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剧武生为啥手撑衣服
一般有绿林气的人物角色会用手抓住外套的衣襟,单臂或双臂张开,表示豪迈做派,敞襟露怀,也体现一种非庙堂正统的气质。舞台形象方面,平面上人物形象更大,更压台,使人物显得更雄壮伟岸,行走起来衣襟飘荡,像只大蝴蝶。
这种方式不限于武生,也包括花脸老生武丑等行当,一般具有前述气质的英雄豪杰,或反面的强匪恶霸,都有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这时候角色所着服装一般为“褶(音学)子”(褶子也叫道袍,是一种非正式场合穿的软质长身大襟外套,你看说相声穿的大褂,如果袖子换成特别特别宽大的,再加上水袖,基本就是褶子了),里面着英雄衣,箭衣等束身服装,或者是着另一件褶子。左手抓大襟,向左平伸,敞开大襟(褶子的左襟是大襟),右手拿道具或空手做各种动作。另一种情况是双手抓两襟向两边敞开。另外,有的时候穿开氅、帔(音批)等长身外套,也会用到这种敞襟的动作造型。
看一些英雄戏,有绿林人物的戏,会经常看到这种造型,如〈连环套〉等。
另外,不知道你所说“手撑衣服”是不是另一种情况。就是抓靠腿。
“靠”是另一种京剧服装,是武将上阵所穿的“铠甲”,同样不限于武生行当,穿不穿不是根据演员所属行当,而是根据角色身份和剧情。
靠的形制,基本是前后两片披在身上,从脖颈至脚面,前面一片,后面一片。两个袖子,将前后两片连在一起。这是主体,还有几个附件,主要是:苫肩,靠旗和靠腿。苫肩类似于披肩,一个环状的布片,围在脖子上,盖住肩膀。靠旗就是常见的背后那四面三角旗,是用绳子绑在身上的(有的角色穿靠,但不扎靠旗,这时候所穿的靠叫做“软靠”)。靠腿是两个布片,长度大概是从腰至脚腕,上端用一根绳子扎在腰上,下面自由下垂,分别盖在双腿的外侧(因为靠的主体部分是前后两片,所以左右会露出腿来,加两个靠腿就遮住了腿)
我们所说的靠的主体和附件部分,一般是同样颜色,同样花纹的,这样穿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整体的样子。这是说服装的外面,而里面那一面基本不必给人看,所以一般就是素的。特别的是,一般靠腿的里面那一面还会绣一对纹饰,团花啊,老虎啊什么的。因为会有抓靠腿的动作造型,这时候靠腿的里子会向外。
所谓抓靠腿,就是双手抓住这一对垂在腿两侧的布片的中部偏下位置的边缘,双臂微微张开,将靠腿自然提起,这时靠腿的里面朝前。
这种动作造型一般出现在武将身着铠甲但是不在作战状态,不在马上的场合,原因很简单,作战或骑马的时候怎么能腾出手来去抓自己的铠甲呢。一般是升帐或起霸(表现武将出战前紧盔束甲和暗下决心的一组动作)的时候,武将身着铠甲,行走和摆各种造型会用到抓靠腿。有时候还会将手抓的靠腿向下重重一抛,用以起范儿,连接起后面的动作。
从模拟现实的方面讲,古代由金属片连结制作的铠甲是很重很笨的,穿铠甲的人,不作战的情况下,行走坐卧有时候要用手托着或提着铠甲才方便,舞台上抓靠腿大体上模仿这种现实情境。更重要的是,从舞台造型艺术方面讲,这种双臂奓开,提起衣服侧摆的造型,和前面所说的敞开衣襟的造型异曲同工,都是造成一种向外扩张、向外放大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一种威武雄壮的气势。
看一些表现战争,有扎靠武将的戏,会经常看到抓靠腿的动作造型。如〈群英会〉周瑜升帐或〈空城计〉诸葛亮升帐时候,群将亮相都是抓靠腿的。再如〈挑滑车〉高宠,〈战太平〉花云,亮相和起霸过程中,会用到抓靠腿的动作。
总结一下,京剧是虚拟的、写意的舞台艺术,观察思考京剧的形象、造型、动作,一方面,要看到实的一面,设身处地思考所表现的现实情境,才能了解这些设计不是凭空臆造的;另一方面,要体会虚的一面,诚实地照观你的感官体验,结合看戏的经验和对程式的了解,体味将现实情境艺术化的过程,要知道,这个过程对于一门生长自民间的艺术来讲,意味着漫长的岁月,反复的实践,无数个偶然的天才进行的观察、创造、改进,以及艰难的传习和与大众审美、与文化土壤的最终契合。
