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人物骨折

人物骨折

发布时间:2021-06-14 02:56:04

1、关于古人骨折的问题

骨折与脱臼

正骨心法要旨

《赵政中医正骨经验》
骨折新疗法
一、治疗骨折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
在我国有两种医学,骨折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套方法。西医治疗骨折时主张“广泛固定”、“完全体息”。采用包括骨折部上下关节的石膏外固定,长期连续地骨牵引和手术切开内固定等方法。—骨折对位较好,但骨折愈合慢,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高,还会出现一些合并症。
我国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应用巧妙的手法将骨折整复,只在骨折局部施用夹板固定,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主张“动静结合”。因而,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但对一些难以整复、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对位差,往往造成畸形愈合。
固定与活动、骨骼与肌肉、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是骨折治疗中四个重要而又长期未很好解决的矛盾。在中医与西医、西医与西医之间,始终存在着分歧。提出了“动静结合”(运动与固定结合)、“筋骨并重”(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齐头并进)、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兼顾)、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四项新的骨折治疗原则,找到了体现上述原则的以手法正确整复、小夹板局部固定和病人自觉功能锻炼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
这种方法不是中医与西医方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某些骨折操作上的局部改进,而是将中西医在骨折治疗上的精华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它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好、合并症和后遗症很少发生等优点。

二、骨折整复手法的关键何在
肢体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它是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支架,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而进行运动的。当肢体受到强大暴力或因肌肉的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因受外力作用和肌肉的牵拉而移位,肢体因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丧失活动能力。因此,主治疗骨折时,首先进行整复,把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对好,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断端对的越好,支架越稳定,病人就能及早进行活动,骨折就可以迅速愈合。因此,对每一个骨折病例都应当认真地整复到满意的程度,有的要求解剖对位,有的要求功能对位。为了实现解剖整复和坚强固定的目的,有些西医学者广泛地采用了手术切开整复和金属内固定的办法治疗骨折,这个方法固然治疗了不少用手法或牵引不能治疗的病例,但也给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麻烦。手术对骨折病人来讲等于伤上加伤,把闭合性骨折变成开放性骨折,增加了创口的感染机会,加重了组织的损伤,减低了骨折的愈合能力,因此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反而增高。
从中医整复前臂骨折时要用“分骨手法”和固定时要用“分骨垫”的道理受到启发,认识到前臂的特殊本质就是旋转,骨折后出现的四种畸形中,旋转也是主要的,只要解决了旋转畸形,其他畸形就迎刃而解了。整复时,用力从骨折部的掌背侧进行“分骨”,可以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尺挠骨间隙增大,骨间膜紧张,悬张于挠尺二骨间的骨间膜在紧张的情况下就牵动骨间嵴,使之相互对峙,骨折远近段会旋转到中立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远近段的两骨相互稳定,两骨间的宽度自然相等,各自成为一个单位,复杂的双骨折既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整复。在夹板固定下“分骨垫”继续发挥“分骨”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旋转活动,使骨折保持在整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病人肘腕关节都能照常活动,几个星期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随着恢复。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过去用复杂的办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前臂骨折是这样,其他骨折也是这样。中西医结合疗法由简单到复杂,由骨干到关节,由四肢到躯干,由新鲜到陈旧,由闭合骨折到开放骨折,逐步发展起来,并从实践中模索出一套新的骨折整复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八种手法可以灵活地使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隔着皮肉可以把错位的骨折对好。这种办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反复地实践,方可纯熟掌握。
我国传统中医几千年来依靠手法整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且有较深刻的认识:“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故必素知其体相,认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谓手法也。”这些高度概括的科学性总结仍应为今人所遵循。因此,在整复前,首先要,仔细分析骨折发生的过程,明白了道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整复方案,有了方案始可选择合适的整复手法,有了具体手法才能决定两手用力的方位和力量的大小,有了力量这个物质基础,就可以巧妙地将骨折整复。成功了积累经验,失败的吸取教训。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可以逐渐达到古人所说的:“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的程度。

三、小夹板的固定力由何而来
骨折整复后必须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防止再移位。而骨折整复后再移位,主要是受两种肢体内在力的影响。
1.肢体重力:肢体重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它的重心是随肢体的伸屈而移动的。重心远离骨折线,因重力而致的移位倾向力就愈大。
2.肌肉的牵拉力:骨折再移位是被动的,肌肉收缩活动是主动的。肌肉收缩活动,可以引起骨折再移位,是其消极的一面;但是骨折只有通过肌肉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固定在整复后的位置。
任何外固定都是一种外力,它可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把骨折部的活动减低到最小限度,而不能使骨折断端一点不动。在骨折未愈合前,骨折断端的活动是绝对的,而固定只是相对的。骨折断端的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一种是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控制使骨折断端的不利活动(旋转、成角、分离),又能保留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对向挤压)。
夹板只固定骨折局部,它的分量很轻,几乎不增加肢体的重量,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都能活动,骨折远侧段关节面以下的肢体重力被能以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倾向力就大大减少。夹板是用布带捆在肢体上,保持着合适的松紧度,固定用具与肢体表面总是紧密相贴,随着肢体一起动。当肌肉收缩时肢体周径变粗,夹板的压力增大。有纸垫部位的压力更大,夹板随之发生形变,骨折不会变位;反之,当肌肉松弛时,肢体周径变细,夹板对肢体的压力下降,夹板形变后的弹力集中作用于纸垫的部位,不但可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原来复位不够理想的骨折还可以逐渐矫正。
因此,我们认为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固定,它是一种动力平衡,是以动制动,适应肢体的生理要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学原理。夹板是捆在胶体外面,它的固定力来自肢体内部,是外力通过内力而起作用。夹板局部外固定还可以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个步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整复时即有固定,固定了还可以继续整复,在固定中肢体都能活动,基本上免除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等合并症的发生。

