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骨折后伤口

骨折后伤口

发布时间:2020-08-04 16:30:25

1、骨折后的急救方法

骨折多在外伤、车祸等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由骨折伴发的疼痛、肿胀、伤口流血极易使人惊慌失措,掌握以下急救知识,可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现场急救:若骨折发生在头部、脊柱,病人常表现为某一平面以下的躯干及肢体活动感觉障碍,说明可能有损伤平面之神经损伤,对此类骨折患者,急救原则是要特别注意保持身体平直,使用硬板搬运。而肋骨骨折患者,如为开放性,可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急救要点是立即封闭伤口。
2、创口处理:开放性骨折,多伴有伤口流血,简单的止血的方法为:就地取材,没有无菌敷料时,尽量选用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但要注意外露的骨或组织不可回纳。压迫止血无效,肢体出血则可用止血带或其它代替物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并抬高患肢,止血带每隔40-60分钟放...骨折多在外伤、车祸等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由骨折伴发的疼痛、肿胀、伤口流血极易使人惊慌失措,掌握以下急救知识,可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现场急救:若骨折发生在头部、脊柱,病人常表现为某一平面以下的躯干及肢体活动感觉障碍,说明可能有损伤平面之神经损伤,对此类骨折患者,急救原则是要特别注意保持身体平直,使用硬板搬运。而肋骨骨折患者,如为开放性,可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急救要点是立即封闭伤口。
2、创口处理:开放性骨折,多伴有伤口流血,简单的止血的方法为:就地取材,没有无菌敷料时,尽量选用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但要注意外露的骨或组织不可回纳。压迫止血无效,肢体出血则可用止血带或其它代替物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并抬高患肢,止血带每隔40-60分钟放松5分钟,最长时间不可超过一小时。
3、固定与搬运:脊柱骨折的病人必需平托于硬板上,颈椎骨折的病人还应在头颈两侧加垫,以防止骨折移位损伤脊髓;四肢骨折者,可固定患肢于对侧肢体或躯干上。固定后使用平板搬运,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处理。

2、骨折后骨不连会引起伤口疼痛吗?

局部疼痛是骨不连时的主要症状。骨不连的疼痛常常发生在原始骨折所致的疼痛消失之后。也就是说当骨折部位在治疗3-6月后又出现疼痛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有愈合的问题。这种疼痛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只发生在局部用力时。
骨折部位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骨不连。

3、骨折术后多久伤口愈合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第二次清创术后,伤口恢复进度慢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个月不愈问题不小。伤口内无异物情况下,考虑机体愈合能力下降。首先防止感染的同时,减轻局部水肿;其次要加强营养,适量补锌;再次适量使用改善血微循环药物(适量注射白蛋白提高人血胶体渗透压,血容量充足;654-2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小剂量使用活血化瘀药或阿司匹林防止形成血栓阻塞局部小血管影响血供)。

4、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第二次清创术后,伤口恢复进度慢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个月不愈问题不小。伤口内无异物情况下,考虑机体愈合能力下降。首先防止感染的同时,减轻局部水肿;其次要加强营养,适量补锌;再次适量使用改善血微循环药物(适量注射白蛋白提高人血胶体渗透压,血容量充足;654-2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小剂量使用活血化瘀药或阿司匹林防止形成血栓阻塞局部小血管影响血供)。

5、骨折后怎样伤口愈合快

现在医院骨折病人多采用手术疗法,各大医院骨科也对术后病人适当应用蜡疗,加快血液回流,对骨折的愈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速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6、骨折后如何提高伤口的愈合效果?

我前段时间也骨折了,不过恢复的很快,我就喝了两三次骨头汤,不过牛奶喝的不少,喝了8、9箱吧,总之每天两袋。一直不吃辣的。输过10天接骨的。

7、如何缓解骨折后伤口疼痛

您好!
问题分析:根据你的病情描述,患者有骨折引起的伤口恢复慢伴有疼痛,考虑可能是局部炎症刺激引起的。要及时检查治疗为宜。
康复指导:建议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局部骨折的愈合情况,有局部炎症及时选择适当的抗炎和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对症治疗。如,骨折挫伤散,骨肽等。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8、骨折了别慌,外伤急救怎么做?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

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

我们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那么遇到骨折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骨折急救五原则

1、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3、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应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整个过程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

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

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可送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或杜冷丁。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5、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接受医疗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并且注意给伤员保暖。

这些情况要注意

1、颈椎、脊柱骨折

如果是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的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高位截瘫,严重时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如果怀疑有脊柱骨折,应就地取材固定伤处,合理搬运伤者。

2、四肢骨折

骨折处出现局部迅速肿胀,可能是骨折断端刺破血管引起内出血,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

遇到尚未肿胀的轻度无伤口骨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进行冷敷处理,防止骨折部位肿胀(不建议使用自来水)。

3、骨折端外露

这种情况下,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或脱位的关节复位了,应在送医院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4、大出血

遇出血严重或不能压迫止血的情况,应用止血带或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9、骨折重新愈合之后,伤口还需要怎么注意?

折的恢复是由骨膜完成的,但成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不可着急,需静静修养,适量运动,另外,过多的补充营养(如钙)完全没有必要,稍加补充就行啦!下面给你些专家建议,祝你早日康复!  骨折的治疗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

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三)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


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

与骨折后伤口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