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底骨折两周了,还头痛厉害怎么办
首先应该明确,珠网膜囊肿属于先天性疾病,与三次外伤史没有必然联系。
: 累及8个层面,最大4×3cm大小的囊肿已不算小,况且有中线偏移,应该说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对于11个月大的小儿,囟门尚未闭合,因此对脑内容物增大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尚未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就是说现在的一切正常实际上有可能是掩盖了症状。从积极的原则上讲,在临床上此种情况已经有了手术的指征,应该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小儿年龄幼小,亦可短期观察,确定治疗方案。具体方法是过1~2个月复查CT,前后对比,看囊肿有无进展,如果有明显增大,则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病因
(一)感染: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脑脊膜炎、脑脊髓炎,特别是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浆液性脑膜炎。
2.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风湿、肺炎、结核、败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为致病原因。
(二)外伤:
颅脑外伤及脊柱外伤均可发生,外伤可很轻微,颅肌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三)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等。
(四)中枢神经系统有原发病变:
如:肿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五)颅骨及脊柱病变:如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六)中毒:如铅中毒、酒精中毒等。
(七)病因不明:有可能是临床征象不明显或病因未查明的非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症状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有:
(一)脑蛛网膜炎。
1.后颅凹蛛网膜炎:
(1)背侧型:临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并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颈部疼痛、颈项强直。
(2)腹侧型: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耳聋、耳鸣、周围性面瘫、颜面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以及肢体共济失调等。
2.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头痛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一般较轻,有时在头位改变时可有加重。癫痫多为局限性。局限性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较少较轻。
3.视交叉蛛网膜炎:以头痛和视力障碍为主。
(二)脊髓蛛网膜炎。
以胸髓、颈髓病变较多见,早期常为后根刺激症状,产生神经根受累区域内的根性疼痛,轻重不一,休息后可减轻,常持续数月数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
(三)脑脊髓蛛网膜炎。
为脑部和脊髓均有病变,两者可同时发生,或由脊髓病变逐渐至后颅凹颅底所致,产生相应的脊髓和颅神经损害症状。
检查
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多有增高。
治疗
(一)抗感染治疗:在疑为或明确是感染所致病例,可给以抗菌素或抗病毒制剂。有的病例即使结核证据不多,也可先给抗结核治疗,两周左右如有疗效,中继续按结核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静脉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或肌注或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椎管内注射激素,通常一次使用地塞米松2~5mg,和脑脊液混合后缓慢注射至蛛网膜下腔内,由小量开始,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糜蛋白酶(5mg)或胰蛋白酶(5~10mg)肌注,每日一次,也可试用以软化粘连,但疗效不理想。
(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可使用菸酸、地巴唑、654-2、山莨菪碱注射液等。
(四)理疗:如视交叉蛛网膜炎可试用经眼球部进行碘离子导入法。
(五)放射治疗:多用于脊髓蛛网膜炎及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剂量宜小,对改善血运有一定帮助,但疗效不确。
(六)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囊肿切除及手术减压,对粘连的剥离有一定困难,且疗效不确,对和肿瘤难以鉴别者,也可考虑手术探察。
此外还可使用椎管内注射空气疗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自小量开始,每注入5ml气体即放出等量脑脊液,每5~7天一次,对早期病例松解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或许有帮助。颅内压增高者宜用降压措施。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2、颅底骨折两周了,还头痛厉害怎么办
0.9%氯化钠250ml,三磷酸胞苷二钠液40mg,静滴1次一天,我可没有什么从椅子哥,我就师吧我打过的说出来,因为我车祸也是颅底骨折,伤残颅底骨折8级,眼睛重影10级,我当时就是觉得头好像包着个东西似的,,还有头晕,去青岛山大打完20多天,这种感觉没了,不知道这种是不是适合,建议咨询一下医生
3、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停止两个月后头疼
1.建议不进行中医治疗
2.这个病最怕的就是感染,当然也怕感冒了
3.如果恢复以后合体力劳动没有多大关系
4.建议抗炎治疗,到正规医院去,如果治疗不彻底会加重颅内感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