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眶内壁骨折和右侧上颌骨额突骨折算轻伤吗?几级
1、眶内壁骨折、鼻骨骨折属于轻微伤; 2、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突突骨折则属于轻伤二级; 3、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2.4轻伤二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Ocm以上。 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 Ocm以上。 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Ocm以上。 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Ocm2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 Ocm2以上。 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 Ocm2以上。 f)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 g)眼睑缺损。 h)一侧眼睑轻度外翻。 i)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 j)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k)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l)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 Ocm以上。 m)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 n)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 o)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突突骨折。 p)舌缺损。 q)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 r)腮腺、颌下腺或者舌下腺实质性损伤。 s)损伤致张口困难I度。 t)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 u)颧骨骨折。 5.2.5轻微伤 a)面部软组织创。 b)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c)面部皮肤擦伤,面积2.Oc㎡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4.Ocm以上。 d)眶内壁骨折。 e)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f)耳廓创。 g)鼻骨骨折;鼻出血。 h)上颌骨额突骨折。 i)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 j)牙齿脱落或者缺损;牙槽突骨折;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者Ⅲ度松动1枚以上。
2、上颌骨骨折导致大小脸 准备去做牙套 牙套可以修复面部骨折吗
1,要保证骨折能尽可能的恢复功能,复位加上必要的固定是关键。后期的护理也要围绕固定来处理。首先骨折后要经常检查固定是否过松或者过紧,过松要去医院找医生绑紧,过紧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也要去医院找医生处理。患肢尽量少动,注意观察手指血液循环,如有麻木说明固定过紧。
饮食上清淡为宜,多吃含钙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牛奶,多吃新鲜水果,多晒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3、面部轻伤鉴定标准如何鉴定?
脸部轻伤鉴定标准,应当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
5.2.3 轻伤一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cm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4.0cm2以上;多块面积累计7.0cm2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面积累计30.0cm2以上。
d)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4以上。
e)一侧眼睑中度外翻;双侧眼睑轻度外翻。
f)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超过1/2。
g)两处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侧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0.2cm以上。
h)双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i)一侧鼻泪管断裂;一侧内眦韧带断裂。
j)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30%以上。
k)鼻部离断或者缺损15%以上。
4、上颌骨骨折的骨折诊断
1、病史 详细询问本人或家属受伤原因,致伤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伤后是否有昏迷史,伤后治疗情况,患者视力情况以及是否有复视,嗅觉以及鼻通气情况,咬合情况等。
2、临床表现
(1)骨折移位和异常动度
上颌骨骨折尤其是上颌骨整体骨折,一般发生向后下方移位,导致上颌骨下坠。矢状骨折两侧骨折段向外移位,牙弓增宽,如果骨折移位不大,腭粘膜通常是完整的;如果骨折段移位明显,腭部粘膜裂开,即可形成“创伤性腭裂”。
临床上病人做咀嚼运动时,可发现上颌骨整体异常动度。检查上颌骨是否存在骨折时,将头部固定,一只手持住上颌前部牙槽突前后晃动,感觉是否有上颌骨骨折段明显动度。检查Le Fort II型或III型骨折时,一只手手指置于鼻梁部位,另一只手持住上颌骨前后晃动,如果鼻额缝处有动度,提示存在Le Fort II型或III型骨折。
(2)咬合错乱
上颌骨骨折后咬合错乱典型的表现是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或反合;如果上颌骨向侧方整体移位,则出现偏合畸形;如果上颌骨矢状骨折,一侧骨折段下垂,则出现患侧牙早接触,健侧牙呈开合状态,
(3)功能障碍
上颌骨骨折后可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以及咀嚼障碍,咀嚼障碍主要表现为咬合无力。当上颌骨整体骨折后下坠移位明显时,可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面部畸形
上颌骨骨折后常表现为口不能闭合,流涎,面中1/3变长,前部塌陷。低位骨折面部畸形可不明显,高位骨折常表现为面中部凹陷,呈“盘状脸”外形。上颌骨可向一侧移位,造成面中部扭曲畸形。
