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侧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肱骨髁上骨折要不要打石膏
这个是一定要打石膏的,这样能更好的保护骨折部,防止错位的发生。消肿以后还需要更换石膏,以确保固定的稳妥可靠。
3、肱骨髁上骨折
这个情况可能要做一个内固定手术,仅打上石膏恐怕以后长不好。
因这里正好处于尺骨鹰嘴的挂钩处,关节活动频繁,受力较多,不上固定物怕会不行。
4、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动脉损伤,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手法复位失败;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有神经血管损伤。
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有利于减轻水肿。4 ~ 6 周后即可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 周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5、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时间?
现在五十天就去除石膏对于五十二岁的女性患者来说是早了。4--6周去除石膏的患者通常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52岁的女性患者这种骨折愈合的时间一般在10--14周左右,就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要太早去石膏,钢针固定不稳定会出意外的。
6、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
7、如何科学地进行右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
首先和你说一下,肱骨髁上骨折很容易将来造成内外翻畸形。如果是我的老师对待这个病症,是不建议作手术治疗的。用复位是最好的,虽然时间长且疼痛厉害,但对将来的发育有很大的好处。毕竟你孩子才6岁。现在既然已经作了手术只能在后期加强锻炼。
儿童的骨头愈合很快,现在后期锻炼应该循序渐进,切忌粗暴的被动活动,屈曲性骨折不要做过多的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不要做过多的伸展活动。多做握拳,腕关节伸屈等活动。
对于中药在骨折的早期可以服用一些活血祛瘀的,对于现在后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营养就多吃些高蛋白食品就可以了。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