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的特点

骨折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8-20 03:58:34

1、什么是骨折

2、骨折分为哪几种?(根据完整程度)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 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 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 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五)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七)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  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3、骨折的专有特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4、骨折有什么特征

骨折特有的体征是:伤处有 1.骨擦感 2.反常活动 3.局部畸形

其中“骨擦感”最能说明问题

有的时侯刚骨折时并不怎么疼痛的 而是感觉是麻木

5、骨折和扭伤有什么特点?怎样区分?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 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 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 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五)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七)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  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扭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之一。多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其程度随损伤程度而加重。轻者发生韧带部分纤维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并引起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同时合并关节内滑漠和软骨损伤。在运动中较为常见。

【概念】
扭伤(sprain)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等关节
【病因病机】
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

6、骨折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这种疾病只要态度正确,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吃药,按时就寝,对刚刚缓解的症状不侥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接受骨科医院的治疗。骨折的类型可以分为: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这是骨折的类型之一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这是骨折的类型之一。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这是骨折的类型之一。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5。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这是骨折的类型之一。6。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这也是骨折的类型之一。

7、儿童骨折特点是?

儿童骨折有以下特点
1.儿童骨骼应变塑形能力强,骨膜厚,骨折后往往一侧骨膜保持连续性,粉碎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比成人要少。
2.儿童骨骼自然修复愈合能力很强,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儿童骨折后骨不连绝大多数发生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不当,多是医源性并发症。
3.儿童骨骼有很好的塑形能力,骨折后即使不能完全复位,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通过生长发育调整恢复,不会影响功能。

8、手部骨折特点

手部骨折,包括指骨骨折、掌骨骨折和腕骨骨折,指骨骨折又有末节的、中节的、近节的,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其特点:
1、骨质小,关节多,解剖比较复杂。
2、手的活动要求灵活、精细、复杂,功能十分重要。
3、手部骨折复位容易固定难。 手指比较细小,容易抓捏、牵引、做手部复位。但由于指骨上有很多肌肉附着点,复位后由于肌肉的牵拉,很容易又移位。
4、手部骨关节损伤易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直及畸形愈合。 手部一旦骨折,形成斑痕、血肿肌化等等原因,加上关节多,骨折就在关节附近,易造成关节损伤,最后造成屈曲畸形或伸直位畸形。
骨折处理不当会给手的功能带来很大影响。 如固定范围过大、打石膏范围过大、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关节的广泛的粘连而影响功能。

9、手部骨折的特点?

手部各种各样的骨折,包括指骨骨折、掌骨骨折和腕骨骨折,指骨骨折又有末节的、中节的、近节的,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以下叙述手部骨折的特点。

1、骨质小,关节多,解剖比较复杂。

2、手的活动要求灵活、精细、复杂,功能十分重要。

3、手部骨折复位容易固定难。 手指比较细小,容易抓捏、牵引、做手部复位。但由于指骨上有很多肌肉附着点,复位后由于肌肉的牵拉,很容易又移位。

4、手部骨关节损伤易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直及畸形愈合。 手部一旦骨折,形成斑痕、血肿肌化等等原因,加上关节多,骨折就在关节附近,易造成关节损伤,最后造成屈曲畸形或伸直位畸形。

骨折处理不当会给手的功能带来很大影响。 如固定范围过大、打石膏范围过大、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关节的广泛的粘连而影响功能。

10、骨折分几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如下。

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如下。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又可分为如下2 种。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

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如下8 种。

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成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

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见于干骺端骨折。

压缩性骨折: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

骨骺分离: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如下。

①稳定性骨折。骨折断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

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

与骨折的特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