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放性骨折正确处理步骤
1、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挂上时间牌)。
2、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等物品代替。
3、如将骨折端或脱位的关节复位了,应给予注明,并在送医院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2、怎样正确处理运动脱臼和骨折?
脱臼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伤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伤者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可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让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3、手臂骨折怎样正确处理
小儿骨折:先到拍个X片,看受伤程度,轻度的小儿青枝骨折,可不用固定;中度的用手法复位,同时用夹板固定;严重的话,不能手法复位的,要复位。
成人骨折:轻度的话,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限制活动,用三七片;严重的复位或者接骨,卧床休息。
4、车祸伤见骨严重吗 车祸伤口见骨头怎么正确处理
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2.清理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创口内部一般不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络合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络合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3.止血: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一般开放伤口用无菌纱布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一般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
4.骨折要临时固定: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否则易导致感染。
5.紧急就医
5、大腿骨折以后,膝盖肿大该怎么去处理?每天怎样去活动才正确?
首先你要拍X光看骨折端是否已愈合,找专业骨科大夫看能不能取,一般情况下九个月是可以取的,但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关键要看骨折是否愈合。取出内固定后一般要拄拐保护一端时间,给患肢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中途要复查,一般一两个月就可正常活动,三个月基本恢复正常...
6、正确的搬运方式由哪几个步骤组成
一、搬运方法正确的搬运方法能减少病人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错误的搬运方法不仅会加重伤病人的痛苦,还会加重损伤。因此,正确的搬运在现场救护中显得尤为重要。操作要点:1. 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2. 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病人试行站立3. 疑有肋骨骨折的伤病人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4. 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伤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5. 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二、搬运护送原则1. 搬运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2. 做好伤病人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3. 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4. 伤病人体位要适宜5. 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6. 保持脊柱及肌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7. 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8. 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7、被老公打骨折了怎么办?正确的处理方式
第一,尽快到医院治疗。第二,考虑是否还继续这场婚姻。第三,注意留取证据,比如照片,治疗病例等。
8、头皮裂伤伴颅脑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头皮裂伤伴颅骨骨折的情况,需要缝合头皮裂伤,骨折没有凹陷或颅内出血不用特殊处理。
9、如何正确的处理外伤手抄报
外伤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的外伤
1、运动外伤:摔伤、扭伤、砸伤等。
2、暴力外伤:撞伤、刀伤、枪伤等。
3、其他外伤:灼伤、触电伤、窒息伤等。
二、受伤的预后:
1、根据受伤的原因、部位、深度而决定受伤的程度。
2、根据抢救的时间、医技、设备而决定治愈的结果。
三、受伤的程度:
1、表皮受伤:擦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皮下受伤:伤及肌肉、肌腱、血管、神经。
3、毛细血管内出血:血肿、青紫、疼痛。
4、扭伤:软组织损伤。
5、骨折:骨裂、粉碎性骨折等。
6、脱臼(关节脱位):肘关节、肩关节等。
7、脑震荡:向后跌倒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8、内脏破裂:脾破裂、外界锐利物刺入内脏等。
四、外伤的处理方法:
1、清创及消毒:
表皮外伤,用双氧水清创,红药水消毒止血。
2、止血及消炎:根据破裂血管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
全身最细的血管,擦破皮肤,血一般是从皮肤内渗出来的。只需贴上创口贴,便能达到消炎止血了。
