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发伤的紧急救护原则
(一)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
(二)可迅速致死而又可逆转的严重情况先处理
1.通气障碍 其中以上呼吸道堵塞最为常见,如果不能及时解除堵塞,任何抢救都无济于事。
2.循环障碍
(1)低血容量:多发伤出血是十分常见的,无论内出血还是外出血都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救治措施不得力,将进入一种不可逆状态,死亡在所难免。
(2)心力衰竭和心搏停止:多发伤的突然打击可以导致心脏骤停,也可以由其他许多综合因素而引起心力衰竭,如果此种情况能及时处理,绝大部分可迅速逆转。
(3)张力性气胸:因胸腔气体对心、肺的明显压迫,可严重干扰呼吸和循环功能,可迅速致死。
(4)开放性气胸:开放性气胸使纵隔来回摆动,严重干扰心肺功能而致死。
(5)连枷胸:由于多发性多段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失去支架作用,与呼吸运动相对形成一种反常运动,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而致死。
(6)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明显影响静脉回流,心排血量也因此而严重不足,最终导致死亡。
3.出血不止 无论是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如果出血不止且出血量大时,也是致死原因。现场急救时,如果经大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要考虑出血未止的可能,应追究其原因:①检查伤口,外出血是否停止。②是否存在胸腔出血,如胸壁血管破裂。③是否存在腹部内出血,如肝、脾破裂。④是否存在腹膜后出血,如肾损伤、骨盆骨折等。⑤四肢骨折如果损伤大血管,则出血量大,局部形成大血肿,而且血肿还会不断扩大。
2、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你作为第一目击者应如何进行院前施救?
嘻嘻,上课不停课吧~
第一步:一旦发现身边有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紧急呼叫120或999,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可以轻拍患者的肩部,边拍边呼唤患者,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以直接呼唤患者的名字。
第二步:确定患者没有意识后,要紧急进行急救复苏,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周围人的配合和帮助非常重要。
第三步:将患者摆到复苏体位,即马上将患者就地躺平,保持气道畅通,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第四步:解开患者衣带、腰带,有益于放松,且便于急救人员到来之后实施急救措施。
第五步:清除口鼻中堵塞物,一手扶住患者的下颌,一手抠除异物;用手抠除异物时,注意手不要被患者咬到。
第六步:抬起患者下颌,保持气道畅通。
第七步: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可以通过看胸腹部是否有规律起伏来判断。
第八步:捏住患者鼻子,进行人工呼吸。
第九步:触摸颈动脉,观察患者是否有心跳。通常应该触摸颈动脉,找准颈动脉的位置,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至3厘米,胸锁乳突肌内侧。发现患者没有脉搏和呼吸,要做两件重要的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部按压。
第十步:进行胸部按压要注意定位准确,用力适度。左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处,右手掌根重叠放于左手手背上,手指翘起脱离胸壁,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要注意,部位不对,或手的按压角度不对,或是用力过大,都会导致骨折)。按压的深度是4至5厘米,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比例为30:2。
3、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常见的错误:
1.胸外按压前未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未清除口腔内异物,造成窒息,使抢救失败。
2.操作不及时或操作时间过短。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的5分钟内,由于某种原因而未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脏按压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致使抢救失败。即使心跳恢复,也可能因大脑长时间的缺血缺氧而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成为植物人。同样操作时间过短,少于30分钟而又未掌握有效的按压指征,过早放弃也是错误的。特别是对于电击与溺水者。
3.操作不规范。由于抢救床过高或过软而使操作者两臂不能伸直,肘部弯曲。下压时肩部及躯千的力量不能传导于掌根部,造成力度不够,不能使胸骨下陷3~5厘米而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气胸等并发症。另外,按压部位不准确,盲目地将整个手掌置于前胸大面积地按压是错误的。
4.对有广泛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使用此法者,均为错误实施。
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包括假牙),为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打下基础。因为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同等重要,两者缺—不可。最好同时进行。
2.准确、及时判断心跳停上,果断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保障复苏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3.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要到位。对于抢救床过高者将患者放低,抢救床过软可于患者背部垫硬木板。如在现场则可于地上抢救。按压的正确部位应是胸骨下1/3处,或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婴幼儿应按压胸骨中部,即两乳头连线与胸骨高界处下移患者的—横指,用力不可过大,深度为1.5~2.5cm,100次/分,术者将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而不是整个手掌,手掌要与病人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手掌重叠放在前—手背上,并保持平行,手指应上翘,速率约80~100次/分。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时手掌不得离开胸壁,并配合人工呼吸,以15:2的比例进行,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4.掌握有效按压指征,为复苏打下良好的基础:①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收缩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③口唇发绀逐渐转为红润④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⑤自主呼吸恢复
4、脑复苏的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就应迅速开始就地抢救。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基础生命支持措施相同,包括
