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判断有没有骨折?
看受伤部位的外形有没有变化,多数(不是所有)骨折受伤部位的外形都有改变。
1.头骨碎裂,尤其受到重物打击,头骨会出现凹陷,这是“颅骨凹陷性骨折”。如凹陷很厉害,还会压迫大脑,使脑损伤。
2.四肢骨折,断骨分离,还发生错位,会发现伤肢缩短(伤肢比健肢短)、弯曲,甚至折成一个角度。
骨头折断一定会痛,伤处还会肿起,但要注意伤处不能动,移动后会引发剧痛。病人自己一动断骨,会感觉出一种断骨之间互相摩擦的声音(医生称它为“骨擦音”),这也是骨折所特有的征象。
2、如何判断是骨折还是扭伤
无论是骨折还是扭伤都会伴有患部的肿胀与疼痛,但是骨折与扭伤的疼痛程度不一样。骨折以后,病人的疼痛往往比较重,难以忍受,不能自发恢复。而扭伤,主要是胀痛明显,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再就是骨折部位按压时,疼痛会有明显的加重,还有以后病人患侧肢体的活动是受限的,严重的甚至出现患处畸形、错位等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后,尽快拍一张x光片,可以明确看出是否有骨折存在。如果存在骨折,应该及时到医院去,经过医生给予正确的处置。
对于骨折的患者,没有捷径可寻,也没有偏方可信,需要在恢复期间多卧床修养,适当的时候做一些康复性的功能锻炼。同时要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 ,色、香、味俱佳 ,能刺激食欲。手臂活动不便的要喂饭,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 C含量丰富的蔬菜 ,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2)骨折的判断方法扩展资料:
骨折的恢复,康复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恢复到受伤前的功能状态。不同的时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也不一样,针对各个时期的训练方法有如下:
早期:这是时期的受伤部位的肿胀、疼痛不稳定,容易脱位,因此此时主要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为主,即在关节不懂的前提下使肌肉伸张和收缩,防止肌肉黏连。
中期:这个时期受伤部位肿胀减轻、疼痛减轻,除了做肌肉的训练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进行全身性活动,以促进骨痂的形成和县委的连接。
后期:这时候骨痂已经形成了,骨骼也有一定的支撑力了,可以在不使关节受累的情况下尽量活动关节,增加肌肉的力量,恢复肢体功能,已经基本可以做到正常的行走及活动了。
扭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在运动中较为常见。发生运动伤害时,最好马上处理。处理的原则有五项: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ing)、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严重的肌肉拉伤(断裂)、韧带扭伤(断裂)、骨折,须由专科医师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网络-骨折
网络-扭伤
3、怎么判断手指是否骨折?
正常活动不疼,按压不疼,骨头是没有断裂隙的,手指活动到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有肿,这是关节面的软骨有损伤了,另外,如果手指不能正常弯曲或伸直则是筋伤引起,软骨、韧带(也就是筋)属于软组织,损伤后自身是很难修复的,在治疗上比骨折要难治,不要认为骨头没问题就忽视治疗,要知道软组织损伤耽误时间长了再治疗就很困难。你的问题建议选用民间传统中医治疗,因为只有中药才能修复这些损伤的组织,早期损伤及是治疗大概40天左右可基本康复,疼肿不适症状自然得到消除,耽误时间太长的,治疗恢复则比较困难,希望抓紧时间尽快治疗,这样才能获得康复。
4、骨折轻伤判断
轻伤的认定需要做法医鉴定,具体的标准可以看看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一般轻伤的认定是骨折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严重的只能构成轻微伤。
程度分级
5.9 脊柱四肢
5.9.1 重伤一级
a)二肢以上离断或者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踝关节以上)。
b)二肢六大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5.9.2 重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强直畸形或者功能丧失50%以上。
b)臂丛神经干性或者束性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c)正中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d)桡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e)尺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f)骶丛神经或者坐骨神经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g)股骨干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h)胫腓骨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i)膝关节挛缩畸形屈曲30o以上。
j)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遗留旋转不稳。
k)股骨颈骨折或者髋关节脱位,致股骨头坏死。
l)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或者假关节形成;四肢长骨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
m)一足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
n)一足的第一趾和其余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离断或者缺失4趾。
o)两足5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p)一足第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q)一足除第一趾外,任何三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5.9.3 轻伤一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
b)一节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以上;二节以上椎体骨折;三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骨折。
c)膝关节韧带断裂伴半月板破裂。
d)四肢长骨骨折畸形愈合。
e)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或者两处以上骨折。
f)四肢长骨骨折累及关节面。
g)股骨颈骨折未见股骨头坏死,已行假体置换。
h)骺板断裂。
i)一足离断或者缺失1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20%以上。
j)一足的第一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的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
k)三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l)除第一趾外任何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m)肢体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5.0cm以上。
5.9.4 轻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10%以上。
b)四肢重要神经损伤。
c)四肢重要血管破裂。
d)椎骨骨折或者脊椎脱位(尾椎脱位不影响功能的除外);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e)肢体大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破裂。
f)四肢长骨骨折;髌骨骨折。
g)骨骺分离。
h)损伤致肢体大关节脱位。
i)第一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除第一趾外,任何二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一趾缺失。
j)两节趾骨骨折;一节趾骨骨折合并一跖骨骨折。
k)两跖骨骨折或者一跖骨完全骨折;距骨、跟骨、骰骨、楔骨或者足舟骨骨折;跖跗关节脱位。
l)肢体皮肤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cm以上。
5.9.5 轻微伤
a)肢体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cm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b)肢体关节、肌腱或者韧带损伤。
c)骨挫伤。
d)足骨骨折。
