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概括起来,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以上(尤其是女性);有家族史和成年后骨折史;身材较矮小;平日有不良嗜好(吸烟、嗜酒、过量饮用咖啡);性激素缺乏(围绝经期);长期营养不良;钙摄入不足;长期缺乏运动;长期卧床;长期使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铝剂、锂剂、甲状腺素等。其中,围绝经期妇女、65岁以上中老年人,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被列为高危人群。
3.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危害。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力都造成严重损害。最常见和最轻微的损害,只是经常腰酸背痛、工作效率降低、身高变矮和心理负面效应。最值得关注的是,骨质疏松极易导致骨折。由于骨头矿物质含量降低,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便难以承担重力或冲击,轻轻一碰就可能折断。比如,走路时不小心踩着果皮或被杂物绊了一下就会跌倒。前扑易致前臂骨折;后跌易致大腿髋部骨折;臀部着地易致脊柱压缩骨折;乘车受挤易致肋骨骨折;个别高危中老年人甚至在推窗子、举重物、打喷嚏时,也会不可思议地发生骨折。中老年人一旦骨折,生活难自理,痛苦可想而知。因此,骨质疏松最大危害莫过于骨折。
2、骨质疏松症会对身体有什么害处?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它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3、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
4、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怎样处理心理问题?
骨质疏松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常可出现抑郁焦虑,特别是在需要根据病情对生活方式进行较大调整时较为明显由于相关残疾可限制患者参与工作和娱乐活动,经常会产生与朋友和家人隔离的感觉,对于跌倒的恐惧感也常使患者自行减少活动,进一步导致对他人的依赖和焦虑
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畸形,可使患者产生躯体形象方面的担忧,使用支具和矫形器可被患者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加重对患者自我形象的负面影响对此,应予以关注和处理
例如,通过做一些相关的心理咨询向患者及其家人提供适当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5、什么样的人容易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表如下图: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6、骨质疏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