四、功能锻炼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中西医结合使骨折愈合明显加快,整个治疗过程显著缩短,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近乎消灭,其原因就在于骨折在夹板固定下,肢体能够活动。夹板局部固定。—种能动的固定,假若病人不密切配合,不敢活动,不但夹板的固定效果差,骨折的愈合也慢。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一)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并重
骨折是外因造成的,但骨折以后会引起整体内一系列的变化。中医认为“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很明确的说明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受了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而应该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关系去考虑。
中医治疗骨折有“去瘀生新”的学说,治疗骨折“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能去则骨不能接”。中医所指的“瘀血”涵意较广,包括整体的“气血”障碍和局部的血肿。血肿不是骨折愈合的基础,血肿过大时,对骨折愈合会起到阻碍作用。从最近的临床材料和动物实验证明,骨痂形成主要是靠骨折端的骨外膜深层细胞和骨内膜细胞的增生与分化,血肿过大对于骨折两端向中央伸展的成骨细胞的“会师”;能起到阻碍作用,这是和祖国医学的“去瘀生新”学说一致的。为达到早期“活血化瘀”,中医主张内外用药。根据动物实验证明:内用药有较明显的活血作用,外敷药有较好的散瘀作用。
(二)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在骨折治疗上,为了保持骨折对位,使骨折断端愈合固定是必要的。而活动则是保持肢体生活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重要因素,这是对骨折的愈合有利的。但固定势必影响肢体活动,因而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动与静、固定和肢体活动的矛盾关系,是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的关键。
中医的局部包扎固定方法,体现了骨折愈合所要求的“动静”结合的原则。因为它只固定受伤局部,而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利用有弹性的纸垫和小夹板,把骨折局部固定起来,既可以保持整复后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尤其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让肢体和肌肉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当肢体活动时,外固定随着肢体一块动。由于纸垫的压力和固定夹板的弹性作用,使肌肉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传达到骨折断端,在骨折端之间产生一种对向挤压的作用。这种作用能保持和促进骨折的复位,是一种生理刺激,对骨折的愈合是有利的。
在固定骨折时,应把固定的时间和范围减小到最低的限度,而使活动在不妨碍骨折愈合所必须的固定条件下扩展到最大程度。在治疗过程中,对动与静,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骨折的各个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和病人对治疗时不同的具体反应,给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上肢骨折从治疗一开始,就应进行主动活动,活动愈早,骨折愈合愈快,功能恢复也好;下肢肌肉丰富,肢体长,分量重,骨折部的剪力大。因此无论单纯局部包扎外固定或同时加用骨牵引,要有一个2至3周的固定维持期,在此期间除被动活动外,病人可主动用力锻炼肌肉收缩,以后即可逐渐练习肢体伸屈活动。
在骨折未愈合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外固定,只能使骨折部的活动减低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骨折部绝对不动。利用局部包扎外固定是使肢体内部动力由骨折所引起的不平衡达到平衡,以保持骨折复位,以及在有限的固定条件下,又能充分进行肢体活动的固定方法,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固定,合乎肢体的生理规律,能促进骨折愈合,使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
(三)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时发展,相互促进
治疗骨折的目的,在于恢复肢体功能,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在于骨和软组织两者都得到合理治疗。因而在治疗骨折时,既要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又要保持肢体功能。局部包扎固定,能使固定和活动结合起来,加速骨折愈合,又能使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三个阶段密切联结在一起,保证肢体功能恢复。如果在一个时期内单纯考虑整复、固定或功能恢复,不仅治疗过程长,病人痛苦多,且易招致肢体功能难于恢复。治疗骨折,在整复时就照顾到固定,在固定中又有部分整复;同时,由固定开始就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把整复、固定与功能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基本恢复。在治疗骨折的初期,对肿胀的肢体末端,施行按摩,以助肿胀消退,为了不让关节发生僵硬,每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鼓励病人在肢体不动的情况下,不断练习肌肉收缩活动以防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只要骨折局部稳定,患肢疼痛消失,功能锻炼就由被动转为病人自动活动,提倡能动则动,能走就走,采取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由于不需要功能恢复期,骨折愈合的全部过程就显著缩短,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制定一套完整的骨折治疗方法