(2)静脉:
在体内较深层部位,比较粗的血管,静脉破裂后,血一般是从皮肤内流出来的。必须用消毒纱布包扎后,吃些消炎药。
(3)动脉:
大多位于重要脏器周围,是全身最粗的血管。动脉一旦破裂,血是呈喷射状喷出来的,必须加压包扎后,急送医院治疗。
五、扭伤和骨折的区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1、扭伤和骨折的区别诊断: 例:踝关节受伤。
(1)踝关节扭伤:踝部软组织损伤,虽疼痛剧烈,但能行走。
(2)踝关节骨折:踝部骨裂或骨折,除剧烈疼痛外,脚不能着地,更不能行走。
2、扭伤和骨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1)扭伤:
A、X线拍片无骨折征象。
B、立即用"好得快"喷射扭伤部位。
C、用加压包扎法包扎局部。
D、用冰水冷敷局部,可达到止住毛细血管内出血,并达到止痛作用。
E、平时坐位或仰卧时,尽量抬高踝部,超过心脏部位,保持患部的血液供应。
F、用中药外敷,消肿止痛。
J、一周后,热敷,贴伤湿止痛膏,红花油涂擦局部,消肿止痛。
各种外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都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
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断肢,甚至威胁生命。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愈
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 破伤风等危及生
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处理伤口的原则为:
1.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便有了可乘之机,为减少细菌的入侵,对
伤口要进行认真的消毒。
2.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
3.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扎时要做到快、准、 轻、牢
。
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
紧适当。
具体步骤是:
(1)一般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有条件者,可先用
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伤口内
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
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冲洗后可以在伤口表面涂上一些药品,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
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
(3)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绷带、手帕、布条、红布腰带等,要注意包扎时松紧适宜,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公分,并用绷
带(或三角巾)包扎 。外露的骨折断端的活动而引起疼痛和继续损伤。颅脑开放性损伤有脑
组织膨出,或腹部损伤有脏器出时,不能直接加压包扎或将脏器强行不纳,应在膨出或脱
出组织周围用纱布、毛巾等围起一道“围墙”,再用适合大小的干净搪瓷碗或其他能起到
保护作用的器皿罩上,然后包扎固定。运送时,如系腹部佃时,取仰卧屈膝位,使腹部松
驰。如系颅脑部部,则固定头部。
(4)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
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
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
紧张、腹痛等表现;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
伤口处理的错误观念
一、保持伤口干燥——错
当皮肤表层细胞游移增生时,若遇到结痂,则皮层细胞难以移动,伤口愈合时间变长。伤
口上适当的湿度会加速愈合。而比较大的伤口的护理最好是保持「湿润护理」,利用特殊
的防水伤口护垫保持伤口湿温的良好愈合环境,也能减少太乾伤口骚痒的困扰,换药时也
不会黏住造成疼痛。
二、多涂药水——错
以往伤口处理常是双氧水、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涂得“姹紫嫣红”的,但今认为这些消
毒药水,会破坏到肉芽组织,减少白血球活性。消毒是必要的,但要迅速,马上用生理盐
水把这些消毒药剂冲拭为好。伤口最好的消毒水,是无菌的水,因此家里最好要备妥小容
量的生理食盐水,遇到紧急伤口要处理时,用大量生理食盐水冲洗,大瓶的生理食盐水也
可以,但千万不要开了放太久,可能洐生细菌。
因为双氧水和碘酒等消毒水是医师用来消毒无伤口的皮肤以便进行手术的,若受伤还用这
些刺激性消毒水,将可能留下难看的疤。很多人都习惯在伤口上倒双氧水消毒,看著溢起
的白色泡沫,心里也有一种「细菌被杀光光」的快感;其实「只要任何放到眼睛会引起刺
激的药水,都不适合放到伤口」,因为伤口经不起任何刺激,过於刺激,只会抑制伤口愈
合造成难看的疤,而红、紫药水则可能使疤痕加深。若不想留下疤痕,在结疤初期务必用
除疤矽胶片保湿及加压,就能软化组织,避免疤痕。
三、必用抗生素——错
除非感染已发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药膏,也会影响伤口愈合,重要
的是用生理食盐水——冲、冲、冲。
四、伤口包得紧紧的密不透风——错
伤口的愈合,必须有“氧”,氧为形成胶蛋白所必需。最好暴露,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隙
才对。
五、伤口不宜马上缝合
应先将坏死的组织去除,把内部组织清理干净再缝合,或流出空隙做引流等。
六、伤口必须每天换药——错
因为频繁换药反而使伤口易受污染,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其实伤口本
身渗出会黏住覆盖纱布的组织液就含有丰富的消炎细胞,是伤口愈合所需的营养,所以只
要保持伤口通气又不被污水沾湿污染,两天换一次药比较好,既能减少伤口疼痛,也能避
免换药时接触空气遭细菌污染的可能。
您是否有以上的“错误观念”,若是有的话,应该赶快更正。
伤口处理小常识
1.伤口避免阳光直晒导致黑色素沉著,并且避免剧烈活动.
2.受伤后72小时内,伤口周围的皮肤会肿胀,抬高患肢或冰敷以减轻不适.