(5)眼部症状和体征
高位水平骨折常波及眶周以及眼眶骨性结构,出现眶周肿胀、青紫淤斑、结膜下出血,呈现典型的眼镜征。骨折波及眼眶眶壁时,可造成眼球移位、复视。损伤眶下神经,出现眶下区及上唇麻木。
3、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的骨折需要影像学检查加以证实。
(1)平片 华氏位和头颅侧位片可用来诊断上颌骨骨折,多在没有CT检查手段的情况下使用,缺点是无法看清骨折的细节。
(2) CT 对面中部进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可以显示上颌窦各壁骨折情况,上颌窦是否积液,以及骨性眼眶和眶内容物损伤情况。对严重的面中部创伤或上颌骨移位,三维CT对于明确诊断和从整体把握骨折特点很有价值。
5、颌骨的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后,主要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三种:
1.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较活动,可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
2.牵引复位:颌骨骨折后,经过较长时间(上颌骨三周以上,下颌骨四周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下颌骨骨折多用颌间牵引,就是在下颌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夹板,然后在与上颌的牙弓夹板之间,用小橡皮圈作弹性牵引,使之逐渐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上颌骨骨折后,如骨折段向后移位,可在上颌牙列上安置牙弓夹板,在头部制作带有金属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夹板与金属支架之间作弹性牵引,使上颌骨骨折段向前复位。需要较大牵引力时,也可作卧式重力性牵引。
3.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宽。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则应施行手术切开复位。将骨折断端间错位愈合中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切除或凿除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的位置。手法复位困难的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新鲜骨折或开放性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钢板(miniplate)或微型钢板(microplate)固定法、颅颌固定法,其他方法还有颌周固定法、加压钢板固定法等。
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是用直径2毫米的铝丝或成品带钩牙弓夹板,按牙弓形态成形,然后用较细的金属结扎丝穿过牙间隙,将牙弓夹板结扎在骨折线两侧的部分或全部牙齿上,以固定骨折段。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下颌骨颏部正中线性骨折、局限性牙槽突骨折。
2.颌间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颌牙齿安置带钩牙弓夹板,然后用小橡皮圈作颌间固定,使颌骨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此法稳妥可靠,适用于多种下颌骨骨折,优点是能使颌骨在良好的位置上愈合,有利于恢复功能,缺点是伤员不能张口进食,也不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应加强护理。
3.骨间结扎固定:手术切开复位的病例,可在骨折两断端钻孔,然后穿过不锈钢丝作结扎固定。这也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小儿颌骨骨折和无牙颌骨骨折,也可用此法固定。
4.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在手法切开复位的基础上,将适当长度和适合形态小钢板或微型钢板跨置于骨折两断端的骨面上,用特制的螺钉穿骨皮质固定钢板,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小钢板一般用于下颌骨,微型钢板适用于上颌骨。
5.颅颌固定法:上颌骨横断骨折,不能单纯依靠下颌骨进行固定,可利用颅骨进行固定,否则面中部易发生拉长变形。固定方法是先在上颌牙齿安置牙弓夹板,然后用不锈钢丝一端结扎在后牙区牙弓夹板上,另一端经口腔内穿出颧颊部软组织,悬吊在石膏帽的支架上。同时加有颌间固定。
颌骨骨折固定的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伤情、年龄、全身情况等决定。一般是上颌骨3~4周,下颌骨4~8周。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缩短颌间固定时间。方法是,固定2~3周后,在进食时取下橡皮皮圈,允许适当的活动。采用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后可以适当提前进行功能训练,促进骨折愈合。 根据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上颌骨骨折有三种经典类型。第一型骨折(Lefort Ⅰ型骨折)其骨折线通过梨状孔下缘、上颌窦下部,横行到双侧上颌结节;第二型骨折(LeFort Ⅱ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达到上颌骨后壁;第三型骨折(LeFort Ⅲ型骨折)的骨折线也通过鼻骨、泪骨,但横过眶窝及颧骨上方,向后到上颌骨后壁,使上颌骨、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因此又称为颅面分离。下颌骨是头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在解剖结构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颏部、颏孔部、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颈部,这些都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骨由于其突出的位置与解剖形态,是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骨骼。
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
4.异常感觉: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6.影响呼吸和吞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7.视觉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6、左侧上颌窦外侧壁骨是轻伤吗