用一种道德的办法将骨折复位,把骨折部固定而不要影响肢体的活动,让病人在骨折愈合期间生活得象正常人一样,说这是一种理想的骨折治疗方法。现在我们通过十大手法,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的情况下可将骨折整复,利用十二种外固定形式进行固定,不但可以将骨折保持在整复后的位置,而且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随着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基本恢复,原来复位稍差的骨折在活动中还可以自动矫正,骨折对位可以越来越好,病人身心健康,情绪饱满,与医生密切配合而使骨折早日康复。

正骨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正确的认识骨折的生理、病理规律,吸收中西原有经验,针对每个不同部位、类型的骨折,应用不同手法进行整复和固定及有效有节制的功能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以上方法的治疗,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了物质代谢,使成骨及软骨细胞迅速生长而形成骨痂,这样即加速了骨折愈合又及时的恢复了患肢功能,克服了因长期持续的石膏固定带来的再移位的倾向性和因循环迟滞造成局部营养不良、肌肉蒌缩、骨质脱钙、肌腱粘连及一系列合并症的发生。
要想达到正确而顺利的手法复位及固定和药物治疗,其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有详细的检查和确实的诊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骨折的种类、损伤程度以及骨折断端移位的形式来确定整复手法及固定和药物治疗方针。
骨折分类的意义:
整复:明确骨折类型常能提示获得满意的复位方法。
固定:也能提供骨折断端复位后是否稳定的条件。
只有明确骨折的类型,才能施用正确的复位手法,选用适当的外固定用具,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牵引助手三要求:1、知病情;2、懂手法;3、有臂力。
垫:是维持复位,矫正残余移位的重要手段。
制作务必适宜,放置必须准确。

《医宗金鉴》

作者吴谦,字六吉(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安徽省歙县人,为清著名医学家,曾任太医院刊,为《医宗金鉴》的总修官(今主编)。此书成于公元1724年。

正骨心法要旨

手法总论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隔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无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手法释义

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提法: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也。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推拿法:推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已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器具总论

跌扑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则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爰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证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

内治杂证法

方法总论

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以内治之法,庶不有误也。夫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破肉伤菌,每致亡血过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效。若夫损伤杂证论中不及备载者,俱分门析类详列于后,学者宜尽心焉。

《伤科汇纂》

作者胡廷光,字睛川(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今浙江肖山县人,为清代医学家。此书成于1815年

接骨歌诀

接骨由来法不同,编歌依次说全功,若能洞达其中意,妙法都归掌握中。骨折大凡手足多,或短或长或脱臼,或凹或凸或歪侧,务将手足慎抚摩。长者脱下短缩上,突凹歪斜宜度量,身上骨若断而分,须用三指摩的当。内如脉动一般呵,骨折断碎无别何,整骨先服保命丹,酒下骨软方动他。手足断须扯捻好,足断而长添一劳,先须脚底牢袋实,断伤骨下微谭高。足跟之下更高谭,病痊无患自证验,如不袋实骨尚长,以后愈长愈可厌。此为缩法之手功,手长难疗成废躬,歪从患骨下托起,扯直无歪归于同。合奠不突还原样,凹者捻妥无别尚,试手必以两手齐,试足须将脚并放。复臼膏药自急需,光细布摊称体肤,长短阔狭随患处,膏宜摊厚掺多铺。将膏紧裹包贴定,夹非杉皮力不胜,浸软渐剖去粗皮,板长患处短方称。还当排得紧重重,夹上布缠缠莫松,缠布阔宜二寸许,从上至下尽力封,布上再扎三条带,中间上下护要害,先缚中间后两头,宽紧得宜始安泰。如缚手足斜折断,中间紧而两头宽,骨断若如截竹样,中宽聚气紧两端。气血断处来聚着,手用带儿复掌络,脚要米袋两边挨,挨定不动胜妙药。对症汤丸日日施,药洗换膏三日期,三七之时骨接牢,房事油腥犯不宜。紫金丹作收功例,骨仍坚固无流弊,我今编此手法歌,传与后人须仔细。

上骱歌诀

上骱不与接骨同,全凭手法及身功,宜轻宜重为高手,兼吓兼骗是上工,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拢。兹将手法为歌诀,一法能通万法通。
托下巴歌诀
头骨圆圆曰骷髅,下把骨脱两般求,单边为错双边落,上似弯环下似钩,两指口中齐重捺,各腮颊外共轻揉,下巴往里徐徐托,托上还须用带兜。
提颈骨歌诀
人登高处忽逢惊,首必先坠颈骨顷,面仰难垂惟伸续,头低不起则端擎,腔中插入须提拔,骨上歪斜要整平,两看有无他磕碰,临时斟酌度其情。
整背腰骨歌诀
脊背腰梁节节生,原无脱骱亦无倾,腰因挫闪身难动,背或身偻骨不平。大抵脊筋离出位,至于骨缝裂开弸,将筋按捺归原处,筋若宽舒病体轻。
上肩骱歌诀
损伤骨膊手筋攀,骨骱犹如杵臼然,若是肘尖弯在后,定当耾骨耸于前。常医或使两人拉,捷法只须独自掮,倘遇妇人难动手,骗中带吓秘家传。
托肘尖歌诀
臂膊之中曰肘尖,凸凹上下骨镶粘,直而不曲筋之病,屈若难伸骨有嫌,骨裂缝开翻托好,筋横纵急搦安恬,仍当养息悬于项,屈曲时时疾不添。
挪手腕歌诀
腕似农车水骨联,仰翻俯复曲如联,行车竭蹶应防复,走马驰驱或致颠。手必先迎筋反错,掌如后贴骨开偏,轻轻搦骨归原处,骨若还原筋已痊。
上大腿骱歌诀
环跳穴居跨骨前,中分杵臼似机旋,筋翻肿结脚跟趋,骨错斜行腿足跛,宜用手牵并脚代,或施布缚及绳悬。
推膝盖骨歌诀
膝骨形圆盖膝间,原系活动各筋扳,盖移腿上腰跨痛,骨走臁中步履艰,若出外边筋肿大,如离内侧腘难弯,推筋捺骨归原位,抱膝相安何足患。
拽脚踝拐歌诀
足趾足跟踝相并,伤筋动骨致难行,脚尖向后应知挫,踝骨偏斜定是拧;骨突骨拗宜摸悉,筋翻筋结要分清,筋须揉拨又须拽,筋若调匀骨亦平。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作者兰道人(生活于公元九世纪),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为唐代骨伤科医家。 此书可能成于公元841—846年。

