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 可乐的味道 一个在运动中骨折的患者(女性)康复出院了,家里庆祝并大摆宴席。喝饮料的时候,患者的哥
这个我看过~~~~~
首先,那医生给那女患者的药有副作用,回使她嗅觉迟钝甚至丧失(看着材料应该是丧失)因此不觉得可乐味道不对。
晚上洗澡时煤气漏气了,她闻不到于是煤气中毒,死了
2、关于古人骨折的问题
骨折与脱臼
正骨心法要旨
《赵政中医正骨经验》
骨折新疗法
一、治疗骨折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
在我国有两种医学,骨折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套方法。西医治疗骨折时主张“广泛固定”、“完全体息”。采用包括骨折部上下关节的石膏外固定,长期连续地骨牵引和手术切开内固定等方法。—骨折对位较好,但骨折愈合慢,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高,还会出现一些合并症。
我国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应用巧妙的手法将骨折整复,只在骨折局部施用夹板固定,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主张“动静结合”。因而,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但对一些难以整复、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对位差,往往造成畸形愈合。
固定与活动、骨骼与肌肉、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是骨折治疗中四个重要而又长期未很好解决的矛盾。在中医与西医、西医与西医之间,始终存在着分歧。提出了“动静结合”(运动与固定结合)、“筋骨并重”(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齐头并进)、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兼顾)、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四项新的骨折治疗原则,找到了体现上述原则的以手法正确整复、小夹板局部固定和病人自觉功能锻炼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
这种方法不是中医与西医方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某些骨折操作上的局部改进,而是将中西医在骨折治疗上的精华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它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好、合并症和后遗症很少发生等优点。
二、骨折整复手法的关键何在
肢体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它是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支架,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而进行运动的。当肢体受到强大暴力或因肌肉的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因受外力作用和肌肉的牵拉而移位,肢体因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丧失活动能力。因此,主治疗骨折时,首先进行整复,把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对好,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断端对的越好,支架越稳定,病人就能及早进行活动,骨折就可以迅速愈合。因此,对每一个骨折病例都应当认真地整复到满意的程度,有的要求解剖对位,有的要求功能对位。为了实现解剖整复和坚强固定的目的,有些西医学者广泛地采用了手术切开整复和金属内固定的办法治疗骨折,这个方法固然治疗了不少用手法或牵引不能治疗的病例,但也给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麻烦。手术对骨折病人来讲等于伤上加伤,把闭合性骨折变成开放性骨折,增加了创口的感染机会,加重了组织的损伤,减低了骨折的愈合能力,因此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反而增高。
