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朋友打骨折
是他被你打骨折了还是被别人打骨折了?亦或你被他打骨折了?
如果你把他打骨折了,那你可真够厉害的。如果是他把你打骨折了,你还是早点离开他吧!有暴力倾向的男人不可交,吃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2、骨折会导致运动神经元吗?
骨折是不会导致运动神经元的,通常会影响运动神经元的都是脑部以及脊髓的受伤才会损害的。
3、骨折多长时间恢复正常?半年不愈合是骨不连了吗?
中国有句古话“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骨折后“一百天”就能恢复好的。就从最表面的来说吧,虽然骨折了,但是每个人的受伤程度和自身身体状况是不同的,间接性地就影响了骨折愈合的速度和恢复的程度。
如果骨折在9个月后还没有愈合的话,且没有进一步愈合的倾向已经有3个月,那就是非正常的骨折愈合了,需要给予医疗干预。
可是现在一般来说,时间限度大约为6个月,这样的话,能及时诊断原因,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案。
4、考虑骨折是什么意思
病情描述:三维重建显示第4、5前肋内缘骨皮质局部凹陷,考虑骨折?这份结论报告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是骨折?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非常疼痛不能翻身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明确回答是不是骨折
5、骨折后骨不连是什么感觉?怎么确诊?
1986年,美国FDA将骨不连定义为“损伤和骨折后至少9个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但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每一处骨折。长骨干部骨折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至少在6个月之内不能认为是骨不连,特别是在局部伴有感染等并发症时。相反,股骨颈骨折有时在3个月时就可诊断骨不连。
临床上主要通过X线检查并结合以上症状来确诊。
典型的骨不连X线特征有:
1、骨折端有间隙。
2、骨折端硬化,骨折面光滑清晰。
3、骨髓腔封闭。
4、骨质疏松。
5、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
6、假关节。
经临床或X线证实骨折愈合停止而未连接的可能性很大时才能诊断为骨不连。骨不连关键在于预防,骨折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发生了骨不连怎么办?
1、到正规医院及时诊治,找到并及早解除病因,例如感染、固定物松动、负重活动不当、营养欠佳、功能锻炼不合理等;
2、加强全身营养,合理补充活性钙、维生素及蛋白质等,促进骨骼生长;
3、定期复查,进行合理有效地康复训练。
目前治疗骨不连的按手术方法主要划分为两种:
1、非手术方法治疗骨不连包括高能震波、低强度脉冲超声、局部注射自体红骨髓和骨生长因子、中医中药等方法;
2、手术方法治疗骨不连包括自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更换固定方式等方法。
6、为什么我的CT报告上说未见明显骨折,可是医生看着片子跟我说骰骨骨折了?
首先你发的这个CT片子没啥用啊,肯定看不清的。其次我解释一下原因。CT上结论是影像科医生凭借自己学到的影像学技术或者经验来判断的,其实临床经验还是偏少的,主要还是看专科医生的论断,骨科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凭借CT可以看的更透彻,以专科医生诊断为准。
7、骨折错位后,有什么症状啊?
如果真的骨折了,病人一定会拒触的,而且患侧的手一定不敢抬起。摸到痛点,不摸时不疼,是隐隐的,不像是骨折的症状。视:受伤处是否肿胀,是否有皮下淤血。触:是否有骨擦音、骨擦感;是否有直接压痛间接压痛。叩:……。听:患侧呼吸音是否减弱。综上骨折的可能不大,胸壁软组织挫伤的可能性大。胸壁软组织挫伤的特点就是受伤后第二日开始加剧。如不放心,可拍一个胸片。就算是肋骨骨折,一般处置是打一个胸戴固定,缓解疼痛。如没有出血倾向,可吃活血化淤药物。两周后症状会逐渐缓解。症状加重,呼吸困难,及时去医院就诊。
8、关于古人骨折的问题
骨折与脱臼
正骨心法要旨
《赵政中医正骨经验》
骨折新疗法
一、治疗骨折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
在我国有两种医学,骨折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套方法。西医治疗骨折时主张“广泛固定”、“完全体息”。采用包括骨折部上下关节的石膏外固定,长期连续地骨牵引和手术切开内固定等方法。—骨折对位较好,但骨折愈合慢,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高,还会出现一些合并症。
我国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应用巧妙的手法将骨折整复,只在骨折局部施用夹板固定,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主张“动静结合”。因而,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但对一些难以整复、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对位差,往往造成畸形愈合。
固定与活动、骨骼与肌肉、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是骨折治疗中四个重要而又长期未很好解决的矛盾。在中医与西医、西医与西医之间,始终存在着分歧。提出了“动静结合”(运动与固定结合)、“筋骨并重”(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齐头并进)、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兼顾)、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四项新的骨折治疗原则,找到了体现上述原则的以手法正确整复、小夹板局部固定和病人自觉功能锻炼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
这种方法不是中医与西医方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某些骨折操作上的局部改进,而是将中西医在骨折治疗上的精华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它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好、合并症和后遗症很少发生等优点。
二、骨折整复手法的关键何在
肢体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它是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支架,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而进行运动的。当肢体受到强大暴力或因肌肉的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因受外力作用和肌肉的牵拉而移位,肢体因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丧失活动能力。因此,主治疗骨折时,首先进行整复,把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对好,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断端对的越好,支架越稳定,病人就能及早进行活动,骨折就可以迅速愈合。因此,对每一个骨折病例都应当认真地整复到满意的程度,有的要求解剖对位,有的要求功能对位。为了实现解剖整复和坚强固定的目的,有些西医学者广泛地采用了手术切开整复和金属内固定的办法治疗骨折,这个方法固然治疗了不少用手法或牵引不能治疗的病例,但也给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麻烦。手术对骨折病人来讲等于伤上加伤,把闭合性骨折变成开放性骨折,增加了创口的感染机会,加重了组织的损伤,减低了骨折的愈合能力,因此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反而增高。
