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颅底骨折记忆力下降

颅底骨折记忆力下降

发布时间:2020-04-20 06:26:00

1、颅底骨折,脑挫伤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关键是看目前有什么样的神经系统损伤。如患侧听力下降、面瘫等,如果现在没有,就基本不会有此后遗症。有些耳鸣到时要注意,可能有内耳道的损伤;应该注意随诊。
倒是遗留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的可能性较大。一般,处理无特殊,多休息,尽量避免脑力劳动,有症状时对症处理,平时适当进行锻炼,加用B族维生素等神经营养药。

2、颅底骨折两周了,还头痛厉害怎么办

首先应该明确,珠网膜囊肿属于先天性疾病,与三次外伤史没有必然联系。

: 累及8个层面,最大4×3cm大小的囊肿已不算小,况且有中线偏移,应该说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对于11个月大的小儿,囟门尚未闭合,因此对脑内容物增大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尚未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就是说现在的一切正常实际上有可能是掩盖了症状。从积极的原则上讲,在临床上此种情况已经有了手术的指征,应该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小儿年龄幼小,亦可短期观察,确定治疗方案。具体方法是过1~2个月复查CT,前后对比,看囊肿有无进展,如果有明显增大,则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病因

(一)感染: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脑脊膜炎、脑脊髓炎,特别是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浆液性脑膜炎。

2.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风湿、肺炎、结核、败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为致病原因。

(二)外伤:

颅脑外伤及脊柱外伤均可发生,外伤可很轻微,颅肌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三)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等。

(四)中枢神经系统有原发病变:

如:肿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五)颅骨及脊柱病变:如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六)中毒:如铅中毒、酒精中毒等。

(七)病因不明:有可能是临床征象不明显或病因未查明的非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症状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有:

(一)脑蛛网膜炎。

1.后颅凹蛛网膜炎:

(1)背侧型:临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并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颈部疼痛、颈项强直。

(2)腹侧型: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耳聋、耳鸣、周围性面瘫、颜面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以及肢体共济失调等。

2.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头痛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一般较轻,有时在头位改变时可有加重。癫痫多为局限性。局限性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较少较轻。

3.视交叉蛛网膜炎:以头痛和视力障碍为主。

(二)脊髓蛛网膜炎。

以胸髓、颈髓病变较多见,早期常为后根刺激症状,产生神经根受累区域内的根性疼痛,轻重不一,休息后可减轻,常持续数月数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

(三)脑脊髓蛛网膜炎。

为脑部和脊髓均有病变,两者可同时发生,或由脊髓病变逐渐至后颅凹颅底所致,产生相应的脊髓和颅神经损害症状。

检查

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多有增高。

治疗

(一)抗感染治疗:在疑为或明确是感染所致病例,可给以抗菌素或抗病毒制剂。有的病例即使结核证据不多,也可先给抗结核治疗,两周左右如有疗效,中继续按结核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静脉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或肌注或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椎管内注射激素,通常一次使用地塞米松2~5mg,和脑脊液混合后缓慢注射至蛛网膜下腔内,由小量开始,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糜蛋白酶(5mg)或胰蛋白酶(5~10mg)肌注,每日一次,也可试用以软化粘连,但疗效不理想。

(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可使用菸酸、地巴唑、654-2、山莨菪碱注射液等。

(四)理疗:如视交叉蛛网膜炎可试用经眼球部进行碘离子导入法。

(五)放射治疗:多用于脊髓蛛网膜炎及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剂量宜小,对改善血运有一定帮助,但疗效不确。

(六)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囊肿切除及手术减压,对粘连的剥离有一定困难,且疗效不确,对和肿瘤难以鉴别者,也可考虑手术探察。

此外还可使用椎管内注射空气疗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自小量开始,每注入5ml气体即放出等量脑脊液,每5~7天一次,对早期病例松解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或许有帮助。颅内压增高者宜用降压措施。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3、颅底骨折康复之后,会不会影响到记忆力

不会。

4、我父亲09年年底颅底骨折后记忆力不好,更糟糕的是嗅觉失灵,请问有什么办法恢复吗?

让他多看相声,看搞笑剧,慢慢就好了。 欢笑对脑神经的复原有很大帮助。这是自然疗法.

5、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根据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1.颅前窝骨折
呕吐黑红色或咖啡色液体,伤后数小时出现“熊猫眼”征(眶周皮下和球结合膜下紫蓝色淤斑),可有脑脊液鼻漏、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和(或)视力下降,可伴有额叶的脑挫裂伤。
2.颅中窝骨折
脑脊液鼻漏或(和)颅内积气;脑脊液耳漏;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出现搏动性突眼、结合膜淤血水肿,或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而引起致命性的大量鼻出血或耳出血;以Ⅶ、Ⅷ脑神经损害引起听力障碍和周围性面瘫常见。
3.颅后窝骨折
伤后2~3日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伴高位颈椎骨折时可出现颈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四肢瘫痪等;累及枕骨大孔或岩骨尖后缘者可出现部分或全部后组脑神经受累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等表现。

6、颅底骨折属于什么伤害

肯定是重伤了。。。。
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发生的原因:(1)颅盖骨折延伸而来。(2)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3)头部挤压伤,暴力使颅骨普遍弯曲变形所致。(4)个别情况下,垂直方向冲击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按其解剖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底骨折一般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颅内、颅底严重的并发伤及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较佳。

[症状体症]

1.颅前窝骨折: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严重者导致失明。 2.颅中窝骨折: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脉-海绵窦娄。 3.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瘀斑,多在伤后数小时出现。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诊断依据]

1.临床征象 (1)颅前窝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表现“熊猫”眼征。鼻腔流血并伴脑脊液鼻漏。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症状。(2)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血并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症状。少数患者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娄或外伤性动脉瘤。(3)颅后窝骨 折: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压痛,有时咽后壁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可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症状。 2.颅底X线摄片显示骨折。

[治疗原则]

1.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于脑脊液不漏体位。全身抗感染治疗。 2.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 3.脑脊液漏持续2 ̄3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 4.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疗效评价]

1.治愈:(1)颅内无感染,神经损伤有好转,无明显并发症。(2)脑脊液漏停止。(3)颅内积气消失。(4)手术修补或神经吻合等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症状好转,有明显并发症。 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

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重点为预防感染及着重治疗并发的颅内损伤。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减少喷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洁,但忌冲洗。保持于脑脊液不漏或少漏的体位。脑脊液漏多于2周内自行停止而愈合,若持续2 ̄3周不愈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若视神经管骨折造成视力损害,应在伤后7 ̄10天内作视神经管减压术。合并面神经麻痹3个月以上无恢复者,可行骨管减压术或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或副神经吻合术。

7、记忆力衰退怎么办

多让他吃些,坚果,比如核糖桃,有住记忆力

与颅底骨折记忆力下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