从中医整复前臂骨折时要用“分骨手法”和固定时要用“分骨垫”的道理受到启发,认识到前臂的特殊本质就是旋转,骨折后出现的四种畸形中,旋转也是主要的,只要解决了旋转畸形,其他畸形就迎刃而解了。整复时,用力从骨折部的掌背侧进行“分骨”,可以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尺挠骨间隙增大,骨间膜紧张,悬张于挠尺二骨间的骨间膜在紧张的情况下就牵动骨间嵴,使之相互对峙,骨折远近段会旋转到中立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远近段的两骨相互稳定,两骨间的宽度自然相等,各自成为一个单位,复杂的双骨折既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整复。在夹板固定下“分骨垫”继续发挥“分骨”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旋转活动,使骨折保持在整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病人肘腕关节都能照常活动,几个星期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随着恢复。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过去用复杂的办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前臂骨折是这样,其他骨折也是这样。中西医结合疗法由简单到复杂,由骨干到关节,由四肢到躯干,由新鲜到陈旧,由闭合骨折到开放骨折,逐步发展起来,并从实践中模索出一套新的骨折整复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八种手法可以灵活地使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隔着皮肉可以把错位的骨折对好。这种办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反复地实践,方可纯熟掌握。
我国传统中医几千年来依靠手法整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且有较深刻的认识:“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故必素知其体相,认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谓手法也。”这些高度概括的科学性总结仍应为今人所遵循。因此,在整复前,首先要,仔细分析骨折发生的过程,明白了道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整复方案,有了方案始可选择合适的整复手法,有了具体手法才能决定两手用力的方位和力量的大小,有了力量这个物质基础,就可以巧妙地将骨折整复。成功了积累经验,失败的吸取教训。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可以逐渐达到古人所说的:“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的程度。
三、小夹板的固定力由何而来
骨折整复后必须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防止再移位。而骨折整复后再移位,主要是受两种肢体内在力的影响。
1.肢体重力:肢体重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它的重心是随肢体的伸屈而移动的。重心远离骨折线,因重力而致的移位倾向力就愈大。
2.肌肉的牵拉力:骨折再移位是被动的,肌肉收缩活动是主动的。肌肉收缩活动,可以引起骨折再移位,是其消极的一面;但是骨折只有通过肌肉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固定在整复后的位置。
任何外固定都是一种外力,它可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把骨折部的活动减低到最小限度,而不能使骨折断端一点不动。在骨折未愈合前,骨折断端的活动是绝对的,而固定只是相对的。骨折断端的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一种是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控制使骨折断端的不利活动(旋转、成角、分离),又能保留对骨折愈合有利的活动(对向挤压)。
夹板只固定骨折局部,它的分量很轻,几乎不增加肢体的重量,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都能活动,骨折远侧段关节面以下的肢体重力被能以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倾向力就大大减少。夹板是用布带捆在肢体上,保持着合适的松紧度,固定用具与肢体表面总是紧密相贴,随着肢体一起动。当肌肉收缩时肢体周径变粗,夹板的压力增大。有纸垫部位的压力更大,夹板随之发生形变,骨折不会变位;反之,当肌肉松弛时,肢体周径变细,夹板对肢体的压力下降,夹板形变后的弹力集中作用于纸垫的部位,不但可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原来复位不够理想的骨折还可以逐渐矫正。
因此,我们认为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固定,它是一种动力平衡,是以动制动,适应肢体的生理要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学原理。夹板是捆在胶体外面,它的固定力来自肢体内部,是外力通过内力而起作用。夹板局部外固定还可以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个步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整复时即有固定,固定了还可以继续整复,在固定中肢体都能活动,基本上免除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等合并症的发生。