理伤续断方

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
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七,用风流散填疮,八,夹缚,九,服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龙散通,十二,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十三,再夹缚,十四,仍前 服药治之。

《证治准绳》

作者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公元l549一1613年),为明代著名医学家。此书成于公元1608年。

伤损总论

伤损论曰:夫伤损必须求其源,看其病之轻重,审其损之深浅,凡人一身之间,自顶至足,有砍伤打伤跌伤及诸刃伤者皆有之。凡此数证,各有其说,有当先表里而后服损药者,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医也。或者禀性愚昧,不能观其证之轻重,明其损之浅深,未经表理通利,先服损药,误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脏腑闭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信哉!此论治损伤之大纲也。然用药故不可差,而整顿手法尤不可孟浪。

清代宫廷正骨医疗机构

绰班处概况

清代八旗兵善骑射,且又有“善仆营”、“键锐营”,故常发生坠仆跌折、关节脱臼、跌打损伤及箭矢伤。由于上驷院主要任务是为宫廷养马、驯马,士兵经常受到伤害,在上驷院设有绰班处(绰班即满语正骨)。同时太医院沿袭明制设九科,其中有正骨科和疮疡科(可治箭伤)两个机构同时存在。
嘉庆24年(1820年),朝廷对太医院做了整顿,将正骨科取消划归上驷院绰班处,成为宫廷大内唯一骨科医疗机构,进入全盛时期,医疗技术日渐成熟,涌现出大批蒙、满、汉各族优秀医生。
清初上驷院绰班处著名蒙族骨科医生觉罗伊桑阿,(1736-1795年)是以正骨起家而成为巨富。他教授徒弟的方法,是以竹管截为几段,外用布包,然后让学生摩擦竹管,使截断的竹管每节经摩擦对合好,就像没有截断一样。然后再用这种手法接骨,均获很好效果。上驷院绰班处手法的特点是:稳、准、正、整、接、实,从学术流派上代表绰班处技巧型的手法。传授方法主要是口传身授,文字记载较少。
道光中期,德寿田医生长,满族人,生卒年月不祥,德公受业于上驷院绰班处。由于治疗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及其他慢性疾患有独到之处而名噪京城,人称“绰班德”。除内值供奉外,还常随侍圣驾。为正五品衔御医,嫡传第子桂祝峰。因德公长寿,光绪年间还曾亲传业于桂祝峰之弟子夏锡五。
由于太医院与上驷院均未设按摩专科,所以绰班处在德寿田、桂祝峰乃至清末夏锡五期间,同时担负推拿、按摩的治疗。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推拿接摩的对象及病种有一定的局限性。推拿手法强调“意念归一”和“功力修养”,即重在拇指推拿的“一指禅推拿法法则”,意念归一即指给病人施用手法时精神要集中,用意念来导引指力,宜轻宜重,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刚柔相济,辨证施治。功力修养即指力的锻练与修养,施用手法时柔和深透,重而不滞,轻而不浮,而且含气功修养之功力。通过手指与患者肌体的接触而发功,使病人有“得气”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感觉是无法用文字语言详尽描述的。这就是手法功力的体现。德公与其弟子桂公是把技巧与功力集于一身的代表人物。
绰班处著名医生觉罗伊桑阿教授弟子接骨方法时,口传身授,其重点在“接”字上。而至道光年间德寿田在绰班处教授弟子手法时从摸字开始,“摸法”用于诊断,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X光机,诊断病情全靠手摸,“摸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公将“摸”的绝技传授给绰班处每个弟子,一视同仁毫无保留,以治病救人为

2、有人一碰就骨折,动漫中体力为零的柔弱少女哪个最触动你?

