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脚踝是否骨折(急)
骨折的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矫形、局部压痛、骨擦音,你现在不能去医院,只能按照我的提示来做。按压外踝尖疼痛有活动感并且可听到断骨摩擦声,就是完全骨折,不全骨折没有活动和骨擦音,如果按压疼痛是在外踝尖下是韧带扭伤,无论骨折、韧带损伤都必须外翻位固定,不能内翻会增加损伤程度和移位,垫高患肢消肿。治疗韧带损伤有时比骨折还难,骨折医生和患者都重视,韧带损伤往往都马虎,容易有后遗症。
这是暂时办法,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发现是骨折必须去医院拍片、固定。
2、踝骨骨折怎么鉴定?
?
3、怎么判断脚踝骨折?
脚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膝关节的关节面小,担负的重量与活动却很大,故易发生损伤。脚踝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83%,多见于青少年。
骨折有什么症状表现?
脚踝骨折发生后,局部可表现为肿胀,淤斑、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检查骨折处多有局限性压痛,踝关节正位、侧位x线拍片或ct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
ct检查和x线有利于脚踝骨折的诊断:
1、x线检查:
对于应力骨折明显时,x线片显示骨皮质断裂,有的可见骨膜增厚;若骨折早期仅局限在骨皮质内,或骨膜增厚不明显,x线平片容易漏诊,x线平片只能发现其大的撕脱骨块,但微小的撕脱骨块,则是无能为力,对关节周围的血肿和关节腔内的积液、积血,以及腱鞘囊肿x线平片也难以发现。
2、ct检查:
ct扫描分辨率高可清晰地显示骨皮质断裂及骨小梁走行情况,轻微的骨膜反应也可显示。ct扫描可清晰显示骨折所致的关节囊积液及腱鞘囊肿和微小的撕脱骨块,以便临床医师及时处置。
脚踝关节结构复杂,暴力作用的机制及骨折类型也较多样,按一般的原则,先手法复位,失败后则采用切开复位的方式治疗,如果不对损伤机制,移位方向,踝关节稳定性多种因素进行仔细分则可能加重骨移位,导致新的损伤,为今后的治疗及功能恢复带来困难,脚踝骨折的治疗的原则是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4、踝骨骨折
你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就开始走路了
5、踝骨骨折怎么才好得快?
骨折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愈合日期基本都是三月左右的。您现在要回做的就是注意制动,答复查良好前,不要下地负重。骨折未治愈前间饮食忌吃鲤鱼、公鸡、酸笋、姜、高钙高蛋白食物等,西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药物忌用。宜多吃新鲜蔬菜,适量鲜肉。
6、请问脚踝骨折如何以最快的时间康复?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殷门、委中 、承山、阳陵泉、绝骨、昆仑及阿是穴。每次取6~7穴,均取患侧。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以32号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 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取针后施艾柱灸,先将蒜头切碎捣烂,调成饼状, 覆盖于主要疼痛处,再将生姜切成2~3mm厚的姜片,均匀地扎上针眼,覆盖在蒜泥上,姜片之 上放蚕豆大小之艾柱就灸,每部位施灸8~10壮,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起泡为度。每7日为一 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护理方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3~4周,睡硬板床,以利气血运行。用棉垫软枕等支托患 肢。病房内要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但应注意避免直接受风。注意保暖,室 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避免受凉,必要时下肢加盖棉被。疼痛部位可给热水袋或 食盐炒热后熨贴,以减轻疼痛。操作时间注意防止烫伤。
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便秘,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以免因咳嗽、喷嚏、大便用力而加 重病情和疼痛。疼痛减轻后要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以免引起肌肉萎缩。
施灸时嘱病人摆好体位,不要随便移动,以防止艾柱倾倒或艾灰下落烫伤皮肤和烧坏衣被 。由于姜汁或蒜汁的刺激,容易起泡。起泡后应在常规消毒下抽干泡液,涂龙胆紫或敷以 红霉素软膏,以防感染。
历代医家都强调“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应重视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 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疗护理,安 心治疗,以尽早恢复。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新鲜水 谷、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牛奶等。鼓励病人进食,保证营养充足,气血生化有源 。
患者出院时应劝告其避免直腿弯腰取物,加强锻炼患部的灵活性和耐力,勿使腰部过度疲 劳、扭伤和受寒。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活动灵活,Lasegue征阴性;好转: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后尚有 牵拉感,Lasegue征阴性;无效:治疗5个疗程无改善。
本组58例经治疗后结果痊愈21例(36.2%),好转36例(62.1%),无效1例(1.7%),总有效率 98.3%。
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所以复位要求正确,固定要牢固,还要做早期功能锻炼。
(一)无移位的单踝或双踝骨折一般只需用小夹板固定,或用管形石膏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4周后拆除外固定,开始行走。
(二)有移位的单踝或双踝骨折在局部麻醉下,作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或小腿管形石膏固定。复位手法视骨折的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基本原则是与暴力相反的方向进行复位。
1.外翻骨折:两助手各握住伤足和小腿,作相反方向的拔伸牵引。术者一手顶住内踝上方,另一手将外踝和足外侧向内挤压,同时将踝部置于内翻位。若下胫腓韧带同时有断裂,距骨向外侧移位。术者可用两掌挤压两踝部,使之凑合。如果合并外旋骨折,复位时加用内旋手法。
2.内翻骨折:在牵引下,术者一手顶住外踝上方,另一手将内踝和足内侧向外挤压,同时将踝部置于外翻位。若距骨向后脱位,应先将跟部向前推,然后外翻伤足,保持足于外翻背屈位。
不论是外翻骨折或内翻骨折,经整复后,X线片显示内踝断端间对合不良,特别是侧位片显示内踝断端分离者,说明其间有骨膜或韧带嵌夹,应将受嵌夹的软组织撬开,或作切开复位。内踝的不愈合将引起疼痛。
(三)三踝骨折的复位
先手法复位内、外踝,然后再使后踝复位。后踝复位时,足部应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牵拉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然后用力将足跟向前方推挤,以纠正距骨后移,然后背伸踝关节,用紧张的后侧关节囊拉下后踝,直至与胫骨下关节面相平,则后踝的骨折片可复位。
(四)、切开复位内固定
(一)手法复位失败者。
(二)踝部多处骨折并有胫腓骨下端分离。
(三)合并有踝部神经、血管伤或开放伤,需施行清创术或探查修复者。
手术方法:手术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内、外踝或后踝,外用石膏固定8~1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