四、功能锻炼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中西医结合使骨折愈合明显加快,整个治疗过程显著缩短,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近乎消灭,其原因就在于骨折在夹板固定下,肢体能够活动。夹板局部固定。—种能动的固定,假若病人不密切配合,不敢活动,不但夹板的固定效果差,骨折的愈合也慢。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一)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并重
骨折是外因造成的,但骨折以后会引起整体内一系列的变化。中医认为“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很明确的说明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受了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而应该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关系去考虑。
中医治疗骨折有“去瘀生新”的学说,治疗骨折“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能去则骨不能接”。中医所指的“瘀血”涵意较广,包括整体的“气血”障碍和局部的血肿。血肿不是骨折愈合的基础,血肿过大时,对骨折愈合会起到阻碍作用。从最近的临床材料和动物实验证明,骨痂形成主要是靠骨折端的骨外膜深层细胞和骨内膜细胞的增生与分化,血肿过大对于骨折两端向中央伸展的成骨细胞的“会师”;能起到阻碍作用,这是和祖国医学的“去瘀生新”学说一致的。为达到早期“活血化瘀”,中医主张内外用药。根据动物实验证明:内用药有较明显的活血作用,外敷药有较好的散瘀作用。
(二)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在骨折治疗上,为了保持骨折对位,使骨折断端愈合固定是必要的。而活动则是保持肢体生活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重要因素,这是对骨折的愈合有利的。但固定势必影响肢体活动,因而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动与静、固定和肢体活动的矛盾关系,是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的关键。
中医的局部包扎固定方法,体现了骨折愈合所要求的“动静”结合的原则。因为它只固定受伤局部,而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利用有弹性的纸垫和小夹板,把骨折局部固定起来,既可以保持整复后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尤其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让肢体和肌肉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当肢体活动时,外固定随着肢体一块动。由于纸垫的压力和固定夹板的弹性作用,使肌肉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传达到骨折断端,在骨折端之间产生一种对向挤压的作用。这种作用能保持和促进骨折的复位,是一种生理刺激,对骨折的愈合是有利的。
在固定骨折时,应把固定的时间和范围减小到最低的限度,而使活动在不妨碍骨折愈合所必须的固定条件下扩展到最大程度。在治疗过程中,对动与静,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骨折的各个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和病人对治疗时不同的具体反应,给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上肢骨折从治疗一开始,就应进行主动活动,活动愈早,骨折愈合愈快,功能恢复也好;下肢肌肉丰富,肢体长,分量重,骨折部的剪力大。因此无论单纯局部包扎外固定或同时加用骨牵引,要有一个2至3周的固定维持期,在此期间除被动活动外,病人可主动用力锻炼肌肉收缩,以后即可逐渐练习肢体伸屈活动。
在骨折未愈合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外固定,只能使骨折部的活动减低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骨折部绝对不动。利用局部包扎外固定是使肢体内部动力由骨折所引起的不平衡达到平衡,以保持骨折复位,以及在有限的固定条件下,又能充分进行肢体活动的固定方法,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固定,合乎肢体的生理规律,能促进骨折愈合,使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
(三)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时发展,相互促进