动漫中的人物,哪个一碰就骨折?体力为零的柔弱少女更能触动我?我想到不用想,就有一个画面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犬夜叉》里面的桔梗,它是阿离的前世,也是已经死去的幽灵它太难了。活着不能和爱的人在一起,死了又变成实力很弱的幽灵,这是谁都难以接受的!所以一想到它我都会非常的心疼它,真的太可怜了。

大家有没有想到它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可怜的女人?因为她中了别人的圈套。它本来可以和犬夜叉相爱的,但是她因为救了一个坏人,这个人利用了她的善良,最后伤害了她和犬夜叉的感情,让它郁郁而终,最后两人生死两茫茫。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东郭先生和蛇的故事,东郭先生救了蛇,最后被蛇咬死了,所以说啊,我们不要随随便便做好事。因为你不知道你做的这件好事,给你换来的是什么!都说要有感恩之心?但是现实生活中,只有孩子才会有感恩的心,大人已经被社会的邪恶给扼杀了。

想到桔梗,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不要随随便便地做好事,做好事你要想到后果是什么?我们去拯救一个人,去渡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想这个人该不该救?值不值得?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还是他在欺骗我们?他是不是犬夜叉里面的奈落?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乞丐在外面装疯卖傻,装可怜!其实他们背地里大多都是用她的可怜来换钱来过逍遥的日子?像这种人就应该受到鄙视,虽然说这样说话有点难听,但是我希望国家建立一个机构去给他们放饭吃,而不是在社会上欺骗我们这些吃瓜群众。

3、我要写一个故事,里面人物A导致人物B被砖砸到左腿,我要怎么写他的伤?

裂纹骨折,就是骨头有裂纹但没有完全断,本人亲生经历。。。。。。修养四周。。。。
伤的话不要写什么鲜血直流的,骨折流什么血。。。写的话可以写B左腿肿胀有瘀血行动不便
形容描写交给你了

4、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6人左右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3.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4.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5.桑兰(1981年6月11日—),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6。
贝多芬晚年失聪,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5、年纪大的人骨折怎么办?

骨折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加上骨质疏松,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而极易发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
养生指南:
一.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四.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六.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骨折的治疗 栋华 骨科副主任医师
突然受伤骨折,伤情特别严重的,即发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没有更大的精神负担。而那些神志清醒的伤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受巨大痛苦,陷入极度紧张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惧。在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及伤员家属,必须保保持沉着、冷静,一方面尽可快全力抢救,设法送附近医院;同时安慰伤员,不要紧张。对伤情严重者。要用语言、眼神、形体动作,鼓励他们坚强一些,消除绝望心理。要知道,惊慌大惊小怪、哭泣流泪,对伤员都是恶性刺激。
骨折伤员入院后,进行紧急救治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和护理。有的医生护士当着病人的面,向领导或家属交待病情,表示治疗困难,必有残废,甚至说出不行了,没有希望等话。可能这是事实,但是却严重伤害病人心理,有悖于医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单位和家属个别交待。医务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形象和语言,让病人感到信赖和安全。应该安慰病人,病情虽重,并非没有希望。受伤不幸,但活着入院,是不幸中的万幸。
伤员入院,经过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绪好转,但大多数病会怕痛、怕手术。骨折早期及以后手法整复或手术治疗,疼痛都是难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会相互激惹。病人家属,此时不宜过分迁就病人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们谈一谈与伤情无关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脸,病人会以为是自己病情转重,后果不好,平静的情绪又趋于沮丧。
有的病人伤后,巴不得骨折马上就愈合,“病急乱求医”,到处求治,乱用药物,这可能干扰治疗程序。对此,医生最好尽快制订出治疗方案、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并做适当解释说明。骨折不同于一般皮肉受伤那样,缝合后几天就能痊愈拆线。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时间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时间比较长,短则1月,长则半年以上。让伤员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残率、致畸率较高,有的完全恢复,也可能遗留外伤或手术疤痕,对形体外观影响较大。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往往对此格外关注。有时对此郁郁寡欢,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担心留下残疾,影响事业、婚姻、家庭等,为此终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气变得暴躁、容易激惹。医护人员应做解释工作,家属亲友也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劝慰他们:“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不要过分忧虑。只要及时治疗,以后进行刻苦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正常,弥补损失。即使因为伤情关系,留下一些后遗症,造成一定损失,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已经留下瘫痪或肢体残疾的伤员,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激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做到身残志不残,残而不废。
骨折进入恢复期,解除石膏或夹板后,关节往往变得僵硬,稍稍活动即感到疼痛或肿胀。由于长期不活动,肢体肌肉萎缩,周径变细。不少病人担心能否恢复,有的则臆测莫非医生给治坏了?恐怕留下终身残废,于是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其实,这种情况多半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向病人解释,这是由于关节固定后、其内部、肌肉之间、肌暖周围粘连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又相当痛苦。不少病人怕痛,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病人寄希望于药物和医疗仪器。有些骨折病人的亲友、从感情出发,不肯让他们吃苦,对功能锻炼阳奉阴违,消极等待,迟迟不练。必须懂得,开始锻炼时,有些痛、肿反应,是正常现象。功能锻炼是肢体康复的必由之路,任何内服、敷药和先进仪器均无法代替。今日不练,明日不动,势必痛不得止,肿不得消。家属应鼓励病人,帮助克服畏难情绪,对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赞尝、鼓励。
另外,也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夹板,明天就活动自如。某些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便迎合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关节,使关节内外发生损伤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说,还会引起严重的粘连,影响治疗效果。千万不要上当。

