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愈合分为几个阶段?
即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准备阶段,包括局部出血炎性反应和坏死修复组织及生骨细胞的增殖以及断端间纤维组织软骨和新骨的形成;后期包括骨痂的成熟及重建骨折修复开始时,其表现为一般软组织损伤,但随后则是由软骨痂演变为硬骨痂
从组织学及生理学变化上,骨折愈合可分为六个阶段:①撞击期②诱导期③炎症期④软骨痂期⑤硬骨痂期⑥重建与改建期
骨折愈合需要牢靠的固定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有利的力学环境临床骨折处理应在尽可能保持充足的血供条件下从最初的坚强固定逐步过渡到弹性固定,使骨折断端承受较多的生理应力,以避免应力遮挡早期介入康复治疗,逐渐加大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供应,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萎缩,有助于早期功能的恢复骨折治疗应注意协调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使其有利于向骨折愈合发展骨折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周身因素外,还取决于骨折部位血运的状况骨折类型原始的治疗,特别是骨折固定的可靠程度和有否感染等因素
2、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分三个阶段,1 血肿机化期,这一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2 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此期约需2个月。3 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复原形过程需约2年。 伤筋动骨一百天。听医生的话,多养。
中文名
骨折恢复
阶段
三个
对象
骨头
效果
愈合
3、学习骨科的过程
图谱推荐高士濂的《实用解剖图谱》
--------------------------------------------------------------------------------
字字玑珠的骨与关节损伤,当然还有大全式的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版),实用骨科手术入路(苗华)这本不错,郭世绂编著的《临床骨科解剖学》,《骨科内固定》AO组织技术推荐,荣国威等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王满宜等主译,戴克戎等译的《现代骨科学》
不要少了 《坎贝尔手术学》第9版
--------------------------------------------------------------------------------
我目前看的书主要是荣国威主编的骨折和第三版的实用骨科学,临床骨科学手术入路选择苗华的骨科手术入路.作为初学者可以满足了.以后根据专业再选择.
--------------------------------------------------------------------------------
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也说说我从事骨科10余年的浅薄体会。
首先,作为骨科初学者必须拥有几本“基础书”,个人理解应该包括一部“骨科全书”、一本解剖、一本手术学,而这大致也是在专业过程中需要反复读、长期备查的。个人推荐:1、《临床骨科学第二版》,04年人卫版,冯传汉、张铁良主编;或者《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前者源自73年的天津四卷,尤其骨病方面来自自身积累的大宗病例,对近年各专业领域进展也算有个清晰翔实的交代,尽管略有良莠不齐(这是难免的通病)、文字错误,个人感觉近些年可排“全书”No.1。《实用骨科学》总体上是优秀的“全书”,购有一、二版,三版翻过,较之二对一的进步,三似乎有所不足,不过毕竟近年骨科各领域进步太快,还是新的适用些。这两者还有重要区别就是大洋,一本578,一本不到200。2、郭世绂的《临床骨科解剖学》,前面有同道提到“错误多多”,愚以为假如曾进行过正规解剖训练的话(一般应在master阶段)就会发现,解剖变异实在是太多了,乃至象图谱上那样典型的神经血管反而可能是少数!而强调变异正是《临床骨科解剖学》的特色之一。3、《骨科手术学》第二版,三版没看,不敢置评。btw,高世濂的图谱实在是国人图书的精品,有条件尽可备之,苗华的《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清晰而具特色,是配合手术学的佳作。
入门后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鉴别欣赏能力,各专业参考书的选择反而容易些,不赘述了。
个人管见,仅供参考。
--------------------------------------------------------------------------------
不知楼主是新参加工作直接进骨科工作呢,还是经过了较长的科室轮转后定在了骨科。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我觉得有几本书对骨科新人不可不读:
《骨科基本功》
《骨与关节损伤》总论部分
《骨科临床解剖学》郭世绂主编
《骨科手术学》现在已是第三版了
《实用骨科学》现在已是第三版了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十版已出,如有钱,尽量看最新版。
如果你所在医院条件好,可以在医院图书馆借阅,有句话叫作“书非借不能读也”,即可以读书,又省了钞票,何乐而不为?
如楼主刚参加工作,建议再好好读读最新版教材《外科学》总论部分。
一点拙见,仅供参考,希望共同进步。
--------------------------------------------------------------------------------
《实用骨科学》对入门还可以,适合住院医生看
--------------------------------------------------------------------------------
本人买了张铁良,冯传汉的<临床骨科学>第二版,感觉还不错,写得比较详细,很适合初学者看。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没人推荐呢?我觉的实用骨科学统计数据太多,感觉抓不到重点! 一点体会!