治疗骨折的目的,在于恢复肢体功能,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在于骨和软组织两者都得到合理治疗。因而在治疗骨折时,既要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又要保持肢体功能。局部包扎固定,能使固定和活动结合起来,加速骨折愈合,又能使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三个阶段密切联结在一起,保证肢体功能恢复。如果在一个时期内单纯考虑整复、固定或功能恢复,不仅治疗过程长,病人痛苦多,且易招致肢体功能难于恢复。治疗骨折,在整复时就照顾到固定,在固定中又有部分整复;同时,由固定开始就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把整复、固定与功能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基本恢复。在治疗骨折的初期,对肿胀的肢体末端,施行按摩,以助肿胀消退,为了不让关节发生僵硬,每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鼓励病人在肢体不动的情况下,不断练习肌肉收缩活动以防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只要骨折局部稳定,患肢疼痛消失,功能锻炼就由被动转为病人自动活动,提倡能动则动,能走就走,采取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由于不需要功能恢复期,骨折愈合的全部过程就显著缩短,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制定一套完整的骨折治疗方法
用一种道德的办法将骨折复位,把骨折部固定而不要影响肢体的活动,让病人在骨折愈合期间生活得象正常人一样,说这是一种理想的骨折治疗方法。现在我们通过十大手法,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的情况下可将骨折整复,利用十二种外固定形式进行固定,不但可以将骨折保持在整复后的位置,而且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随着骨折愈合,肢体功能也基本恢复,原来复位稍差的骨折在活动中还可以自动矫正,骨折对位可以越来越好,病人身心健康,情绪饱满,与医生密切配合而使骨折早日康复。
正骨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正确的认识骨折的生理、病理规律,吸收中西原有经验,针对每个不同部位、类型的骨折,应用不同手法进行整复和固定及有效有节制的功能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以上方法的治疗,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了物质代谢,使成骨及软骨细胞迅速生长而形成骨痂,这样即加速了骨折愈合又及时的恢复了患肢功能,克服了因长期持续的石膏固定带来的再移位的倾向性和因循环迟滞造成局部营养不良、肌肉蒌缩、骨质脱钙、肌腱粘连及一系列合并症的发生。
要想达到正确而顺利的手法复位及固定和药物治疗,其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有详细的检查和确实的诊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骨折的种类、损伤程度以及骨折断端移位的形式来确定整复手法及固定和药物治疗方针。
骨折分类的意义:
整复:明确骨折类型常能提示获得满意的复位方法。
固定:也能提供骨折断端复位后是否稳定的条件。
只有明确骨折的类型,才能施用正确的复位手法,选用适当的外固定用具,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牵引助手三要求:1、知病情;2、懂手法;3、有臂力。
垫:是维持复位,矫正残余移位的重要手段。
制作务必适宜,放置必须准确。
《医宗金鉴》
作者吴谦,字六吉(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安徽省歙县人,为清著名医学家,曾任太医院刊,为《医宗金鉴》的总修官(今主编)。此书成于公元1724年。
正骨心法要旨
手法总论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隔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无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手法释义
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提法: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也。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推拿法:推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已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器具总论
