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孙思邈骨折

孙思邈骨折

发布时间:2021-07-19 01:30:32

1、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医生?

1.白求恩

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3.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

4.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国外科医生。他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获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1886年E.贝格曼(1836~1907)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

5.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1)孙思邈骨折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著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2、隋唐是谁建立的

隋朝是杨家建立的,而唐朝则是李家建立的!

3、隋唐历史

一、社会发展概况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618年,隋王朝在农民纷起抗隋的反对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乱之机,李渊起兵入长安,618年自称皇帝,创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能、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并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举制等,使唐朝社会走向安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

唐太宗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此后,唐朝内则宦官专政、朋党争斗,外则藩镇割剧,国无宁日。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自兴盛至衰亡,经历290年。在这个长时期里,就统治阶层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前期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124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保持长期的强盛状态。唐中期自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至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79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于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唐后期自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天佑四年)凡87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经济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由于宦官势力占优势,中央集权势力愈趋于衰弱,又由于黄巢所率农民起义军被击败,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唯一的力量,唐朝就此灭亡。

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南方出现前蜀(王建)、吴(杨行密)、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南汉(刘岩)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小朝廷。建立朝廷的人,都是武夫,非常好战好杀。黄河流域在这群武夫统治下,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蜀、吴两国特别是吴国,阻止北方战乱波及长江流域,起着屏障作用。南方诸国得以保境息民。北方遭受将半个多世纪的破坏,南方在同时期内,基本上得免战祸。从此,经济文化的重心从河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周世宗(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争,不幸病死。公元960年周为宋代所取代,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

二、医学教育的发展]

在祖国医学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口授及带徒实践。那时,收他人做弟子的医生认为,从事医生职业是救人救世的神圣事业,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择弟子时,都比较严格。《灵枢·官能》载:“得其人乃传,菲其人勿言”,希望被选的弟子德才均优,以继承神圣的事业。如东汉初针灸学家涪翁,精通脉诊,针灸技术尤其高明,往往手到病除,且不分贵贱,悉心救治,不图报酬,受到群众的爱戴。涪翁的弟子程高,程高的弟子郭玉也擅长针灸,并精于脉诊。东汉和帝让郭玉试诊,郭玉切脉,众皆叹服。

这种选择他人作弟子的形式可择优为徒,大大胜过单纯家传,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种带徒的形式在古代医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形式由于老师本身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伤寒论·原序》载:“各承家传,始终守旧”。使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南北朝刘宋王朝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文帝刘义隆采纳名医秦承祖所秦“置医学,以广教授”的建议,是我国官方创办医学教育机构之始。《魏书·官氏志》载:“公元484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北魏官制中已明确设有“太医博士”,官八品下,“太医助教”官九品,“按摩博士”官从九品,教授医学知识。专职教官的地位比南朝的明确。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以后,国家的医政管理及医学教育都有进步。政府设立了开端于南北朝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管辖。此时的太医署为国家最高的医疗行政管理兼医学教育机构。隋太医署中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设置太医令2人,太医丞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学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师2人,祝禁博士2人,共计有215人。隋著名医家巢元曾在太医署任太医博士。

唐朝沿用隋制,医学教育除继承传统的家传师授的带徒方式外,于公元624年(唐高祖式武德七年)正式设立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署中中行政、教学、医疗、药学四科人员组成,规模较大,且设备充实,教育制度比隋朝健全。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医学分科、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考核等制度。这种由国家创办,太常寺领导、太医署管理的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比欧洲意大利于公元872年创立的隆勒诺医学校开创的时间早200多年,而且在组织机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较完备,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太医署中有行政管理人员16名。其中太医令2名,为署内最高官员:太医丞2名,作为太医令的助手;以下有医监4名,医正8名。太医署除行政管理外,设医科与药科。医科为四部:医师、针师、按摩师与咒禁师。每一部门都由博士1人,正八品上,助教1人,从九品上,负责授课。

