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鉴定标准

骨折鉴定标准

发布时间:2020-08-15 03:07:42

1、骨折伤残鉴定?

发生骨折后,需要进行伤残鉴定,具体的伤百残鉴定办法是,首先病人发生骨折后,要及时就诊,然后经过专业的骨科医生给出明确诊断,有度骨折存在,一般可以定为10级。如果病人骨折端出现旋转、成角、短缩等畸形,或者是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一般可以定为9级。问还有一种情况,病人发生骨折后,在经过正确治疗后,仍出现患肢短缩、走路跛答行、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情况,一般可以定为8级。最后的伤残鉴定标准,还是应该以国家颁布的标准为准,因为国家所颁布的标准具有法律效应。还有一点需要注版意的是,病人在做伤残鉴定时,一定要去国家指定的部门做鉴定,因为这种部门所出具权的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应。

2、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3、骨折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是的。

【工伤10级】标准:

1、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2、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3、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4、有骨折;

5、关节功能丧失;

6、末节离断。

符合任何一项都可以评10级工伤。

十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等更多内容。

因为骨折的话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区分的,一般来说骨折如果在康复之后对于当事人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妨碍的话,那么一般来说是会被认定为十级伤残,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比较的清楚,但是如果康复后对生活有影响的话,那么就不一定是十级伤残了。

(3)骨折鉴定标准扩展资料:

工伤鉴定标准

1、一级工伤鉴定标准

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更多内容。

2、二级工伤鉴定标准

二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等更多内容。

3、三级工伤鉴定标准

三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等更多内容。

4、四级工伤鉴定标准

三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更多内容。

5、五级工伤鉴定标准

五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以电生理检查为依据)等更多内容。

4、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出现肋骨骨折的现象就要进行伤残鉴定,以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作为具体赔偿事宜。

十级级的标准: 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

九级的标准: 8肋以上骨折或4肋以上缺失;

八级标准 :12肋以上骨折。

肋骨骨折属于可恢复伤,不会构成伤残。但如果引起并发症,可以一并索赔。伤者的伤情在交通事故中定不上伤残,伤者可以向责任方索赔的项目有医疗费、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其中医疗费以医疗票据为准,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这四项建议到当地的司法鉴定中心做一个鉴定,鉴定中会将误工期限、护理人数和期限等做一个科学的鉴定,有了鉴定就算责任方不赔钱伤者也可以到法院去起诉,这就是赔偿依据。

5、骨折九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的情况下,九级伤残需要符合: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5.9九级
5.9.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9.2九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9.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九级。
3)脑挫裂伤无功能障碍;
4)开颅手术后无功能障碍;
5)颅内异物无功能障碍;
6)颈部外伤致颈总、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或血管搭桥手术后无功能障碍;
7)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两项或轻度毁容者;
8)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其他部位秃发,需戴假发者;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
10)面部有≥8cm2或三处以上≥lcm2的瘢痕;
11)两个以上横突骨折;
12)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小于1/2者;
13)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
14)1~2节脊柱内固定术;
15)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16)一手食指2~3节缺失;
17)一拇指指间关节僵直于功能位;
18)除拇趾外,余3~4指末节缺失;
19)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20)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或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21)跖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
22)外伤后膝关节半月板切除、髌骨切除、膝关节交叉韧带修补术后无功能障碍
23)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术后;
24)髌骨、跟骨、距骨、下颌骨、或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
25)第V对脑神经眼支麻痹;
26)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两眼球突出度相差>2mm或错位变形影响外观者;

6、骨折是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吗

一、认定工伤后,如果有骨折情况,按工伤伤残鉴定的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来评定,有骨折的,可以评上伤残十级的。

二、《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2、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6)骨折鉴定标准扩展资料

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

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2(注:2为平方)。

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4、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骨性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5、稚间盘突出症未做手术者。

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注:2为平方)以上)。

8、手背植皮面积>50 cm2(注:2为平方),并有明显瘢痕。

9)、、足掌植皮面积>30%者。

10、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7、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要先鉴定多少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赔偿

常见骨折类十级伤残:

1、尺骨或桡骨 粉碎性骨折。

休息满4个月可做鉴定,看肌电图:尺、桡骨神经是否受损。

2、锁骨骨折:观察手臂活动是否受限,是否能上举触摸头顶。

3、4根肋骨骨折或2根肋骨缺失。

4、髌骨粉碎性骨折,加内固定,放宽条件可能够上十级;髌骨线性骨折不易构成伤残。

5、内踝或外踝较大面积粉碎性骨折,导致双足高低不平,可做十级;内、外踝同时骨折,可做十级。

6、腰椎或胸椎椎体三分之一压缩性骨折,十级。观察CT压缩面是否达三分之一。

7、颅脑骨折,入院时有昏迷症状,并伴蛛网膜下出血,可做十级;仅颅脑骨折或癫痫,不易做伤残。

8、癫痫伤残标准要求较高。外伤性癫痫:伴颅脑外伤(脑内需有损伤),发作频率较高(出院3到6个月后仍经常发作),并要求此次受伤前没有癫痫病史。

外伤性癫痫,药物能够控制,但遗留脑电图中度以上改变。

(7)骨折鉴定标准扩展资料:

1.《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发布,1997年1月1日实施);

2.《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6月20日最高法、最高检 公安部 司法部发布,1990年7月1日起实施);

3.《人体重伤鉴定标准》(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 最高法、最高检 公安部发布,1990年7月1日实施);

4.《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公安部发布,2002年12月1日实施);

5.《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发布,2002年9月1日实施);

6.《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国家标准 GB/T 15499-1995)

7.《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 16180-2006国家技术监督局2006年5月1日实施);

8.《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同日实施);

9.《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发布,2014年1月1日实施);

10.《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该鉴定标准);

11.《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发布);

12.《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伤残鉴定标准

8、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9、工伤骨折的伤残鉴定标准

骨折不是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

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

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2;

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4)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骨性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5)椎间盘突出症未做手术者;

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以上);

8)手背植皮面积>50 cm2,并有明显瘢痕;

9)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

10)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11)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12)足背植皮面积>100 cm2;

1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未做手术者;

1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15)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_度及_度以上者;

16)一眼矫正视力≤0.5,另一跟矫正视力≥0.8;

17)双眼矫正视力≤0.8;

18)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19)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20)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21)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跟,矫正视力正常者;

22)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矫正视力正常者;

23)晶状体部分脱位;

24)眶内异物未取出者;

25)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者;

26)外伤性瞳孔放大;

27)角巩膜穿通伤治愈者;

28)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

29)双侧前庭功能丧失,闭眼不能并足站立;

30)铬鼻病(无症状者);

31)嗅觉丧失;

32)牙齿除智齿以外,切牙脱落1个以上或其他牙脱落2个以上;

33)一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i度;

34)鼻窦或面颊部有异物未取出;

35)单侧鼻腔或鼻孔闭锁;

36)鼻中隔穿孔;

37)一侧不完全性面瘫;

38)血、气胸行单纯闭式引流术后,胸膜粘连增厚;

39)开胸探查术后;

40)肝外伤保守治疗后;

41)胰损伤保守治疗后;

42)脾损伤保守治疗后;

43)肾损伤保守治疗后;

44)膀胱外伤保守治疗后;

45)卵巢修补术后;

46)输卵管修补术后;

47)乳腺修补术后;

48)免疫功能轻度减退;

49)慢性轻度磷中毒;

50)工业性氟病i期;

51)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52)减压性骨坏死i期;

53)一度牙酸蚀病;

54)职业性皮肤病久治不愈。

与骨折鉴定标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