跌扑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则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爰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证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
内治杂证法
方法总论
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以内治之法,庶不有误也。夫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破肉伤菌,每致亡血过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效。若夫损伤杂证论中不及备载者,俱分门析类详列于后,学者宜尽心焉。
《伤科汇纂》
作者胡廷光,字睛川(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今浙江肖山县人,为清代医学家。此书成于1815年
接骨歌诀
接骨由来法不同,编歌依次说全功,若能洞达其中意,妙法都归掌握中。骨折大凡手足多,或短或长或脱臼,或凹或凸或歪侧,务将手足慎抚摩。长者脱下短缩上,突凹歪斜宜度量,身上骨若断而分,须用三指摩的当。内如脉动一般呵,骨折断碎无别何,整骨先服保命丹,酒下骨软方动他。手足断须扯捻好,足断而长添一劳,先须脚底牢袋实,断伤骨下微谭高。足跟之下更高谭,病痊无患自证验,如不袋实骨尚长,以后愈长愈可厌。此为缩法之手功,手长难疗成废躬,歪从患骨下托起,扯直无歪归于同。合奠不突还原样,凹者捻妥无别尚,试手必以两手齐,试足须将脚并放。复臼膏药自急需,光细布摊称体肤,长短阔狭随患处,膏宜摊厚掺多铺。将膏紧裹包贴定,夹非杉皮力不胜,浸软渐剖去粗皮,板长患处短方称。还当排得紧重重,夹上布缠缠莫松,缠布阔宜二寸许,从上至下尽力封,布上再扎三条带,中间上下护要害,先缚中间后两头,宽紧得宜始安泰。如缚手足斜折断,中间紧而两头宽,骨断若如截竹样,中宽聚气紧两端。气血断处来聚着,手用带儿复掌络,脚要米袋两边挨,挨定不动胜妙药。对症汤丸日日施,药洗换膏三日期,三七之时骨接牢,房事油腥犯不宜。紫金丹作收功例,骨仍坚固无流弊,我今编此手法歌,传与后人须仔细。
上骱歌诀
上骱不与接骨同,全凭手法及身功,宜轻宜重为高手,兼吓兼骗是上工,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拢。兹将手法为歌诀,一法能通万法通。
托下巴歌诀
头骨圆圆曰骷髅,下把骨脱两般求,单边为错双边落,上似弯环下似钩,两指口中齐重捺,各腮颊外共轻揉,下巴往里徐徐托,托上还须用带兜。
提颈骨歌诀
人登高处忽逢惊,首必先坠颈骨顷,面仰难垂惟伸续,头低不起则端擎,腔中插入须提拔,骨上歪斜要整平,两看有无他磕碰,临时斟酌度其情。
整背腰骨歌诀
脊背腰梁节节生,原无脱骱亦无倾,腰因挫闪身难动,背或身偻骨不平。大抵脊筋离出位,至于骨缝裂开弸,将筋按捺归原处,筋若宽舒病体轻。
上肩骱歌诀
损伤骨膊手筋攀,骨骱犹如杵臼然,若是肘尖弯在后,定当耾骨耸于前。常医或使两人拉,捷法只须独自掮,倘遇妇人难动手,骗中带吓秘家传。
托肘尖歌诀
臂膊之中曰肘尖,凸凹上下骨镶粘,直而不曲筋之病,屈若难伸骨有嫌,骨裂缝开翻托好,筋横纵急搦安恬,仍当养息悬于项,屈曲时时疾不添。
挪手腕歌诀
腕似农车水骨联,仰翻俯复曲如联,行车竭蹶应防复,走马驰驱或致颠。手必先迎筋反错,掌如后贴骨开偏,轻轻搦骨归原处,骨若还原筋已痊。
上大腿骱歌诀
环跳穴居跨骨前,中分杵臼似机旋,筋翻肿结脚跟趋,骨错斜行腿足跛,宜用手牵并脚代,或施布缚及绳悬。
推膝盖骨歌诀
膝骨形圆盖膝间,原系活动各筋扳,盖移腿上腰跨痛,骨走臁中步履艰,若出外边筋肿大,如离内侧腘难弯,推筋捺骨归原位,抱膝相安何足患。
拽脚踝拐歌诀
足趾足跟踝相并,伤筋动骨致难行,脚尖向后应知挫,踝骨偏斜定是拧;骨突骨拗宜摸悉,筋翻筋结要分清,筋须揉拨又须拽,筋若调匀骨亦平。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作者兰道人(生活于公元九世纪),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为唐代骨伤科医家。 此书可能成于公元841—846年。
理伤续断方
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
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七,用风流散填疮,八,夹缚,九,服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龙散通,十二,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十三,再夹缚,十四,仍前 服药治之。
《证治准绳》
作者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公元l549一1613年),为明代著名医学家。此书成于公元1608年。
伤损总论
伤损论曰:夫伤损必须求其源,看其病之轻重,审其损之深浅,凡人一身之间,自顶至足,有砍伤打伤跌伤及诸刃伤者皆有之。凡此数证,各有其说,有当先表里而后服损药者,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医也。或者禀性愚昧,不能观其证之轻重,明其损之浅深,未经表理通利,先服损药,误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脏腑闭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信哉!此论治损伤之大纲也。然用药故不可差,而整顿手法尤不可孟浪。
