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科里常说的干骺端是什么意思呀?
骨骼中又长骨 比如说腿上和胳膊上的骨头 在长骨形成之前 先是软骨形成骨的雏形 然后骨化 变硬 最后在两端形成软骨 软骨继续骨化 增长
最后在骨的两端的软骨和骨之间形成了骺线,即骨和软骨之间的线,干骺端即是那一部分
2、干骺端的发育不良
干骺端发育不良(Pyle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常在名称上与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相混淆(见下文).受累患者除了外翻膝畸形外,临床表现正常,但是偶尔会发生脊柱侧凸和骨骼变脆。常常是由于其他的原因作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
3、股骨头软骨损伤怎么检查最清楚?
股骨头软骨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疾病,而且发病率较高。广大朋友一旦发现自己体内的股骨头出现了坏死的现象,那么就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股骨头坏死会使患者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从而引发髋关节功能障碍,最后可导致瘫痪残疾。一定要争取早治疗,早康复。
股骨头软骨病的检查方法有:
1.X线检查 。
这是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定期投照双髋关节正位和蛙位X线片,可动态观察病变全过程中股骨头的形态变化,且每一阶段的X线片均能反映出病理改变。
(1)滑膜炎期:X线片上主要表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同时股骨头向外侧轻度移位,但一般不超过2~3mm,这些非特征性改变可持续数周,此间应进行X线片追踪观察。
(2)股骨头骨骺受累早期:即坏死前期的X线片征象,主要是骺核比正常者小,连续观察6个月不见增长,说明软骨内化骨暂时性停止,关节间隙增宽,股骨颈上缘呈现圆形凸起(Gage征),正位X线片显示股骨头向外侧移位2~5mm,随后出现部分骨骺或整个骨骺密度增加,其原因:
①与骨骺相邻的股骨颈失用性骨质疏松脱钙,导致股骨头骨骺密度增高;
②坏死的骨小梁被压缩;
③早期坏死骨骺的再血管化,在坏死的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产生真正的密度增加,有作者指出“新月征”(crescent sign)可能是骨坏死首先出现的X线征象,在蛙位片上,可见股骨头的前外侧软骨下出现一个界限清楚的条形密度减低区,Salter认为“新月征”系关节软骨下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不仅是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而且有助于推测股骨头的坏死范围,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
(3)坏死期:X线特点是股骨头前外侧坏死,在正位X线片上观察出现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像,如投照蛙位X线片,可见致密区位于股骨头的前外侧,此种情形多需追踪观察1年,方可明确是部分坏死还是全部坏死,如系全部坏死,骨骺往往呈扁平状畸形,但关节造影可见股骨头骨骺仍保留其圆形轮廓。
(4)碎裂期:X线片上显示出硬化区和稀疏区相间分布,硬化区是坏死骨小梁被压缩和新骨形成的结果,而稀疏区则是尚未骨化的富有血管的成骨组织的影像,股骨颈变短并增宽,坏死股骨头相对应的干骺端出现病变,轻者表现骨质疏松,重者出现囊性改变,可能是由于再生骨骺板软骨细胞和血管组织侵入所致。
(5)愈合期或后遗症期:此期病变已稳定,骨质疏松区由正常的骨小梁填充,因此骨化的密度趋向均匀一致,但股骨头骨骺明显增大和变形,X线片上可见股骨头呈卵圆形,扁平状或蘑菇形,并向外侧移位或半脱位,髋臼也出现代偿性扩大,内侧关节间隙增宽。
2.核素检查。
既能测定骨组织的供血情况,又可反映骨细胞的代谢状态,对早期诊断,早期确定股骨头坏死范围以及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注射99TC,然后进行γ闪烁照相,早期表现为坏死区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再生期可见局部放射性浓聚,Crenshaw等认为患侧与健侧对比如股骨头坏死区的放射性核素稀疏程度低于50%为早期病变,相当于Catterall的Ⅰ或Ⅱ型,或Salter的A型,否则则为晚期,相当于Catterall的Ⅲ或Ⅳ型,或Salter的B型,与X线检查比较,核素检查可以提前6~9个月确定坏死范围,提早3~6个月显示坏死区的血管再生。
3.关节造影 。
