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做开放性骨折?有什么治疗方案?
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又要避免伤口的感染,还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这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 2.1 彻底清创 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基础,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污染的新鲜开放性骨折,在细菌繁殖和侵入组织的潜伏期内(伤后6~8h)施行清创术,彻底切除染菌的创面、失活的组织和异物,清洗干净后将创口闭合,可以避免发生感染。遗留少数细菌通常能被健康组织消灭。因此,朱通伯提出清创术时限问题。他指出:在6~8h以内的新鲜伤口经过彻底清创闭合术后,绝大多数可以一期愈合;在8~10h时以后,感染的可能性增大;24h后感染就难以避免了。因此必须努力争取在6~8h内施行清创闭合术;在8~24h之间的创口仍可做清创术,但早期是否闭合应根据创口情况而定;超过24h的创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因为这时细菌已大量繁殖,创口已感染,清创可摧毁已形成的肉芽组织屏障使感染更加扩散,有害无益。可敞开创口换药,清除明显坏死组织和异物,使引流通畅,严密观察,根据情况再决定处理方法。 现代清创术特别强调应用喷射生理盐水或喷射脉冲冲洗法冲洗创面,它可使异物和污染物松动,容易清除,清创效果要比其它方法高出数倍。冲洗后创口还应先后使用术毕泰,双氧水浸泡,以利进一步杀灭致病菌。预防性深筋膜纵行切开,也是现代清创术要求之一,它可以防止术后可能发生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折的处理 骨折固定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中心环节。骨折固定除具有维持骨折复位,保障骨折愈合,实现肢体早期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的一般目的外,对开放性骨折来说更具有消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威胁,减少污染扩散,便于重要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利于伤口闭合的特殊意义 治疗开放性骨折不同于闭合性骨折,它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因此处理开放性骨折要求迅速,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再损伤。骨折的固定方法应以简单,迅速,有效为原则。石膏、夹板、骨牵引虽然简单、迅速,但不能达到骨折的有效固定,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不仅威胁伤口皮肤的愈合,更能增加污染扩散的机会;内固定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对严重污染创伤者感染的发生率也将因内固定手术而大大增加。外固定器操作迅速简便、固定可靠,调节容易且便于局部创面的处理,故在处理开放性骨折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伤口能否安全闭合及骨折类型来判断:Ⅰ型骨折可考虑Ⅰ期闭合伤口和骨折内固定;Ⅱ型和Ⅲ型骨折应优先选用外固定器行骨外固定,后者具有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兼有骨折固定和便于观察处理伤口的优点。若未在6~8h内做清创术,则污染的细菌已经渡过潜伏期,而到了按对数增殖阶段,清创术已不可能做到非常彻底;对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的Ⅲ度开放性骨折清创也难有绝对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内固定手术将异物植入损伤区内,对其异物表面的细菌,机体抵抗力和有效的治疗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危险。如果发生感染,这些金属固定物都将成为与机体难于相容的异物,形成感染不愈的因素,异物不除,感染不止。应用外固定架能兼顾骨折固定和方便创口治疗。:Ⅲ型开放性骨折;超过6~8h清创的Ⅱ度开放性骨折;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的Ⅱ、Ⅲ度开放性骨折及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应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伤口的处理 将伤口闭合,争取一期愈合,使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是清创术的主要目的。伤口一期处理是否得当,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经过彻底清创后的伤口原则上应一期闭合。伤口的闭合也应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基础:直接缝合、减张缝合、游离皮片移植、转移皮瓣等都是常用的伤口闭合方法。对脱套伤及潜在剥离的皮肤,不可直接原位缝合,应将其切下做“反取皮”处理后再植〔11〕。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一期闭合伤口必须在无张力下进行,绝对不可勉强直接缝合,否则创口内部张力增大,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皮肤边缘及深部组织缺血坏死,使发生感染的危险增加。对来院较晚,污染严重的病例,我们主张清创后用邻近组织覆盖裸露的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敞开伤口以无菌湿敷料覆盖创面,严密观察,必要时2日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再次清创,1周内如无坏死感染发生,则以游离植皮、转移邻近带蒂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等闭合伤口。这种延期一期闭合伤口的方法,实践证明它安全性强,手术时间快,避免了皮肤坏死和感染,效果好〔12〕。尽管现代显微外科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闭合伤口的手段,但由于开放性骨折创口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反应,软组织缺损时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易于失败,因此不宜选用。 抗生素的应用 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早期及时彻底的清创以及清创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但既便如此,仍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生长,因此抗菌素的应用仍属必要。特别是对那些来院较晚,损伤污染严重,估计清创不可能彻底的病例,抗菌素的应用意义更大。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其效果与用药时机,用药途径、创口局部抗菌素浓度及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13〕,用药时机以术前2h内,及术中用药,效果优于术后。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适宜。局部给药创口抗菌素浓度可以达到全身给药的100-200倍。由于局部浓度高,既使某些在全身用药时对细菌不敏感的抗菌素,在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下仍可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同时在局部,抗菌素以静脉途径给药,除维持局部高浓度具有较强杀菌作用外,由于抗菌素液是在一定压力下由健康组织向污染组织流动,这样就有可能将创缘组织中小静脉内可能存在的污染和菌栓冲出。这种冲洗方法显然要比从创口直接冲洗的效果要好,由于抗菌素液的这一冲洗作用,使清创时难以达到的一些死腔内也有足量的抗菌素,而这部位又常是感染的发源地。为准确选用抗菌素,现代清创术要求清创前后必须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这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提倡在清创术后,创口内各层中放置抗菌素缓释剂,如庆大霉素明胶微珠,庆大霉素胶原海绵,作为常规用药。实践证明它对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安全有效
2、开放性骨折可以吃什么又不可以吃什么?