清代宫廷正骨医疗机构
绰班处概况
清代八旗兵善骑射,且又有“善仆营”、“键锐营”,故常发生坠仆跌折、关节脱臼、跌打损伤及箭矢伤。由于上驷院主要任务是为宫廷养马、驯马,士兵经常受到伤害,在上驷院设有绰班处(绰班即满语正骨)。同时太医院沿袭明制设九科,其中有正骨科和疮疡科(可治箭伤)两个机构同时存在。
嘉庆24年(1820年),朝廷对太医院做了整顿,将正骨科取消划归上驷院绰班处,成为宫廷大内唯一骨科医疗机构,进入全盛时期,医疗技术日渐成熟,涌现出大批蒙、满、汉各族优秀医生。
清初上驷院绰班处著名蒙族骨科医生觉罗伊桑阿,(1736-1795年)是以正骨起家而成为巨富。他教授徒弟的方法,是以竹管截为几段,外用布包,然后让学生摩擦竹管,使截断的竹管每节经摩擦对合好,就像没有截断一样。然后再用这种手法接骨,均获很好效果。上驷院绰班处手法的特点是:稳、准、正、整、接、实,从学术流派上代表绰班处技巧型的手法。传授方法主要是口传身授,文字记载较少。
道光中期,德寿田医生长,满族人,生卒年月不祥,德公受业于上驷院绰班处。由于治疗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及其他慢性疾患有独到之处而名噪京城,人称“绰班德”。除内值供奉外,还常随侍圣驾。为正五品衔御医,嫡传第子桂祝峰。因德公长寿,光绪年间还曾亲传业于桂祝峰之弟子夏锡五。
由于太医院与上驷院均未设按摩专科,所以绰班处在德寿田、桂祝峰乃至清末夏锡五期间,同时担负推拿、按摩的治疗。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推拿接摩的对象及病种有一定的局限性。推拿手法强调“意念归一”和“功力修养”,即重在拇指推拿的“一指禅推拿法法则”,意念归一即指给病人施用手法时精神要集中,用意念来导引指力,宜轻宜重,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刚柔相济,辨证施治。功力修养即指力的锻练与修养,施用手法时柔和深透,重而不滞,轻而不浮,而且含气功修养之功力。通过手指与患者肌体的接触而发功,使病人有“得气”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感觉是无法用文字语言详尽描述的。这就是手法功力的体现。德公与其弟子桂公是把技巧与功力集于一身的代表人物。
绰班处著名医生觉罗伊桑阿教授弟子接骨方法时,口传身授,其重点在“接”字上。而至道光年间德寿田在绰班处教授弟子手法时从摸字开始,“摸法”用于诊断,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X光机,诊断病情全靠手摸,“摸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公将“摸”的绝技传授给绰班处每个弟子,一视同仁毫无保留,以治病救人为
3、急,好心人回答一下:在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是错误的?谢谢了。
第二条是错误的,就是伤口受伤出血以后用手指去压或用布条去绑,这一条就是错误的。
4、运动中发生骨折怎么办?
如果人体在运动的时候有骨折,不要试图对骨折或者是疑似骨折的部位进行定位,因为没有明确检查结果之前损伤不明确,贸然的采取措施只会加重损伤,如果是开放性的骨折,也就是骨折端外露,一般都是用一些干净的毛巾衣物。将骨折处覆盖包扎,不能够将骨折端复位,因为外露的骨折端已经被污染的,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处理会造成感染,甚至会形成骨髓炎。
如果有骨折的现象是不可以去用手捏揉受伤的部位,或者是按摩人体的局部组织处,由于不能分辨病情,就对伤者进行止血,搬运这些不恰当的动作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场人员需要将伤者的部位,再用安信高分子夹板,还可以用树枝或是手杖做成甲板进行骨折目的,其实固定的目的是能够避免骨折端对周围组织造成暂时性的损伤,还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也是能够易于搬运的。
5、小腿骨折对与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是什么概念?
不算啊,比利亚只是胫骨骨折,腓骨没事,小腿上有两根骨头,比利亚至断了一根,不算最严重的情况,即使两根都断,休息小一年也是可以恢复的。
阿森纳现在的主力中场拉姆塞就曾经小腿胫骨、腓骨同时骨折,非常严重,休息一年之后回到球场一样生龙活虎,现在打的也不错。
同为前锋的爱德华多达席尔瓦和被郑智铲断腿的西塞在伤愈之后都重回赛场,只要心理上没有负担,对于身体影响并不大。因为骨头只要重新长好,再恢复了肌肉力量,就跟过去没有什么差别了。关键是球员可能因为受过伤,之后就害怕冲撞,不敢做动作。
总之,比利亚虽然伤势较重,但绝对不会威胁到他的职业生涯,他才30岁,肯定可以恢复的,估计夏天的时候就好了。
6、一个在运动中骨折的患者(女性)康复出院了,家里庆祝并大摆宴席。喝饮料的时候,患者的哥哥说今天的可乐
病情分析:
您好!这样的情况很难断定是什么原因的。
指导意见:
有可能是可乐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有什么疾病的,至于可乐味道不对要看是否有变质,需要做食品鉴定的,祝您健康快乐!
7、运动中发生骨折怎么办?