e)外伤致趾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f)尾椎脱位。
5.10 手
5.10.1 重伤一级
a)双手离断、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
5.10.2 重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36%。
b)一手拇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c)一手除拇指外,其余任何三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d)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超过指间关节。
e)一手食指和中指全部离断或者缺失。
f)一手除拇指外的任何三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3 轻伤一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16%。
b)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未超过指间关节。
c)一手除拇指外的示指和中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远侧指间关节。
d)一手除拇指外的环指和小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4 轻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4%。
b)除拇指外的一个指节离断或者缺失。
c)两节指骨线性骨折或者一节指骨粉碎性骨折(不含第2至5指末节)。
d)舟骨骨折、月骨脱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5.10.5 轻微伤
a)手擦伤面积10.0cm2以上或者挫伤面积6.0cm2以上。
b)手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cm以上;刺伤深达肌层。
c)手关节或者肌腱损伤。
d)腕骨、掌骨或者指骨骨折。
e)外伤致指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5、如何判断脚是否骨折
骨折的症状是:骨折发生后,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及畸形等症状。骨折后出血与组织的损伤性水肿即产生肿胀,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瘀斑。在骨折的同时可伴有血管和神经损伤,可见肢体远端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等症。骨折后可因剧烈疼痛、出血过多或并发头、胸、腹部脏器损伤而致休克。骨折因受害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内脏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可刺破肺部而引起气胸、血胸,下肋部骨折可引起肝、肺、肠曲的破裂及腹膜刺激症状,骨盆骨折可出现血尿和排尿困难等症状。
关节脱位的症状是: 脱位部位的关节都有明显的疼痛,这是由于关节脱位时造成了关节囊及韧带的撕裂,从而产生了剧烈的疼痛。同时由于血管的破裂还会造成受伤关节的肿胀。出血量较多时还会形成血肿。因此,关节脱位时疼痛、肿胀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次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则是关节脱位时的特有体征。肩关节前脱位时,患侧的肩部常是典型的摲郊鐢畸形,上肢轻度向外伸展。同时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明显受到限制,如果使伤侧的肘部贴紧胸壁,则手部能触摸到对侧的肩部。如有这种特殊的体征,表示有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各关节中,肘关节脱位最多见,常为后脱位,此时尺骨的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后的三角失去了正常的关系。伤侧的前臂缩短,肘关节的功能屈伸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出现了这些情况就可以判断肘关节脱臼。 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以后脱位较常见,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脱位时,患侧下肢缩短,并有屈曲、内收的畸形。
6、如何判断是否骨折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
(6)骨折的判断方法扩展资料:
检查: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2、CT检查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
3、MRI检查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7、怎样判断手指骨折
1.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骨折后,骨折断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2.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肢体活动受限。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三、骨折的X线检查:诊断骨折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X线照片检查进行诊断。用X线照片或透视来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为骨折诊断提供依据,另一些骨折必须拍X线才能确诊。对于骨折一般要求是拍正、侧位片,同时包括一个临近的关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如何判断脚踝是否骨折(急)
骨折的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矫形、局部压痛、骨擦音,你现在不能去医院,只能按照我的提示来做。按压外踝尖疼痛有活动感并且可听到断骨摩擦声,就是完全骨折,不全骨折没有活动和骨擦音,如果按压疼痛是在外踝尖下是韧带扭伤,无论骨折、韧带损伤都必须外翻位固定,不能内翻会增加损伤程度和移位,垫高患肢消肿。治疗韧带损伤有时比骨折还难,骨折医生和患者都重视,韧带损伤往往都马虎,容易有后遗症。
这是暂时办法,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发现是骨折必须去医院拍片、固定。
9、如何判断骨折属于轻伤还是重伤?
轻伤的认定需要做法医鉴定,具体的标准可以看看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一般轻伤的认定是骨折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严重的只能构成轻微伤。
程度分级
5.9.1 重伤一级
a)二肢以上离断或者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踝关节以上)。
b)二肢六大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5.9.2 重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强直畸形或者功能丧失50%以上。
b)臂丛神经干性或者束性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c)正中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d)桡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e)尺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f)骶丛神经或者坐骨神经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g)股骨干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h)胫腓骨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i)膝关节挛缩畸形屈曲30o以上。
j)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遗留旋转不稳。
k)股骨颈骨折或者髋关节脱位,致股骨头坏死。
(9)骨折的判断方法扩展资料:
第一条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根据。
第二条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第三条 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第四条 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鉴定人有权了解案情、调阅案卷、病历和勘查现场,有关单位有责任予以配合。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保守案件秘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