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ALlp

骨髓ALlp

发布时间:2021-07-20 04:31:48

1、骨髓可见淋巴瘤细胞是发生转移吗

是的,转移到骨髓
淋巴瘤骨髓侵犯在临床比较常见,依据Ann Arbor分期,一旦发现患者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即可以判 断患者为期病变,预后不良,所以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淋巴 瘤骨髓浸润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关键词:淋巴瘤/诊断;骨髓/病理学;骨髓检查;预后;肿瘤浸润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92(2008)04一0379一04 淋巴瘤骨髓侵犯(1ymphoma bonemarrow involvement,LBMl)或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1ymphoma ceU leukemia,LMCL)临床比较常见。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生率为16%~ 75%,霍奇金淋巴瘤(HI.)中为2%~32%,其中 16%~25%可并发I。MCL〔副。依据Ann Arbor分期, 一旦发现患者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即可以判断患 者为淋巴瘤期,提示预后不良。所以明确诊断BMI 对于淋巴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 价值,成为淋巴瘤分期、治疗的关键。本文就BMl的 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1LBMI的诊断标准 LBMI诊断标准参照FAB—MDS—RAEB(1982 年),以骨髓中原+幼淋>5%为浸润标准,将淋巴瘤 患者骨髓细胞中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5%~25%诊 断为某种淋巴瘤侵犯骨髓,25%称为某种淋巴瘤 细胞白血病或称白血病性淋巴瘤,此时无论有无肝、 脾、淋巴结浸润及外周血幼稚细胞出现可诊断〔3〕。 国内判断骨髓浸润的标准多参照勇氏法〔4〕:将 NHL患者骨髓涂片中淋巴瘤细胞5%者诊断为 NHL BMI,淋巴瘤细胞20%诊断为NHI。合并淋 巴瘤细胞白血病;HL患者骨髓涂片中找到RS细胞 即诊断为HL骨髓浸润。 2BMI的检测方法 判定淋巴瘤有无BMT的方法有骨髓穿刺和骨 髓活检、免疫分子遗传学相关技术、核磁共振 (MRI)、18F标记脱氧葡萄糖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 层显像(FDG—PET)等。 收稿日期:2008一02—25 作者简介:张蕾(1983一),女,河南商丘人,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硕士生,从事血液肿瘤诊断和治疗研究. 2.1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e)和骨髓活检 (bone marrow biopsy) 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是检测BMI常用的 形态学检查方法。但是诊断BMI最准确的方法还存 在争议。BMI形态学是淋巴瘤细胞沿骨小梁浸润骨 髓的,所以它的浸润呈灶性分布。因此,认为骨髓活 检比骨髓穿刺诊断BMI阳性率更高〔5〕。国内孙碧红 等【6〕分析了57例NHI。患者骨髓活检与涂片在BMI 中的价值,结果显示21例骨髓活检存在BMI阳性率 为36.8%,而骨髓涂片阳性仅11例,阳性率为 19.3%。由于穿刺部位不一定能代表骨髓浸润部位, 一侧骨髓穿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骨髓浸润,故提 出应行双侧骨髓活检,其检出率较单侧高,可提高 10%~22%,并建议进行双侧骨髓活检时活检物长 度为20 mm〔川。 2.2流式细胞术 淋巴瘤免疫表型分析是采用特异性的抗体检测 NHL克隆性细胞的一种分析技术。其中流式细胞书 (flow cytometry,FCM)是临床上进行细胞免疫表 型分析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NHL细胞均来源于同 一个瘤细胞克隆,如果淋巴瘤患者骨髓活检出现同 群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则可诊断为BMI,这样不仅能 鉴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和恶性淋巴细胞浸润,同 时又有助于淋巴瘤的分类诊断和指导治疗。然而当 骨髓中瘤细胞数量少时仍诊断困难,故有人提出双 标记法。基于CDl和CD3或CD5常同时出现在T— ALL,而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表面抗原不应在同一个 淋巴细胞上表达,如果检测出这种异常双表达细胞, 即可诊断为BMI,其敏感性可达10_3~10叫〔引。孙晓 非等〔8〕报道41例NHL BMI骨髓标本免疫表型与其 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相符合率为80.5%(33/41),不  万方数据 380相符仅19.5%(8/41);另2例分别为巨大纵隔肿块 和腹块的患者,仅靠骨髓形态学和骨髓FCM确诊为 T—NHL和B—NHL。因此认为骨髓活检联合淋巴细 胞免疫表型分析,是为无法进行手术和不愿采取手 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诊断依据。 