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检后,你被“骨质疏松”了吗
目前体检查骨密度多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专家称这种仪器误差大,检测结果不太准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资料图片)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不少单位的入职体检和日常体检中增加了一项“骨密度检测”,也就是检查是否有骨质疏松。但检查完后,很多人,包括二十几岁的小年轻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以至于骨科医生每天都能接到拿着报告单诉说骨质疏松的患者。体检“骨质疏松”,是真松还是假松?对此,权威专家表示,1/3以上的患者属于“被骨质疏松”,这一检测结果不准,仅供参考。 离奇遭遇 单位体检,多人“骨质疏松”? “医生,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说我骨质疏松了,你帮我看看。”昨天一早,在四五四医院骨科主任李颖的办公室,走进来一位不到40岁的妇女,手里拿着一份体检报告单。只见体检报告上有一项骨密度检测,上面标注“骨质疏松”。“我才38岁就骨质疏松了,这可怎么办?”女子显得很焦急。 “这个超声骨密度仪不准的,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面对一脸焦虑的女子,李颖将报告递给了她。结合详细的问诊,李颖确认,该女子并未骨质疏松,而是虚惊一场。 可该女子依然不放心:“单位这次体检,100多个同事,大多数人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骨质疏松的也有很多……”李颖不得不再次安慰她:“没事的,没到年龄,不信的话,过几天你再测一下,结果可能又不一样了。” 骨科专家天天碰到“被骨质疏松”的 据了解,这位妇女有关“骨质疏松”的故事并非李颖头一次遇到。李颖说,每个星期的专家门诊,都能碰到好几例。“来的时候,手里都是拿着体检报告,说自己查出骨质疏松了,问医生怎么办。”李颖说,看到拿着骨质疏松检测报告的单子来的,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久而久之,李颖发现一个特点,这些“问题”报告单均来自体检,由一种“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诊断出来的。其结论要么是骨质减少,要么是骨质疏松,男女老少都有,但以中老年多见。 一番细问才知道,原来,在不少单位的入职体检和日常体检中,今年都增加了一项“骨密度检测”,也就是查看是否有骨质疏松。就诊者反映说,检查完后,很多人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
2、骨质疏松能检查出来吗?
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有必要的。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骨骼问题,不容小觑!除了骨密度检查,还要定期给骨骼关节做个全面精准的扫描,我今年在广州全景影像中心检查的,提早预知关节软骨的退化水平,做到提早预防。
3、如何测试自己是否骨质健康?
人到中年,常常腰酸背痛,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生活的主要园素之一,赶快行动起来,科学地安排增进骨骼健康的膳食,拯教你日渐衰老的骨骼。
测试骨质健康
现今,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词汇一点也不陌生,铺天盖地的钙制品广告似乎让大家有些茫然:我的骨头健康吗?我要补多少钙才足够呢?其实补钙应该根据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来定。因为骨骼钙质超标也是一种病,所以应该早日检测自己的骨质,根据需要补钙。为帮助人们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的潜在患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设计的“一分钟风险测试”能够帮助你: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时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
(6)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7)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8)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吗?(除了怀孕期间)
如果您有任何一道问题的答案为“是”,表明就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如果您的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有可能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必要去医院做详细的身体检查。
4、骨质疏松如何自测自防
骨质疏松患者常有周身骨痛和乏力,疼痛以脊椎与骨盆区为主,常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与骨质疏松程度平衡,于登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中年人,尤其是女性,如有原因不明的腰脊部疼痛,或周身骨痛,应警惕骨质疏松症,及时就医。经过有关专家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套用积分的形势判断是否有骨质琉松存在的表格(见表4)。
为防患于末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运动负重,适度地刺激骨筋,有利于骨质形成,减少骨吸收。
(2)适当日光浴,有利于维生素D的形成,促进钙的吸收。
(3)适当补充饮食中蛋白质、钙盐和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C。
4)在医生指导下,周期应用雌激素。
5、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是什么?能日常自测的,谢谢
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骨形成指标。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3.骨矿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3)定量CT(QCT)。
(4)超声波(USA)。
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1.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1)雌二醇1-2mg/d。(2)乙烯雌酚0.25mg/每晚。(3)复方雌激素0.625mg/d。(4)尼尔雌醇2mg/半月。(5)利维爱。
2.降钙素:(1)降钙素。(2)益钙宁。(3)密钙息。
3.Vir D:(1)罗钙全。(2)阿法骨化醇。
4.钙制剂:(1)无机钙:1)氯化钙。2)碳酸钙。3)碳酸钙。(2)有机钙:1)葡萄糖酸钙。2)乳酸钙。3)门冬氨酸钙。(3)活性钙。(4)钙尔奇D。
5.双磷酸盐:(1)氯甲双磷酸二钠。(2)羟乙基二磷酸钠。
6.异丙氧黄酮。
8.中医药。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718/
另附:
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治疗的目的有两个: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腰背痛。因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所以要广泛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等。
(1)钙剂 主张青少年时,日进钙(元素钙)1000—1200毫克,成人每日800—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每日1000-1500毫克。患肾结石或尿钙浓度高,有发生肾结石危险的病人摄钙量不宜太多。凡骨质疏松症病人,均应适当补钙。,目前虽无明确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就能降低骨折的发生,但补钙至少应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治疗。以提高膳食中钙的含量为主,若食物中所进量不够,则需用含钙制剂补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般钙片的量不等于其含钙量,在服用时,应按实际加以计算,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分别含元素钙40%、27%、13%和9%。若钙剂在进餐后服,伺时喝200毫升水,则吸收较好。分次服比一次服好。胃酸缺乏者应服枸橼酸钙。
(2)雌激素 为防止妇女绝经后骨丢失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再建骨代谢平衡。一般最好在绝经期后即开始应用。单独使用雌激素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故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辅以适当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尼尔雌醇、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
(3)降钙素 它的快速作用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作用。鲑鱼降钙素名密盖息,50单位隔日或每日肌内注射一次;每日200—400单位喷在鼻黏膜。鳗鱼降钙素名益盖宁,每次10单位,每周2次或每次加单位,每周1次,肌内注射。不良反应有恶心、面部和双手潮红发热感。缺点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4)维生素D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活性维生素D有罗钙全(每次0.25微克,每日1—2次)和α(阿尔发)—D3(每日0.25—1微克)。
(5)二膦酸盐类 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目前已有羟乙膦酸盐(又称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称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称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品种。其中阿仑膦酸盐于1995年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为有利于药物吸收,并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应空腹服用,并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半小时后方可进食。应避免与钙剂同服。
(6)氟化物 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骨形成。单氟磷酸盐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肠缓慢释放,可持续维持12小时。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特乐定,其成分有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及枸橼酸钙,每片含氟5毫克和元素钙150毫克,每日3次,每次1片,嚼碎后吞服,可与饭同服。
(7)甲状旁腺素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有促进成骨的作用。目前尚处于进一步研究中。
6、骨密度怎么测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通过X射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
3、定量CT: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能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
4、超声波测定法:由于其无辐射和诊断骨折较敏感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能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
(6)骨质疏松自测扩展资料
测量意义:
1、判断骨头质量、生长情况,是否有发病前兆。
2、对小儿生长发育的评估、生长激素缺乏症等。
3、骨密度测量对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推测预后及随访观察等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