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的常见分型及护理

骨折的常见分型及护理

发布时间:2020-03-11 11:00:32

1、尺骨茎突解剖特点与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有谁懂,

依据腕尺侧副韧带及三角软骨盘在尺骨茎突上的不同止点,将尺骨茎突骨折分为尖端骨折(Ⅰ型)及基底部骨折(Ⅱ型),按骨折损伤分型分别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法、微型螺钉、细钢丝或可吸收线、克氏针等手术方法进行修复。根据尺骨茎突解剖特点对骨折分型,明确受伤发病机制,依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对骨折有效、稳定固定,减少并发症出现,允许较早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满意的疗效。

2、胫腓骨骨折的分型

Schatzker分类 I型:单纯劈裂骨折。典型的楔形非粉碎性骨折块向外下劈裂移位,此型骨折常见于无骨质疏松的年轻患者。 Ⅱ型:劈裂合并压缩骨折。侧方楔形骨块劈裂分离,并有关节面向下压缩陷入干骺端。此型骨折最常见于老年患者。 Ⅲ型:单纯中央压缩骨折。关节面被压缩陷入平台,外侧皮质完整,易发生于骨质疏松者。 Ⅳ型:内髁骨折。此型骨折可以是单纯的楔形劈裂或是粉碎和压缩骨折,常累及胫骨棘。V型:双髁骨折。两侧胫骨平台劈裂,干骺端和骨干仍保持连续性。Ⅵ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除单髁或双髁及关节面骨折外,还存在胫骨近端横行或斜行骨折。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3、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有哪几类

建议:按股骨颈骨折部的形态分为嵌入型和错位型骨折。这两型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线可表现为致密线和/或透亮线。致密骨折线表示两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叠嵌插,而透亮骨折线则意味着两骨折端有分离。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为:头下型:骨折线位于头颈交界处;经颈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底部,大部分位于关节囊外;头颈型:骨折线上端在头下,下端在股骨颈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愈合。

4、骨盆骨折的AO分型?

骨盆骨折的分类 Tlle和AO分类均将骨盆骨折明确分为3类:

稳定型骨折为A型,旋转不稳而垂直稳定为B型;旋转不稳并垂直不稳为C型。Tlle和AO分型应用广泛

在此基础上可分为以下亚型:

A1:不累及骨盆环的骨盆骨折;

A2:骨盆环轻微移位的稳定型骨折;

Bl:前后方向压缩性骨折(开书型);

B2:侧方压缩(同侧)性骨折;

B3:侧方压缩(对侧)性骨折;

C1:单侧垂直不稳性型骨折;

C2:双侧垂直不稳性型骨折;

C3:合并髋臼骨折;

5、什么叫分型骨折

这种骨折是肯定没有的。

6、上颌骨骨折的骨折分类

1、LeFort 分类:由Rene Le Fort (1901)提出,分三型:
Le Fort I 型:即牙槽突基部水平骨折,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基部,绕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 型:即上颌中央锥形骨折,骨折线从鼻根部向两侧,经泪骨、眶下缘、颧上颌缝,绕上颌骨外侧壁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I 型:即高位水平骨折,骨折线经鼻额缝,横跨眼眶,再经颧额缝向后下至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2、改良分类 分为以下四型:
(1)低位(水平)骨折:即上颌骨Le Fort I型水平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关系紊乱。治疗原则是恢复?关系。
(2)高位(水平)骨折:上颌骨骨折线在Le Fort II型和/或III型水平。临床表现为?关系紊乱以及面部畸形。治疗原则是恢复?关系,同时矫治面部畸形。
(3)矢状骨折:上颌骨呈垂直断裂,骨折线位于正中或正中旁。临床表现为牙弓增宽,可出现开?,骨折可能伤及颅底。治疗原则以解决?关系为主,关闭创伤性腭裂。
(4)牙槽突骨折:骨折线局限于根尖水平,仅波及牙骨段。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牙骨段。

7、股骨颈骨折分型图片

股骨颈骨折分型图片

股骨颈骨折位置比较特殊,一般恢复时间较其他位置要长,特别是老年人恢复时间相应更长。

股骨颈骨折长不好,常年累月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约有近1/3病人可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有的病人骨折愈合了,几年内仍有坏死可能。因此,必须重视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愈合。

8、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骨折。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3.康复治疗

9、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分型及其相对应的固定方法?

