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应力评估

骨折应力评估

发布时间:2021-05-16 08:27:06

1、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要先鉴定多少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赔偿

常见骨折类十级伤残:

1、尺骨或桡骨 粉碎性骨折。

休息满4个月可做鉴定,看肌电图:尺、桡骨神经是否受损。

2、锁骨骨折:观察手臂活动是否受限,是否能上举触摸头顶。

3、4根肋骨骨折或2根肋骨缺失。

4、髌骨粉碎性骨折,加内固定,放宽条件可能够上十级;髌骨线性骨折不易构成伤残。

5、内踝或外踝较大面积粉碎性骨折,导致双足高低不平,可做十级;内、外踝同时骨折,可做十级。

6、腰椎或胸椎椎体三分之一压缩性骨折,十级。观察CT压缩面是否达三分之一。

7、颅脑骨折,入院时有昏迷症状,并伴蛛网膜下出血,可做十级;仅颅脑骨折或癫痫,不易做伤残。

8、癫痫伤残标准要求较高。外伤性癫痫:伴颅脑外伤(脑内需有损伤),发作频率较高(出院3到6个月后仍经常发作),并要求此次受伤前没有癫痫病史。

外伤性癫痫,药物能够控制,但遗留脑电图中度以上改变。

(1)骨折应力评估扩展资料:

1.《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发布,1997年1月1日实施);

2.《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6月20日最高法、最高检 公安部 司法部发布,1990年7月1日起实施);

3.《人体重伤鉴定标准》(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 最高法、最高检 公安部发布,1990年7月1日实施);

4.《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公安部发布,2002年12月1日实施);

5.《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发布,2002年9月1日实施);

6.《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国家标准 GB/T 15499-1995)

7.《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 16180-2006国家技术监督局2006年5月1日实施);

8.《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同日实施);

9.《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发布,2014年1月1日实施);

10.《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该鉴定标准);

11.《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发布);

12.《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伤残鉴定标准

2、应力性骨折的分级

<

3、古人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说法靠谱吗?

在古代没有现代医学这么发达的年代,古语讲“伤筋动骨一百天”,古时候医生们实践的是《黄帝内经》,凭借岐黄之术提出的“一百天”是否可靠?还是很可靠的。


在古代医学中,大夫在没有发达的影像学检查时就能够提出伤筋动骨一百天,说明他们的医学观念是相当领先的,也是经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伤筋动骨的损伤的修复与康复确实需要三个多月时间。外伤后软组织或骨组织受到损害,严重者发生骨折,这多属于较高能量的损伤,对机体影响较大,所以愈合也多需要较长时间。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这只是人为的划分,其实三者之间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逐渐演进的过程。无论是石膏、支具固定还是手术钢板、髓内钉内固定,都只是为骨折提供好的愈合环境,骨折愈合速度是由生物本身的骨代谢决定的。
骨折的愈合过程从最开始治疗到骨折临床愈合具有一定强度能承受应力需要大约三个月左右,恰好是一百天左右,虽然并不是所有骨折愈合都需要一百天,有的5周左右,但骨折愈合后具有一定强度还是需要12周的,这在没有现代医学这么多检查手段如X线片、CT、磁共振等的古代,仅仅通过查体和功能评估就能确定骨折愈合的时间约为三个月左右,不得不让人佩服中国古代中医大家们的智慧。


骨折愈合需要一百天左右,那么“伤筋”也是如此吗?从现代医学讲,伤筋类似于韧带、关节囊等强度较大的软组织的损伤,在骨折之前,外力作用下一般先是损伤这些软组织然后暴力继续释放作用于骨骼发生骨折,即便没有发生骨折,一旦“伤筋”,软组织的损伤也较大,韧带撕裂或断裂或关节囊损伤,伴有周围肌肉组织的小血管损伤,可出现出血瘀血、肢体肿胀等情况,肿胀在3~5天左右达到高峰,制动后逐渐消肿,但随着康复后期活动增多又会反复肿胀。
所以,像踝关节扭伤后,即便没有骨折,如果肿胀比较明显,说明损伤较重,还是要好好休息,避免早期负重,用手杖或拐杖减少患肢负重,为韧带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否则韧带容易松弛强度下降,容易发生踝关节不稳定,在晚期甚至老年时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虽然伤筋动骨要一百天,但并不是要患者一直在床上躺着养病,而是要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康复训练,“上医治未病”,预防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4、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这样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特定部位小的骨裂或骨折。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

致病原因:
一般骨折多发生在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中。跑步中的骨折与一般的骨折不同,通常是由于地面日积月累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疲劳性骨折,这种7a686964616f3133333760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在发生应力性骨折前,跑步者通常会感到局部部位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和走路时还不严重,但是一跑起步来就加剧,这通常也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最主要指标。
应力性骨折是骨的机械强度崩溃所产生的骨折,产生崩溃的因素有:
1、持续、长期或反复的应力作用于受力的骨;
2、骨本身的强度。常见于足部的应力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均可产生。第二跖骨则以运动员,新兵训练期尤其是女性新兵(约占新兵的25%)为多见。疲劳骨折的外伤史可模糊不清。在活动后出现疼痛,休息后即缓解。病骨受应力后即有痛。检查见局部肿胀、压痛。早期X线片见骨折线不清,后期才见清晰的骨折线,并有骨痂形成。

5、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这样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特定部位小的骨裂或骨折。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

致病原因
一般骨折多发生在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中。跑步中的骨折与一般的骨折不同,通常是由于地面日积月累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疲劳性骨折,这种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在发生应力性骨折前,跑步者通常会感到局部部位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和走路时还不严重,但是一跑起步来就加剧,这通常也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最主要指标。
编辑本段医学诊断
一些检查手段来判断是否有应力性骨折的方法: 1、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没有受到过外部激烈的碰撞而出现突然性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使人不能继续跑步,或者很难继续跑步。 2、单足站立时局部出现疼痛,或者单足跳时出现疼痛。 3、用手指压痛处时出现钻心的疼痛感。 4、疼痛点在完全停止跑步后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消除。
编辑本段崩溃因素
应力性骨折是骨的机械强度崩溃所产生的骨折,产生崩溃的因素有: 1、持续、长期或反复的应力作用于受力的骨; 应力性骨折
2、骨本身的强度。常见于足部的应力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均可产生。第二跖骨则以运动员,新兵训练期尤其是女性新兵(约占新兵的25%)为多见。疲劳骨折的外伤史可模糊不清。在活动后出现疼痛,休息后即缓解。病骨受应力后即有痛。检查见局部肿胀、压痛。早期X线片见骨折线不清,后期才见清晰的骨折线,并有骨痂形成。

6、骨折怎样评估伤残等级

除轻微骨折和隐裂无法达到评残标准外,骨折最低可以评十级伤残。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5.10十级
5.10.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10.2十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十级。
12)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

7、简述护士接诊手臂骨折患者时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急诊病人一般多为交通事故,病变迅速,死亡率高,并发病症多,易漏诊等特点,故争分夺秒地进行有效的救护,为后续诊治赢得时机,对提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伤后第一小时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故又称为“黄金时间”。
所以第一肯定密切观察病情,监护生命体征,观察瞳孔、神志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留置导尿者记录每小时尿量,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做好记录。
密切注意神志、瞳孔变化,注意呼吸频律、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重症病人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我们要牢记各项正常指标,尤其注意对SpO
等这些东西,在上学的时候老是都教过!

与骨折应力评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