--------------------------------------------------------------------------------
就我所见,包罗万象的大骨科专著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因此,不妨换一种方式:钻研一本骨科手册之类的简装本骨科学,再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一些分类专著。
“骨科手册”或“简明骨科学”之类的东西现在有很多,但好象杨克勤主编的那本要好一些。
朱通伯、戴克戎主编的《骨科手术学》第二版当然不得不看。
郭世绂的《临床骨科解剖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查的。比如遇到一个解剖相关问题、或是参与一个入路较复杂的手术等均可以翻一翻。
脊柱外科方面饶书诚主编的《脊柱外科手术学》第二版不错。
关节外科方面当然仍是吕厚山的《人工关节外科学》最值得一读。
肿瘤方面我比较喜欢过邦辅的《骨肿瘤学》第二版。另外刘子君的《骨关节病理学》也在当读之列。
王亦璁等的《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也是在分区域骨科专著中算是好的。
手外科、显微外科方面不太熟悉,想来应该可读的东西很多。本来这就是国人的强项。
1.影像:《中华影像学会--骨骼肌肉卷》对我读片帮助很大。
2.体检:郭效东编<骨伤科临床检查法>
3.手术入路:《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基础:郭世绂的《临床骨科解剖学》
5.临床:朱通伯、戴克戎主编的《骨科手术学》第二版,脊柱方面:赵定鳞,贾连顺,李家顺。《坎贝尔手术学》第9版中文的,10版英文有点吃力。
《骨折的ao治疗原则》两百多大洋,还不带cd,其实有的,要发函购买的。对于手法推荐<骨折的手法复位彩色图谱>很大的一本。手外科(日本)津下健哉,李炳万,王澍寰,韦加宁,臂丛的顾玉东,陈德松。
6.杂志:〈国外医学--骨科学〉,编委多数是上海的。〈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我也崇洋媚外,国外的书就是详细,到位,清楚,客观。可大部分人就是英文不好没办法啊。
我导师推荐的我读的
现代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英文版
现代骨科手术学 朱盛修
实用骨科学
坎贝尔骨科大全
骨科内固定手册 荣国成
4、骨痂的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是一面清除坏死组织,一面新生修复的过程 ( 由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共同完成 ) ,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骨折愈合的过程也是暂时性紧急连接到永久性坚固连接的过程。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个不同的阶段。
1 .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肿,血肿于伤后 6 ~ 8 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骨折断端因血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坏死,约有数毫米长。随着纤维蛋白的渗出,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称为纤维连接,约在骨折后 2 ~ 3 周内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一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在稍晚是亦发生同样改变。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在治疗骨折时,对这些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出现则应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这样,大多数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在成人一般约需12~24周(人卫版外科学教材第8版最新修改)。此时 x 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
3 .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复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一般约需 1~2年。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 图 9 — 12) ,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如胰岛素生长因子 I 、Ⅱ (IGF — I 、 IGF 一Ⅱ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 、 B 转化生长因子 (TGF — B) 等在炎性阶段可进一步刺激间充质细胞聚集、增殖及血管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 即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或骨 ) 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5、骨折的治疗一般是按照哪些步骤进行的?求答案
当今社会中,骨折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了。临床上,骨折的治疗前要了解骨折的具体症状。目前,实用的骨折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专家对骨折的治疗的方法的介绍。骨折的治疗方式一般采用三步阶梯疗法,彻底打破的传统疗法的局限性,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骨折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这是常用的骨折的治疗方法。
第二、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常用的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
第三、功能锻炼:这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
6、骨折愈合有感觉吗
您是指骨折愈合的过程,还是指骨折完全愈合。
如果是前者,由于骨折愈合的前期常伴随疼痛,估计即使有感觉也被疼痛掩盖了。
如果是后者,则是一种临床结局,需要骨科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如X线片,综合做出判断。这个估计很难感觉到,要是能感觉到,就不需要做X线片了,又花钱又吃射线,您说是不是?
