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干骨折,会不会有后遗症
股骨干骨折,没有损伤关节面,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2、左股骨干骨折,今天术后第14天了,刚拆线完,腿还是肿的,自己试着做膝关节弯曲,弯一点点酸的不行不敢
膝关节正确的锻炼方法是放置于床沿,小腿悬空,自然下垂,可以在远端加适当重量!
3、股骨干骨折术后一个月站起来走路有影响吗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分析,你的情况是股骨干骨折了,现在手术后,已经一个月时间了,这个时候,一般骨折部位已经开始长骨痂了,这个时候,是可以下地行走的,当然,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的。 意见建议: 建议,个人认为,你的情况,最好是到医院拍片子复查一下,看骨折处的愈合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是不是可以下地行走
4、股骨干骨折愈合后单拐走路为什么脚踝关节会痛?
根据您的情况,胫腓骨骨折的,胫骨是血供较差的地方的,这里骨折通畅愈合较慢的,一般骨折愈合后就可以开始不用拐下地行走了的。
指导意见:
建议先去医院复查X片,若是骨折线模糊了就可以开始慢慢下地行走了的,循序渐进,不能着急的,您现在可以行踝关节功能训练的,可以被动主动弯曲踝关节尽可能恢复活动度的,祝早日康复。
5、掌握股骨干骨折骨折移位机理。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病因、类型及骨折移位机理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
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 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
骨折发生的部位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1/3或下1/3次之。骨折端因受暴力作用的方向,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重力的牵拉和不适当的搬运与手法整复,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
6、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后一般多久能正常走路?
手术固定后单纯靠自然长好,时间相对长,有些人三四个月就可长好了,有些人五六个月,骨折严重的、年长的,断骨愈合的时间就更长,毕竟手术仅是起到固定的作用而已,对骨头生长帮助并不大,固定后单纯靠休养时间一般都需要很长。要想断骨快速长好,手术固定仅是其次,固定后及时用药治疗才是关健,这样的部位建议选用中草药外敷就可以,用药一周疼痛明显减轻,二十天后可下地拄拐学行走,大约治疗在四十天左右可基本康复,粉碎性骨折、年长的,治疗的时间稍延长一些就可以。
7、股骨干骨折后走路长会疼吗
很多股骨髓内钉的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移疑问,
术后膝关节处很疼,但不要担心,
通常都是由于术后没有及时和很好的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导致的关节僵硬,
周围组织肌化等原因,等以后关节活动开了就好了,
髓内钉的固定还是比较可靠的
自己慢慢锻炼就好了
8、股骨干骨折的解剖特奌点
【概述】
【解剖与解剖生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分型分期
【并发症】
【治疗概述】
股骨干骨折
【概述】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必须依骨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治疗。不管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且必须遵循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骨折局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行康复的原则。
【解剖与解剖生理】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骨干由骨皮质构成,表面光滑,后方有一股骨粗线,是骨折切开复位对位的标志。股骨干呈轻度向前外侧突的弧形弯曲,其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的内径大体一致,以中上1/3交界处最窄。
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股骨干直径相对较小,故除不完全性骨折外,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否则内固定的髓内针、钢板,可以被折弯曲、折断,螺丝钉可以被拔出。
股动、静脉,在股骨上、中1/3骨折时,由于有肌肉相隔不易被损伤。而在其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动、静脉。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如撞击、挤压等;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杠杆作用,扭转作用,由高处跌落等。前者多引起横断或粉碎性骨折,而后者多引起斜面或螺旋形骨折。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出血多者,在骨折数小时后可能出现休克现象。由挤压伤所致股骨干骨折,有引起挤压综合征的可能性。
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图1)。
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动、静脉和胫、腓总神经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9、股骨干骨折术后怎样做恢复治疗运动
参考 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journal/33/03/2005-06-16-71265.shtml 网站。(非原创) 1.2.1 初期 术后1~2周。这时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虚弱,术区疼痛,对牵引石膏等外固定不习惯,常不能或不敢做全身或患肢活动。因此病人应以休息为主,通过向病人宣传,使病人真正了解锻炼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尽早恢复活动。这一时期的锻炼以患肢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即在外固定情况下,鼓励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锻炼约400次,每次持续约2s,在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牵拉髌韧带,每天约100次左右,髌骨移动范围约2cm左右,同时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它小关节。1.2.2 中期 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外固定物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骨、关节、韧带、肌腱等组织愈合的过程。从约4周以后,在医生帮助下拍片检查,如骨折端2~3侧都可见骨痂,且局部无压痛,即可在不负重情况下在床面去除石膏外固定后,先被动屈伸膝关节,病人足跟不离床面情况下,患者家属帮助抬高膝关节,一次抬高10cm左右,维持约5s,以便锻炼屈膝关节肌肉力量,直到膝关节能屈曲约100°位左右。
1.2.3 后期 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病已经愈合起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约10周左右病人可逐渐下地负重,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这时应先拍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如骨折断端已有骨性骨痂,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1] 。病人可先在外力帮助下练习屈膝下蹲,行走时仍需下肢轻度外展,防止出现内固定断裂和再骨折,骨折愈合这一阶段需要约6周左右。由于病人在达到能屈膝至约100°左右,生活基本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