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肿和胖一样吗
完全两个概念,发胖是自然的剩余脂肪积累,骨折肿胀是损伤形成的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微循环不畅。所以,不能同比。
2、骨折了 医生为什么是给患者先消肿 而不消炎和消肿同时进行?
只有消肿了,才能治疗骨折,然后再进行消炎,让骨头尽快的愈合
3、脚骨折后,肿的比较厉害。是好还是不好。有些人讲是愈合时候的反应。到底是这么样。请懂的人来回答
首先,肿胀是创伤以后的正常反应。受伤后,创伤部位的组织细胞因为很多原因而发生水肿,大量的细胞水肿,我们的肢体就会肿胀变大。所以说,肿胀是创伤后肢体正常的病理变化
肿胀是不好的,这毋庸置疑。肿胀的组织会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限,这是对循环的影响,血液循环受限,那么,创伤修复需要的营养物质就更不容易送到受伤的部位,所以,对于骨折来说,水肿是不利于愈合的。
至于消肿,抬高患肢是最简单、安全、廉价、无痛苦而又有效的办法;另一个同样效果的办法是活动肢体,这个办法稍微有点缺点,那就是有点疼痛,但有点更明显,在消肿的同时还能防止肌肉萎缩。
其他的消肿办法就是药物治疗,还有热敷、脉冲电等物理治疗。实际上,这2种办法效果确实不如以上2种办法........但作为辅助,还是很好的
4、脚扭伤了,怎么判断是不是骨折,就是肿起来
骨折软组织损伤用接骨散外敷治疗,好得快 !
踝关节扭伤和骨折的区别诊断:
1.踝关节扭伤:踝部软组织损伤,虽疼痛剧烈,但能行走。
2.踝关节骨折:踝关节损伤后,扭伤者,受伤后即觉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强走路,随之踝关节肿胀;若伤后踝部淤肿疼痛,内外踝部压痛明显,可闻及骨擦音,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畸形,则是踝关节或踝部骨裂或骨折。
5、骨折肿胀问题
骨折后会伤及局部软组织,局部组织在受到外界伤害后会发生周围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当损伤发生后,血管内的水分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到组织间间隙,从而使组织间隙液变多,形成“肿”。
关于骨折和手术后肢体肿胀的大致原因阐述如下:
(1)血液回流受阻:无论下肢骨折还是下肢手术,对局部组织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对下肢血管系统的损伤更为明显。创伤使静脉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动脉血管壁遭到破坏,从而诱发血栓形成,创伤还使局部毛细血管受到广泛的挫伤或破坏,妨碍了血液及其他体液的回流,使下肢组织中的血液和体液增加,从而造成下肢肿胀。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动脉血栓是最危险的,一旦血栓从血管壁上脱落,进入血流到达重要的脏器(如肺部、心脏),会造成重要脏器血管栓塞,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2)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创伤或手术后一般都需卧床休息,运动量明显减少。这就直接造成血液流动速度变慢。特别是下肢,一旦做手术或被固定,很少主动活动,使血液流动速度的改变更为明显。血流缓慢直接导致下肢回心血量的减少,使部分血液淤滞在下肢,出现肿胀现象。
(3)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减弱:人体下肢的主要血管均在下肢肌肉的间隙中走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客观上对血管有一个挤压作用,促使血管内的血液加速流动。所以说,肌肉对血管的挤压是血液流动的动力之一,所以有人将肌肉称为“第二心脏”。当人体出现创伤、骨折或下肢手术后,在短期内必然使肌肉处于休息状态,使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减弱。这也是造成血液回流障碍,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
(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和手术都会造成身体失血,失血的结果是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缓慢。在此条件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等情况。此外,失血、血管壁的损伤及损伤后身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容易聚集,凝血因子容易被激活,这也是造成下肢肿胀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肿胀形成和骨折并没有关系。但是有一点,肿胀时间长说明血液回流差,而骨折的回复是需要血液循环提供养分,带走代谢废物,所以老是肿胀还有点影响。
一般骨折有三个时期:血肿机化期1-2周,原始骨枷形成期4-8周,骨枷改造塑性期8周后,一般只要过了第二个阶段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建议你至少6周后才下地活动。而且运动量不要太大,逐步增加为宜。
6、骨折是消肿和骨头一起进行的吗
指导意见:
你好,是的,现在是需要复位的,在复位后可以采取石膏固定,可以吃一点活血化淤、止疼药物,要注意休息。
7、为什么骨折以后会肿起来
这是因为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和肿胀。弱软组织比较薄,骨折的部位表浅,还会有可能出现血肿渗入皮下出现瘀斑。
局部的血流不同势必影响整个脚掌的血流,因此会出现你说的整个脚掌前端的肿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