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布时间:2020-08-02 11:55:30

1、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因某些疾病或因素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临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约占总的骨质疏松症80%。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处于绝经期的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破骨细胞功能活跃,使骨量丧失,特别是绝经后开始头五年内。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生较迟,多在65岁以后,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发生较早,统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国外把女性70岁以后也归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户外活动少及某些内分泌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长期卧床的对象中,其发病主要与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钙磷代谢紊乱,或肿瘤直接影响,或长期卧床废用等因素有关。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较为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也有发生在成人的。
上述人群称易患人群,应定期进行骨矿质含量及骨密度检测,以及时进行防治。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诱因包括哪些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诱因有哪些?

1、肾脏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出现高血压、贫血和骨质疏松骨病、肾功能衰竭影响了维生素D在肾脏内的活化,使钙吸收不良,加之肾脏病患者长期应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从而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二者可以直接影响骨代谢,使骨盐溶解,骨内钙大量释放而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3、慢性胃肠炎、肝病这些疾病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妨碍钙的吸收,影响维生素D在肝内的活化。

4、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多尿,随尿排出大量的钙,引起血钙降低,只有靠动员骨内的钙释放出来补充血中的钙,结果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发现,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过多的糖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糖化产物,这种物质随血流到身体各处,在骨笛使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降低,骨建造和骨破坏失 去平衡,造成骨质疏松。

5、其他疾病诸如类风湿、库欣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均可以形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很多人都害怕这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它的预防保健方法很受人们的关注。

1、预防骨质疏松适当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2、预防骨质疏松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 ,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5、控制饮食结构,预防骨质疏松还要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

3、怎样才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

答: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 骨质疏松症状及危害
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什么叫骨质酥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的破坏造成了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种。

5、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

答: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 骨质疏松症状及危害
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6、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激素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7、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

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于各种全身性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此外,按发生部位亦可分为局限性或泛发性骨质疏松。

(1)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幼年型骨质疏松、成年型骨质疏松、绝经期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等数种。

(2)继发性骨质疏松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甲旁亢、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痛风等。

②营养不良性疾病。热卡- 蛋白质营养不良症、维生素(A,B,C,D 等)缺乏症、慢性酒精中毒、长期吸烟、妊娠与哺乳、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切除术后等。

③遗传性疾病。成骨不全、高半胱氨酸尿症等。

④药物性。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肝素等。

⑤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等。

⑥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肥大细胞病、白血病、骨肿瘤等。

⑦全身性疾病。尿毒症、慢性肾炎、肝硬化、慢性心衰等。

⑧失用性。长期卧床、截瘫、骨折、外伤性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综合征、太空飞行等。

WHO 规定的骨质疏松症定义,包括4 条:骨质量减少(量),骨维结构损害(质),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其共同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病吗?

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