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固定方法

骨折固定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13 18:25:16

1、骨折固定的方式有哪些?

骨折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分两大类,即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有石膏、小夹板、高分子材料、外固定支架等。内固定有各种类型的钢板、螺钉、髓内钉、记忆合金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等。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伤,身边没有专业人员时,就近可以取得的材料如雨伞、木棍、书本等均可以临时外固定,野外不能取得外固定材料时,下肢伤后可与对侧肢体固定,上肢可与胸壁固定,尽快送往医院请专业人员。受伤后不要自行尝试行走或活动肢体来判断有没有骨折,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孙建峰)

2、什么是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

①小夹板固定。四肢闭合性冠状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刨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②石膏绷带固定。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③外展架固定。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和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④皮肤牵引和骨牵引。颈椎骨折脱位—枕颌布托牵引和颅骨牵引;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嘴牵引。

持续牵引的方法和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如股骨干闭合性骨折,胫骨结节骨牵引,其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l/7 ~ l/8。

⑤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和关节融合术后。

(2)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3、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哪些

骨折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 有人认为骨折之后找个懂行的捏一下,然后膏起来或者找点药物揉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有些以前认为捏捏,揉揉,然后膏起来的做法被否定,有些做法还在延续。但无论怎么发展,作为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之一,固定这一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只有固定确实有效,骨折才能良好的愈合。 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分两大类,即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有石膏、小夹板、高分子材料、外固定支架等。内固定有各种类型的钢板、螺钉、髓内钉、记忆合金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等。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伤,身边没有专业人员时,就近可以取得的材料如雨伞、木棍、书本等均可以临时外固定,野外不能取得外固定材料时,下肢伤后可与对侧肢体固定,上肢可与胸壁固定,尽快送往医院请专业人员。受伤后不要自行尝试行走或活动肢体来判断有没有骨折,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孙建峰)

4、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有哪几种固定方法?

骨折的部位不同固定的方法也不同,常见有上肢、下肢、脊柱和骨盆部位的骨折。

(1)上肢骨折:找两块宽窄、长短适合的木板,托着折臂,然后用绷带绑紧骨折部的上端和下端,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2)下肢骨折:用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的外侧,短木板放在内侧,然后用绷带或布条扎好。

(3)脊柱骨折:应有三人平起平落慢慢地同时抬起,使脊柱伸直,成仰卧位放上担架,担架应用硬板床,身体两侧放些叠好的衣服、被单、枕头等把身体固定,防止晃动。如果是颈椎骨折,搬动时必须有一人挟住头,放在担架后,头部两侧用衣物或纱带固定。

(4)骨盆骨折:用床单把骨盆局部包起来,然后把伤者的两腿绑在一起,中间加软棉垫,搬动时,有一人用手托住伤者的臂部,另一手托住腰部,一人托起头及胸背,另一人抬下肢,三人一起平稳地把伤者轻轻地平放在硬木板的担架上。

5、中老年骨折有哪些固定方法?

骨折固定如没有现成的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伞以及树枝等。常见中老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①大腿骨折: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②小腿骨折:将伤肢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膝关节、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至肘关节,下过手心。两块夹板放于前臂内、外侧,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稍高于肩,下过肘关节。如有两块夹板,则一块夹板放在臂内侧,另一块放在臂外侧;如一块夹板固定,则夹板放在臂外侧,用绷带来回缠绕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⑤脊柱骨折:严禁乱加搬动,应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状况下,轻巧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转至医院。如扶持伤员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脊柱骨折会加重并引起神经损伤,发生截瘫。

6、骨折的外固定有几种?

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穿针外固定器。
小夹板固定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一些关节内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多不适合小夹扳固定治疗。
对于骨关节损伤及骨关节术后外固定多选用石膏绷带。
对于严重的肩关节、肘关节外伤,以及某些上肢骨科手术以后,需应用外展架固定。
持续牵引可分为手法牵引、皮肤牵引及骨骼牵引。手法牵引多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皮肤牵引的牵引力较小,适用于小儿股骨骨折的牵引治疗,肱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牵引及成人下肢骨折术后的辅助牵引及下肢骨骼牵引的辅助牵引。如果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和较长的牵引时间,可选用骨骼牵引,又依适应证的不同分为不同部位的骨牵引。
(1)尺骨鹰嘴牵引:适用于肱骨颈、干、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移位和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将进行手法复位者。
(2)桡尺骨远端牵引:适用于开放性桡尺骨骨折及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
(3)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
(4)胫骨结节牵引:适应证同(3)。
(5)胫腓骨远端牵引:适用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胫骨结节牵引者。
(6)跟骨牵引:适用于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
(7)跖骨1-4近侧端牵引:此技术多与跟骨牵引针共装骨外固定架,进行牵引或固定治疗楔状及舟状骨的压缩性骨折。
(8)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特别是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
(9)头环牵引:适用于脊柱骨折或脱位的整复。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使用牵引带进行牵引的方法:
(1)枕颌带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
(2)骨盆带牵引:适用于腰间盘突出症。
(3)骨盆悬带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
(4)胸腰部悬带牵引技术:适用于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
对于开放骨折或已感染的骨折,骨折不连,肢体延长,股骨或胫骨多段骨折,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关节融合术,可应用骨外穿针外固定架。

与骨折固定方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