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0-08-23 14:33:06

1、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常系强大打击或高处坠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体上所致,往往头皮、颅骨、硬脑膜与脑均同时受累,而引起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所见开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两种类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为接触面小的重物打击所致,多为凶器直接穿透头皮及颅骨进入颅腔。骨折的形态往往与致伤物形状相同,是法医学认定凶器的重要依据。骨碎片常被陷入脑组织深部,造成严重的局部脑损伤、出血和异物存留。但由于颅骨整体变形较小,一般都没有广泛的颅骨骨折和脑弥散性损伤,因此,洞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常以局部神经缺损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着力部骨片凹陷,常为接触区较大的重物致伤,不仅局部颅骨凹曲变形明显,引起陷人,同时,颅骨整体变形亦较大,造成多数以着力点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折。硬脑膜常为骨碎片所刺破,脑损伤均较严重,除局部有冲击伤之外,常有对冲性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个别为凹陷骨折,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⑴颅前窝骨折:
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瘀血斑(熊猫眼)以及广泛球结膜下出血等表现。其中“熊猫眼”对诊断又重要意义。若脑膜、骨膜均破裂,则合并脑脊液鼻漏及/或气颅,使颅腔与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应视为开放性损伤。脑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须与鼻衄区别。此外,前窝骨折还常有单侧或双侧嗅觉障碍,眶内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视神经受波及或视神经管骨折,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⑵颅中窝骨折:
中窝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脑脊液鼻滑,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颞骨岩部,可损伤内耳结构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脑神经损伤,表现为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则合并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部,可能损伤垂体或第Ⅱ、Ⅲ、Ⅳ、Ⅴ、Ⅵ脑神经。若骨折伤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颅后窝骨折:
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第Ⅸ一Ⅻ脑神经)损伤。

2、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脑外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残废率却更高。脑外伤主要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这些外伤都可导致硬脑膜血肿以及直接的脑组织损伤。

脑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1头痛、呕吐、头晕和恶心。尤其头痛越来越重,呕吐次数越来越多。

2.神志变化。颅脑外伤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以后一直很清醒,这多半是脑震荡,属于轻度脑挫伤。伤后一直昏迷,或者伤后昏迷,不久醒来,后又陷入昏迷状态,这极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肿和严重的脑挫伤。

3.瞳孔大小的变化。如果伤者两眼瞳孔逐渐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还有偏瘫,这是最危险的症状,常常预示着脑疝即将发生,若不立即就医抢救可能会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脉搏越来越缓慢有力,血压上升,同时呼吸慢而深沉,这是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表现。

3、车祸造成头部颅骨骨折,脑疝,能定几级伤残?

