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发布时间:2020-04-21 14:41:03

1、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1。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病室,同时限制、减少探视陪护人员,病室要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分钟。2。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30度,患侧卧位;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日。绝大部分病人在伤后1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3.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要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于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并根据浸湿的棉球数估计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加颅内压,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颅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动作。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让病人深呼吸、浅咳,配合雾化吸入、应用祛痰药物,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经口吸痰。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4.饮食护理,颅底骨折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灌肠,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颅内压。5.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的方法,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脑外伤时,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所致的出血混淆。当不能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时,可通过下列方法鉴别:①将漏出液滴于白色吸水纸或纱布上,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②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没有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③ 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④脑脊液含糖量较高,可用尿糖试纸测定;⑤部分颅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觉有成味或腥味液体咽下。6.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病人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对病情做好记录。~般对于脑外伤病人,护士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而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量的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静脉补液。7.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颅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病人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不以为然。在住院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治疗费用高,病人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1、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超负荷搬运东西。
2、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3、避寒保暖,戒烟控酒。
4、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5、治疗期间,决不能通霄打扑克打麻将,不能长途开车,长途旅游需坐卧铺等。
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腰部).两护,即:护腰(医用腰围),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3、骨科的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 一次。
3.对全麻病人,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
【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1)4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一0-一4d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初期:术后一~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护理
一.石膏绷带技术常用于下列治疗目的:
(一)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为防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运用小夹板难以达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夹板能达到保形固定作用。
(二)临时固定:有些骨折,经多次整复后对位不好,或肢休肿胀较重,需要先前以体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
(三)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术复位,用钢板或钢针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手术后仍无原则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愈合。
(四)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伤口换药要经常搬动肢体,这对骨折固定和愈合不利。为此,用石膏管形将患肢固定,在感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把伤口暴露出来,既可方便换药,又保证了骨折固定。
一.注意事项
(一).凡新上石膏病人应进行临床交接班,倾听病人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石膏未干前搬运病人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注意保护石膏,不要变形与折断。
(三).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上肢可用枕垫垫起,使患肢高于心脏15cm,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
三.预防褥疮
(一).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每日按摩2次以促进血循环。检查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褥疮症状,防止褥疮形成。
(二).要加强按摩,每日 2次用手指蘸 50%乙醇伸入到石膏边缘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出血观察
(一).石膏里面切口出血时,可渗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时可沿石膏内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单,所以除了观察石膏表面外,还要检查石膏边缘及床单位有无血迹。
(二).为了判断石膏表面上的血迹是否在扩大,可沿着血迹边界用铅笔做记号,并注明时间,如发现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报告医师。驼用石膏绷带固定技术是治疗骨折的方法之一。由于它的可塑性好,能更好适应人体的各种形态,固定效果可靠,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应用时,根据需要固定肢体的长度,将石膏绷带制成条状,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后把水挤干、抹平,贴敷在肢体上使其和肢体内外形相适应,再用纱布将石膏绷带条缠绕在肢体上,保持不动,5-15分钟后,石膏凝固变坚硬即可。这叫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如将石膏绷带直接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将水挤干,直接缠绕在肢体上,待石膏凝固变硬后即可,这种方法叫石膏管型固定。
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特别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经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的观察护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属如不了解小夹板使用后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不正常、应注意些什么,势必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
 

4、内踝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

所有内踝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巾钳经皮外固定。C臂机透视满意后,在皮肤表面触摸确定内踝前丘位置后,于前丘内0.5 cm处所有内踝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巾钳经皮外固定。C臂机透视满意后,在皮肤表面触摸确定内踝前丘位置后,于前丘内0.5 cm处及向后1~1.5 cm处,呈外展30°,后倾10°方向,经皮平行钻入直径1.1 mm的导针2枚,直至对侧皮质下。切开导针进入处的皮肤约0.5 cm,分离皮下组织直至骨面并测深。以空心钻沿导针于骨皮质面表开口后拧入直径3 mm的AO钛合金空心螺纹钉2枚。 手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消肿、止血处理。所有患者均无需石膏或支具固定,术后第2天即可行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1周可行内外翻及旋转功能锻炼,术后4周便可负重行走。

5、急诊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l.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
2.解除窒息,清除口鼻腔的积血、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术。
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便于快速扩容或药物应用需要。
4.制止大出血,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骨折病人行简单有效的固定。
5.配合医生对张力性气胸减压或开放性气胸的伤口闭合,腹部脏器损伤的初步处理。
6.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变化,并作记录。
7.除去脏衣服、擦净血迹,初步清洁等生活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
8.血压平稳或经初步处理病情允许后护送入院。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配血、五置管、六皮试,七记录

第二节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1.取休克体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ml/min。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双管输液。
4.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病因治疗及处理,如:外伤的包扎止血,过敏的抗过敏等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每 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6.注意保暖和病人安全,预防病人坠床。
7.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双通道、四抗毒升压去病因、五保暖、六置管、七记录

第三节 心肌梗塞病人的急救护理
1. 病人取平卧位。
2.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流量3-4ml/min。
3. 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注意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 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的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
5. 尽快有效地控制胸痛,遵医嘱给予安定或杜冷丁注射。
6.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镇痛、三给氧、四通道、五监护、六安慰、七记录

第四节 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急救护理
1.病人平卧于硬板床或地面。
2.解松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器。
3.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呼吸器助呼吸。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双管输液),按医嘱进行各种药物治疗。
5.备好除颤器,准备除颤。心电监护观察复苏情况.
6.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7.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8.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与评估、二畅通呼吸、三按压、四插管辅助呼吸、五通道、六监护、七再评估记录
第五节 脑卒中病人的急救护理
1.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l5~30º。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或其它抢救药物。
4.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情况。
5.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
6.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观察、五去病因、六置管、七记录

第六节 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1.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ml/min。
3. 呼吸慢或停止病人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
4. 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执行医嘱。
5. 及时、有效、彻底洗胃,中毒原因不明者常规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胃,必要时保留标本送检。
6.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7. 注意保暖,除去被污染的衣物.
8. 做好心理护理。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置管、五洗胃、六观察记录、七安慰

第七节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2. 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3.用止惊药,开通静脉通,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4.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6.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7.惊厥发作时,禁食。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止惊、四通道、五防咬伤、六、降温观察、七禁食少刺激

与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