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髁上骨折能评几级,什么时候可以去伤残鉴
经内固定术的,应评定为九级伤残;未经内固定术的,应评定为十级伤残。伤情相对稳定时,即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180-2014
5.9九级
5.9.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9.2九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9.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九级。
24)髌骨、跟骨、距骨、下颌骨、或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
5.10十级
5.10.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10.2十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十级。
2、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动脉损伤,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手法复位失败;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有神经血管损伤。
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有利于减轻水肿。4 ~ 6 周后即可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 周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3、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 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 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桡侧或尺侧移位未得到纠正,或合并了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4、肱骨内上髁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有什么区别?
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内上髁骨折,两者断的地方不一样;前者在内外髁的近端,后者只限于内上髁;
5、内踝关节骨折
你现在的情况已经可以锻炼了,但是介意最好打石膏,要不然的话会有影响的,要注意的是现在的锻炼不能够幅度过大。注意不要导致太累或太疼就可以了。祝你早日康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