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芳香化酶抑制剂那几种是可以医保报销的?谢谢
第一代:氨鲁米特。
第二代:兰他隆。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芳香化酶灭活剂-依西美坦。
这些药物都是医保药物,只是第一二代药物不常用或无药。
芳香化酶抑制剂能特异性导致芳香化酶失活, 阻断芳构化反应, 抑制雌激素生成,降低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多用于抗雌激素(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来曲唑、阿那曲唑。
(1)芳香化酶抑制剂骨质疏松扩展资料
芳香化酶的分布与调节
雌激素可在男性和女性的各种组织中合成。绝经后妇女循环雌激素水平主要依靠脂肪组织合成的雌激素来维持, 然而人们发现绝经后妇女乳腺组织的雌二醇水平比血浆中高10倍。有报道指出, 芳香酶的活性以及芳香化酶的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肿瘤中都存在。
某些临床观察显示: 肿瘤内的芳香化与肿瘤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雌激素合成受抑的反应相关, 局部雌激素的产生对肿瘤的增生可能也有重要作用。然而, 在人体乳腺癌组织匀浆中测得的芳香化酶活性相对较低, 而且不足以催化形成足量的雌激素去激活雌激素受体。
另有研究表明, 局部雌激素浓度足以刺激肿瘤生长。同时组织培养发现, 某些由雌激素刺激的肿瘤也可以通过睾丸酮加速增生, 且该刺激作用可以通过芳香化酶抑制剂阻滞。提示睾丸酮经芳香化生成雌激素。由此可见, 肿瘤中的芳香化酶对刺激肿瘤增生的雌激素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2、甾体和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甾体性质:类固醇类物质,通常指这一类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性质: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的一种复合酶。
二、副作用不同
1、甾体副作用:炎作用强,但存在水钠潴留,变虚胖,感染危险,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2、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副作用:抗炎作用弱,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还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芳香化酶抑制剂骨质疏松扩展资料:
芳香化酶抑制剂能特异性导致芳香化酶失活,阻断芳构化反应,抑制雌激素的产生,降低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它们大多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抗雌激素(三苯氧胺)治疗中失败。常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来曲唑、阿那曲唑。
甾体化合物具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这个母核像“田”字,C10和C13有一个角甲基,C17有一个侧链。因此,母核上的三条侧链类似于“巛”字,“甾”字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类化合物。
3、举例说明酶的抑制剂有那些?都有什么作用机理?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目前乳癌内分泌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部分,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而肾上腺的雄激素只有通过周围组织,例如脂肪、肝脏、肌肉、毛囊中的芳香化酶,甚至乳癌组织中的芳香化酶,才能转化为雌激素。
而芳香化酶抑制剂这一大类的药物,可以与芳香化酶结合,使它失去酶的活性,使雄激素再也无法转化为雄激素,切断老年妇女雌激素的来源,起到治疗作用。
4、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能否引起骨质疏松?
会的
5、芳香化酶抑制剂哪有卖
大哥,你是哪里人啊,再说了,这些东西都是实验室用品,在一般的市场上是没有的,都是从厂家直接订货生产的
希望采纳
6、乳腺癌术后化疗6个疗程结束该服用内分泌治疗吃哪种药好?
你好,你的病情较早,属于临床一期,可以单纯进行内分泌治疗,但是如果你目前有月经,不适合用托瑞米芬治疗,应该用三苯氧胺治疗,至少5年。
(李国忠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芳香化酶缺陷
芳香化酶抑制剂增加矮身高男孩、以及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男女孩的预测身高
8、什么是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目前乳癌内分泌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部分,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而肾上腺的雄激素只有通过周围组织,例如脂肪、肝脏、肌肉、毛囊中的芳香化酶,甚至乳癌组织中的芳香化酶,才能转化为雌激素。而芳香化酶抑制剂这一大类的药物,可以与芳香化酶结合,使它失去酶的活性,使雄激素再也无法转化为雄激素,切断老年妇女雌激素的来源,起到治疗作用。诺华公司及其前身汽巴公司,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制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最早在1981年推出了第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氨基导眠能,1992年又研制了第二代肌肉注射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兰他隆。1996年后又完成了弗隆-来曲唑的一系列研究,2001年在中国正式注册上市,为绝经后的乳癌患者战胜肿瘤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武器。
9、芳香化酶的应用
研究表明, 芳香化酶作用于雌激素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 因此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并不会干扰其他甾体的合成过程。高选择性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耐受性。芳香化酶作为一个极好的药物作用靶标, 其抑制剂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常见疾病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有多个AIs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
10、治疗乳腺癌的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有些什么品种?
芳香化酶抑制剂适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类:(1)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与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药物有第一代氨鲁米特、第二代Fadrozole (Afema)、第三代来曲唑。(2)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以共价键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合成。
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品种也在不断推出,先期品种氨鲁米特早在几年前就已被淘汰,目前临床用药以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