2、关于京剧武生
起霸音乐是武生出场相对固定的程式。其主要套路是“缓锣”收住后,吹“挑子”以此来烘托气氛,现在已很少用了,“四击头”上场,然后是“一锤锣、长尖、回头”的组合锣鼓,中间以“四击头”三次反复,形成了起霸的程式结构。
四击头是京剧演员出场、入场、上马、亮相等处采用的锣鼓点,例如:呛呛呛采呛,大锣敲击为呛,此节奏规定大锣四击,称四击头。
3、关于武生的京剧
节目简介:
梁山好汉任堂惠住店,他与店主刘利华产生误会。深夜,二人在深手不见五指的屋内展开一番激烈的打斗。
此剧为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二人也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主演为天津京剧团的著名武生王立军,石晓亮,二人的表演配合默契,一招一式非常到位,酣畅淋漓,非常过瘾。
且说宋朝年间,杨延昭部将焦赞,因打死奸臣谢廷芳,被发配沙门岛。由于路途遥远,杨延昭恐奸人途中加害焦赞,遣部将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的一个小店,为人好义的店主刘利华夫妇欲救焦赞脱险,见任堂惠形迹可疑,误认为欲加害焦赞的走狗,便决定午夜狙杀之。一场激烈争斗之后,终于相互认清身份,尽释前嫌……此,即为京剧三岔口是也。
《三岔口》京剧的大体内容是
宋代,三关上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门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任堂惠奉命暗中保护。解差押解焦赞行至三岔口,夜宿于刘利华店中。任堂惠赶至店中宿下,入夜,任、刘因误会引起搏斗。打斗间任被焦赞认出,任说明身份,二人解除误会。
《三岔口》一名《焦赞发配》。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
http://www.scio.gov.cn/gzdt/ldhd/tp/200707/W020070726553045201202.jpg
4、梨园行以前京剧武生真的有比武这一说么?还有是不是输了要撅枪?
没有。没听说过去的戏曲界有这种事情,有唱对台戏的。您说的武生比武恐怕是影视剧为吸引观众而编造的故事,在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事。因为京剧的发展过程,从开始就是个融合创造、传承发展的过程,虽说逐渐发展到个行当的流派纷纭,但相互之间基本都是有师承渊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且行规严格,你的“玩意”(艺术水平)行不行是要靠演技的精湛与否、观众捧、同行认可才可以的。所以不会有打架比武论输赢高低的情况。
5、谁知道京剧里的武生的功夫怎么练,那跟斗翻的好轻松,要详细的训练方法。
以前苦人家孩子没出路才送去练这个,不是一般的遭罪,现在随便打工都不至于吃穿发愁,何苦学这个。。。。。。。而且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人的体能所能比拟的,因此武术啦体术啦武生这些都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好时光。比如手枪能轻易干掉一个练了二十年泰拳的武者,现代的特技技术能轻易的把一个武生的跟头和花枪表演比下去。。。。。。
6、天津京剧武生腿摔断靠毅力再接是谁?