A(air 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1、开放气道 保持气道通畅是人工通气的先决条件。最常见的气道梗阻原因:舌后坠、异物阻塞、误吸、粘膜水肿等。处理:托下颌、头后仰、去除气道内异物或分泌物。
2、人工通气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公认的最简便有效的现场急救人工通气法。
(1)实施方法:以头后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术者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后方托起,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将病人的鼻孔捏闭,然后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部用力吹入,见到病人胸廓抬起,口部有气流呼出,才属有效。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气3~4次,然后以每5秒种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小孩则为每分钟20次。
(2)注意事项:注意吹气结束时,应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时要配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次深吸气时须尽量多吸气,吹出时必须用力。
3、建立人工循环 即胸外心脏按压术,是维持人工循环的第一手法,通过有节律地按压心脏以维持人工血液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的实施方法: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两下肢抬高15°,术者在病人一侧,选择胸骨下半部为按压点。将一手掌跟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的跟部复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术者凭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cm,随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复位,如此反复操作。小儿仅用一手加压即可,新生儿用拇指按压法。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单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100次/min,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双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之比与单人相同。
(2)禁忌症:a、心包填塞;b、心脏创伤;c、张力性气胸;d、广泛性肋骨骨折。
(3)并发症:a、肋骨骨折;b、内脏损伤(心、肺、肝、脾等);c、胃内容物返流、误吸等。
有效复苏的标志
①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颈、股动脉),或可测到血压;
②瞳孔缩小,并有对光反应,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③紫绀消失,口唇、皮肤转为红润等。瞳孔的变化只能作为复苏效果的参考,切不可以根据瞳孔变化来决定是否继续复苏。
5、下列属于胸外心脏按压禁忌症的是
您没有给出选项,过往曾经认为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心包填塞、主动脉瘤患者不适合进行胸外按压,但是事实上一方面很内多疾病在现场可能无法被判别,另一方面出于权衡利弊,对于患者而言进行心肺复苏获得的好处可能远比什么都不做等待救援好得多,因此在现在看来胸容外按压是没有明确的禁忌症的。
6、车祸后左胸下两根肋骨骨折,有些肿,去过医院要求住院治疗
如果肋骨骨折,断端没有明显错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
1、肋骨骨折合并血胸或者气胸,需要胸腔穿刺甚至胸腔闭式引流术。
2、肋骨骨折断端错位明显,疼痛剧烈,呼吸、咳嗽或者活动时为甚,那么可以通过切开皮肤,肋骨复位+记忆合金内固定手术。
3、肋骨骨折合并反常呼吸的,就是说骨折的这块地方的胸廓是软的,已经没有骨骼支撑了,那么需要做手术固定。
4、肋骨骨折合并其他严重伤情的,比如说心包填塞、纵膈血肿等情况者,也需要急诊手术。
另外提醒一句,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我见过很多病人,X线胸片检查提示一两根肋骨骨折的,最终通过高速螺旋CT扫描+肋骨三维重建,发现有更多的肋骨骨折,最夸张的一次,我有个病人,普通x线检查只发现一根肋骨骨折,最终做肋骨三维重建,发现有8根肋骨骨折,因为x线胸片检查,在很多位置,肋骨都有重叠或者肋软骨不成像,造成误诊,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做一下三维重建检查。
7、人工呼吸不当会致死吗?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不可能致死的,但是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所产生的并发症有可能,其zd可导致的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由胸肋骨骨折继发的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所致大量出血短时间内就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
但是这些并发症内最后是否会发生其实不是很有意义,对于一个已经要接受胸外按容压没有心跳呼吸已经处于临床死亡的患者而言不做心肺复苏肯只能是死路一条。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疑问请补充…
8、关于护理学知识
胸外心脏按压
1.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
2.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3.方法
(1)证实: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下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操作者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
(6)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地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7)按压频率:成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4.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
(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60mmHg)。
(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出现自主呼吸。
(5)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5.注意事项
(1)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
(2)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过程。
(3)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胸外按压不等于对心脏实施按压,因此,在按压的同时,必须设法迅速恢复有效的自主心律。
6.并发症
(1)肋骨或胸骨骨折。
(2)心包积血或填塞。
(3)血胸,气胸。
(4)肺挫伤。
(5)肝或脾撕裂。
(6)脂肪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