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功能复位标准是什么
对线良好
也就是说
骨折断端不一定就要完全对合上
只要骨折上下端的应力线能通过断端一般就没有什么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在骨折断端比较不规则,不容易达到解剖复位的情况下
前提是非手术状态人工复位
2、关于骨折,请高人指点
单独的胫骨骨折其实应该从打着固定的时候就开始活动踝关节、百悬空活动腿部肌肉等,有助于恢复。一般稳定性胫骨骨折,大多数是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着地不负重,不可悬起),度4周改用单拐(去掉健侧),5周是弃拐,6周时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的活动,并练习行走。
但是!你是胫踝同时受伤,要看你两处伤的相对恢复情况,不能因一处受伤的康复训练影响另一内处,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去咨询大夫吧。容
你在这里问,大家也只是给你个一般性建议,而且大家会好心从网上摘来各种文章,但不一定适合你的两处骨折,切记切记,听大夫的!!
3、骨折的复位方法有哪些?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
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手法复位的步骤如下。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 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主要有: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患者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