开放性骨折的饮食疗法-患者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发生在原有骨病(肿瘤、炎症等)部位者为病理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如与外界不通则为闭合性骨折。此外,还可根据骨折的程度、稳定性和骨折后的时间作出其他分类。骨折发生后常在局部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瘀血、畸形、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一般多可据此作出诊断。当然,如果骨折损伤了血管、神经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故应注意是否有其它器官同时损伤。为了确诊和进一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及指导治疗,X线检查是必要的。通常,骨折经过适宜的治疗,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段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骨折的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妥善固定。
开放性骨折的病人饮食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运动中发生了开放性骨折和脑震荡损伤应如何处理并注意哪些问题?
1.外伤及其急救
外伤就是皮肤或体腔内粘膜破裂。大多数外伤如果治疗护理得当,很快就会治愈。然而,任何外伤都有两种危险,即严重流血或出血以及感染。
1.1.外份的主要类型
a.擦伤:由摩擦或擦刮皮肤或粘膜造成;
b.割伤:由锐利的切削设备、刀、剃刀或破玻璃所造成;
c. 划伤或撕伤:由钝的器具造成;
d.扎伤:由头的器具,如针、钉子、铁丝等造成。
1.2.主要治疗方法
这些外伤,出血轻微的情况下,用消毒纱布轻轻扎紧就可以止住血。若出血 严重,要先检查出血位置,然后再敷裹伤口。要使用消毒剂(除非是腹部受伤)和消毒纱布及绷带。
留在伤口上面的异物不容易排除则不要勉强。要避免污染伤口。按常规,暂时包扎上伤口要比用不干净的手处理伤口安全。伤口周围的异物,如油脂、烟灰和尘土等,可用消毒纱布擦掉。如果骨折,在使用夹板前,要把伤口用消毒纱布盖起来。
1.3.要点
止血:防止感染;处理迅速。2.几个重要部位的外伤及其急救
2.1.颅脑外伤
由于头部受外力打击所致,包括头皮、颅骨和脑组织的损伤。
a.头皮损伤:由于头皮血管极为丰富,皮下组织致密,伸缩性小,故出血较多,不易自行止住。若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失血性休克。头皮裂伤出血时,可首先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b.颅骨骨折:其严重性往往不在于骨折本身,急救时应首先考虑到有无脑组织损伤症状。
c.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颅内出血。
症状:脑震荡昏迷时间一般为30分钟以内,有递行性健忘、头痛、头晕等。
脑挫裂伤等昏迷时间较长,或出现二次昏迷,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左右瞳孔大小不同。
处理:尽快转送附近医院。途中注意保持昏迷伤员的呼吸道畅通。
2.2.胸部外伤
主要指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
a.肋骨骨折:胸外伤中最常见。
症状:局部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乃至休克。
急救。立即送往医院。采用胶布固定法,可以减轻疼痛。方法如下:用宽约7~8厘米的胶布数条,由下而上呈叠瓦状于伤员呼气末时固定在肋骨处,但胶布不可环绕胸部。
b.气胸:
症状:呼吸困难,面唇发紫,皮下气肿或气体经过胸部伤口进出等。
急救:立即转送医院。如有气体经胸部伤口出人,应立即封闭伤口。即用干净毛巾或多个口罩或厚层纱布垫将伤口严密包扎。但不要用几士林纱布,也不要填塞。
血胸:
症状:皮下血肿或血液自胸部伤口流出。
急救: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2.3.腹部外伤
腹部受外力打击所致。开放伤易引起重视,闭合伤易被忽视。腹部受外伤时,腹内肝、脾、胃等器官以及膀胱有发生破裂的可能,而腹腔内出血和腹腔炎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剧烈腹痛,由局部波及全腹。面色苍白,全身冷湿,脉搏细弱或者发热,排尿困难等。
急救:应尽快转送医院。如有内脏脱出,一般不要还纳人腹,可先用干净毛巾或数层纱布覆盖,外用一饭碗之类的容器扣住,然后进行腹部包扎。3.骨折及其急救