盖叫天 (1888—1971年1月15日)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长期在上海一带演出。
8岁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一开始学的是老生、老旦,也学武生。他10岁开始登台,一开始艺名为“小小叫天”,因为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后惨遭群嘲,称其自不量力,一怒之下更名“盖叫天”,意为超过谭鑫培。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15岁在杭
盖叫天
州演《花蝴蝶》时曾不幸折断左臂。1934年,他在上海大舞台,用当时流行的机关布景演出《狮子楼》时,按照传统戏的一般演法,舞台上摆一桌二椅足矣,这既可代山代城,又可代楼代墙,根本不必搭制机关布景。可是,当时剧场老板为了招徕观众,那天竟搭了满台硬景,还别出心裁地在舞台上搭了个“酒楼”。演到武松替兄报仇,到“酒楼”上追杀西门庆时,“酒楼”就开始摇晃。西门庆见武松追上楼,吓得从窗上跳了出去,落在台面上。武松在楼上追到窗口,自然也应往下跳。可是,脚下是一排窗栏,上面又是屋檐,中间只剩下几尺高的一个窗洞,跳高了头碰着屋檐;跳低了又跃不过去。尽管这样艰难,也难不倒演技高超的盖叫天。按照戏路,他纵身一跳,一个“燕子掠水”动作便从两丈多高的“酒楼”上跳了出去。可是,当他跳到半空中的一刹那,忽见西门庆还躺在地上(按演出要求,西门庆跳下楼后,应迅速滚到一边,给马上跳下楼的武松腾地方)。盖叫天怕按原来的戏路跳下去压伤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所以紧急中连忙在空中一闪身。由于这一闪已非戏路,又用力过大,落地时折断了右腿。盖叫天的艺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在医院,又碰上庸医接错了断骨;盖叫天一听说有可能无法登台,便毅然在床架上
盖叫天
撞断了腿骨,要医生重接。为此,陈毅曾为盖叫天题诗云:“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田汉也有赞盖叫天诗:“断肢折臂寻常事,练出张家百八枪。”
7、京剧武生如何练功
这个需要很多年,最基本的如:
毯子功
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泛指训练演员掌握和运用翻、腾、扑、跌各项技艺(即筋斗,亦作斤斗)的基本功夫。因演出时各种筋斗翻跳不能超越舞台台毯的范围;练习时为不致受伤,也都是在毯子上进行,故称毯子功。以京剧为例,大致包括:①基础功,如拿顶、下腰、前桥、后桥、虎跳、踺子、跺子等。②单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单小翻、单前扑、单提、单漫子、单蹑子、单云里加关、单折腰等。③长筋斗,又称大筋斗,即两种以上筋斗的组合,并借助助跑完成者。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过桌、上桌等。⑤弹板功,这是近年来从杂技、体育项目中吸取演化来的项目,如弹板前扑、高台弹板等。⑥软毯子功,属扑跌类,包括抢背、吊毛、前后僵尸、虎跳等。毯子功要求高、轻、飘、准。
把子功
戏曲表演武功的组成部分,指训练戏曲演员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的基本功。一作靶子,又称刀枪把子,为传统戏曲演出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有刀、枪、剑、戟、棒、棍、斧、钺等。一般分作长、短、徒手 3种:长把子如大刀、长枪、叉、棍棒等;短把子如刀、剑、斧、锤等;徒手俗称手把子,即赤手空拳对打。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在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前者要求庄严威武、雄健肃穆,如《长坂坡》中赵云和曹营诸将的武打;后者则诙谐逗趣,引人发笑,如《闹天宫》、《闹龙宫》中孙悟空与巨灵神、龟、虾二将等的武打。
这是最最基础的,后面后面还有还有更复杂复杂滴...
8、京剧武生武净武丑区别
武生通常不勾脸,如两将军的马超,挑滑车的高宠,以及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的赵云等,少数也有勾脸的戏,比如艳阳楼的高登,四平山的李元霸,铁笼山的姜维,这些本由武净演出,但是后来大部分武生也兼演,武净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脸。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武净所有戏都勾脸,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竹林计的余洪,挑滑车的黑风利等,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比如时迁盗甲的时迁,打瓜园的陶洪,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九龙杯的杨香武等。
9、京剧里武生的一种武功身段?
旋子,读音xuan,四声。楼上的不要写错字。
武生大体分为两种,扎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靠,说俗了就是背后背着四面小旗子的那种全身盔甲。分为硬靠和软靠,硬靠就是有四面小旗子,一般表现的是英伟神武的大将,如挑滑车里的高宠、岳飞。软靠就是不带小旗子的盔甲,大多表现老年大将,比如《李陵碑》中的杨继业。也有一种是特殊的,就是关羽关老爷的扮相,虽然是绝对英武的大将,但他的服装是软靠。
武生的武功多了,比如铁门栓,就是一只手捏着一只脚,另一只脚围着被捏住的那条腿前后跳跃。
10、京剧武戏里面武生经常有一个动作,就是上身底下然后双腿往右后方甩,最后在完美落下的那个动作叫什么啊?
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