2.3分子遗传学检测 LBMI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是基于淋巴瘤特有的 B细胞或T细胞抗原受体的克隆性重排和类型相关 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如 70%~90%滤泡性淋巴瘤可出现染色体t(14;18) (q32;q21),90%的伯基特淋巴瘤患者可出现染色体 t(8;14)(q24;q32)〔引。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时,有些 病例骨髓细胞已经出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提示该 患者的淋巴瘤细胞已经侵犯骨髓。对免疫球蛋白重 链(IgH)和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检测 不仅能发现异常优势克隆,还可鉴别BMI的淋巴瘤 亚型;B细胞淋巴瘤中有53%发生TCR受体重排,T 细胞淋巴瘤中有20%发生19H基因重排。通过淋巴 瘤细胞特异基因标记的检测,还可以发现形态学方 法不能发现的骨髓中少量瘤细胞,即微小病灶〔5〕,且 特异性强。 2.4影像学检查 2.4.1 核磁共振MRI是检测BMI非常敏感的显 像模式。在T1加权成像时,由于正常骨髓内脂肪含 量多,成像较亮,而肿瘤浸润处较暗;在抑制脂肪信 号序列成像(ST—IR)时含水分的肿瘤较亮,脂肪组 织为暗的背景,从而发现肿瘤浸润,浸润区域显示低 T1、高ST—IR信号。对骨髓活检阴性患者MRI也可 发现其阳性病变,但低度恶性淋巴瘤微小浸润也可 出现假阴性〔10〕。通常,MRI可最小检测到3~5 cm 的局限性病灶。一些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加上阳性的 MRI结果,无论骨髓活检结果如何,通常提示预后 不良。Ribrag等〔11〕研究表明全身MRI的BMI探测 阳性率可达83%,明显敏感于髂嵴活检。 2.4.2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 近年来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诊断淋巴瘤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副。PET以骨 髓FDG摄取值(SUV)等于或高于肝脏FDG SUV 值为BMI的阳性指标,提供与解剖对应的肿瘤功能 性信息,可以精确定位淋巴瘤浸润病灶,以PET/CT 形式的影像更为精确。Ribrag等〔11】认为PET/CT与 全身MRl具有同样敏感性,达到93%。因此认为 PET/CT对恶性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更有潜力。 MaraeVer等〔13〕研究发现,PET/CT和骨髓活检结 果的阳性一致率仅占2%~5%、一致阴性达63%,认 为结合PET/CT诊断并不能增强骨髓浸润的检测 敏感度,但一些低度恶性淋巴瘤的18F—FDG摄取可 为阴性,Maraever等的研究可能与PET对低度恶性 淋巴瘤不敏感所致。 2.5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p:一MG浓度的检测 正常人体血清p:一MG浓度相当恒定,而代谢活 跃的恶性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的f12一MG,淋巴瘤患 者p:一MG水平的增高与淋巴瘤细胞自身合成速度 增快和机体参与肿瘤免疫的免疫细胞合成p。一MG 增加有关。Vassilakopoulos等〔14〕对232例霍奇金病 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发现43%的Ann Arbor IV期 患者,41%的期患者,27%的期患者与15%的1 期患者一MG升高(P<O.05)。高度恶性患者与中 度恶性患者一MG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其 可作为判断NHL恶性程度的指标。Suki等〔15〕发现, LDH,&一MG等是有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低危组 (二项指标无升高)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78%和91%;中危组(一或两项指标升高)无病生存 率和总生存率41%和36%;高危组(二项指标均升 高)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零。在临床工作中, 检测NHL患者血清LDH和~MG可作为判定NHL 是否有BMI的重要指标。 3LBMl侵犯的发生率、程度和浸润方式 3.1 LBMI的发生率 LBMI与细胞类型有关,HL的BMI较为少见, 检出率为2%~32%。其中淋巴细胞削减型HL BMI 发生率最高为22%~67%,混合细胞型5%~10%, 结节硬化型3%~18.8%,淋巴细胞为主型o%~ 26%,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极少发生BMI。NHL 的BMI较为多见,占16%~75%。总体上,B—NHL 较T—NHL多见n6〕。B—NHL中小B细胞淋巴瘤较大 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高,如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LL)45~75%、套细胞淋巴瘤(MCL)为62.5%~ 80%,滤泡性淋巴瘤(FL)为42.9%~53.2%,而弥 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I。)仅为6.8%~ 23.1%,在T细胞性淋巴瘤中以外周T细胞淋巴瘤 (PTL)为高达57.1%~63.2%〔引。 