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女,36岁,因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入院治疗,骨折复位后石膏固定5天,左下肢肿胀伴疼痛进行性加重,
问题分析:
这种情况已经有目前的死亡原因了。是肺动脉栓塞引起的死亡,主要是骨折后引起的脂肪栓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塞导致的肺动脉栓塞。
意见建议:
骨折固定后下肢进行性的肿胀就应该是脂肪栓塞或静脉栓塞引起的症状,如果早期发现是静脉栓塞应该积极的溶栓治疗必要时做介入放置滤器放置栓子脱落上升就会避免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在显微镜下是红色的栓塞有血液凝固的表现。
2、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手术记录
我个人感觉~~我们每个人生活环境都不同,接触的人也不同,象你的这种情况我认为你还是去问下医院的专家,记得是专家,花5快钱到8快钱,只是质询下。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
3、我左小腿的主骨,骨折啦!
手术只不过是上钢板钢钉把移位的断骨复位在一起而已,作用就是固定不是长骨。手术再好再成功,断骨不生长或生长缓慢都是无用的。
骨折治疗的重点并不是固定后在家静养浪费时间,而是固定后及时用中药接骨让断处快速生长骨痂在最短时间内愈合。建议选用传统中医中草药外敷治疗,因为只有中药才能促进骨痂快速生长,手术是不行的,你的情况现在用药治疗大概40至50天左右可基本长好。
如单靠静养恢复自身恢复,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以上,具体多久看个人情况而定。
快好骨科祝早日康复
4、患者男,42岁.因左下肢胫骨骨折入院,进行了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半月后患者自行下床,突然出现呼吸困
1,要保证骨折能尽可能的恢复功能,复位加上必要的固定是关键。后期的护理也要围绕固定来处理。首先骨折后要经常检查固定是否过松或者过紧,过松要去医院找医生绑紧,过紧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也要去医院找医生处理。患肢尽量少动,注意观察手指血液循环,如有麻木说明固定过紧。
饮食上清淡为宜,多吃含钙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牛奶,多吃新鲜水果,多晒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5、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外固定三月,愈合慢怎么办
一般骨折后脚肿是正常的,骨折活动减少,后血液回流差,脚放的位置低就容易肿胀,一般术后抬高,骨折愈合,下地活动后慢慢减轻。
6、伤员下肢骨折固定时,肢体要弯着呈屈肘状伸直捆绑。
下肢骨折,怎么会提及屈肘?下肢骨折固定对上肢没有要求的,所以错位
7、下肢骨折无夹板怎么固定
可以使用安信高分子绷带固定
8、左小腿腓骨骨折
不用手术,如果手术,后果会很严重的。
你这是一般的骨折,一个月就好了。
建议在当地找传统中医骨科治疗。钢板和石膏只是固定,不是治疗。治疗是让骨折处尽快的长出骨痂,让骨折快速的愈合。骨折复位固定后,关键是用药促进断骨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愈合,达到彻底康复,这才是治疗的重点,而不是静养吃补品,靠静养饮食来帮助骨头生长,作用是非常小的,快则3个月痊愈,慢则6个月痊愈,不过也有些一年都没有彻底痊愈的。具体多久能愈合,这都是因人而异。不管是什么组织损伤,治疗的道理都是让损伤的组织快速生长就可以愈合,治疗的重点不是静养自身慢慢恢复,而是让其快速生长。只有让断骨在短时间内生长愈合,这才是治疗的重点。
要想断骨快速愈合康复,建议选用传统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普通骨折,只需简单手法复位再用夹板体外固定,之后关键是用中药进行外敷快速接骨,用药7天左右疼痛可以基本消除,肿的现象也会随之消退,用药12天左右可以拆下夹板,大约用药30天左右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活动。40天后拍片可以看到骨痂生长良好,以X光片为依据,如果用药40-50天左右还不能基本治愈,那要考虑为你治疗的医生能力问题。
断骨未愈合前间饮食忌吃鲤鱼、公鸡、酸笋、牛肉、姜、高钙高蛋白食物等,这是经验所得。西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药物忌用,宜多吃新鲜蔬菜,适量鲜肉,不宜过多活动关节,以免加重损伤。
祝早日康复!
9、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注意什么?