颅骨骨折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70%。颅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造成的脑膜、脑膜血管瘤,脑血管和颅神等的损害。颅脑损伤伴有颅骨骨折时,表示作用于头部的暴力较大,脑损伤也较重。1、骨折形成的因素(1)骨折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暴力的大小,作用的方向,物体与颅骨接触的面积和颅骨结构特点(骨质的厚度和弹性)。(2)骨折几乎都为全层骨折,即外板、板障和内板均同时骨折。(3)致伤物速度、接触面积大小与骨折性质有关。物体击中头部的加速伤,可有以下情况:①致伤物与头部接触面积大,速度慢,多产生线形骨折。②致伤与头部接触面积大,速度快,多产生环形凹陷骨折或粉碎骨折。③致伤物与头部接触面积小,速度慢,容易造成锥形凹陷骨折,速度快则造成洞形骨折。(4)暴力作用方向与骨折性质的关系:暴力垂直作用于颅盖部,多产生凹陷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暴力斜行或切线作用于颅盖部,多产生线形骨折。(5)暴力作用于头的各部位与骨折分布的关系:①暴力击中于前额部,多产生颅骨垂直部和颅前凹的前后纵行骨折,其次为前后斜行骨折。②暴力作用于颞部,以左右方向的横行骨折多见,骨折线可能性由颞骨鳞部延伸到颅中凹底,亦可经过蝶骨到达对侧颅中凹底。③暴力作用于顶部,骨折线多发生在颅盖的一侧,亦可发生横过中线的两侧性骨折,有的可延伸到颅中凹底。④暴力作用于枕部,如着力点在一侧枕部多见后前方向的纵行骨折,或后前方向的斜行骨折。骨折线由枕骨着力处向颅后窝延伸,骨折线亦可经颞骨岩部,延伸到颅中窝,有时可见到枕乳缝或人字缝下部的颅缝分离。⑤暴力冲击点愈近颅底水平,颅盖和颅底联合骨折的发生率愈高。2、骨折分类(1)按骨折的形状分类:①线形骨折:骨折呈线条形,大多是单一的骨折线,分枝状、放射状和多发线形骨折。②凹陷骨折:为外伤直接冲击颅盖所造成,间接暴力沿脊柱上传造成枕骨大孔区环形凹陷骨折,婴幼儿乒乓球性骨折为凹陷骨折。③粉碎骨折:暴力直接冲击颅盖部所造成。一般暴力较大,与头部接触面积广,形成多条骨折线,分隔成多数骨碎块。局部脑膜撕裂和脑组织常有广泛的挫裂伤,可合并各类型的颅内血肿,癫痫发生率也较高。(2)按骨折部位分类:①颅盖骨折,为暴力直接冲击颅盖部所致,骨折多位于颅盖范围内,也常延伸到颅底。②颅底骨折,大多数是颅盖骨折的延伸部分,单纯发生在颅底的骨折少见。3、临床表现颅骨骨折主要靠局部肿胀、压痛、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和受压等症状。(1)颅盖骨折:表现为骨折局部的头皮肿胀和压痛、颅盖板障出血可积聚到硬脑膜外腔或骨膜下,颅骨骨膜下血肿,其边缘多以颅缝为界限。当骨膜被撕裂时,血液流入帽状腱膜下层,血肿分布更为广泛,缺乏明显边界。较大的骨膜下或帽状腱膜下血肿,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警惕合并硬脑膜外血肿。凹陷骨折时当骨片下陷较深,刺破硬脑膜,损伤和压迫脑组织,可有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和局灶性癫痫等表现。骨折常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头痛,颈强直和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如合并颅内血肿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出现脑局部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等。(2)颅底骨折:临床表现主要来自骨折所经过的不同颅窝和其向伤和神经和血管等组织。①颅前窝骨折:前额部皮肤有挫伤和肿胀,骨折线可横过眶上壁、筛板、额窦和视神经管。当出血时入眶内,可见眼睑和结膜下瘀血,出现一侧或二侧黑膜。骨折线通过额窦或筛窦时,常产生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气体由副鼻窦经骨折线进入颅腔内,气体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称为外伤性颅内积气。骨折线累及筛板,撕裂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当骨折线经过视神经管时,可因损伤或压迫视神经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颅前颅骨折也常伴有硬脑膜撕裂,额极和额叶底面的脑挫裂伤,可产生各种类型的颅内血肿。②颅中窝骨折:临床常见到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多限于一侧颅中窝底,有时经蝶骨体达对侧颅中窝底。当骨折累及颞骨岩部时,往往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出现周围性面瘫、听力丧失、眩晕或平衡障碍等。如骨折经过中耳和伴有鼓膜破裂时,多产生耳出血和及脊液耳漏。骨折线经过蝶骨,其骨突或骨折片损伤颈内动脉时,可产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表现头部或眶部连系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进行性减退等。颈内动脉损伤亦可形成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又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当眶上裂骨折时,可损伤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和前额部感觉障碍,为眶上裂综合征。颅中窝骨折,如损伤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垂体柄时,可产生外伤性尿崩症,出现长期多饮、多尿。③颅后窝骨折:除着力点皮挫伤外,数小时内可在枕下或乳突部出现皮下瘀血,骨折线经过枕骨鳞部和基底部,亦可经过颞骨岩部向前在颅中窝底。骨折线累及斜坡时,可于咽后壁见到粘膜下瘀血,如骨折线经过颈内静脉孔或舌下神经孔,可分别出现下咽困难、声间嘶哑或舌肌瘫痪。骨折累及枕骨大孔,可出现延髓损伤症状,严重时,伤后立即出现深昏迷,四肢弛缓,呼吸困难,甚至死亡。4、诊断颅骨X线检查可以确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也可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判断颅内结构的损伤情况,以及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性。5、治疗颅盖和颅底的线形骨折,骨折本身不需特殊治疗。颅底骨折伴有脑液鼻漏或耳漏,行保守治疗并预防感染,数周以上不愈合者,应考虑修补手术。对于颅底骨折并发颈内动脉---海棉窦瘘,亦需手术治疗。凹陷骨折,陷入深度超0.5cm,出现压迫症状,行手术复位,粉碎骨折清除术。6、护理(1)颅底骨折入院病人,按医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早期发现脑疝,及时进行手术治疗。(2)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要绝卧床休息。(3)有脑脊液漏者,枕下应垫无菌小巾,一切操作应按无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4)病人的卧位,向患侧卧,便于引流。(5)鼻漏者禁用手掏、堵塞,不能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污染有脑脊液逆流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积气。(6)颅底骨折病人禁止做腰穿,已有颅内感染者例外。(7)保持耳、鼻的局部清洁,每日用双氧水、盐水棉球清洁局部。(8)颅底骨折累及颞骨岩部而损伤了听神经,病人听力丧失,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加强生活护理。(9)重症脑挫伤合并鼻漏,禁止从鼻腔吸痰,鼻漏未停止,不能从鼻腔插各种管道。(10)中颅窝底骨折损伤下丘脑而产生尿崩症时除给予药物控制,还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4、颅脑外伤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外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残废率却更高。脑外伤主要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这些外伤都可导致硬脑膜血肿以及直接的脑组织损伤。