医师部门范围最广,分科系统而精细,有利于专科向纵深发展,。各科共同必修课程有:《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甲乙经》、《脉经》等。然后,分别学习有关临床5个专业的课程。学习年限也有明文规定,体疗(内科)学期7年,疮肿(外科)学期5年,少小(儿科)学期5年,耳目口齿科(五官口腔科)学期4年,灸法(火艾烧灸治病)学期3年。太医署除注重理论学习外,还重视临床实践。要求学习《本草》时,必须认识药形,深明药理,熟悉产地等;学习《明堂》是,必须检图即能指出孔穴;学习《经脉》时,学生之间互相诊候,了解四时及浮沉滑涩的脉候;学习《黄帝内经》时,必须做到深刻理解,融汇贯通。

针师部门,由针博士1人,从八品上,助教1人,针师10人,从九品下,教授《明堂》、《脉诀》、《流注图》等。先学习经脉、孔穴、九针。再学习辩证方法及用针手法等。

按摩部门,由按摩博士1人,按摩工9人辅助掌管按摩师部门,教授“消息导引之法”。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运用传统的导引、按摩、正骨等疗法以治疗风(伤风)、寒(感寒)、暑(中暑)、湿(胀泻)、饥(胃病)、绝(昏晕)、劳(劳力过度、逸(缺乏运动或积食不化)等。此法运用活血通络的方法,使体内雍滞的经脉,随导引而畅,使疾病消失。

按摩师部门还兼管正骨科教学,要作损伤折跌等伤科的处理。如对一般骨折,主张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注意关节活动;对肩关节脱臼,采用“椅背复位法”等正骨技法。

咒禁部门有咒禁博士1人,从九品下,掌教祈祷咒禁的方法以驱除邪魅,这是从印度传来的原始方法,带有迷信色彩,渗入医学领域中,使医学教育中出现了唯心教育的误导。

药学部门于京师设置药园,专门培养药学人才。招收庶人16至20岁的为药园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升药师,即为医师助手。设药园置府2人,吏4人,掌固4人,负责药物保管及管理杂务;另主药8人,药童24人配制药物;药园师2人,药园生8人栽培药材。

太医署对学生要求严格,除入学经考试外,还定期(月、季、年)进行考试。医博士主月试、太医令丞主季试、太常丞主年终试。各科学习除测试医学知识外,还结合临症实际评核成绩。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规定登用如国子监,按成绩高低及治愈率多少分别选用,定为医师、医正、医工等。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右金吾长史王淑奏:“医术请同明法人,自今以后,各试医经方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方义二道,通七以上留,以下放”。根据通七以上留的原则,安置时也有区别,通常上选的充御工,其次可派各州任医学博士等。如考试成绩欠佳准许补考。唐朝限定医学必须在9年内学成,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不准行医。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开始,唐政府在各州相继设立医学教育机构。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各州添设助教。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各莞

4、怎么理解“医者不能自医”?

胡说!只要能给病人看过看好过的病,自已患了照样自已能医好!三年前我不小心跌伤腰椎骨折,医院叫交三万五动手术,我回家自己吃药包药两个月就好了。

5、请问以形补形在中医里有道理吗?

