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发性骨髓瘤怎样诊断呢?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被误差的几率非常大,许多病人有骨痛、骨折的症状,容易误诊为骨科疾病,有尿蛋白的病人容易误诊为肾脏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根据实验室结果才能提高确诊率。以下7点诊断要点可以参考。
①〉60%有贫血,贫血可为首见征象,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涂片见红细胞成钱串状。
②血沉显著增快,常〉100mm/h。
③晚期有全血细胞减少,并可发现骨髓瘤细胞在血中大量出现,超过2千者称为浆细胞白血病。
④异常球蛋白血症,80%有单克隆Ig增高(M蛋白)以IgG增高多见。
⑤骨髓增生活跃,将细胞增多>0.10,常〉0.30。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幼浆细胞,甚至多核奇特形态细胞。
⑥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及乳酸脱氢酶、血钙均可增高。
⑦X线典型表现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溶骨性损害。有时可见。
骨髓瘤误诊率很高,应注意与慢性炎症、伤寒、红斑狼疮、肝硬变转移癌所致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浆细胞小于10%,无形态异常)、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无骨骼变化)和老年性骨疏松、甲状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2、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初起时表现往往不典型,如尚不严重的骨痛、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化验时意外发现了轻度贫血、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或尿液检查发现有蛋白等异常。只要诊治的医师想到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就应该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或证实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检查,也就是医师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取得约0.2毫升骨髓液,涂在玻璃片上制成骨髓片。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人骨髓片上浆细胞很少,低于2%。如果浆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少者占5%-10%,多者可达90%以上,特别是这些浆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的有显著变化,这时本病的诊断可以肯定。这些肿瘤性的浆细胞在数量增多的同时,形态也有了改变,它们的体积比正常浆细胞大,外形常不规则,比较幼稚(处于浆细胞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核不止一个,可见2个、3个甚至多个,核内的核仁明显,似有1-2个“大眼睛”样。胞质内有空泡和染成红色的嗜酸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这类细胞内合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器很发达。有时也发现某些疾病的病人骨髓中浆细胞也高于正常人,其比例可>3%,但绝不超过10%。其形态都是正常的,一般均是成熟的浆细胞,这些属于相对性的浆细胞增多或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前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正常造血细胞减少,而浆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反应性浆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风湿病、肝病、淋巴瘤和癌肿转移等。此时必须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加以鉴别,以免误诊。由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所以偶尔一次骨髓穿刺有时还不能切中要害,下不了结论,常需更换部位重复检查。骨髓活组织检查可以取出小块骨髓组织,进行切片检查。一般来说阳性率要高于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因而也常被医师们采用。特殊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如孤立性骨髓瘤、浆细胞瘤,在骨髓内并无弥散性的浸润,所以一般常用部位的骨髓穿刺不可能获得病变的证据,只有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穿刺才能得到肯定的结果。尽管这些病人中的大多数最终也会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3、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需进行哪些检查?
考虑为骨髓瘤的患者首先应当进行下列各项化验、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清尿素氮(BUN)、肌酐及电解质,血清钙和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SPEP)及免疫固定, β2微球蛋白(β2-M), ESR和血黏度,游离轻链检测(本-周氏蛋白),骨骼标准X-线成像,尤其是轴骨。其中,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必备。
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脊髓压迫;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检查有助于显示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 及β2-M在血清及尿中的含量可反应肿瘤的负荷,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范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EPO治疗。骨髓穿刺活检及克隆研究和骨髓标本细胞遗传学研究对MM也有一定的意义。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检查手段。
4、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
你好!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5、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损害,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检查对骨损害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PET-CT>MRI>CT>X线。
5.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骨髓染色体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异常,往往提示高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特别是用CD138(在大多数骨髓瘤细胞表达阳性)磁珠纯化后的FISH即iFISH检查,更能提高检验的阳性率。这一检测已被用于2015年新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分期系统)中。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较普通的血或尿轻链检查敏感性高,已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定义为严格完全缓解(sCR)的疗效标准。若MM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由阳性转为阴性,其疗效为严格完全缓解。
6、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需要检查项目有哪些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肾功能、血液生化流六项检查
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专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属白半数阳性。
2.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可伴有形态异常。
4.骨骼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7、女29岁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CT检查早期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收费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来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源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知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道中应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