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什么?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 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 重物持续达1 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上连续步行3 分钟,并不少于30 步;连续观察2 周骨折处不变形。
2、骨折不愈合的标准是什么?
股骨颈骨折是人体身上三大不易愈合骨折之一。你母亲骨折术后是2个月多一点,现在肯定是没有愈合。但如果骨折线模糊,或者发现骨痂生长应该有愈合的希望。我的想法是再观察一个月,看看愈合的情况。如果仍没有上述骨折正在愈合的迹象,那估计是没有愈合的希望了,不知你母亲多大年龄,可以考虑行半髋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
3、骨性愈合概念
骨折临床愈合及骨性愈合的标准是什么
1.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②局部无纵向叩击痛,③局部无异常活动,④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⑤解除外固定后,肢体能承受以下要求者:上肢向前平伸持重1kg达一分钟;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分钟不少于30步者,⑥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者。
2.骨性愈合标准:①具有临床愈合的各项标准,②X线片显示骨痴通过骨折线,骨折线已消失或接近消失。
4、骨折痊愈的标准
骨折的临床愈合zd标准是:1、骨折局部无压痛以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反常活动;3、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内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4、外固定解除以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一分钟;下肢能容在平地不扶拐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5、骨痂的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骨折的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的标准,才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 一 )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 x 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 .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 1kg 达 1 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徒手步行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5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 1 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第 2 、 4 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 二 )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 . X 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6、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你的骨折已经愈合了,可以走路了。愈合标准有人回答了。
7、骨痂是什么
骨痂可以理解为骨头受伤后的伤痂(皮肤愈合初的血痂),下面骨折的愈合过程 第二条即是。
还为你找了一些链接,内容挺多不给你复制了。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是一面清除坏死组织,一面新生修复的过程 ( 由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共同完成 ) ,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骨折愈合的过程也是暂时性紧急连接到永久性坚固连接的过程。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个不同的阶段。
1 .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肿,血肿于伤后 6 。 8 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骨折断端因血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坏死,约有数毫米长。随着纤维蛋白的渗出,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这就叫纤维连接,约在骨折后 2 ~ 3 周内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 l 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亦发生同样改变,只是为时稍晚。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在治疗骨折时,对这些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出现则应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这样,大多数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 4 。 8 周。此时 x 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
3 .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复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一般约需 8 ~ 12 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 图 9 — 12) ,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如胰岛素生长因子 I 、Ⅱ (IGF — I 、 IGF 一Ⅱ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 、 B 转化生长因子 (TGF — B) 等在炎性阶段可进一步刺激间充质细胞聚集、增殖及血管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 即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或骨 ) 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骨折的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的标准,才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 一 )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 x 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 .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 lkg 达 1 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徒手步行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5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 1 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第 2 、 4 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 二 )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 . X 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baidu.com/question/13904181.html 14K 2006-10-31
hospital2.cnnb.net/mx.asp?id=12089 3K 2004-7-8
www.120ask.com/Question/2006-8-10/839673.htm 21K 2006-8-26
http://.baidu.com/question/8361070.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