从中医整复前臂骨折时要用“分骨手法”和固定时要用“分骨垫”的道理受到启发,认识到前臂的特殊本质就是旋转,骨折后出现的四种畸形中,旋转也是主要的,只要解决了旋转畸形,其他畸形就迎刃而解了。整复时,用力从骨折部的掌背侧进行“分骨”,可以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尺挠骨间隙增大,骨间膜紧张,悬张于挠尺二骨间的骨间膜在紧张的情况下就牵动骨间嵴,使之相互对峙,骨折远近段会旋转到中立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远近段的两骨相互稳定,两骨间的宽度自然相等,各自成为一个单位,复杂的双骨折既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整复。在夹板固定下“分骨垫”继续发挥“分骨”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旋转活动,使骨折保持在整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病人肘腕关节都能照常活动,几个星期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随着恢复。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过去用复杂的办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前臂骨折是这样,其他骨折也是这样。中西医结合疗法由简单到复杂,由骨干到关节,由四肢到躯干,由新鲜到陈旧,由闭合骨折到开放骨折,逐步发展起来,并从实践中模索出一套新的骨折整复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八种手法可以灵活地使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隔着皮肉可以把错位的骨折对好。这种办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反复地实践,方可纯熟掌握。
我国传统中医几千年来依靠手法整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且有较深刻的认识:“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故必素知其体相,认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谓手法也。”这些高度概括的科学性总结仍应为今人所遵循。因此,在整复前,首先要,仔细分析骨折发生的过程,明白了道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整复方案,有了方案始可选择合适的整复手法,有了具体手法才能决定两手用力的方位和力量的大小,有了力量这个物质基础,就可以巧妙地将骨折整复。成功了积累经验,失败的吸取教训。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可以逐渐达到古人所说的:“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的程度。
三、小夹板的固定力由何而来
骨折整复后必须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防止再移位。而骨折整复后再移位,主要是受两种肢体内在力的影响。
1.肢体重力:肢体重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它的重心是随肢体的伸屈而移动的。重心远离骨折线,因重力而致的移位倾向力就愈大。
2.肌肉的牵拉力:骨折再移位是被动的,肌肉收缩活动是主动的。肌肉收缩活动,可以引起骨折再移位,是其消极的一面;但是骨折只有通过肌肉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固定在整复后的位置。
任何外固定都是一种外力,它可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把骨折部的活动减低到最小限度,而不能使骨折断端一点不动。在骨折未愈合前,骨折断端的活动是绝对的,而固定只是相对的。骨折断端的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一种是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控制使骨折断端的不利活动(旋转、成角、分离),又能保留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对向挤压)。
夹板只固定骨折局部,它的分量很轻,几乎不增加肢体的重量,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都能活动,骨折远侧段关节面以下的肢体重力被能以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倾向力就大大减少。夹板是用布带捆在肢体上,保持着合适的松紧度,固定用具与肢体表面总是紧密相贴,随着肢体一起动。当肌肉收缩时肢体周径变粗,夹板的压力增大。有纸垫部位的压力更大,夹板随之发生形变,骨折不会变位;反之,当肌肉松弛时,肢体周径变细,夹板对肢体的压力下降,夹板形变后的弹力集中作用于纸垫的部位,不但可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原来复位不够理想的骨折还可以逐渐矫正。
因此,我们认为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固定,它是一种动力平衡,是以动制动,适应肢体的生理要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学原理。夹板是捆在胶体外面,它的固定力来自肢体内部,是外力通过内力而起作用。夹板局部外固定还可以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个步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整复时即有固定,固定了还可以继续整复,在固定中肢体都能活动,基本上免除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等合并症的发生。
四、功能锻炼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中西医结合使骨折愈合明显加快,整个治疗过程显著缩短,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近乎消灭,其原因就在于骨折在夹板固定下,肢体能够活动。夹板局部固定。—种能动的固定,假若病人不密切配合,不敢活动,不但夹板的固定效果差,骨折的愈合也慢。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一)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并重
骨折是外因造成的,但骨折以后会引起整体内一系列的变化。中医认为“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很明确的说明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受了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而应该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关系去考虑。
中医治疗骨折有“去瘀生新”的学说,治疗骨折“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能去则骨不能接”。中医所指的“瘀血”涵意较广,包括整体的“气血”障碍和局部的血肿。血肿不是骨折愈合的基础,血肿过大时,对骨折愈合会起到阻碍作用。从最近的临床材料和动物实验证明,骨痂形成主要是靠骨折端的骨外膜深层细胞和骨内膜细胞的增生与分化,血肿过大对于骨折两端向中央伸展的成骨细胞的“会师”;能起到阻碍作用,这是和祖国医学的“去瘀生新”学说一致的。为达到早期“活血化瘀”,中医主张内外用药。根据动物实验证明:内用药有较明显的活血作用,外敷药有较好的散瘀作用。
(二)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在骨折治疗上,为了保持骨折对位,使骨折断端愈合固定是必要的。而活动则是保持肢体生活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重要因素,这是对骨折的愈合有利的。但固定势必影响肢体活动,因而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动与静、固定和肢体活动的矛盾关系,是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的关键。
中医的局部包扎固定方法,体现了骨折愈合所要求的“动静”结合的原则。因为它只固定受伤局部,而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利用有弹性的纸垫和小夹板,把骨折局部固定起来,既可以保持整复后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尤其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让肢体和肌肉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当肢体活动时,外固定随着肢体一块动。由于纸垫的压力和固定夹板的弹性作用,使肌肉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