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骨折复位后夹板固定还要隔三天换一次药?这样子拆下来换药不怕
一般骨折部位有外伤是需要把夹板拆下来换药处理的,是不会移位的
2、尺骨远端骨折用小夹板固定行吗,多久能好
可以的,这个部位一般需要4--6周即可愈合。
3、手骨折了 需要固定多久夹板拿下去
你好手腕骨折夹板固定一般四到六周具体情况还需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拍片复查明确骨骼生长的情况如果恢复良好可以早取 你好你的情况给你分析如上一般都需要这些时间的每个人不是很一样需要根据复查结果决定
4、脚踝骨折,用夹板固定,请问多长时间可以长骨痂
你好,骨折固定后首先需要注意抬高患肢,患肢低下放置个枕头,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好些,不要用患肢下床负重活动.外用红花油,口服专业的接骨续筋,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药物8仙接骨宝治疗,可以帮助骨折促进骨痂(骨头)快速生长,提前愈合恢复的快些.7天从症状上明显感觉患肢有力量,30天拍片就可以明显看到骨痂形成,这时就可以负重活动,在保养10天就可以治愈,以X光片为依据.
5、骨折夹板固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分子夹板在固定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特别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的变化。发现有血运障碍情况,宜紧急妥善处理,以免发生缺血坏死。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的发生。
(4)一般伤后4天内,肿胀达到高峰,应注意适当放松缠绕的绷带。以后开始消肿,应及时调整缠绕绷带的松紧度。保持25px的正常移动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特别是固定2周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
6、手指骨折固定多久拆掉夹板最好
你好,手指骨折固定夹板,一般情况下需要固定6-8周,具体情况建议你定期复查,看恢复情况。
7、脚踝骨折了夹板固定10天了换了一次中药贴,不换中药就这么固定行吗
没有错位的话是可以的
8、肋骨骨折固定夹板后要注意什么
(1)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应将肢体抬高约 30 度,以利血液回流及肢体肿胀消退,可用支架或枕头将患肢抬高;
(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特别是整复后 1—4 天内,应注意观察伤肢末端动脉搏动、肿胀程度、温度、颜色感觉及主动活动情况等。若发观肢端肿胀、皮肤发凉苍白、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解除外固定和来院复查,以防发生肢体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
(3)注意有无固定性痛点。若肢体夹板固定外或小夹板两端出现固定性疼痛,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免发生压迫性溃疡或神经,血管损伤;
(4)寒冷季节应注意伤肢的保暖。炎热的季节应注意通风,要保持夹板、石膏的清洁,尤其是儿童应避免尿湿、大便浸湿等污染。
9、骨折石膏好还是夹板好
石膏和夹板各有优劣的,使用石膏还是夹板要看骨折的情况,听医生的建议。
传统的夹板固定是利用具有弹性的杉树皮、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加上固定垫,绑在骨折部肢体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为小。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便于及时进行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并发症。小夹板固定的缺点是不易塑形,不适合关节附近骨折的固定,绑扎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而失去固定的作用,导致骨折再次发生移位,或绑扎得太紧而产生压迫性溃烂、缺血性肌萎缩,甚至产生肢体坏疽等不良后果。
石膏绷带用无水硫酸钙的细粉来撒布在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经水浸泡结晶后缠绕在肢体上,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优点是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而塑形,因而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又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也不适于使用固定垫,故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使这些关节在骨折固定期内无法进行活动锻炼。如不注意加强被固定肢体的舒缩活动,拆除石膏绷带后,可产生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妨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
现在骨科又了新型的固定材料医用高分子绷带、高分子夹板,他们克服了传统夹板、石膏的缺点,质量轻承重能力强,更加稳定安全,塑形性好,医生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青睐。
10、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优点: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缺点:绑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痉挛,甚至肢体坏疽。
2.石膏绷带固定。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程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指征:颈椎骨折脱位使用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5.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二。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传入三刃钉或钢针做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