骨折是运动创伤中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它是指由暴力引起的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破坏所致,通常多发部位为四肢长骨。骨折按其伤口有无和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按照骨折部位有无完全断裂,又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一般在运动创伤的骨折中,较多的是闭合性完全骨折。
骨折的发生,有因直接暴力作用而引起的,如在参加足球比赛时,小腿被人猛踢一脚,而发生胫骨骨折,也可由于间接暴力所致,如自高处摔下,手撑地而引起肱骨骨折。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骨折,发生时往往都会有骨断裂和骨擦音,肢体形态也会发生改变,骨折部位疼痛,严重骨折(如股骨骨折),疼痛剧烈、持久,甚至引起休克。骨折时,由于周围血管及软组织的损伤,会出现肢体肿胀。还可能发生内脏破裂、神经或大血管损伤及休克等并发症。因此,骨折发生后必须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以抢救生命、保护肢体,使之能安全而迅速地护送到医院做复位治疗。
那么,如果有同学在运动中发生了骨折应该怎么办呢?
一、止痛抗休克
骨折发生后,如疼痛剧烈持久,易造成休克。此时伤者神志不清,呈昏迷状态,应马上进行急救处理。其方法是扶伤者躺下,头部略放低,下肢抬高,以增加头部供血量,同时要注意保暖,可让其服去痛片止痛;如果伤者昏迷不醒,可以通过掐人中、合谷穴使其苏醒。
二、伤口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要覆盖、包扎。由于人体的骨髓中充满了血液,骨质中还含有丰富的血管。骨质出血时,其血管裂口不像软组织那样可以收缩变小,因而,出血量会比较多。当患者发生闭合性骨折时,虽然在外观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实际上血液已淤积在断骨的周围。
据估计,人体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过其总血量的80%。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出血量会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骨折的患者进行急救时首先要止血。若发生大出血时,要先止血;在包扎搬动伤肢时要适当牵引,动作要轻,不得使骨折肢体发生位移。
三、固定伤肢,注意搬运
骨折后,要就地固定。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人体脊柱有椎管和马尾神经。当脊柱发生骨折时,患者极易出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瘫痪,如胸腰段骨折时常引起截瘫;颈椎骨折时除了瘫痪部位升高外,还会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胁生命。此外,由于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经走行,患者发生骨折后,其神经就会受到挫伤或嵌压,进而影响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出现局部的感觉丧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瘫痪。
所以,在搬运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时,更要特别小心。在搬运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时,应几个人一起配合将其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以保持患者身体平直。当患者的长管状骨骨折时,由于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恰当的搬运会使大量的脂肪溢出并进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脑栓塞,从而引起气急、胸痛、紫绀、发热、休克、昏迷等症状。
此外,不正确的搬动方法还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断端对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因此,患者发生四肢骨折时,应尽量不要搬动,可就地取材用夹板或代用品做简单的固定后再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以避免患者出现骨折并发症。
四、有开放伤时要尽早手术
当患者发生开放性骨折时,由于伤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会因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伤口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脓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现开放性骨折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一般情况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医院,经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等方法后多可逐渐康复。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骨折部位的皮肤由红变紫或起水疱、活动时疼痛剧烈或感到麻木时,一定要请医生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8、谜语 可乐的味道 一个在运动中骨折的患者(女性)康复出院了,家里庆祝并大摆宴席。
谜底:她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因为错用药物 而丧失了部分嗅觉和味觉,所以没能尝出 可乐中的异常味道——洗澡时也没有闻到 热水器中煤气泄漏的味道
9、脑筋急转弯。。。一个在运动中骨折的患者(女性)康复出院了,家里庆...
版本1)她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因为错用药物而丧失了部分嗅觉和味觉,所以没能尝出可乐中的异常味道——洗澡时也没有闻到热水器中煤气泄漏的味道。
-
版本2)患者应该是在可乐里多加了酸性物质,比如醋之类的,增加了碳酸的溶解度,晚上洗澡水热体内过多二氧化碳使得患者窒息而死。
-
版本3)这个女的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伤悼了嗅神经,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分辨不出可乐的好坏,味觉嗅觉器官被破坏了。洗澡的时候正好大姨妈来了,还是血崩,但她闻不到腥臭味,也感觉不到洗澡水有什么异味。她洗澡喜欢关灯,正好是晚上,所以也看不出洗澡水变成了血红色,然后她因为失血过多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