1.头痛、呕吐、头晕和恶心。尤其头痛越来越重,呕吐次数越来越多。

2.神志变化。颅脑外伤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以后一直很清醒,这多半是脑震荡,属于轻度脑挫伤。伤后一直昏迷,或者伤后昏迷,不久醒来,后又陷入昏迷状态,这极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肿和严重的脑挫伤。

3.瞳孔大小的变化。如果伤者两眼瞳孔逐渐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还有偏瘫,这是最危险的症状,常常预示着脑疝即将发生,若不立即就医抢救可能会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脉搏越来越缓慢有力,血压上升,同时呼吸慢而深沉,这是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表现。

5、颅底骨折有何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的产生多因为颅盖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在颅底有几处薄弱的区域,如蝶窦、蝶骨翼的内侧部、颞骨岩尖部,这些区域易发生骨折,骨折的类型则取决于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结构和颅底的孔隙。颅底骨折一般皆属线性骨折。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时易致硬脑膜撕裂,加之颅底孔道众多,骨折线又常累及副鼻窦,皆可使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故颅底骨折多具开放性质,称“内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软组织出血、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脑损伤。颅前、中、后窝解剖结构不同,骨折后临床表现亦各具特点。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岩尖部骨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为横行骨折(5%~30%)和纵行骨折(70%~90%)。一半的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行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两者皆可表现出脑脊液耳漏、鼓室积血和Battle征。颅后窝骨折可有乳突皮下淤血和颈部肌肉肿胀,少数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伤。颅底骨折多凭临床症状体征诊断,颅底摄片诊断率不高。治疗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脑损伤者按脑损伤原则处理。

6、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

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后,当暴力强度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称为颅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
颅骨骨折在颅脑损伤中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造成的颅内血管、脑组织等损伤。
颅骨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及颅前凹骨折、颅中凹骨折、颅后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状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病因]
常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骨折局部的头皮损伤、压痛及头皮血肿等。
颅底骨折的可有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诊断要点]
(1)有引起颅骨骨折的外伤史。
(2)骨折局部头皮损、压痛及头皮血肿等局部症状。
(3)颅底骨折时可有耳、鼻、眼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4)颅骨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
参考资料:http://www.dqt.com.cn/

7、颅骨损伤有哪些分类?

  颅骨损伤即颅骨骨折,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骨所致。其形成取决于外力性质、大小和颅骨结构两方面的因素。颅骨骨折分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那么,专家对颅骨损伤的分类如下:一、颅盖骨折:颅盖部受暴力直接冲击即可发生颅盖骨折。颅盖骨折因发生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发生颅盖骨折时,骨折局部头皮肿胀、疼痛。线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伴发的脑损伤症状。成人凹陷骨折多为粉碎骨折,因骨片塌陷入颅,可引起癫痫发作。婴幼儿凹陷骨折呈乒乓球凹陷样骨折。X线摄片、CT检查可确诊。二、颅底骨折:当暴力直接作用于颅盖造成颅盖骨折并延伸至颅底时,即引起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因其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1、颅前窝骨折:鼻腔流血及流脑脊液,眼眶周围皮下淤血即“熊猫眼征”,球结膜下出血,嗅觉和视力减退或消失。2、颅中窝骨折:外耳孔流血及流脑脊液,颞部肿胀,耳后乳突皮下出血及压痛、面瘫、耳鸣、耳聋。3、颅后窝骨折:乳突后及耳后皮下淤血、肿胀、压痛,枕下部肿胀、淤血。少数有咽后壁出血或血肿。偶有发声、吞咽障碍或舌瘫。专家提示:颅底骨折的诊断与定位,主要依据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通过脑脊液检查、X线摄片及CT扫描则可进一步明确诊断。颅骨缺损的治疗是施行颅骨修补成形术,但对手术的时机、方法和选用的材料以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均须认真考虑,特别是病人要求修补颅骨缺损的目的,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8、脑外伤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外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残废率却更高。脑外伤主要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这些外伤都可导致硬脑膜血肿以及直接的脑组织损伤。

