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颅底骨折诊断

颅底骨折诊断

发布时间:2020-08-05 16:25:42

1、颅底骨折有何表现

颅底部凹凸不平,故颅底骨折的X线诊断价值比较小,主要靠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那呢?由于颅底骨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1.颅前窝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及筛骨。骨折部位的出血可经鼻腔流出,或进入眶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现熊猫眼征。常伴嗅神经损伤,少数可见视神经损伤。当脑膜被撕裂时,脑脊液可沿额窦或筛窦再经鼻腔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空气也可经此逆行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2.颅中窝骨折:可累及蝶骨和颞骨。血液和脑脊液可经蝶窦流入上鼻道再经鼻孔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脑脊液可经中耳和破损的鼓膜再经外耳道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如鼓膜未破,脑脊液可沿耳咽管入鼻腔形成脑脊液鼻漏。颞骨岩部骨折,常发生面神经和听神经受损。如骨折线居内侧,累及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3.颅后窝骨折:可累及岩部和枕骨基底部。在乳突和枕下部可见到皮下淤血,前者又称Battle氏征,多在上后数小时才出现。骨折线居于内侧时,可出现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以及延髓损伤的表现。有时,破裂孔周围的骨刺可刺破颈内动脉,血液可大量从鼻孔喷射状流出,伤员常很快死亡。推荐阅读:颅脑损伤的意识评分

2、被打成颅底骨折,但是CT报告体现不出来,也没做脑脊液化验,只有病历和诊断证明如果做法医鉴定能定

先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检查都体现不出来医生怎么诊断你颅底骨折的?

3、医生诊断为颅底骨折,但片子上没拍出来,请问能鉴定为轻伤吗

颅底骨折不用片子,有病史+典型体征就可以诊断……但是应该有片子,毕竟你是要鉴定用……

如何鉴定轻伤……不清楚,但是有器质性颅脑外伤,轻伤应该没问题吧!

——猜的!

4、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

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后,当暴力强度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称为颅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
颅骨骨折在颅脑损伤中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造成的颅内血管、脑组织等损伤。
颅骨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及颅前凹骨折、颅中凹骨折、颅后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状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病因]
常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骨折局部的头皮损伤、压痛及头皮血肿等。
颅底骨折的可有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诊断要点]
(1)有引起颅骨骨折的外伤史。
(2)骨折局部头皮损、压痛及头皮血肿等局部症状。
(3)颅底骨折时可有耳、鼻、眼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4)颅骨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
参考资料:http://www.dqt.com.cn/

5、颅底骨折有何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的产生多因为颅盖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在颅底有几处薄弱的区域,如蝶窦、蝶骨翼的内侧部、颞骨岩尖部,这些区域易发生骨折,骨折的类型则取决于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结构和颅底的孔隙。颅底骨折一般皆属线性骨折。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时易致硬脑膜撕裂,加之颅底孔道众多,骨折线又常累及副鼻窦,皆可使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故颅底骨折多具开放性质,称“内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软组织出血、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脑损伤。颅前、中、后窝解剖结构不同,骨折后临床表现亦各具特点。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岩尖部骨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为横行骨折(5%~30%)和纵行骨折(70%~90%)。一半的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行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两者皆可表现出脑脊液耳漏、鼓室积血和Battle征。颅后窝骨折可有乳突皮下淤血和颈部肌肉肿胀,少数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伤。颅底骨折多凭临床症状体征诊断,颅底摄片诊断率不高。治疗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脑损伤者按脑损伤原则处理。

6、颅底骨折是怎么回事?

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发生的原因:(1)颅盖骨折延伸而来。(2)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3)头部挤压伤,暴力使颅骨普遍弯曲变形所致。(4)个别情况下,垂直方向冲击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按其解剖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底骨折一般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颅内、颅底严重的并发伤及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较佳。

[症状体症]

1.颅前窝骨折: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严重者导致失明。 2.颅中窝骨折: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脉-海绵窦娄。 3.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瘀斑,多在伤后数小时出现。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诊断依据]

1.临床征象 (1)颅前窝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表现“熊猫”眼征。鼻腔流血并伴脑脊液鼻漏。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症状。(2)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血并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症状。少数患者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娄或外伤性动脉瘤。(3)颅后窝骨 折: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压痛,有时咽后壁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可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症状。 2.颅底X线摄片显示骨折。

[治疗原则]

1.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于脑脊液不漏体位。全身抗感染治疗。 2.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 3.脑脊液漏持续2 ̄3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 4.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疗效评价]

1.治愈:(1)颅内无感染,神经损伤有好转,无明显并发症。(2)脑脊液漏停止。(3)颅内积气消失。(4)手术修补或神经吻合等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症状好转,有明显并发症。 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

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重点为预防感染及着重治疗并发的颅内损伤。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减少喷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洁,但忌冲洗。保持于脑脊液不漏或少漏的体位。脑脊液漏多于2周内自行停止而愈合,若持续2 ̄3周不愈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若视神经管骨折造成视力损害,应在伤后7 ̄10天内作视神经管减压术。合并面神经麻痹3个月以上无恢复者,可行骨管减压术或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或副神经吻合术。

7、诊断颅底骨折的依据有哪些?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一般可依据外伤史、皮下瘀斑、脑脊液外漏和脑神经损伤等进行诊断,头颅X线摄片的价值有限,但CT扫描颅底骨折有诊断意义。颅前窝骨折:眼结膜下出血,眼睑皮下瘀斑,鼻或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并发嗅、视神经损伤;易引起球结合膜下出血及迟发性眼睑皮下瘀血,俗称“熊猫眼”。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出现同侧面神经瘫痪、耳聋、耳鸣等。

8、颅底骨折最有意义的诊断是什么

脑脊液耳漏或鼻漏。。

与颅底骨折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