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骨骼失去其本来的形态或连续性称为骨折。骨折后肢体会局部畸形,受伤部位有压痛或明显的叩击痛,有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发生,有时可听到骨擦音或们及骨擦感。
3.1.骨折的急救原则
a.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b.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
c.骨折部位未固定之前,严禁搬动或运送伤员。搬运脊柱骨折的伤员,尤其要小心,防止损伤其脊髓。
d.已暴露的骨头严禁送回组织内,其伤口周围应作清洗消毒处理,然后用纱布将伤口包好。
e.防止休克。并发休克、颅脑或脏器损伤时,应紧急处理。
f.急救处理和包扎固定后,应立即送往医院。常见骨折的急救方法
a.头骨折:
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血肿,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昏迷、球结膜出血、耳内流液等症状。
急救:将头部稍稍抬高,两侧放砂袋、枕头或衣物,以保持头部稳定。耳、鼻内流液不要堵塞。昏迷伤员应紧急送往医院,一般头骨骨折伤员也应尽快送往医院。
b.下颌骨骨折:
症状:咀嚼困难,不能咬合,下颌一侧或双侧肿胀、疼痛,有血涎流出。
急救:用手将伤员下颌向上、向前托起,用绷带将下颌固定。但需注意绷带不可向下挤压下颌,以免加重畸形。
注意:双侧下颌骨折的危险在于可引起舌及会 后坠,堵塞呼吸道,从而发生窒息。
c.脊柱骨折:
症状:伤后腰背痛,局部压痛,后凸畸形,脊柱屈伸活动障碍,甚至合并下肢瘫痪等症状。
急救:伤员病情大多很严重,禁止乱加搬动。可按三人搬运法,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稳定状态下将伤员移至硬板上俯卧,用绷带固定。然后迅速送往医院。
d.颈椎骨折:
症状:同脊柱骨折,只是骨折后如发生瘫痪,其位置较高。有时可使呼吸肌麻痹致伤员死亡。
处理:禁止乱加搬动。运送时,必须有一人牵引并固定头部,头两侧垫上沙袋或衣服,不屈不伸,以免造成颈髓损伤引起高位截瘫。
c.肱骨折:
症状:局部剧痛、肿胀、压痛,上臂可见明显的成角或短缩畸形,上肢不能抬起,屈伸障碍。
急救:伤员手臂呈屈肘状,以夹板固定,再以三角巾或绷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图54)。
f.小臂(尺挠骨及腕骨)骨折:
症状: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患肢较健侧短缩,可有成角畸形、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旋转功能消失。
急救:伤员手臂呈屈肘状,以夹板固定,夹板长度要上过肘关节,下过手心。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g.手骨骨折:
症状:手部肿胀、疼痛,握拳、伸指障碍,可有畸形、骨擦音等。
急救:让伤员手握纱布、棉花、手帕等物使手呈功能位,将手放在一块夹板上,固定于小臂,悬吊在胸前。
h.股骨骨折:
症状:脸部及大腿粗隆部压病,可有患肢较健侧短缩、屈曲、内收或外旋畸形,不能行走等症状。
急救:用两块夹板将患肢内外侧固定,上至腰部,下至足跟。或将患肢与健肢一并用绷带捆住转送医院。
i.小腿骨折
症状:局部疼痛、肿胀、有压痛,可有骨擦音及不能站立、行走等功能障碍,患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及足外旋等症状。
急救:用两块夹板置于小腿内外固定。夹板长度须上至膝关节,下过足跟(图58)。4.固定
对于骨折伤员的急救都需要固定。固定即应用夹板或竹杖、树皮、手杖、雨伞、硬纸板等物乃至健全的肢体作支持物,用绷带、布条等将骨折处捆绑起来。
固定时应注意:
a.伤员的全身情况,对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抢救其生命;
b.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
c.对开放性骨折,要先做局部消毒处理,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将创口包好;4.已暴露在外的骨头严禁送回组织内;
e.应使用镇静、止痛药,以防因疼痛引起休克。
使用固定物的注意事项:
a.固定物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处之上、下两个关节;
b.上肢骨折时,应使肢体呈屈曲状后方能使用固定物;
c.下肢骨折时,则应使肢体伸直后使用固定物;
d.在固定物与肢体之间,应垫上毛巾、纱布等柔软织物以保护肢体组织,关节和骨骼突出处更应如此;
e.固定上、下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
f.固定应松紧适宜,过紧妨碍血液循环,过松易滑脱
4、求运动中出现的急性骨折(闭合性、开放性)的救护方法!
