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后疼痛与压痛

骨折后疼痛与压痛

发布时间:2020-04-21 12:45:34

1、这是骨折吗?-脚扭以后这些症状了

骨折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有:1.疼痛与压痛;2.局部肿胀与瘀斑;3.功能障碍。
但仅有以上的表现不能作为诊断骨折的依据,因其也可见于软组织损伤及炎症。
骨折的专有体征:1.畸形;2.反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只要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即可诊断为骨折。
根据你的情况分析你不具备骨折的专有体征,所以不能仅凭你的症状断定你是否有骨折,而且不能排除你没有骨折。如果你存在骨折的话,可能就是不完全骨折(如:裂纹骨折)通常无移位,此种骨折可出现骨折的症状,但不出现明显的骨折专有体征。
现在对于判断你是否有骨折,我认为最好去医院拍X线片(踝关节正侧位片),根据摄片结果判断有无骨折,不会花很多钱,但可以放心。
如果是骨折不处理的话,不完全骨折可能转变为完全骨折,不仅恢复时间变长,而且可能损伤血管神经,而且你是关节骨折,比其他部位会更麻烦一点,如果恢复位置不好的话会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影响关节功能。当然我说的可能严重,但我觉得应该小心一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拍张X线片,不为过。
如果不能拍片,建议观察一周,若症状没有好转或有加重,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2、运动时摔了一跤手腕处撑了一下,怎么断定是骨折还是软组织挫伤 ?按压时疼痛,弯曲时疼痛,应该没有浮肿

1.碎骨声骨折时伤员偶可听到碎骨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2.疼痛由于骨膜破裂,骨的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痉挛所致。这种疼痛一般剧烈,活动时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3.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时,由于附近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可出现肿胀及皮下淤血。

4.功能丧失骨完全折端后,失去了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5.畸形由于外力及肌肉痉挛,使断端发生重叠、移位或旋转,造成成角畸形和肢体变短现象。

6.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骨折处也出现疼痛。

7.假关节活动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征象。

8.X线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质。

3、骨折的伤处只是痛没有肿要不要紧

碎骨声骨折时伤员偶可听到碎骨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2.疼痛由于骨膜破裂,骨的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痉挛所致。这种疼痛一般剧烈,活动时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3.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时,由于附近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可出现肿胀及皮下淤血。


4.功能丧失骨完全折端后,失去了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5.畸形由于外力及肌肉痉挛,使断端发生重叠、移位或旋转,造成成角畸形和肢体变短现象。


6.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骨折处也出现疼痛。


7.假关节活动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征象。


8.X线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质。

4、骨折半年后,有时会隐隐做痛,求解?

这种病因:
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多数外界暴力引起。

临床症状:
A )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

B )在棘突旁或棘突间有压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或足背外侧。

C )咳嗽、步行、屈颈、弯腰时剧痛。

D )多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E )病程较长者,下肢放射痛部位伴有麻木感,剧痛时坐卧不安,不能翻身活动,动则引起腰腿电击样疼痛。腰部屈伸和左右侧弯呈不对称性受限,并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

危害性:
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活动受限,长期压迫血管神经,会引起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伸肌力量减弱或消失,病久日长,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严重会导致瘫痪。

专家点评:
A )家用治疗仪将针炙按摩、远红外温热、场效磁疗、药物导入等七大疗法揉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于病患部位,可清除关节囊的水肿、血肿,消除骨刺引起的相关炎症,促使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提高关节组织的抗病能力;

B )松驰肌肉韧带,使变形移位的关节复位,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解除压迫神经、血管的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再生,修复组织机能。坚持三个疗程的治疗便能消除临床症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日后做好保健工作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C )注意事项:腰椎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治疗期间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5、骨折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正常,骨折肯定非常疼痛,而且骨折的地方会非常肿。只要骨头复位固定好,慢慢会好的。可以吃点止痛的药品,如芬必得或许百服宁。

6、骨折后的 恢复问题

佩戴矫形支具,可以转移着力点,就不会有太多痛苦。

7、骨折如何止痛

一、立即制动,进行消肿止痛及感染扩散的处理。

骨折后立刻检查有无大碍,如果没有应使伤部制动,以免加快伤部充血和肿胀。然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块敷在骨折部位,每三至四小时冷敷一次,每次20至30分钟,或者用药物疗法:生栀子和面粉用鸡蛋清调匀,湿敷肿处,加压包扎,一天更换一次。

不论是药物疗法还是冷敷疗法、在骨折的早期使用都有止痛及抑制、减轻肿胀的作用,而且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在治疗骨折二至三天后不再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冷敷时应经常观察扭伤部位皮肤的颜色,若皮肤变紫变青,感觉麻木,则表示静脉血瘀积,必须立刻停止冷敷,否则将妨碍营养与氧的供应、降低细胞的抵抗能力,严重时引起组织坏死。

二、改善伤部血液循环,消炎退肿,加速淤血的清除。

用药物疗法湿敷或冷敷二至三天后,骨折的血管伤口已经凝结,此时为了活血化淤,防止伤口形成粘连,可采用以热敷为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热敷时先把毛巾放在40至50度的温水中浸湿片刻,趁热敷在骨折部位(切勿烫伤),每3至4时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在热敷期间,采用内服中草药,拔火罐、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疗,特别是按摩在此期间的治疗极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

三、软化或分离可能形成的粘连,促使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

当伤部肿胀和压痛已经消除,但运动时仍感到微痛,关节活动无力,此时可进行骨折部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功能的锻炼,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有:关节绕环及屈伸的各种康复医疗体操,针对性较强的各种轻柔的身体活动,以不使伤部感到刺痛和轻微的肿胀为宜。锻炼的量应循序渐进,特别是锻炼的前几次运动量不可太大。在伤部功能锻炼的同时,还应重视按摩,热敷和中草药熏洗,以加速治疗的效果。对我有帮助
13

8、压痛点与激痛点有什么区别?

压痛点是由原发病灶接受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

当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觉,即为压痛点。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明显。如冈上肌腱炎、胸锁乳突肌炎、颈肌损伤、颈椎损伤、骨折等。

激痛点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压痛点,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激惹感应痛。

(1)激痛点可为钝性痛或锐痛,突然痛者多为外伤引起,渐渐痛者为劳损引起。

(2)每一肌肉都有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用指压或针刺激痛点都可引起。激痛点越灵敏,感应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3)激痛点可诱发自主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流涎、头晕、耳鸣等。

(4)激痛点也可使肌肉紧张发硬,但肌营养不受影响,无肌萎缩。

此点与根性神经痛不同,后者虽然也压痛,但多有肌萎缩。

(5)局部封闭可扩张血管,冲淡积存的代谢产物,阻断向心性疼痛传导,因此对激痛点的准确注射,加上缓缓牵拉紧张肌肉,常能缓解疼痛。

与骨折后疼痛与压痛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