双侧上颌窦内壁骨折算轻伤,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构成轻伤。该标准轻伤二级: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0cm2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0cm2以上。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0cm2以上。f)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g)眼睑缺损。h)一侧眼睑轻度外翻。i)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j)一侧眼睑闭合不全。k)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l)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m)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n)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o)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p)舌缺损。q)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r)腮腺、颌下腺或者舌下腺实质性损伤。s)损伤致张口困难Ⅰ度。t)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u)颧骨骨折。5.2.5轻微伤a)面部软组织创。b)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c)面部皮肤擦伤,面积2.0cm2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4.0cm以上。d)眶内壁骨折。e)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f)耳廓创。g)鼻骨骨折;鼻出血。h)上颌骨额突骨折。i)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j)牙齿脱落或者缺损;牙槽突骨折;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者Ⅲ度松动1枚以上。
7、上颌骨额骨折算不算轻伤
上颌骨额骨折不算轻伤,属于轻微伤。《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面部标准:
5.2.5 轻微伤
a)面部软组织创。
b)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c)面部皮肤擦伤,面积2.0cm2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4.0cm以上。
d)眶内壁骨折。
e)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f)耳廓创。
g)鼻骨骨折;鼻出血。
h)上颌骨额突骨折。
8、上颌骨骨折的骨折分类
1、LeFort 分类:由Rene Le Fort (1901)提出,分三型:
Le Fort I 型:即牙槽突基部水平骨折,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基部,绕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 型:即上颌中央锥形骨折,骨折线从鼻根部向两侧,经泪骨、眶下缘、颧上颌缝,绕上颌骨外侧壁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I 型:即高位水平骨折,骨折线经鼻额缝,横跨眼眶,再经颧额缝向后下至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2、改良分类 分为以下四型:
(1)低位(水平)骨折:即上颌骨Le Fort I型水平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关系紊乱。治疗原则是恢复?关系。
(2)高位(水平)骨折:上颌骨骨折线在Le Fort II型和/或III型水平。临床表现为?关系紊乱以及面部畸形。治疗原则是恢复?关系,同时矫治面部畸形。
(3)矢状骨折:上颌骨呈垂直断裂,骨折线位于正中或正中旁。临床表现为牙弓增宽,可出现开?,骨折可能伤及颅底。治疗原则以解决?关系为主,关闭创伤性腭裂。
(4)牙槽突骨折:骨折线局限于根尖水平,仅波及牙骨段。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牙骨段。
9、左侧鼻骨骨折外加左侧上颌骨骨折是轻伤吗
是轻伤二级,嫌疑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刑三年以下,并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达成协议,被害人写谅解书,被告人可以从轻处罚,可能判缓刑,不用进监狱服刑。见:《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2.4 轻伤二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 0cm以上。 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0 c㎡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 0 c㎡以上。 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 0cm2以上。 f)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 g)眼睑缺损。 h)一侧眼睑轻度外翻。 i)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 j)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k)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l)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 0cm以上。 m)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 n)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 o)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突突骨折。
10、上颌骨骨折需要手术吗
你好!根据你说的上颌骨骨折这种情况,如果脸部看上去不明显,骨折不严重,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手术,面部神经损伤,可以养好,但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骨折情况非常严重,那建议要尽快手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