骨折的内固定器材 徐栋华
骨折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各种手法将断骨对合,再在皮肤外面用石膏或夹板固定、保护,使骨折愈合。在这里,石膏、夹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采用第二种方法——手术治疗:由医生切开皮肉,在直视下将断骨准确对位,再选用接骨钢板、螺钉、钢针等接骨器材固定。这些接骨器材即为内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愈合后,内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这时,内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体内,还是取出来好呢?制造内固定器材的金属,都经过反复测试选择,对人体安全无毒,相容性良好。但它们毕竟与机体有生命的组织根本不同,终究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一是可以诱发迟发性感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肤、粘膜受到微小创伤、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机,进入人体。机体活组织内布满毛细血管,其中具有识别、攻击病原体的白细胞,可将病原体很快歼灭。而置于骨骼内的坚硬钢板、钢针等,由于没有血管分布,缺乏这种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为细菌的藏身之地。细菌生长繁殖起来,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质疏松。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护、支撑和运动,总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围内,它受力越多,越是坚强。内固定器材,尤其是钢板,具有一种应力遮挡作用。它承受了本应由骨骼承受的应力,这在骨折早期,对于保持位置、恢复运动功能等有好处。但骨折愈合后,其就有弊端了。由于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质可愈来愈疏松。骨质过于疏松,螺针固定不牢,可发生松动,这时可以导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于骨外的内固定器材,可刺激软组织,产生滑囊炎等并发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内针尾部位于臀部皮肤、肌肉深面,由于破关节活动,表面可以形成滑囊发炎,产生积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关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儿童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内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瘫痪或血管瘤等严重并发症。
四是个别人可发生电解反应。人体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含有各种离子,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内固定钢板虽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但日积月累,也可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导致组织水肿。因此,骨折内固定器材,一般均应在骨折愈合后适当时机拆去。这个时机,很有讲究。骨折愈合的时间与骨折部位、类型,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关,短则一月,长则半年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骨折一旦愈合,就应立即取出内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坚硬的类骨质,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断端。它的外表租糙,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牢固度也差。这时拆除内固定器材,为时过早。
随着关节不断活动、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质逐渐变得坚硬,而那些多余的骨痂,则由破骨细胞破坏吸收。经过如此改造,断骨上下恽然一体,十分坚固。这时即可拆除内固定器材了。具体时机,应由医生确定。除了引起并发症者以外,原则上应宁可适当推迟,而不要提前。加压钢板十分坚强。固定后承受骨骼大部分应力,骨折愈合后的塑形期往往较长,钢板早期取出容易发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时间应较一般钢板向后延迟。国外专家建议取出内固定器材的时间分别为:胫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个别手术风险大,或高龄病人,也可暂不拆除,长期观察。
少数情况下,内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经、血管,二次手术解剖层次不如首次手术清楚,反更增加损伤机会。此外,也有由于骨骼生长过牢,将内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寻找困难的,或螺钉尾槽损伤变浅,或钉、针、钢丝折断,拆除费事、甚至取不出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处理。总的说来,拆除内固定器材的手术,一般比第一次对位固定术要容易一些,手术时间也短。
最后需提到的是,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已经制造成功可以在体内自行吸收的骨折内固定器材,现在许多医院正在推广应用。这种材料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用它固定断骨,随着骨折愈合,它本身会缓促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这种内固定器材一次手术就可“一劳永逸”,病人无须冒二次麻醉手术的风险。
免费医院网天天健康报编辑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积水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张伯松
一、定义
骨或软骨失去完整性或连续性,称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伤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质的完整性破坏,称为外伤性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
2. 间接暴力:暴力作用于远离骨折的部位,通过骨、关节、肌肉或韧带等传导,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复暴力:反复的暴力作用于同一部位,可逐渐发生骨折,也称为疲劳骨折。如长途行军或反复运动后发生的第二、三跖骨、胫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颈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损引起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类
(一) 按骨折线形状: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发生部位:骨干骨折、关节内骨折及骨骺损伤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为完全骨折,后者也称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骨折与开放骨折。
(五) 按伤后时间:新鲜骨折——伤后3周以内的骨折。陈旧骨折——伤后超过3周。
四、 骨折治疗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为此应选择最为简便、完全而又有利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刻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应在现场进行,首先扼要地了解伤情,先查生命体征后查局部伤情,以确定损伤性质、部位和范围。要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紫绀、异常呼吸等现象;注意病人有无休克;有无伤口出血及内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颅脑损伤体征;有无胸、腹、盆腔内脏损伤;有无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注意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表现,确定是否有骨折及脱位。
急救处理应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防止休克。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减轻组织损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内或外出血为损伤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会加重休克,一般伤口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对于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带,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上止血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小时,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险,轻易将止血带放松。在可能条件下,应立即输液、输血和给氧。③骨折肢体临时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不论病人是仰卧或俯卧,尽量不变动原来位置将四肢理直,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人轻轻将病人滚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宽布带捆在担架上。如骨折位于颈部,则一人必须把住下颏和枕部略加牵引。滚翻时脊柱应保持中立位。腰或颈下垫一小布卷则更好。

