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户外活动发生骨折应该如何应急处理?
假如伤者严重流血,可以尝试止血。
若骨骼外露出伤口,可以厚的东西包裹伤口,减少伤口受外界感染的机会。
把骨折部位固定,例於断脚可以固定在另一只脚上,断手可以固定在胸部丶坚硬的木板上等等。
若怀疑是脊骨受伤,则切勿移动伤者或让其他人移动他。若伤者在马路中间,应该指挥汽车驶开而不应移动伤者,否则可能令伤者更伤。5)致电999求救。
2、运动中发生骨折怎么办?
如果人体在运动的时候有骨折,不要试图对骨折或者是疑似骨折的部位进行定位,因为没有明确检查结果之前损伤不明确,贸然的采取措施只会加重损伤,如果是开放性的骨折,也就是骨折端外露,一般都是用一些干净的毛巾衣物。将骨折处覆盖包扎,不能够将骨折端复位,因为外露的骨折端已经被污染的,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处理会造成感染,甚至会形成骨髓炎。
如果有骨折的现象是不可以去用手捏揉受伤的部位,或者是按摩人体的局部组织处,由于不能分辨病情,就对伤者进行止血,搬运这些不恰当的动作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场人员需要将伤者的部位,再用安信高分子夹板,还可以用树枝或是手杖做成甲板进行骨折目的,其实固定的目的是能够避免骨折端对周围组织造成暂时性的损伤,还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也是能够易于搬运的。
3、骨折病人一个月后是经常卧床休息好还是白天户外活动好?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骨折啦一个月还是少户外活动,注意休息,可适当室内活动!
4、在野外自助游时,手腕受伤,如何判断是扭伤(伤筋)还是骨折?分别如何处理?
跌打损伤、扭伤、摔伤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不能随便扭动
人们在扭伤四肢的时候,常常会不由自主的转动或者按摩,然而很多时候随便地扭动就会使损伤的部位症状加重,尤其在没有进行确切的诊断之前,更不应该随便活动已经扭伤的部位。如果是四肢的话,要把腕子提高,抬高,让他的血流能够畅通。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是上臂骨折最好把手臂放在与心脏水平的位置上,如果是下肢则要把腿抬到膝盖水平以上的位置。
2、不能热敷 要冷敷
我们很多人都会在摔伤扭伤之后,拿个热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感觉这样会舒服些,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毛细血管出血了,热敷的话使他的血管进一步扩张了以后,血肿得更厉害,以后的愈合就慢了,如果他是骨折的话,那更不能热敷了。冷敷可以控制毛细血管出血量。所以对损伤部位进行热敷也是千万要不得的,如果觉得疼痛难忍可以用冰块冷敷。
3、涂抹红花油
毛细血管破裂了以后,涂抹红花油会促使它血液流量加快,使肿胀加重。在损伤的急性期也就是在24小时之内,如果使用红花油涂抹揉搓,就会加重损伤部位的血液渗出,加重肿胀,所以使用红花油一定要在发生损伤24小时之后,同时对于皮肤破溃或者过敏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4、贴跌打损伤膏
跌打损伤膏可以让药物通过人体皮肤迅速渗透,产生活血行气,舒筋散结的作用。可是如果扭伤处已经发生了骨折,贴上膏药只会暂时缓解表面症状,骨折的部位不会因此长好,还容易发生错位,最后造成骨骼畸形。
5、"在野外旅游时,如果骨折要怎么办? 用"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
6、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A.软骨层 B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zd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版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因此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权是骨膜.