治疗期间的护理指导
1.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准备参阅“骨科手术一般知识宣教”术前指导有关内容.
2.牵引者参阅“牵引一般知识宣教”有关内容.
3.行石膏外固定时应注意保持其松紧适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
4.骨折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挫伤,血管损伤,应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注意观察早期有无肢体持续性灼痛,并进行性加重,局部感觉过敏或迟钝,两点分辨感觉消失;患侧足趾屈曲状,被动牵拉引起剧痛。如有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5.功能锻炼:
①伤后早期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骸骨的被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
②采用夹板固定的病人可早期练习膝踝关节活动,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因这时大腿的旋转可传达到小腿,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导致骨不连接.
③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④每天检查锻炼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运动量应以锻炼后不感到疲劳为度。
五.出院指导
1.行外固定者注意保证外固定足够的时间,不能过早去除外固定.
2.注意保持外固定松紧度,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如患者有此症的发生.应注意将患肢平放,不能抬高,以免加重组织缺血,同时不要作热敷和按摩,以免温度加快组织代谢,同时及时到医院复查。
3.进行功能锻炼时经注意其运动量。以锻炼不感疲劳为度。
10、左下肢骨折钢板外固定数的住院病历怎么写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范文
住 院 病 历
姓名:. 性别:男年龄:5岁 民族:. 出生地: .
婚况:未婚 职业:. 单位:. 邮政编码:..
常住地址:...
入院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陈述者:患儿母亲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后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缘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门诊求治,予中药及静滴先锋VI、鱼腥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再次来我院门诊求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由门诊收入院。入院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无耳鸣,纳呆,睡眠差,大便烂,日三次,小便调。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水痘,麻疹,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时预防接种。
过敏史:自诉清开灵过敏史,否认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体状况: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偏白。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偏瘦。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咳嗽,无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白。
脉象:脉浮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无黄染,纹理、弹性等均正常,皮肤稍热,无汗,无斑疹、疮疡、疤痕、肿物,无腧穴异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无皮肤划痕征。
淋巴结:双颌下各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无粘连。
头面部:
头颅:头颅正常无畸形、肿物、压痛,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无疖、癣、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正常,眼结膜轻微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耳: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甲肥大或阻塞,无鼻腔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
口腔:口唇红,无疱疹、皲裂、溃疡,牙齿正常,齿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0肿大,腭垂居中。
颈部:
形:对称,无异常肿块。
态:无抵抗强直、压痛,活动无受限。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颈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无肝颈回流征。
胸部: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无局部隆起、凹陷、压痛及叩击痛,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无怒张及回流异常。
乳房:大小正常,无红肿压痛。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无负性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弥散性搏动,无震颤或摩擦感,心脏左右浊音界如右图。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均规则正常,无奇脉。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抢击音。
周围血管: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射枪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Duroziez氏征(-)。
腹部:
视诊:腹部对称,大小正常,呼吸运动正常,无膨隆、凹陷,无皮疹、色素沉着、条纹、疤痕、脐疝、静脉曲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
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
胆囊: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
脾脏:未触及,脾区无压痛。
肾脏:双肾无叩击痛,无腰酸痛。
膀胱:未触及,输尿管无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前后二阴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强直、叩压痛,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外伤、骨折、肌萎缩。关节无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正常,无畸形,下肢无水肿、静脉曲张。
指趾甲:指趾甲红润,光泽,形状正常。
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都正常。
运动:肌肉无紧张及萎缩,无瘫痪,无不正常的动作,共剂运动及步态正常。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未查。
深反射: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 (-), Babinski (-), Gordon (-), Chaddock (-), Kernig (-)。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 。
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咳嗽”范畴,证属“风热型”。缘患儿年幼,肺气虚弱,为风热之邪所袭,邪闭肺络,肺气失于宣肃,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鼻咽为肺胃之门,感受风热之邪故见咽红。肺与脾密切相关,肺气受损则脾气亦虚,故见纳呆,胃失和降则呕吐,运化失常则大便烂。舌红,苔白,脉浮数均为外感风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反复发热、咳嗽5天。
2.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有痰,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纳呆,睡眠差,大便烂。咽充血(+++),双扁桃体II°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干湿性罗音。
3、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实习医师: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