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有作者认为关节造影能够早期发现股骨头增大,有助于观察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变化,并且可明确早期股骨头覆盖不良的原因,在愈合阶段作关节造影,更能真实地显示关节变形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参考意义,但这是一项介入性检查,有些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还需给予麻醉,故关节造影检查不应列入必查项目。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有些医院对Perthes病也进行该项检查,实践证明,该项检查对诊断骨缺血性改变有重要价值,可以早期作出诊断,缺血区表现为低信号区,并能清楚显示股骨头髋臼缘的软骨区域及其厚度,磁共振成像的髋关节如同关节造影所见,可以明确显示股骨头的形态是否正常,磁共振成像对判定缺血性病变先于X线检查,且无放射性损伤,但目前还不能普遍应用。
以上的检查方法仅供患者参考,如果要有效检查这种病症,还是应该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治疗。而广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进行运动,避免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尺骨远端干骺端骨质密度减低,似呈骨质破坏样改变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像是有骨质疏松。这也代表全身的骨质的情况。希望你再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指导。用药控制吧,防止骨折。
5、前几天做的这个检查--1.25【OH】21,25双羟维生素D3结果是116.86 正常值19.6-54.3 PTH 120 正常12-65
双羟维生素D3结果是116.86
给你网上资料,你对照看吧: 佝偻病(Rickets) 佝偻病。尺桡骨远侧干骺端增宽,边缘不规则模糊,呈杯口状凹陷,骨骺轮廓模糊不清。 佝偻病。后遗膝内翻,“O”形畸形。 [病因病理] 正常骨组织是由生长软骨成为骨样组织,再经钙盐沉着而形成。佝偻病是在婴儿和儿童期,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致使骨样组织钙化不良而产生骨质软化。 维生素D的来源是食物和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或皮下的胆固醇原基变为羟基维生素 D3,然后在肝脏中形成25-OH维生素D3,后者再在肾脏中转化成为1,25-OH维生素D3,称双羟胆骨化醇,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如母体极度缺乏维生素D时。胎儿在母体中即可发病。 [临床表现] 患儿四肢常软弱无力,腹壁膨隆,头颅呈方形,压之有乒乓球感。胸壁两侧有沟状凹入,胸廓呈“鸡胸”畸形,胸骨两旁肋端呈串珠状突起,双下肢呈“O”形、“X”形成“弓”状弯曲畸形。 [影像学表现] 1.佝楼病的特殊X线表现位于生长期骨组织形成最活跃的干骺端,最常见的检查部位为尺、桡骨远端。病变部位的软骨按一定程序形成骨样组织,但因缺乏充分的钙化,骨化进行延滞且不规则,致先期钙化带模糊乃至消失。 2.干骺端向外展开而增宽,或形成侧刺。 3.干骺端中央呈杯口样凹陷,边缘往往形成已钙化的模糊刺状骨影,呈毛刷状。 4.同时骺软骨板增厚,骨骼较小,使骨骺与干骺端距离明显加大。 5.全身骨骼呈普遍性骨质疏松。长骨骨小梁粗疏而模糊,皮质薄而成层,亦可见层状骨膜增生。骨密度可明显减低,有时甚至与周围软组织相差无几。骨质的软化可使下肢长骨弯曲呈膝内翻,有时呈外翻畸形。 6.佝偻病的恢复现象为干骺端的骨化程序趋于正常。干骺端的杯口样凹陷渐消失,边缘密度增高,变为整齐。整个骨的密度和结构渐正常,干骺端与骨骺间距离趋于正常,但干骺端外展增宽现象要持续一较长时期才能消失。长骨的弯曲畸形在佝偻病痊愈后仍可长期存在。 治疗方法:1.预防佝偻病应选3比1或2比1的维生素AD滴剂。2.多晒太阳,一天最少晒3小时。谢谢采纳并给分
6、干骺端的概述
干骺端(metaphysis; metaphyseal; metaphyses; )骨骼中又长骨,比如说腿上和胳膊上的骨头 ,在长骨形成之前,先是软骨形成骨的雏形,然后骨化、变硬 ,最后在两端形成软骨,软骨继续骨化,增长最后在骨的两端的软骨和骨之间形成了骺线,即骨和软骨之间的线,干骺端即是那一部分。
7、这是佝偻症吗?
不能因为易惊就诊断活动性佝偻病啊。
8、医生判断中老年患者骨折为骨质疏松造成的标准是什么?
检查骨密度
费用不高,也不是什么高难度检查
有病就得治,钱财乃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