“以形补形”的理论是中医乃至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取象比类”思维的延展,它是一种取于形象归于抽象再用于形象并辅以生活经验矫正的方法论,必须强调“以形补形”并不是完全可以全套照搬,而是要辨证使用。孙思邈肾主骨,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他利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肝开窍于目,就以羊肝来治疗夜盲雀目;男子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就用鹿肾医治肾虚阳痿。宋·《太平圣惠方》介绍用羊肺羹治疗上焦消渴病;《圣济总录》用羊脊羹治疗下元虚冷;明·李时珍主张“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理论。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以脏治脏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是中医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细致观察所发现的一些规律,严格地说,“以形补形”和“吃什么补什么”二者并不相等。“以形补形”的理论是中医乃至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取象比类”思维的延展,它是一种取于形象归于抽象再用于形象并辅以生活经验矫正的方法论,必须强调“以形补形”并不是完全可以全套照搬,而是要辨证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形象、抽象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几个方面都不能忽略。对于“以形补形”依据医学理论,一般使用分为两个部分。 1 以动物内脏补益脏腑 古典中医论著《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1〗 说到“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指出保持健康不能依靠药物,必须配合日常饮食调理,作为传统、习惯使用动物内脏来调理人体的虚弱之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的内脏和人体的内脏在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十分相似,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六·食治》 〖2〗 提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例如,肾主骨,他就利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肝开窍于目,就以羊肝来治疗夜盲雀目;男子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就用鹿肾医治肾虚阳痿。不少重要的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行之有效的以脏补脏疗法。如宋·《太平圣惠方》介绍用羊肺羹治疗上焦消渴病;《圣济总录》用羊脊羹治疗下元虚冷;明·李时珍主张“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理论,现代医学则认为骨髓是造血器官,江苏名医叶橘泉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不良性贫血,就是以生羊胫骨1~2根,敲碎后同红枣、糯米一同煮粥食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功能不同的器官对于各种元素有不同的亲和力,如心脏对元素周期表中间的第4周期以钴为核心的几个元素关系特别密切,心脏病则与钴等元素的平衡失调有关。现代医学动物心脏中提取细胞色素C、心激素、辅酶A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脏疾患及其他疾病等。 又如肝肾等对ⅡB族的元素有亲和力,人吃猪肝后,容易把里面的锌和铁等元素吸收。众多动物胆囊中胆汁所含的胆酸钠、去氢胆酸等,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治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利用猪的胃内黏膜,可制造胃膜素与胃蛋白酶。胃膜素是抗胃酸的胃壁保护剂,用于治疗溃疡病和胃酸过多;胃蛋白酶则助消化,可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动物骨骼中含骨髓、骨细胞钙、蛋白多糖等物质,这些具有利于促进人的骨折愈合。骨骼对ⅡA族的元素有亲和力,而小孩骨骼生长需要钙,所以不少家长常去买猪骨煲汤,一般骨头汤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及对骨骼有益的钙磷胶质,以提供充足的钙、镁。以达到以形补形,补中益气的保健作用。 再如,肾与生殖、泌尿系统关系密切,用动物肾中提取的特异性细胞生物球治疗慢性肾炎疗效颇佳。 要注意的是,以形补形的论点应用上是要有医学根据的,其中会有谬误,不可完全套用。例如在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缓解后,听信“吃啥补啥”的讹传,以为多吃动物肾脏可以将肾结石消掉,或者能增强肾功能,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种误补不仅不能消除结石,反而促使结石增大或增加结石复发的危险性。一些病人由于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肾积水、肾功能丧失,最终只能做肾切除手术。这些沉痛的教训不能不引以为鉴。因此,当发现肾结石后,应到医院检查,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净结石,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预防结石复发。 又如患有老人健忘、精神不振的人士,不宜以形补形,服用猪脑。因为老人健忘是因肾气衰退所致,应从壮肾气入手,而含有高胆固醇的猪脑,实在不宜老人服用。因为老人较易患上血管阻塞的毛病,而高胆固醇食物可能会令血管阻塞更加严重。所以,老人应舍高胆固醇食物而选吃能疏通气血、强筋壮骨的食物,才收补益之效。

6、吃生板栗的好处和坏处

预防心血管疾病,板栗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等的营养物质,能够很好地预防心血管类疾病。

吃板栗对身体好处很多,板栗味道甘醇香甜,含有充足的人体所需的淀粉和蛋白质等,而且很容易被吸收消化,板栗中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对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有显著疗效,而且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滋补功效。

栗子主要用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在滋补方面,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可以治疗反胃、吐血、腰脚软弱、便血等症,是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

栗子中含有核黄素以及维生素B2,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显著疗效。可促使皮肤、指甲、毛发的正常生长,提高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感。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能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骨质疏等疾病。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补脑健脑、减轻关节炎症状,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

板栗中富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钙、铁等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好食物。

板栗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维生素C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预防败血症之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多吃板栗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板栗中有极高的糖、脂肪、蛋白质、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1、B2等,有强身健体之用。

板栗含有较高的热量与糖分,可以快速补充流失的体力,缓解饥饿感,为机体提供能量。

适当使用,小孩大人老人不宜多吃。

7、孙思邈学识渊博,常游历民间为民解忧排难,救死扶伤,你对他怎么看?