骨折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保护患肢,避免或减轻再次损伤或污染。然后在医疗监护下,将病人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全面的救护治疗工作。
意外伤害造成骨折的同时,往往还会合并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如心搏或呼吸骤停、休克、大出血、气胸、颅脑损伤等,严重者常危及生命。因此应根据伤势轻重缓急区别分类,并决定急救治疗的重点和安排。若有下列症状之一者即为重伤:创伤后即昏迷者;胸部挤压伤:伴有内脏损伤或不能排除内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四肢瘫痪或双下肢瘫痪;骨盆骨折有进行性出血、休克。
一、急救与一般护理
1、首先用正确的方法将病人脱离危险境地。如病人肢体被机器卷入,应立即断电停机,并尽一切可能将机器拆开,使受压肢体解脱,切忌倒转或硬拽。被重物压伤者,应先移开重物,避免躯干扭转,平托躯干移至硬板上后转送医院。
2、对估计有生命危险的严重损伤病人,应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迅速送病人到医院,就近治疗,争取时间。同时对有出血伤口需立即止血:开放性气胸需堵塞伤口。
3、凡可疑骨折的伤员均按骨折处理。一般情况下,夹板固定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4、对闭合性骨折伤员不必脱去衣服或鞋袜,以免过多搬动伤肢而增加痛苦。对露出伤口的骨折不应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进伤口深处而加重污染。对离断肢体,用无菌敷料包好后放在塑料袋里,并置于冰块中妥善保存,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二、创伤止血
创伤后引起大出血往往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重视现场急救中的止血措施。动脉出血为鲜红色,是喷射状,短时间内即可出现生命危险。静脉出血为暗红色,均匀持续向伤口外涌流,危险性不及动脉出血大,但时间久,也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将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压向深部骨骼,以阻断血流,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1)前头部出血:救护者或病人自己用拇指压迫耳屏前方,对着下颌关节部位的颞浅动脉按压。
(2)后头部出血:按压耳后突起下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3)颜面部出血:压迫下颌角前方1.2厘米处的面动脉。
(4)颈部出血:在喉结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其压向颈椎即可止血,但禁止同时按压双侧颈总动脉。
(5)上肢出血:上肢出血时在锁骨上窝凹陷处向下、向后摸到搏动的锁骨下动脉,用拇指按压。
(6)前臂出血,在上臂内侧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肱动脉压向肱骨。
(7)手掌部出血,用手压迫手腕内外侧的尺、桡动脉上。
(8)下肢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摸到股动脉,用双手拇指重叠加压将股动脉压向股骨。
(9)小腿出血:按压腘窝中部的腘动脉。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方的胫后动脉和足背的胫前动脉进行压迫。
2、加压包扎止血法:在病人伤口处垫上无菌消毒敷料或干净手绢,用力加以包扎,以能止血为度,但注意仅仅压迫静脉,保证动脉继续流动。
3、止血带止血法:用止血带是一种临时性措施,由于易引起组织坏死应慎用,主要用于经其他方法而不能控制的出血。
(1)可用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忌用绳子、铁丝、电线等。
(2)常用止血带部位是上臂和大腿上1/3。前臂及小腿不宜上止血带。
(3)上止血带前必须抬高肢体2分钟左右,使静脉血回流。
(4)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放置衬垫物,如棉花、布垫等。
(5)上止血带松紧适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为准。
(6)上止血带后每隔15~3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3分钟。缚扎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作好标记。派专人负责松解和上止血带。
三、包扎伤口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创口,减少污染,固定骨折和减轻疼痛。一般用绷带包扎,急救时,如头部、肩部、材,用干净衣服、毛巾、手绢等材料代替。