骨折愈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血肿形成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
大约在骨折后的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术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②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②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③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④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而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常见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6、他因为强制发动了个性,导致过四肢全部骨折,打一动漫人物

《我的英雄学院》绿谷出久

7、关于骨折

骨折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加上骨质疏松,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而极易发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
养生指南:
一.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四.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六.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骨折的治疗 栋华 骨科副主任医师
突然受伤骨折,伤情特别严重的,即发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没有更大的精神负担。而那些神志清醒的伤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受巨大痛苦,陷入极度紧张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惧。在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及伤员家属,必须保保持沉着、冷静,一方面尽可快全力抢救,设法送附近医院;同时安慰伤员,不要紧张。对伤情严重者。要用语言、眼神、形体动作,鼓励他们坚强一些,消除绝望心理。要知道,惊慌大惊小怪、哭泣流泪,对伤员都是恶性刺激。
骨折伤员入院后,进行紧急救治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和护理。有的医生护士当着病人的面,向领导或家属交待病情,表示治疗困难,必有残废,甚至说出不行了,没有希望等话。可能这是事实,但是却严重伤害病人心理,有悖于医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单位和家属个别交待。医务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形象和语言,让病人感到信赖和安全。应该安慰病人,病情虽重,并非没有希望。受伤不幸,但活着入院,是不幸中的万幸。
伤员入院,经过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绪好转,但大多数病会怕痛、怕手术。骨折早期及以后手法整复或手术治疗,疼痛都是难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会相互激惹。病人家属,此时不宜过分迁就病人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们谈一谈与伤情无关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脸,病人会以为是自己病情转重,后果不好,平静的情绪又趋于沮丧。
有的病人伤后,巴不得骨折马上就愈合,“病急乱求医”,到处求治,乱用药物,这可能干扰治疗程序。对此,医生最好尽快制订出治疗方案、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并做适当解释说明。骨折不同于一般皮肉受伤那样,缝合后几天就能痊愈拆线。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时间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时间比较长,短则1月,长则半年以上。让伤员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残率、致畸率较高,有的完全恢复,也可能遗留外伤或手术疤痕,对形体外观影响较大。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往往对此格外关注。有时对此郁郁寡欢,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担心留下残疾,影响事业、婚姻、家庭等,为此终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气变得暴躁、容易激惹。医护人员应做解释工作,家属亲友也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劝慰他们:“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不要过分忧虑。只要及时治疗,以后进行刻苦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正常,弥补损失。即使因为伤情关系,留下一些后遗症,造成一定损失,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已经留下瘫痪或肢体残疾的伤员,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激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做到身残志不残,残而不废。
骨折进入恢复期,解除石膏或夹板后,关节往往变得僵硬,稍稍活动即感到疼痛或肿胀。由于长期不活动,肢体肌肉萎缩,周径变细。不少病人担心能否恢复,有的则臆测莫非医生给治坏了?恐怕留下终身残废,于是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其实,这种情况多半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向病人解释,这是由于关节固定后、其内部、肌肉之间、肌暖周围粘连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又相当痛苦。不少病人怕痛,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病人寄希望于药物和医疗仪器。有些骨折病人的亲友、从感情出发,不肯让他们吃苦,对功能锻炼阳奉阴违,消极等待,迟迟不练。必须懂得,开始锻炼时,有些痛、肿反应,是正常现象。功能锻炼是肢体康复的必由之路,任何内服、敷药和先进仪器均无法代替。今日不练,明日不动,势必痛不得止,肿不得消。家属应鼓励病人,帮助克服畏难情绪,对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赞尝、鼓励。
另外,也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夹板,明天就活动自如。某些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便迎合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关节,使关节内外发生损伤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说,还会引起严重的粘连,影响治疗效果。千万不要上当。