孙思邈是隋末唐初时的名人。他学识渊博,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特别是天文、医药更是精通。性格耿直,不愿做官,常周游民间,为民排难解忧,救死扶伤。因而全国许多地方都为他兴建了庙宇,题为“孙神庙”,武陟县大虹桥乡西司徒村就建有一座。

孙思邈不是西司徒的,他也没到过西司徒,这里为什么会有他的庙呢?据说在唐朝初期的一个冬天,西司徒村有一个人去山西省卖姜。已是大年三十了,姜才卖完。这时,天快黑了,空中刮着刺骨的寒风,下着鹅毛大雪。他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望着前面峰峦重叠的群山,想着数百里之外盼望他归家的妻子,不由潸然泪下。

泪水糊住了视线,一脚踩空,滚进了深山沟里。孙思邈近日在这一带采药,就住在这条沟的山神庙里。他见半山坡滚来了个人,忙上前探看。一看,头颅破裂,胳膊和腿骨折,血肉模糊,不省人事,肩膀上还挂着一个褡裢,褡裢里装了不少银钱。孙思邈猜出他是个做生意的人。

于是转身回到庙里,拿来了盐水、针线和药膏,用盐水洗去了淤血,用针线缝住了伤口,用药膏涂抹了骨折之处。只一袋烟工夫,他苏醒了。呼地从地上跳了起来,望着白发苍苍的孙思邈莫名其妙地问:“我怎么到这儿来了?”孙思邈说:“从半山坡滚来的呗!不知你的头和四肢还疼不疼啦?”

他如梦方醒,忙跪在孙思邈面前说:“药到病除,全好了。你真是神医啊!谢谢您老人家救我一命!”孙思邈叫他起来坐下,问他是何处人氏,家里都有谁,为什么大年三十还不归家团圆?

他说他是武陟县西司徒村人,家里有妻子和两个淘气不懂事的孩子,家境贫寒,没钱过年,就从清化买了些生姜来山西卖,想挣几个钱回去过年!孙思邈听他如此叙述,不由生了恻隐之心,指着旁边拴的一头毛驴说:“你抓住我的毛驴尾巴,我把你送回家!”

他扫了瘦小的毛驴一眼,又想到山峦重叠的数百里路程,摇了摇头说:“老爹,路远。驴再快,您今夜也把我送不到家。我还是慢慢走吧!“我这驴非同一般,你只管放心,保证你晚上跟上吃扁食!”他将信将疑地照办了。驴飞了起来,快如闪电,眨眼工夫就到了家门口。

妻子见了丈夫,一下子扑在了怀里。他怕老先生取笑,甩脱妻子的胳膊。他子正倚门遥望呢!转过身来,谁知孙思邈已无影无踪,只有一盏写着“孙”字的红纱灯被遗忘在这里过了年,他提着灯笼去山西找孙思邈送灯感谢。走遍了山山水水、也找不到孙思邈的影子。为了报答孙思邈的救命之恩,回归故里,他就在这村建立了一座庙,叫孙神庙。

8、自己在家用电饭锅怎么做板栗

放水,放板栗,一直煮,断电的话放凉了继续煮

9、有什么医生背后感人的故事啊?