脑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1.头痛、呕吐、头晕和恶心。尤其头痛越来越重,呕吐次数越来越多。

2.神志变化。颅脑外伤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以后一直很清醒,这多半是脑震荡,属于轻度脑挫伤。伤后一直昏迷,或者伤后昏迷,不久醒来,后又陷入昏迷状态,这极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肿和严重的脑挫伤。

3.瞳孔大小的变化。如果伤者两眼瞳孔逐渐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还有偏瘫,这是最危险的症状,常常预示着脑疝即将发生,若不立即就医抢救可能会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脉搏越来越缓慢有力,血压上升,同时呼吸慢而深沉,这是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表现。

引起颅脑外伤的几种主要原因:

1.直接暴力又称为加速伤,如拳击、棒击、飞起的石块等,常引起硬脑膜外血肿。

2.坠落,从车上摔下时头部着地,又称为减速伤,常引起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家庭急救法:

1.昏迷病人,必须保持气道通畅。舌根下坠、呕吐物是堵塞的主要原因。

2.开放的颅骨骨折或脑已外露,可以将伤口周围五厘米范围内的头发剪去。轻轻地覆盖无菌纱布,轻轻地包扎。

3.颅底骨折,耳或鼻内流出脑脊液时,处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棉花堵塞鼻、耳等处的外漏脑脊液,它具有减低颅内压,防止鼻、耳等处病菌从伤口逆行进入颅内的作用。

2.见到耳、鼻流出脑脊液时,严禁用水冲洗,可用灭菌棉棍蘸取酒精(70%),对外耳进行消毒。

3.用高枕,使头处于高位。

4.立即送往医院,运送时注意,必须用木板或担架抬送,不能用背负,运送时要尽量减少震动,清醒的病人,适当用高枕,昏迷病人,务必防止气道不畅及呕吐物误吸入肺。

5.遇有昏迷或清醒后再昏迷的患者,要迅速送往医院,明确有无颅内血肿,争取手术时间。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的病人,以额颞部和顶颞部最多。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现以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为例,概述如下: 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这类病人的意识变化,有三种不同情况:
⑴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这类病人容易漏诊。
⑵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昏迷,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具有“中间清醒期”的典型病例,容易诊断,但这类病人在临床中不足1/3。
⑶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应判定在颞叶钩回疝征象之前,而不是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之后,故临床观察非常重要。着力部位除头皮挫伤外,常见头皮局部肿胀,出血经骨折线到骨膜下,或经破裂的骨膜至帽状筋膜下形成帽状筋膜下血肿时,应考虑到颅内血肿的存在;当病人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压差加大及/或出现新的体征时,即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及时给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颅骨平片、A型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等。
CT表现:硬脑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都有典型的CT特点:在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 硬膜外血肿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HU-100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颅外软组织下;骨窗位常可显示骨折。此外,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静脉源形硬膜外血肿因静脉压力低,血肿形成晚,CT扫描时血肿可能溶解,表现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少数病人受伤时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作增强后扫描可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MRI表现:血肿发生的部位多位于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头皮血肿,一般血肿较局限,不超越颅缝的界限。硬膜外血肿的形态改变和CT相仿。血肿呈双凸形或梭形,边界锐利,位于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血肿的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急性期,在T1加权像,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在T2加权像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此外,由于血肿占位效应,患侧脑皮质受压扭曲,即脑回移位征。与颅骨内极距离增大,脑表面(皮质)血管内移等提示脑外占位病变征象,得出较明确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
1.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病因类似,多是外伤致颅骨骨折后板障或者脑膜血管破裂引起,部位是脑膜与颅骨的间隙之间,但不同的是CT表现为范围较宽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以跨颅缝。
2.大脑半球占位病变:
如脑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外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或脑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血肿:蛛网膜下腔血肿也是颅内占位的常见原因,可以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表现。蛛网膜下腔血肿可分为外伤性的和自发性两类:外伤性的可合并硬膜外出血;自发性的常以剧烈、爆炸样头痛起病,其病因多为颅内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所致。

与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