矮的原因主要是支撑我们身体的脊柱被逐渐压扁了,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驼背。我们经常在社区里看见那些个子矮小、驼背、缓慢拄拐行走的老人,多半是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牙齿脱落
掉牙齿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在没有发生牙周疾病、龋齿等情况下,牙齿的松动、脱落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表现。有的患者安上假牙也戴不了几年就再次脱落或者松动,也和骨质疏松的问题有关系。
活动能力减弱,怕冷
很多中老年人会感觉四肢酸软无力、疼痛、怕冷、怕风等等,很多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出现腰背酸软的表现时,会说"哎呀,这是我以前坐月子的时候没有注意好保养而造成的",却不知道其实骨质疏松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症状严重一点的患者会觉得非常怕冷。
疼痛
骨质疏松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如何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几个细节告诉你,老年人应该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老年人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科学饮食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多吃钙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并且要适当运动。

与骨质疏松癌症监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