7、应该怎样护理骨折病人?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术治疗,有的经门诊复位、石膏固定或其他处理后,即可回家休养治疗。骨折的愈合过程缓慢,一般要6~8周才能达到临床愈合阶段,老年人更长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养,所以家庭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后的种种顾虑,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多数病人骨折后心理都较为复杂、这些复杂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说配合治疗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亲切地进行说服、鼓励,讲明只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恢复功能,才能早日减轻痛苦。
(2)骨折后常因制动体位、疼痛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愿多饮水和进食,家人应耐心劝慰,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调节花式品种,多吃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肉、鱼蛋类、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强骨折创伤的修复力。还要适当进食纤维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护理喂饭、喂水。
(3)因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对大小便发愁,一怕大便困难,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烦,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做到勤问、勤看、勤处理,协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后应清洗会阴肛门部。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难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适当服用缓泻剂,如石蜡油或中药麻仁丸等。
(4)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应做到“3短”、“3洁”。“3短”是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3洁”是头足会阴清洁、口腔皮肤清洁、床铺清洁。为此,应定期给予洗头、洗脚、擦澡、剪指甲、剃头剃须,及时更换被服。卧床病人应每日作深呼吸运动,定时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进食呛咳或误咽入气管,在确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尽量有计划地变换体位,长期受压处皮肤要给以按摩,有利于预防褥疮和肺炎。
(5)随时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势正确,如腰椎骨折的应处于腰椎过伸位仰卧姿势,硬板床腰部可垫以枕头。经常检查患肢的情况,如用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患肢皮肤有无受压,指(趾)端的颜色、温度有无改变,以及石膏是否过松或过紧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妥善处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头或被褥抬高,以高于心脏水平为宜,但以不使对好的骨头移位为原则,有利于消肿和血液回流。保持石膏内部清洁,如病人感到石膏内皮肤发痒,可以钝头的织绒线针伸进去轻轻的上下移动止痒(有伤口者不能用),对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关节呈902屈曲,防止足下垂,为防止肢体外旋和内收,可在鞋底跟上钉一横板条,保持有效的牵引力。
(6)骨折的愈合,需要复位后确实的固定,这与功能锻炼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这矛盾,主要是正确地开展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轻而重,逐步增加,才能既避免患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直,又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应鼓励、指导和督促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作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
骨折后1~2周:主要开展肌肉收缩锻炼,上肢作握掌、提肩,下肢作踝关节伸屈、趾关节活动和作股四头肌绷紧收缩锻炼(在关节不活动的前提下),如因疼痛而炼不起来,可嘱其先炼健肢,再一起炼患肢。
骨折后3~6周:除继续锻炼肌肉收缩外,可开始较多个关节活动,上肢握拳头,继而可练习肩关节伸屈。下肢可逐步练习伸屈髋、膝关节和试验抬腿,四周后可扶拐离床,患肢不着地行走,但必须有人从旁扶持,以免再跌倒。
骨折后6~8周,可增加全面锻炼次数及活动范围。
(7)骨折愈合后,拆去石膏或夹板,经长期石膏包扎的皮肤干燥脱屑,应给用刺激性小的肥皂和温水清洗后涂以冷霜,保护皮肤,如有肿胀,可在睡眠时抬高患肢或穿弹性长统袜,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恢复后的患肢,仍应继续锻炼,争取及早恢复关节功能,肌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8、骨痂的生长过程
骨痂可以理解为骨头受伤后的伤痂(皮肤愈合初的血痂),下面骨折的愈合过程 第二条即是。
还为你找了一些链接,内容挺多不给你复制了。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是一面清除坏死组织,一面新生修复的过程 ( 由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共同完成 ) ,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骨折愈合的过程也是暂时性紧急连接到永久性坚固连接的过程。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个不同的阶段。
1 .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肿,血肿于伤后 6 。 8 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骨折断端因血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坏死,约有数毫米长。随着纤维蛋白的渗出,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这就叫纤维连接,约在骨折后 2 ~ 3 周内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 l 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亦发生同样改变,只是为时稍晚。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在治疗骨折时,对这些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出现则应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这样,大多数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 4 。 8 周。此时 x 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
3 .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复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一般约需 8 ~ 12 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 图 9 — 12) ,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如胰岛素生长因子 I 、Ⅱ (IGF — I 、 IGF 一Ⅱ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 、 B 转化生长因子 (TGF — B) 等在炎性阶段可进一步刺激间充质细胞聚集、增殖及血管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 即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或骨 ) 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骨折的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的标准,才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 一 )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 x 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 .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 lkg 达 1 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徒手步行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5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 1 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第 2 、 4 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 二 )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 . X 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baidu.com/question/13904181.html 14K 2006-10-31