Le Fort I 型骨折:又称为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Le Fort II型骨折:又称为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Le FortIII型骨折:又称为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颧弓上骨折
颌骨骨折应该如何治疗?一颌骨骨折后主要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三种:

1.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较活动可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

2.牵引复位:颌骨骨折后经过较长时间(上颌骨三周以上下颌骨四周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下颌骨骨折多用颌间牵引就是在下颌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夹板(图1)然后在与上颌的牙弓夹板之间用小橡皮圈作弹性牵引使之逐渐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上颌骨骨折后如骨折段向后移位可在上颌牙列上安置牙弓夹板在头部制作带有金属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夹板与金属支架之间作弹性牵引使上颌骨骨折段向前复位(图2)需要较大牵引力时也可作卧式重力性牵引



 图1 分段式牙弓夹板

 图2 金属支架石膏帽将上颌骨骨折段向前牵引复位

3.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宽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则应施行手术切开复位将骨折断端间错位愈合中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切除或凿除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的位置手法复位困难的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新鲜骨折或开放性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二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钢板(miniplate)或微型钢板(microplate)固定法颅颌固定法其他方法还有颌周固定法加压钢板固定法等

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是用直径2毫米的铝丝或成品带钩牙弓夹板按牙弓形态成形然后用较细的金属结扎丝穿过牙间隙将牙弓夹板结扎在骨折线两侧的部分或全部牙齿上(图3)以固定骨折段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下颌骨颏部正中线性骨折局限性牙槽突骨折

2.颌间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颌牙齿安置带钩牙弓夹板然后用小橡皮圈作颌间固定使颌骨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图4)此法稳妥可靠适用于多种下颌骨骨折优点是能使颌骨在良好的位置上愈合有利于恢复功能缺点是伤员不能张口进食也不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应加强护理

 

 图3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图4 颌间牵引固定法

3.骨间结扎固定:手术切开复位的病例可在骨折两断端钻孔然后穿过不锈钢丝作结扎固定(图5)这也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小儿颌骨骨折和无牙颌骨骨折也可用此法固定

 图5 骨间结扎固定法

4.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在手法切开复位的基础上将适当长度和适合形态小钢板或微型钢板跨置于骨折两断端的骨面上用特制的螺钉穿骨皮质固定钢板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图6)小钢板一般用于下颌骨微型钢板适用于上颌骨

5.颅颌固定法:上颌骨横断骨折不能单纯依靠下颌骨进行固定可利用颅骨进行固定否则面中部易发生拉长变形固定方法是先在上颌牙齿安置牙弓夹板然后用不锈钢丝一端结扎在后牙区牙弓夹板上另一端经口腔内穿出颧颊部软组织悬吊在石膏帽的支架上(图7)同时加有颌间固定

图6 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法

 图7 颅颌固定法

颌骨骨折固定的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伤情年龄全身情况等决定一般是上颌骨3~4周下颌骨4~8周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缩短颌间固定时间方法是固定2~3周后在进食时取下橡皮皮圈允许适当的活动采用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后可以适当提前进行功能训练促进骨折愈合

10、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临床上部位分型

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常按骨折损伤程度分为四型(Garden分型法):
(1)I型为不完全骨折。
(2)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3)Ⅲ型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
(4)Ⅳ型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
I型、Ⅱ型者因为骨折断端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轻,骨折损伤程度较小,属于稳定型骨折;
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断端移位较多,骨折损伤较大,属于不稳定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人和儿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较多。损伤原因主要是在绊倒时,扭转伤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断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质疏松,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须特别注意。

与骨折的常见分型及护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