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股骨易骨折的部位是

股骨易骨折的部位是

发布时间:2020-09-04 11:17:23

1、股骨髁骨折

易发生骨块分离而不产生塌陷,这是由于三角形髌骨如同楔子指向股骨髁解剖上的弱点髁间窝,易将两髁劈开,此外股骨干有一向前弯的弧度,前面骨皮质坚固,后面的骨皮质又为股骨粗线所增强,因此骨折易发生在股骨髁附近,皮质骨移行成为松质骨薄弱部。当胫股关节周围肌肉收缩时,股骨髁承受来自股骨髁与髌骨两面的应力,在膝关节由伸到屈时,髌股关节及胫股关节面之间的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两种应力的合力方向指向股骨髁的后上方髌骨与股骨之间,无论是伸直位还是屈曲位,总有一部分关节面相接触,屈膝时,髌骨还伴有由前向后的运动,与损伤时膝关节经常处于屈曲状态相一致,这样在外力作用下,有利于髌骨楔形作用的发挥,因此,股骨髁易于产生T或Y型骨折。损伤机理和类型:(一)直接外力多见于高速撞击,外力经髌骨将应力变为造成单髁或双髁骨折的楔形力,当外力水平方向作用于髁上区时,常造成髁上骨折。(二)间接外力由高处坠落,在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不同方向的应力,可造成股股下端不同部位的骨折。膝关节常有生理性外翻,外髁的应力比内侧集中,且外髁的结构较内侧薄弱,因此损伤常在外髁,外翻应力,可造成股骨外髁斜行骨折,有时产生内上髁撕脱骨折,内侧副韧带撕裂或胫骨平台外侧骨折,内翻应力可造成股骨内髁斜行骨折,如果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则由于胫骨平台内髁的抗力较强,骨折线先出现在胫骨棘外侧,经过骨干与干骺端的薄弱区再转至内侧,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有以下几种:

2、骨量丢失20%哪里最易骨折

你好,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发生于中老年人,既骨质疏松的发生。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当然与活动度比较大、容易损伤的部位,也与外伤的程度、受伤的部位有关。比如不慎跌倒低于老年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股骨颈的骨折、手部着地的腕骨骨折、撞击腰部的腰椎骨折等。

3、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②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③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病人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与囊内骨折性质不同,故应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4、肱骨头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

易发生在肱骨外科颈部位。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

希望采纳

5、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临床上部位分型

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常按骨折损伤程度分为四型(Garden分型法):
(1)I型为不完全骨折。
(2)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3)Ⅲ型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
(4)Ⅳ型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
I型、Ⅱ型者因为骨折断端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轻,骨折损伤程度较小,属于稳定型骨折;
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断端移位较多,骨折损伤较大,属于不稳定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人和儿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较多。损伤原因主要是在绊倒时,扭转伤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断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质疏松,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须特别注意。

6、关于股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股骨下端两侧最突起处分别称内侧髁和外侧髁

7、下列各骨容易骨折的部位是()A股骨:股骨颈B肱骨:解剖颈C肱骨:内、外侧髁上

单选题
1、新鲜脱位:脱位时间未满( B )周。
A 2 B 3 C 4 D1
2、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 B)周。
A 2 B3 C 4 D1
3、完全离断的断肢(指)应采用( C)的方法保存。
A冷冻 B冷藏 C干燥冷藏 D浸泡
4、(B )是断肢术后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病人死亡。
A休克 B 肾衰竭 C感染 D出血
5、(A )是临床鉴别血管栓塞或痉挛的重要指标。
A毛细血管回流测定 B皮肤温度 C皮肤颜色 D肿胀程度
6、再植肢(指)体的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差在( A )℃以内。
A2 B3 C4 D1
7、( D)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现。
A皮肤紫绀B皮肤苍白 C皮肤干瘪 D皮肤散在性瘀点
8、(B )损伤可发生猿手畸形。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腓总神经
9、(A )损伤可发生爪状手畸形。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腓总神经
10、(D )损伤可发生足下垂。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腓总神经
11、牵引分( B )种
A2 B3 C 4 D5
12、皮牵引分(A )种
A2 B3 C 4 D5
13、骨折愈合的血肿机化演进期约需 (C ) 周。
A2 B3 C2-3 D6-8
14、骨折愈合的原始骨痂形成期约从伤后( B )周开始。
A2 B3 C2-3 D6-8
15、骨折愈合的骨痂改造塑形期约从伤后约( D )周开始。
A2 B3 C2-3 D6-8
16、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合并症是( B )
A截瘫 B脊髓损伤 C休克 D脂肪栓塞
17、一旦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 C )
A抬高患肢 B切开引流 C 切开减压 D应用脱水药
18、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宜采用 ( B )
A骨牵引 B颌枕带牵引 C皮肤牵引 D兜带牵引
19、粉碎骨折是指骨折块碎裂成( A )块以上。
A2 B3 C4 D5
20、肩关节脱位可出现( C )
A拾物征阳性 B四字试验阳性 C搭肩试验阳性 D抬高试验阳性
21、复位后将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 D )周。
A 2 B3 C 4 D2—3
22、肌力分( D )级。
A 5 B3 C 4 D6
23、皮牵引的重量一般不超过(B )㎏。
A 7 B5 C 4 D6
24、骨的关节面失去部分正常对合关系称为(A )
A半脱位 B脱位 C先天性脱位 D习惯性脱位
25、中心型椎体结核好发于( B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A颈椎 B胸椎 C 腰椎 D 骶椎
26、边缘型椎体结核好发于( C ),以成人多见。
A颈椎 B 胸椎 C 腰椎 D 骶椎
27、骨折专有体征不包括( D )
A 畸形 B反常活动 C骨擦音和骨擦感 D疼痛
28、骨折的处理原则不包括( D )
A复位 B固定 C功能锻炼 D止痛
29、2岁男孩,股骨干中1/3,有移位,其治疗最好采用( E )
A.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B.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C.切开复位,内固定
D.外展位骨牵引 E.垂直悬吊皮牵引
30、成人股骨颈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于( B )
A.股骨头圆韧带的小凹动脉 B.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 C.旋髂深动脉支
D.股骨干的滋养动脉 E.旋股外侧动脉
31、下列哪种骨折不容易愈合( A )
A.胫骨下1/3骨折 B.股骨转子间骨折 C.锁骨骨折
D.肱骨下1/3骨折 E.桡骨骨折
32、下列哪项不是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表现( D )
A.患髋疼痛,不能活动 B.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C.大粗隆上移明显
D.髋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E.部分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33、下列哪项最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 A )
A.股骨颈骨折 B.股骨粗隆间骨折 C.髌骨骨折
D.胫骨下段骨折 E.肱骨上段骨折
34、(A)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A间歇性解除压迫 B勤翻身 C勤按摩 D保持皮肤清洁
35、将止血带绑扎在上臂中下段,可压迫( A )
A桡神经 B 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36、牵引的护理措施不包括(A)
A引流管的护理 B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C保持有效牵引
D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7、断肢(指)的现场急救不包括( C )
A止血、 B包扎创面 C固定断肢(指) D迅速转运

8、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部位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其重要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1、原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2、发生的诱因,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半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无疼痛,部分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是由于跌倒而引起的。 3、发病情况,男性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上升,而女性则从45岁开始不断上升。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发生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估计为30%~40%,男性为10%~15%。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 4、骨折好发于胸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骨(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和踝骨。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与股骨易骨折的部位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