郭春园

 

一代名医声名远播
郭春园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骨科专著《平乐郭氏正骨法》及展示郭氏医术的《世医正骨从新》。
郭春园的名气大,但在病人面前没有一点架子。从医60多年来,他坚守着"生命无价,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每次看门诊,他都佩戴共产党员的红标牌。为了满足更多病人想挂他号的愿望,他总是提前1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一次,一名小伙子因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辗转了好几家医院,都建议他截肢。最后,小伙子来到平乐医院,郭春园亲自接诊治疗,先为他敷上祖传的三七散活血消肿,再进行断骨手术复位,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左腿。还有一次,青年张明在深圳遭遇车祸,被撞成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经郭春园精心治疗后,伤口13天就愈合了。张明的家人拉着郭春园的手说:"我们全家该怎样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呀!"60多年来,郭春园用精湛的医术,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奇迹,用博大的爱心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2002年,郭春园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他违背“平乐郭氏医术,不得乱传外人的‘家训’”,不要任何专利,不要一分钱提成,将13种祖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他说:"秘方藏在抽屉里只能是文物,只有捐出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平乐医院院长黄明臣接过献方时手都在颤抖:"这是郭家几代人的心血,更是老院长那颗金子般的心啊!"
一生清贫两袖清风
从1985年来深圳,郭春园创建的平乐医院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的二甲专科医院,按照他的献方生产出来的药品,年销售额已达到800多万元,超过医院药品总收入的60%。但在一代名医郭春园家的存折上,只有5万元的存款,一套两房一厅的二手房才刚刚还完了按揭贷款。
多年来,许多病人为表达对郭春园的感激之情,有的送红包,有的送烟酒或营养品,他总是婉言拒绝,实在退不掉的红包就上交到医院财务科。在他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特困患者救助金",将医生推不掉的红包集中起来,用于救助在该院治疗的特别困难的患者。为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郭春园把给他定为100元的特诊专家挂号费降为20元,与普通专家一样。
作为一代名医,郭春园不但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数不清的重病患者,而且还特别注意为病人省钱,始终坚持"能花10元钱治好的病,绝不让病人花11元"。一位农民患者治病花费了几千元仍不见好,后来慕名找到郭春园,他开出了处方不足13元的药,几天后患者就病愈了。为此有人对郭春园说:"像您这样给病人看病开药,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啊?"郭春园回答:"医者要有父母心,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钱眼开。"
一心救人牺牲自己
"如果不是长期徒手在X射线下给患者疗伤,他的左手不会溃烂更不会癌变;如果不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不会拒绝及早截除病指,癌细胞也就不会顺着病指扩散到全身。他为患者献出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还有他的健康乃至生命……"平乐医院的医护人员说起老院长,个个泣不成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救治病人和临床教学,郭春园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为医生,他比谁都清楚长时间不加防护在放射线下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危害,但如果给患者接骨时要戴上重达几斤的含铅防护手套,就无法实现他提出断骨要百分之百复位的要求。为了患者的疗效,任凭别人怎样劝说,郭春园坚决不肯戴上沉重的铅手套。
1982年,59岁的郭春园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光射线侵蚀而开始溃烂,伤口长期流血化脓。为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掉左手的食指。郭春园坚决反对:"我是骨科医生,截去食指还怎么给病人治病呢?"直到2001年,78岁的郭春园受伤的手指查出了鳞状上皮癌,他才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术后不到一周,他又坚持像以往那样每天专家门诊,每周三天住院部查房,直到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还坚持为病人看病。
终于,癌细胞扩散、心肺功能衰竭将老人击倒了。但就是在他意识的模糊状态,心里想的仍然是为患者看病。他每天都要重复几遍给病人看X光片的动作,有时右手还以握笔写字的姿势在床单上画来画去。家人见状问他在写什么,他说:"我在给患者开药方。"
入党23年的郭春园在用鲜血写成的入党申请书上这样表示:"把真心交给党,对党无虚言;不求名利,不骄不满,全心全意为病人,不让金钱杀伤我的双手……当党的事业需要我的生命时,我会毫不退缩地贡献出我的生命。

与孙思邈骨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