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是疲劳骨折有啥需要注意的吗
疲劳性骨折是由于长期剧烈的运动造成的,至少休息两个月左右,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注意复查。
2、医生说我是疲劳骨折了,疲劳骨折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讲述的详细点吗?
疲劳骨折是健康的骨组织来要发生骨折,非有巨大暴力不可。但在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都易源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较大时间的反复、集中的轻微伤力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进行修复。但在知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到外力的作用,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道骨折。
3、疲劳性骨折是怎么得的
疲劳性骨折(fatique fracture),又称为压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顾名思来义,是因为经过反覆运动或过源度训练以后,因为骨头承受不了压力,而且没有适度zd休息的时间以回覆,因此造成了结构性的小裂痕
4、疲劳性骨折是不是要自然地等它自己生骨?
概述
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1%,国内报道为16.9%。与超强度训练或姿势不当有关,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此外,也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亦可见于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
2病因
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3分级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疲劳性骨折提出的分级
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
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
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
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
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4症状
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应力试验阳性。
1.跖骨疲劳性骨折 这种骨折常发生在新兵训练或长途行军之后,故又称为行军骨折。
2.肋骨疲劳性骨折 老人多有骨质疏松,如因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肋间肌反复猛烈收缩,则可产生肋骨疲劳骨折。
3.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田径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腓骨下1/3或胫骨上1/3易发生疲劳骨折,这与小腿肌反复、猛烈收缩有关,又与足掌跳跃下着地的间接暴力有关。
5检查
X线拍片检查,开始2周~4个月大多为阴性,随后可表现为骨膜增生、骨折线、骨痂或新骨形成。CT扫描可见骨髓腔密度增高及局部软组织增厚,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6诊断
疲劳性骨折时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早期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疼痛剧烈。由于没有明显外伤史,症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应注意与骨膜炎、骨髓炎、骨瘤相鉴别。
7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
8骨折后期的康复治疗
要求
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骨折愈合、防止毗邻末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永久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
日常方法
四肢应力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最重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
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要以被动活动为主,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可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天可开始逐步加强主动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要逐步加大并维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切忌小范围快节奏活动,这样不仅无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而且对骨折局部也有影响。
肌力训练:人体上下肢的功能各有侧重,上肢侧重于精细动作,这些功能的恢复是功能锻炼的重点。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达到最大限度,以防止手部关节僵硬粘连。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固定物松动、折断,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一块重要肌肉,伤后和术后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而且一旦萎缩很难恢复,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结果。
关键要点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
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统计,临床上有将近20%的四肢应力性骨折患者,因为错误的肢体康复训练而不同程度的留下了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从而对日后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比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骨折后肢体肌力,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肢体骨折后的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萎缩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肢体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肢体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方法可使得骨折患者的肢体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尽快彻底的恢复,避免留下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长久的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
9预防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掌握好运动量,避免超负荷运动而导致骨骼损伤。
运动量较大者,每天要摄入充足的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并且适当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美国克雷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短期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能够显著降低运动员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5、疲劳性骨折与骨折有什么区别?
疲劳性骨折 又称行军性骨折,常见于跖骨,长期长时间的受力活动,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足部疼痛剧烈。
红军长征时,有很多红军士兵发生此类骨折。
日常生活中的骨折一般是暴力引起的骨断裂,比如车祸,摔伤等等,这此骨折在X光片下可见明显骨折线。
6、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因常见于军队新兵长途行军中,故又叫行军骨折。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都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长时间的反复轻微伤力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进行修复。但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到外力的作用,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就可能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X 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1 ~ 2 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 ~ 4 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痂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 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疲劳骨折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相同。由于骨折多无移位,故仅需局部牢固的外固定和正确的康复功能锻炼,应注意的是,就诊较晚的疲劳骨折,因断端已有硬化现象,骨折愈合较为困难。具体建议如下。(1)忌吃燥热和不新鲜的食物。(2)药物特别忌吃激素药。(3)饮食上注意营养丰富,均衡全面,适当补充维生素D 和钙的摄入。(4)锻炼时要根据自己体质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要领,充分做好准备活动。(5)注意锻炼方法,循序渐进。(6)平时注意休息,不宜过多的活动和弯曲关节。(7)从事高难度运动前最好接受运动医疗咨询,学习一些运动生理卫生常识。(8)准备好运动时穿着服装,穿弹性运动鞋,避免在过硬场地进行跑跳运动。
7、患疲劳骨折,脚已不能跑步,怎么办 20分急求,我是一名军人
军医的建议你不听?到这来问?还自己想当然?不会吧?
8、疲劳性骨折严不严重?
疲劳性骨折必须休息 我举个中国的例子中国女排的赵蕊蕊
赵蕊蕊是我国新一代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也是深受群众热爱的运动员。2004年4月份赵蕊蕊就发生过疲劳性骨折,由于赵蕊蕊是女排的主力队员,骨折没有完全修复又参加了8月份的雅典奥运会,结果在中美之战中上场仅仅3分钟又因受伤而退出比赛。经过检查,赵蕊蕊的伤腿在同一位置再次发生重压性骨裂,也就是原来骨折的地方裂开了新的缝,她彻底告别了本届奥运会,面对她的将是漫漫的伤痛。赵蕊蕊的再次受伤给我们一个警示:疲劳性骨折后,必须完全修复后,才能继续训练和比赛。
疲劳性骨折又称压力性骨折,是因为经过反复运动或过度训练后,小腿肌肉紧张、淤血,肌肉附着的骨膜被牵引,刺激骨膜而发生浆液性炎症所致。由于骨头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加上缺乏适度休息,因此造成结构性的小裂痕;这种小裂痕并不会造成折断与移位,但只要每次运动稍微激烈一点,便会产生剧痛,随之让人寝食难安。这种病变80%发生在足部,而且由于这种伤害都是发生在训练量很大的人,因此,这种伤情对运动员损害极大。青年体育训练中发生胫骨疲劳性骨折是常有的事,属于运动损伤。如果发生疲劳性骨折后,不注意休息,或者休息时间不够,又参加训练和比赛就容易再次造成再骨折甚至造成骨坏死。
胫骨疲劳骨折后骨坏死是由于骨损伤导致,与骨折部位供血障碍直接相关。如果运动员在发生疲劳骨折后只经过短期休息,又继续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骨折处没有得到充分的修复,出现了骨折———修复———再骨折———再修复这样一种反复过程。在此过程中,骨内血管受到反复损伤,形成微小血栓,血栓范围也不断扩大,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局部骨组织缺血,坏死。
一旦发生疲劳性骨折,应最少停止训练8周,使骨折完全修复,防止再次发生骨折发生骨坏死。如果确定为骨坏死,应及时到医院行钻孔减压或开槽减压治疗,解除骨内压增设,改善局部血循环,逐渐可治愈。
9、骨折将近一年,但患处仍偶有作痛,前两个月曾咨询过医生,说可能是疲劳性骨折,我也不太懂,就是想知道
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