用绷带包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包扎四肢时应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包扎,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露出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2、绷带缠绕时每一周绷带应遮压前面绷带宽度的1/2,以充分固定。包扎开始和终了必须缠绕2周,防止脱落松散。
四、骨折固定
骨折固定的目的是避免增加伤害,防止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移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和内脏,同时减轻疼痛,便于运送病员。急救过程中的固定首先需要判别断是否有骨折的存在。
骨折损伤,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有明确的肢体或颈、腰、髋部外伤史。伤后受伤部位立即出现肿、痛各式各样功能障碍。如果是完全性骨折,可以出现明显的畸形。有时还可以搬动伤员时感觉到骨擦音或骨擦感,即骨折端互相摩擦的声音和障碍。换言之,在较严重的外伤以后,如果伤员某一部位出现肿、痛和功能障碍,就可以按照骨折伤处理,给予适当的外固定,然后再将伤员送至医院治疗。
车祸及生活中常见并需要在现场进行固定的,有锁骨、上臂肱骨、前臂尺桡骨、大腿股骨、小腿胫腓骨、颈椎骨、腰椎骨和骨盆等骨折。颅骨和手、足小骨的骨折,可以仅做临时包扎,不一定要现场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锁骨骨折多因摔伤或车祸引起,伤后肩上可以肿胀,触压或上肢活动时剧烈疼痛,有时可有明显隆起等畸形。现场仅将伤侧上肢用三角巾、围巾或衣襟上翻包扎悬吊,并限制伤肢活动即可。
2、上臂肱骨骨折固定:肱骨在外伤骨折后,可以出现上臂的肿胀、淤血、活动障碍及疼痛,有时可有明显畸形存在。如症状不典型,检查可将伤肢伸直并使手腕尽量背伸,轻扣手掌根,力量传导至上臂骨折部位,可引起疼痛。肱骨骨折在现场可用木板木棍儿、杂志、书本、硬纸夹等敷于上壁内外侧,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其他布带、领带、皮带等环绕绑扎3--4匝,然后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上壁悬吊并固定在躯干上。注意所有硬质外固定物均应在用柔软的毛巾等敷料衬垫后使用,不要直接敷在肢体上,防止损伤皮肤、软组织及血管神经。在没有木板等物品的时候,可以用多根布带将上臂绑扎固定在躯干上,然后再屈肘悬吊即可。
3、前臂骨折固定:前臂有尺、桡两根长骨,如果单根骨骨折,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仅用三角巾等将伤肢悬吊固定即可:如果尺、桡骨双骨折,其固定的原则与上臂骨折相同。也可以简单用书本、杂志等物托于前臂下方,然后直接悬吊固定。注意应将肘、腕全部固定,才能真正起到前臂骨折固定作用,两端任一关节运动,都可以带动骨折断端活动。另外,前臂肌间隙狭小,骨折出血肿胀严重,可以造成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即压迫动脉血管,使肌肉缺血坏死。所以,绑扎固定时应松紧适当,并及时调整固定带。
4、大腿股骨骨折固定:股骨粗大,多因车祸、高空坠落或重物砸伤等巨大外力打击造成骨折,因此,常合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大出血。股骨闭合骨折(皮肤没有破裂)就可以出血800毫升以上,开放骨折出血会更为严重。如不及时固定,可因骨折断端活动而加重出血,经常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等症状。股骨骨折后,通常大腿肿胀严重,可以出现成角畸形或短缩,局部疼痛剧烈,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挪动。可以用一块长木板或木棍等,从伤侧腋下直到足跟敷于大腿外侧;另一块木板从大腿根部到内侧足跟敷于大腿内侧,用6~8根布带分别在胸部、腰间、髋部、大腿、膝关节、小腿等处绑扎固定,最后将踝关节“8”字固定于90度位。注意所有骨性突起的部位,例如季肋、髋、膝、踝等,务必用于毛巾等敷料衬垫,防止磨损皮肤软组织。在只有一块板时,可将木板敷于大腿外侧固定:如果没有外固定物,可以在两腿间衬垫衣物,然后用领带、皮带或其他布带等将两下肢绑扎到一起,利用健侧肢体作为外固定物。此法也可用于小腿骨折的固定。
5、小腿胫腓骨骨折固定:小腿胫骨前方紧贴皮下,发生骨折后极易穿破皮肤造成开放骨折或骨外露,需要积极止血并尽早固定。另外,小腿和前臂相似,闭合骨折后出血肿胀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肌肉缺血坏死。所以,固定时也应注意不要绑扎过紧,防止肢体远端血供不良。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与大腿相似,可以用木板木棍儿或纸板、杂志等敷于腿内、外侧,然后用布带绑扎5~6匝固定,最后将双踝成90度“8”字绷带固定。外固定物下面同样须用布料或衣服衬垫,防止皮肤软组织磨损;木板长度亦需超过小腿上下的膝、踝关节,才能真正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不能找到外固定物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将伤肢与对侧健肢绑扎固定。
