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骨折应固定哪两个关节
正确答案:B
解析:骨折时应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因此肱骨骨折时应固定肩、肘两个关节
。
2、骨折时要正确的用夹板把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起来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更好的固定骨折,因为关节部位一活动就会因肌肉牵拉而影响骨折部位。骨折后只有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才能更快的愈合。
3、骨折固定的原则是什么
(1)凡疑有骨折的伤员,都应按骨折处理。(2)除有生命危险,如面临爆炸、起火、有毒气体、淹溺等,均应就地抢救。(3)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骨折部位。(4)发现伤员休克或昏迷时,应先抢救生命,然后再处理骨折。(5)骨折固定时,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6)严禁将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断端送回到伤口内。(7)包扎松紧要适当,以不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起到固定作用为宜。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于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8)用来固定骨折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纱布、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在夹板两端及骨骼突起部位也应加软垫。(9)固定骨折所需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合。其长度一般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4、请问我小腿骨折为什么要固定临近关节 有什么作用? 我把脚部绷带放松可以吗 ? 因为绑太紧脚后跟很痛
主要是制动,限制你活动,觉得太紧让医生帮你放松一些,不可以自己弄,影响你恢复
5、为什么肢体骨折,要固定断骨的上下两个关节?
是为了进一步增加断骨对位、对线的稳定性,有利益断端骨痂的形成与愈合。也就是说:肢体骨折复位后,将断骨与上下两个关节进行整体外固定,使其整个断骨不会随意弯曲、不会随意旋转,断端就会相对稳固。
6、骨折的外固定有几种?
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穿针外固定器。
小夹板固定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一些关节内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多不适合小夹扳固定治疗。
对于骨关节损伤及骨关节术后外固定多选用石膏绷带。
对于严重的肩关节、肘关节外伤,以及某些上肢骨科手术以后,需应用外展架固定。
持续牵引可分为手法牵引、皮肤牵引及骨骼牵引。手法牵引多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皮肤牵引的牵引力较小,适用于小儿股骨骨折的牵引治疗,肱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牵引及成人下肢骨折术后的辅助牵引及下肢骨骼牵引的辅助牵引。如果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和较长的牵引时间,可选用骨骼牵引,又依适应证的不同分为不同部位的骨牵引。
(1)尺骨鹰嘴牵引:适用于肱骨颈、干、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移位和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将进行手法复位者。
(2)桡尺骨远端牵引:适用于开放性桡尺骨骨折及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
(3)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
(4)胫骨结节牵引:适应证同(3)。
(5)胫腓骨远端牵引:适用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胫骨结节牵引者。
(6)跟骨牵引:适用于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
(7)跖骨1-4近侧端牵引:此技术多与跟骨牵引针共装骨外固定架,进行牵引或固定治疗楔状及舟状骨的压缩性骨折。
(8)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特别是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
(9)头环牵引:适用于脊柱骨折或脱位的整复。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使用牵引带进行牵引的方法:
(1)枕颌带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
(2)骨盆带牵引:适用于腰间盘突出症。
(3)骨盆悬带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
(4)胸腰部悬带牵引技术:适用于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
对于开放骨折或已感染的骨折,骨折不连,肢体延长,股骨或胫骨多段骨折,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关节融合术,可应用骨外穿针外固定架。
7、什么是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
①小夹板固定。四肢闭合性冠状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刨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②石膏绷带固定。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③外展架固定。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和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④皮肤牵引和骨牵引。颈椎骨折脱位—枕颌布托牵引和颅骨牵引;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嘴牵引。
持续牵引的方法和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如股骨干闭合性骨折,胫骨结节骨牵引,其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l/7 ~ l/8。
⑤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和关节融合术后。
(2)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8、骨折的各类固定方式及其优缺点。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优点: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缺点:绑太松或固定垫使用不当,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痉挛,甚至肢体坏疽。
2.石膏绷带固定。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程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肩胛骨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持续牵引。指征:颈椎骨折脱位使用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5.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二。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传入三刃钉或钢针做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