3.多吃蔬果及高蛋白质类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4.伤口换药方法:
*洗净双手
*用棉棒沾生理食盐水(或用煮过的冷开水),以伤口为中心向外环形擦拭至乾净
*再用亁棉棒擦乾
*之后,再用棉棒沾水溶性优碘(脸部用抗生素药膏),以伤口为中心向外环状擦拭,并视情况
覆盖纱布,若已乾燥的浅擦伤则不需覆盖纱布.
5.脸部使用的外用抗生素药膏,请勿使用於眼睛,除非医嘱指示.
6.若有感染症状(发红,肿热,分泌物,发烧),请立即就医.
大创伤断肢的处理
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既要保护好创面,更要将断肢冷藏好,及时地送到医院,尽量为断
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
正确的作法是:用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纱布)将断肢、断指包好,放进无漏洞的塑料或橡
皮口袋中,紧扎袋口,周围再敷以冰块冷冻。
千万不要在断肢上面涂擦消毒液或把断肢浸夜酒精或其他消毒液中,这样做使组织细胞凝
固、变质,失去再植的机会,结果事与愿违。
将断肢、指泡在各种高渗或低渗的溶液中同样也是错误的,前者使细胞瘪缩,后者使细胞
破裂。因此,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按着上述正确的方法,将断肢冷藏好,并以最决的速度送
往医院。
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免疫治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群众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被犬或猫抓伤或咬伤,一旦被犬或者是猫咬伤、抓伤或破损的皮肤
被犬或猫舔了以后,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最好到就近
到医疗机构接受狂犬病的免疫治疗。如就近无医疗机构,应立即自行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
伤口15分钟以上,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在医疗机构,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较深伤口冲洗时,
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然后用2%到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
部消毒。
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
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
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需要缝合包扎时(如侵入大血管),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
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
应与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
10、怎样及时正确的处理骨折
(1)、判断骨折:首先要考虑伤者受伤的原因,如果是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的绞伤等原因时,一般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其次要看一下伤者的情况,如伤肢出现反常的活动,肿痛明显,则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如骨折端已外露,肯定已有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2)、封闭伤口: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包扎作用,同时也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给予注明,并在后送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3)、止血:方法有:用手压迫止血:如出血量较大,应以手将出血处的上端压在邻近的骨突或骨干上。用清洁的纱布、布片压迫止血,再以宽的布带缠绕固定,要适当用力但又不能过紧。不要用电线、铁丝等直径细的物品止血。如有止血带,可用止血带止血。如无止血带可用布带。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放在上臂的中上段,不可放在下1/3或肘窝处。以防损伤神经。
下肢止血时,止血带宜放在大腿中段不可放在大腿下1/3、膝部或腿上段。伤止血带时,要放置衬垫。上止血带的时间上肢不超过1小时,下肢不超过1个半小时。
(4)、临时固定:伤肢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固定器材的选择:最好用安信高分子夹板固定,如无夹板可就地取材。在山区可用木棍、树枝,在工厂可用纸板或机器的杆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固定,如上肢可固定在躯体上,下肢可利用对侧固定。手指可与邻指固定。
常见不同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肩部骨折:可将上臂固定于胸侧,前臂用颈腕带悬吊。
上臂骨折:上臂骨折可用前后夹板固定,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如无夹板,也可屈肘将上臂固定与胸部。
前臂及腕部骨折:前臂及腕部背侧放一夹板。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并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
髋部及大腿骨折:夹板放在上肢外伤,上自腋下,下至踝上,用绷带缠绕固定,也可用两侧并拢中间放衬垫,用布带捆扎固定。
小腿骨折:内外侧放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下端到足跟。再缠绕固定。
躯干部骨折:伤员应平卧于硬板上,最好仰卧位,两侧放沙垫等物防止滚动。
(5)、伤员搬运:
a、现场搬运
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
膝关节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运伤员离开现场。
颈椎骨折: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分别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
胸腰椎骨折: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
髋部及大腿骨折: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b、途中搬运
伤员在车上宜平卧,一般情况下,禁用头低位。以免加重脑出血、脑水肿,如遇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
头部应与车辆行进的方向相反,以免晕厥,加重病情。护送中如病人有生命危险,应一边抢救一边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