6、骨盆骨折固定:骨盆是连续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支撑结构,当髋部或骶尾部被挤压、撞击或砸伤时,常可以将骨盆的完整性破坏。骨盆骨折如果没有损伤盆腔内的脏器,其早期最大的危险是骨折断端在搬动时互相错动引起大出血,使伤员休克死亡。所以在车祸或其他严重外伤后,如果伤员双髋挤压疼痛,怀疑有骨盆骨折时,应尽快给予包扎固定。可以用衣服、床单、苫布或三角巾等兜住整个臀部,并在两髋前打结系紧,使骨折骨盆被环绕加压固定。然后使伤员平卧硬板上,取屈膝位,膝下用衣物等垫实,以减轻伤员的疼痛。
7、胸、腰椎骨折固定:胸、腰椎骨折也是外伤中常见的损伤,在上下椎体间失去原有骨性锁定联结结构的情况下,甚至一点轻微的椎体旋转或屈曲都可能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所以,当检查伤员发现腰背部压痛明显,局部肿胀,活动困难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腰椎骨折进行处理。可以将伤员平仰卧在与肩同宽的木板或长桌面上,用衣物将其头颈、腰下膝下及足踝部空虚处垫实,然后分别在额、肩、胸、髋、大腿、小腿及踝部用布带扎紧固定。注意在搬动伤员的时候,要将其当作原木一样来处理,严禁脊柱弯曲或扭转。多人抬动担架运送伤员的时候,可将其置于俯卧位,使脊柱轻度背伸;而不要置伤员于仰卧位,使其脊柱呈屈曲状。脊柱通常是因为外力使其过度屈曲而受伤,故在伤后搬运时,应尽量防止重复受伤的机制。
8、骨折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对开放性骨折应先进行有效止血和伤口包扎,然后再固定。
(2)固定时,应在夹板与骨突处及关节处放些软垫垫好,以免压迫过久皮肤坏死。
(3)伤肢固定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
(4)纱布缠绕不要过紧。四肢固定要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五、骨折病人的搬运
搬运转送病人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
病情较轻,转运路程短,可采用徒手搬运法,如扶持法、抱扶法、双人拉车式、平抱式等。如怀疑有胸椎骨折,必须3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托起双下肢,三人同时把病人轻轻平托起或滚到硬板上,绝对不能让伤员躯干扭曲、屈曲。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病员,应由3~4人搬运,不能用滚动法,只能用平托法。由一人专托扶病员头部,保持中立位,并沿身体纵轴方向略加牵引,绝对不能转动头部,并由其他2~3人平托搬运到担架上,颈下放一小枕头,头部左右用软垫或沙袋固定。对骨盆骨折病员可用软垫衬在臀部两旁,用宽布单(或裤子)托住伤员臀部搬运。
转运途中的护理:
1、位置安放要正确,确保身体和担架固定牢固。昏迷、烦躁者应用布带约束,避免再次损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运送途中经常测脉搏、呼吸,检查瞳孔及伤口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对骨折固定及上止血带的病人,每隔30分钟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情况,若发现青紫或苍白要及时松解。
4、对转运途中的伤情变化、采取的措施、止血带时间等,均应记录在本子上,以便为医生救护时提供线索。
5、开放性骨折病人如何饮食
骨折发生后常在局部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瘀血、畸形、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一般多可据此作出诊断。当然,如果骨折损伤了血管、神经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故应注意是否有其它器官同时损伤。为了确诊和进一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及指导治疗,X线检查是必要的。通常,骨折经过适宜的治疗,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段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骨折的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妥善固定。 开放性骨折的病人饮食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6、开放性骨折
1.手适当抬高,有利于消肿。
2.正常饮食就可以。
3.小指为大部分离断伤,有血运说明没有坏死,一般7-10天左右能确定是否完全成活。(手指血运较好,成活率较高,若行指根血管吻合成活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