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的哪一端

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的哪一端

发布时间:2020-03-09 18:25:33

1、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有哪几种固定方法?

骨折的部位不同固定的方法也不同,常见有上肢、下肢、脊柱和骨盆部位的骨折。

(1)上肢骨折:找两块宽窄、长短适合的木板,托着折臂,然后用绷带绑紧骨折部的上端和下端,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2)下肢骨折:用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的外侧,短木板放在内侧,然后用绷带或布条扎好。

(3)脊柱骨折:应有三人平起平落慢慢地同时抬起,使脊柱伸直,成仰卧位放上担架,担架应用硬板床,身体两侧放些叠好的衣服、被单、枕头等把身体固定,防止晃动。如果是颈椎骨折,搬动时必须有一人挟住头,放在担架后,头部两侧用衣物或纱带固定。

(4)骨盆骨折:用床单把骨盆局部包起来,然后把伤者的两腿绑在一起,中间加软棉垫,搬动时,有一人用手托住伤者的臂部,另一手托住腰部,一人托起头及胸背,另一人抬下肢,三人一起平稳地把伤者轻轻地平放在硬木板的担架上。

2、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上、下端,现场不复位

对,但要避免过多的搬动患肢,增加疼痛,若患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患肢的衣袖和裤脚剪开,减轻压迫。
骨折有明显畸形,并有穿破软组织和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可适当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进行固定。

3、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如下最重要,关系到关节的活动度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4、颈椎骨折固定时先固定哪里

颈椎骨折固定方法有很多,如果属于稳定型的颈椎骨折,可以使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之后再打石膏固定3个月,要常常用X线复查。如果是单侧小关节脱位,没有神经症状,那么可以先用不间断骨牵引复位,牵引时间大概为8小时,难复位的病人您最好还是做手术,切除上关节突,再做颈椎植骨融合术。

5、前壁骨折固定为什么先固定远端

先练习用力握拳动作,逐步练习腕关节在掌屈尺偏的状态下活动,活动肘、肩关节,不必整日将前臂悬吊,解除固定后,即可练习腕关节活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配合中药烫洗,以尽速回复功能。二号洗剂:川乌、草乌、花椒、艾叶、苍术、独活、防风、红花、刘寄奴、透骨草、伸筋草各10克,水煎烫洗患处。

6、骨折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骨折急救方法?

在生活中我有时会遇到危险,造成身体受伤,骨折等情况,此时首先要拨打120急救,其次不要乱动患处。


跌倒,摔伤和交通事故等生活中很可能发生骨头断裂。一旦发生骨折,许多人可能会变得无助或惊慌,然后乱治疗对患者造成第二次伤害。骨折的急救措施是应首先抢救生命,拨打120紧急求助。相信每个生活常识的人都有挽救生命的方法,如果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大量出血,通常可以使用敷料加压敷料来防止出血。

急救现场可以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规则硬物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对于上述威胁生命的骨折患者,有必要将其迅速运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实际上,不仅要注意骨折的急救,而且还应注意全身的治疗。骨折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保护患肢,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快速送往医院,以便尽快对其进行处理。急救措施的不恰当,例如颈椎骨折,会损坏颈椎,高度瘫痪,严重的呼吸困难会危及生命。胸椎骨折,处理不当也会损坏胸椎神经,造成损伤,瘫痪和瘫痪。正确的方法是在怀疑有椎体骨折的情况下将受伤的部位固定在地板上,并合理地处理受伤的部位。四肢骨折发生局部快速水肿,表明骨折可能是由于骨折部位的血管穿孔所致。

所以在遭遇骨折事故时,应立即拨打医院电话,不要自己进行治疗,以免错上加错。

7、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优点: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缺点:绑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痉挛,甚至肢体坏疽。
2.石膏绷带固定。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患肢的固定。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程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指征:颈椎骨折脱位使用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5.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二。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传入三刃钉或钢针做内固定。

8、当确定受伤者为骨折时,并准备为其固定事,应当怎么做?

具体做法如下:

1.肱骨骨折固定法: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  在外侧,用绷带固定。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2.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有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3.脊柱骨折固定法:病情多较严重。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切勿扶持患者走动,或躺在软担架要上,这样会使脊柱骨折加重对神经操作,引起终生截瘫。

注意事项:

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

3.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4.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9、骨折固定的原则是什么

(1)凡疑有骨折的伤员,都应按骨折处理。(2)除有生命危险,如面临爆炸、起火、有毒气体、淹溺等,均应就地抢救。(3)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骨折部位。(4)发现伤员休克或昏迷时,应先抢救生命,然后再处理骨折。(5)骨折固定时,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6)严禁将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断端送回到伤口内。(7)包扎松紧要适当,以不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起到固定作用为宜。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于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8)用来固定骨折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纱布、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在夹板两端及骨骼突起部位也应加软垫。(9)固定骨折所需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合。其长度一般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与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的哪一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