骨折的内固定器材 徐栋华
骨折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各种手法将断骨对合,再在皮肤外面用石膏或夹板固定、保护,使骨折愈合。在这里,石膏、夹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采用第二种方法——手术治疗:由医生切开皮肉,在直视下将断骨准确对位,再选用接骨钢板、螺钉、钢针等接骨器材固定。这些接骨器材即为内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愈合后,内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这时,内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体内,还是取出来好呢?制造内固定器材的金属,都经过反复测试选择,对人体安全无毒,相容性良好。但它们毕竟与机体有生命的组织根本不同,终究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一是可以诱发迟发性感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肤、粘膜受到微小创伤、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机,进入人体。机体活组织内布满毛细血管,其中具有识别、攻击病原体的白细胞,可将病原体很快歼灭。而置于骨骼内的坚硬钢板、钢针等,由于没有血管分布,缺乏这种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为细菌的藏身之地。细菌生长繁殖起来,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质疏松。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护、支撑和运动,总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围内,它受力越多,越是坚强。内固定器材,尤其是钢板,具有一种应力遮挡作用。它承受了本应由骨骼承受的应力,这在骨折早期,对于保持位置、恢复运动功能等有好处。但骨折愈合后,其就有弊端了。由于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质可愈来愈疏松。骨质过于疏松,螺针固定不牢,可发生松动,这时可以导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于骨外的内固定器材,可刺激软组织,产生滑囊炎等并发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内针尾部位于臀部皮肤、肌肉深面,由于破关节活动,表面可以形成滑囊发炎,产生积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关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儿童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内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瘫痪或血管瘤等严重并发症。
四是个别人可发生电解反应。人体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含有各种离子,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内固定钢板虽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但日积月累,也可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导致组织水肿。因此,骨折内固定器材,一般均应在骨折愈合后适当时机拆去。这个时机,很有讲究。骨折愈合的时间与骨折部位、类型,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关,短则一月,长则半年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骨折一旦愈合,就应立即取出内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坚硬的类骨质,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断端。它的外表租糙,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牢固度也差。这时拆除内固定器材,为时过早。
随着关节不断活动、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质逐渐变得坚硬,而那些多余的骨痂,则由破骨细胞破坏吸收。经过如此改造,断骨上下恽然一体,十分坚固。这时即可拆除内固定器材了。具体时机,应由医生确定。除了引起并发症者以外,原则上应宁可适当推迟,而不要提前。加压钢板十分坚强。固定后承受骨骼大部分应力,骨折愈合后的塑形期往往较长,钢板早期取出容易发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时间应较一般钢板向后延迟。国外专家建议取出内固定器材的时间分别为:胫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个别手术风险大,或高龄病人,也可暂不拆除,长期观察。
少数情况下,内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经、血管,二次手术解剖层次不如首次手术清楚,反更增加损伤机会。此外,也有由于骨骼生长过牢,将内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寻找困难的,或螺钉尾槽损伤变浅,或钉、针、钢丝折断,拆除费事、甚至取不出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处理。总的说来,拆除内固定器材的手术,一般比第一次对位固定术要容易一些,手术时间也短。
最后需提到的是,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已经制造成功可以在体内自行吸收的骨折内固定器材,现在许多医院正在推广应用。这种材料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用它固定断骨,随着骨折愈合,它本身会缓促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这种内固定器材一次手术就可“一劳永逸”,病人无须冒二次麻醉手术的风险。
免费医院网天天健康报编辑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积水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张伯松
一、定义
骨或软骨失去完整性或连续性,称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伤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质的完整性破坏,称为外伤性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
2. 间接暴力:暴力作用于远离骨折的部位,通过骨、关节、肌肉或韧带等传导,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复暴力:反复的暴力作用于同一部位,可逐渐发生骨折,也称为疲劳骨折。如长途行军或反复运动后发生的第二、三跖骨、胫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颈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损引起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类
(一) 按骨折线形状: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发生部位:骨干骨折、关节内骨折及骨骺损伤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为完全骨折,后者也称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骨折与开放骨折。
(五) 按伤后时间:新鲜骨折——伤后3周以内的骨折。陈旧骨折——伤后超过3周。
四、 骨折治疗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为此应选择最为简便、完全而又有利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刻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应在现场进行,首先扼要地了解伤情,先查生命体征后查局部伤情,以确定损伤性质、部位和范围。要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紫绀、异常呼吸等现象;注意病人有无休克;有无伤口出血及内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颅脑损伤体征;有无胸、腹、盆腔内脏损伤;有无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注意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表现,确定是否有骨折及脱位。
急救处理应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防止休克。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减轻组织损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内或外出血为损伤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会加重休克,一般伤口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对于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带,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上止血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小时,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险,轻易将止血带放松。在可能条件下,应立即输液、输血和给氧。③骨折肢体临时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不论病人是仰卧或俯卧,尽量不变动原来位置将四肢理直,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人轻轻将病人滚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宽布带捆在担架上。如骨折位于颈部,则一人必须把住下颏和枕部略加牵引。滚翻时脊柱应保持中立位。腰或颈下垫一小布卷则更好。

骨折愈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血肿形成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
大约在骨折后的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术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②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②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③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④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而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常见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http://www.zgxl.net/sljk/ybjb/yundong/guzhe.htm

8、有哪些动漫里有人物骨折打石膏

?

9、中国历史上身残志坚的人物?

‍‍李丽是衡阳人,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九岁时拄着特制的拐杖告别医院 进 校园。1982年10月,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拖着残腿成为汽车改装厂的工人。1987年10月,李丽和他的丈夫走进了婚姻殿堂。1991年,由于厂里效益不佳,李丽停薪留职。此后,李丽拄着拐杖在厂区摆烟摊、卖水饺、经营加油站等。2000年初,她又经营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正当她的事业大 见起色时,厄运再次 降临到她的身上 。2002年5月27日,李丽到郴州市谈完业务回 家 途中 遭遇 车祸,身受重伤,出现长达5小时休克,面部缝合80余针。左膝关节由于粉碎性骨折,李丽又安装了4块钢板、6颗镙钉。2002年年底,李丽坐着轮椅出院,重新回到了公司。‍‍

10、哪些动画片里的人物骨折了

?

与人物骨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