hospital2.cnnb.net/mx.asp?id=12089 3K 2004-7-8
www.120ask.com/Question/2006-8-10/839673.htm 21K 2006-8-26
http://.baidu.com/question/8361070.html?fr=qrl3
9、骨痂的形成
一.骨折愈合一、骨折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 了血肿,血肿于伤后6-8小时即开始凝结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骨折断端因血循环 中断,逐渐发生坏死。随着红细胞的破坏,纤维蛋白的渗出,毛细血管的增全,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异物巨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肉芽组织再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称为纤维性骨痂,约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此期完成时,骨折端仍存在有一定弹性的成角活动。肢体骨折部位仍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上可见到少量膜内骨化影,但尚无软骨内骨化现象。2.原始骨痂期 充塞在骨折断端之间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大部分转变为软骨、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称软骨内骨化。骨折后24小时内,骨折断端处的外骨膜开始增生、肥厚,外骨膜的内层即生发居中成骨细胞增生,产生骨化组织,形成新骨,称骨膜内骨化。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在骨皮质的表面,填充在骨折断端之间,呈斜坡样,称外骨痂。在外骨痂形成的同时,骨折断端髓腔内的骨膜也以同样的方式产生新骨,充填在骨折断端的髓腔内,称内骨痂。内骨痂由于血运供给不佳,故生长较慢。内外骨痂的不断生长,逐渐接近而会合。骨折临床愈合,一般约需4-8周。3.骨痂改造期 骨折部的原始骨痂进一步改造,成角细胞增加,新生骨小梁也逐渐增加,且逐渐排列规则和致密,而骨折端无菌坏死部分经过血管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侵入,进行死骨的清除和形成新骨的爬行替代过程,骨折部位形成了骨性连接,一般需要8-12周才能完成。此时骨折愈合已很牢固,病肢可以开始使用。最后骨折痕迹,在组织学或放射学上完全或接近完全消失,成人其所需时间一般为2-4年,儿童则2年以内。二、骨折延迟愈合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的正常愈合进程受到干扰,使愈合过程延长,临床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软组织水肿及压痛持续存在。x线片表现为骨痂出现较晚,血沉长期增快。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较多,个别病人因全身重度营养不良、维生素严重缺乏、骨质本身疾患等影响骨折愈合外,大多数还是局部因素的影响,如骨折整复后固定不确实,骨折断端间存在旋转力或剪力,造成一个活动面,从而始终不能获得骨性愈合。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或死骨形成;持续牵引治疗,发生过度牵引,均为较常见的原因。骨折延迟愈合虽骨折愈合速度缓慢,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只要找出发生的原因,作针对性治疗,骨折还是可以连接起来的。三、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的自然过程已完全停止,如不经治疗,改变骨折部位的局部条件,则不能形成骨连接。骨折不愈合,常常由于骨折端夹杂较多的软组织。开放性骨折扩创中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是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多次的手术整复破坏了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对造成骨延迟愈合的因素没有及时治疗,发展下去也可造成骨不愈合。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不稳定、使用无力。检查时肢体有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局 部可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表现为骨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有时两骨折端形成杵臼状假关节。骨折不愈合一般均需采用植骨术。四、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1)年龄:小儿因其组织的再生和塑形能力强,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较成人快,功能恢复好。如小儿股骨骨折,1个月能基本愈合,而成人股骨骨折,往往需要3-4个月才能基本愈合;老年人的股骨骨折愈合速度和功能恢复则更慢。(2)全身健康情况: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钙代谢障碍、骨软化症、恶性肿瘤等病人,如发生骨折,则骨折愈合延迟。(3)个体差异:个体不同,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异。2.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面接触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长,就容易出现临床愈合,所以骨折愈合快。横形骨折骨折断面接触小,虽有相当量新生骨痂形成,但往往需要较多量的成熟骨痂才能达到临床愈合,故临床愈合速度相对较慢。骨折端接触紧密,有利骨折的愈合。如嵌入骨折较易愈合,而骨折端间有裂隙或分离,中间夹有软组织,则不易愈合。骨端问有剪式应力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会影响骨折的愈合。(2)骨折段血液供给情况: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再生,需要足够的血液供给。若骨折段血液供给减少,则骨折愈合速度变慢;骨折段血液供给受到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则骨折愈合发生延迟连接,甚至缺血性骨坏死。(3)软组织损伤程度: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肌肉、血管、神经,骨膜均可能有不同程度损伤,骨折愈合的速度就可能较慢。而间接暴力所致的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较快。放射性复合伤所致的骨折愈合慢或不愈合。(4)感染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断端充血脱钙,骨折愈合很慢。(5)骨折的数量:多发性骨折或一骨上有多段骨折,骨折愈合速度也较慢。五、骨折的并发症一般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早期的具体表现为:1、休克:严重创伤、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因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膜窝内,引起肺脑脂肪栓塞;3、重要内脏器官和周围组织损伤;4、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前臂内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或外包扎过紧等,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骨折晚期并发症有:1、坠积性肺炎:多发生于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2、褥疮;3、下肢静脉血栓: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病人,长期缺乏运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感染: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清创不彻底,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5、损伤性骨化:多因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未能准确复位,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也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9、缺血性骨坏死: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所致;10、缺血性肌痉挛: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