故选:B
7、户外运动摔伤了该如何处理
止血
1、冰敷
如果只是淤青,在摔伤后24小时内用冰敷,过了24小时用热敷,有利于外伤愈合。淤青的消散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天,多则半月也说不定,要看淤青大小和自体的吸收快慢。如果真的要快好,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活血止痛药。
2、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
①压:当看见伤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
②包:无论什么样的出血,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等。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
③塞:用于腋窝、口、鼻、宫腔等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
④捆: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如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但止血带止血法有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3、包扎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4、骨折固定
①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②对有伤口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
③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④要记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带、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一般每1小时需放松止血带至少5分钟。
⑤骨折后最忌讳自己乱动或是被别人错误包扎。骨折后的每一次移动都有可能对以后的恢复造成损失。搬动伤者前一定要确定伤肢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否则血管和神经都可能在搬动时受到伤害,对以后的痊愈造成不好的影响。
8、请教户外运动突发情况的常见急救措施(1)
一 户外运动常用药品1 预防感冒:头孢氨苄片 速效伤风胶囊2 预防腹泻:氟哌酸胶囊3 预防中暑:人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4 预防创伤:碘伏,双氧水,绷带,胶布,消毒纱布,消毒棉签,去痛片,云南白药5 预防过敏:息斯敏另备:驱蚊油,清凉油二 清创步骤1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2 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3 彻底止血(a 压迫止血 b 冷敷)4 清除异物和失活的组织三 绷带包扎1 包扎原则a 包扎的部位必须清洁干燥,对皮肤皱襞处如腋下,腹股沟等,用棉垫或绵纸间隔。骨隆突处应用棉垫保护b 进行包扎时,应使病人坐卧舒适,扶托患肢,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暴露包扎的部位c 不用潮湿的绷带,以免干后收缩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湿布还可刺激皮肤并造成感染d 由近心向躯干包扎,绷带平贴包扎部位,绷带勿落地污染e 用力均匀,不可太松以免脱落,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指(趾)端最好露在外面,以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f 每周绷带应压住前周绷带的1/2或1/3,以达到充分固定并节省绷带g 包扎完毕,再环行两周用胶布或撕开带尾系法固定;也可用安全别针固定。但应注意,结扣或别针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不可固定在伤口敷料上,骨隆突处或病人坐卧时压着的地方2 基本包扎法a 环行:在包扎原处环行缠绕,后一周将前一周完全遮住。用于各种包扎开始及结束时作固定带端以及包扎额,项,腕等处b 螺旋形:螺旋状缠绕,后一周遮盖前一周的1/3至1/2。用于周径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躯干及手指等处的包扎c 螺旋反折形: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用于包扎周径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d 8字形:按8字的书写途径包扎,交叉缠绕,每周遮盖前周的1/3至1/2。用于肩,肘,膝,髋等屈曲关节和锁骨骨折e 回返形:主要用于包没头顶和残肢端。从中间开始,分别向左右或前后一连串回返包扎,直到将该部全部遮盖为止四 骨关节骨折1 骨折的专有体征a 畸形b 异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处发生异常活动c 骨檫音或骨檫感 骨折断端相互磨檫时,可感到骨檫音或骨檫感以上三种骨折的专有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一种,骨折即可确诊2 骨折的一般表现a 疼痛和压痛b 肿胀和瘀斑c 功能障碍3 骨折急救原则:抢救生命 妥善处理伤口 简单而有效的固定 安全迅速地转移病人a 了解伤情:对有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应先了解伤情,重点检查,注意有无颅脑,胸腹部的合并伤及休克。检查时动作轻柔,稳妥,不要因检查而加重损伤。了解伤情后,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处于休克者应抗休克,有条件应立即输液。对合并颅脑伤昏迷的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伤员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和增加病人痛苦。b 伤口处理:对开放性骨折伤口,最好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若现场无无菌敷料,可用认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骨折断端外露者,现场不能复位,以免造成伤口内的污染,自行回复者,应向医生说明使其重视。对大血管损伤包扎不能止血者,可用血管钳钳夹止血及结扎,或用止血带,上止血带肢体远端血运完全被阻断,必须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c 骨折固定:固定要简单易行,不要求骨折复位,但对严重畸形或骨折断端顶压皮肤,肢体远端有循环障碍者,可缓慢用力沿长轴方向牵拉肢体,以解除严重畸形或对皮肤的压迫,肢体远端循环改善后,才进行固定及搬运。固定材料最适宜用特制夹板或牵引架,否则就地取材,如木棒,木板等。若现场无适当固定物时,可将骨折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一侧骨折同健侧肢体固定在一起。对脊柱骨折病人应注意搬运方法,若搬运不当,可加重脊髓损伤,即使脊髓无损伤,亦可导致损伤。搬运时需2到3人将病人平托在木板上或翻滚到木板上。搬运时必须保持平直,禁止扭曲。对颈椎骨折病人,必须一人用两手托住头部,保持与躯干长轴一致,随躯干相应的转动,以防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平卧于木板上,头颈两侧用软物垫好,限制颈部各方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