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优点: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缺点:绑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痉挛,甚至肢体坏疽。
2.石膏绷带固定。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程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指征:颈椎骨折脱位使用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5.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二。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传入三刃钉或钢针做内固定。
2、骨折上夹板好吗?
骨折移位并重叠的话,上夹板是不行的,断骨对位不好影响骨痂生长,最好手法或手术复位,断骨正位固定只是治疗的初步,固定后如何让断处更快更好的生长大量骨痂这才是治疗的关健。你的问题首先复位固定,然后再用中药快速接骨,一般40天左右可基本康复,固定后不治疗仅靠静养时间就相对长,有些二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长好。
3、骨折打石膏还是夹板好
能打夹板还是选择夹板的好。小夹板比石膏,轻便、透气,更舒适一点。
4、夹板固定有哪些好处
夹板固定的优点:
(1)方便易行,一般不用固定关节,可以随着肿胀的情况;
(2)随时调整松紧度,可以早期锻炼;
(3)合理而有效的夹板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微小的侧方移位。
5、骨折的人打夹板越紧越好吗
夹板固定需要注意的事项:
抬高患肢消肿
早期自主活动骨折部位远、近端肢体,或收缩肌肉
注意肢体远端循环和有无神经刺激现象
防止压迫性溃疡(骨突部位放置压垫应隔离棉花或悬空)
调整松紧
定期X线检查
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能忍受为度。
6、骨折石膏好还是夹板好
石膏和夹板各有优劣的,使用石膏还是夹板要看骨折的情况,听医生的建议。
传统的夹板固定是利用具有弹性的杉树皮、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加上固定垫,绑在骨折部肢体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为小。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便于及时进行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并发症。小夹板固定的缺点是不易塑形,不适合关节附近骨折的固定,绑扎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而失去固定的作用,导致骨折再次发生移位,或绑扎得太紧而产生压迫性溃烂、缺血性肌萎缩,甚至产生肢体坏疽等不良后果。
石膏绷带用无水硫酸钙的细粉来撒布在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经水浸泡结晶后缠绕在肢体上,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优点是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而塑形,因而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又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也不适于使用固定垫,故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使这些关节在骨折固定期内无法进行活动锻炼。如不注意加强被固定肢体的舒缩活动,拆除石膏绷带后,可产生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妨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
现在骨科又了新型的固定材料医用高分子绷带、高分子夹板,他们克服了传统夹板、石膏的缺点,质量轻承重能力强,更加稳定安全,塑形性好,医生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青睐。
7、骨折夹板固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分子夹板在固定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特别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的变化。发现有血运障碍情况,宜紧急妥善处理,以免发生缺血坏死。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的发生。
(4)一般伤后4天内,肿胀达到高峰,应注意适当放松缠绕的绷带。以后开始消肿,应及时调整缠绕绷带的松紧度。保持25px的正常移动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特别是固定2周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