3.2浸润程度和方式 按瘤细胞在骨髓组织中所占比例可分为:(1)轻 度侵犯(瘤细胞<20%);(2)中度侵犯(20%~ 50%);(3)重度侵犯(>50%)。NHI。的浸润方式有 间质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窦内型等。一般问 质型、结节型浸润多为轻、中度浸润,混合型、弥漫型  万方数据 多为重度浸润,窦内型极少见。对于多数B与T细胞 淋巴瘤均可见上述四种不同类型骨髓浸润方式〔1 骨髓液涂片瘤细胞比例>20%多表现为弥漫型浸润,重度侵犯者多见于高度恶性淋巴瘤。 4BMI与临床的关系 依据Ann Arbor分期,一旦发现患者淋巴瘤细 胞侵犯骨髓,即可以判断患者为期病变,以淋巴瘤 患者病理类型差、临床分期晚、纵隔及脾脏受累、有 全身症状、病程长者易出现BMI。国内袁宇宁等〔18〕 对312例恶性淋巴瘤分析显示BMI大多见于、 期,极少见于I、期病例,以BMI为惟一结外表现 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但是,早期(I、期)淋巴瘤 BMI的检测同样不容忽视。董群生等〔1 9〕对681例淋 巴瘤初诊时行骨髓穿刺检查,检出BMI 88例,占 12.99%,88例中~期患者占86.4%,I期 13.6%,也说明淋巴瘤BMI并不完全发生于淋巴瘤 晚期,如不进行骨髓检查将会延误早期诊断。国内李 金范等〔2们报道188例淋巴瘤BMI的骨髓病例, 33.o%病例表现为消瘦、出血、肝脾肿大而无淋巴结 肿大或出现其它部位的淋巴瘤,常与恶性组织细胞 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 混淆。 5BMI的预后 一般认为淋巴瘤患者合并BMI多数处于疾病 晚期,具有治疗难、易复发、生存期短、死亡率高的特 点,比淋巴瘤侵犯肝、肺、骨预后更差〔z。研究表明 BMI的预后也与患者一般情况、淋巴瘤分期、分型 有关。Duggan等〔z2〕认为I期和局限性期的BMI, 即使是惰性淋巴瘤都也是可以治愈的。Campben 等m〕报道47例DLCL患者中,随着BMI的增加,无 病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 存率(overall survival,0S)明显的下降。骨髓中< 50%大淋巴瘤细胞浸润患者的PFS和OS与无骨髓 浸润者元明显差异,13例DLCL大淋巴瘤细胞浸润 >50%者预后显著不良,PFS、0S危险系数分别为 2.07和2.09(无BMI者为1.O)。 BMI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其预后也不一样。结 节型、轻度侵犯者预后较好,弥漫型、重度侵犯者预 后差〔z〕。国内陈树辉报道间质型及结节型(多属于 轻、中度浸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和80%,显著 高于缓解率35.7%的重度组(混合型和弥漫型)〔2引。 Yan等〔25〕对60例BMI患者进行分析,3年0S和 PFS分别为36%、23%,5年OS和PFS分别为30%、 12%,并对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38lindex,IPI)和浸润方式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 IPI对0S和PFS具有独立预后价值(P=O.o005), 但弥漫型/间质型骨髓浸润仅对OS具独立预后价 值,对PFS无重要影响(P=o.03)。Gronich等口6〕比 较了低度恶性NHL单纯用FCM检测BMI患者与 FCM和形态学证实的组织学上BMI患者的临床预 后,结果显示BM—FCM一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 BM+/BM—FCM+组,分别为129个月和89个月, 提示FCM证实的NHL的BMI与形态学检测的BMI 的临床价值不可忽视。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合并 BMI比低度恶性淋巴瘤合并BMI预后要差,并且在 这些恶性淋巴瘤中,骨髓侵犯的预后比侵犯任何其 它器官都差。Chung等【271报道弥漫性组织细胞性淋 巴瘤的BMI预后不良,而且异质性强的BMI的预后 更差。Colan等口们比较了元BMI的其它、期淋 巴瘤患者,观察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合并的BMI 并不影响患者生存率。期患者无论有无BMI其生 存率无明显差异。说明某些类型BMI是否影响患者 生存率期待更大量临床病例的研究。

2、我爸爸确诊是急性非淋巴M5b白血病,请问。。。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骨髓移植不一定是亲人就行,你们要先检测,这是肯定的。

骨髓移植,对ANLL疗效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下面是我在别人那边看到对这种病的评价及治疗。

1一般来说急性白血病M5b自然病程大概3个月,这种病也会有自发缓解等情况,但是太少了!
2这种病吃中药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正规治疗就是持续化疗,包括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连续化疗大概6-8个疗程!
3M5b这种类型是属于预后不良的,即使正规治疗5年生存率也不过30%左右。
4复发与否最终判断需要骨穿的,瞎猜没用。
5死亡主要原因一般为脑出血,重症感染,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危险性就很大,具体能活多久这可就不好说了!!!如果你说的情况是事实,那活的真的已经够久了!!这就是所谓的带瘤生存吧!
6目前应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输血支持治疗,可能的话继续化疗,想等到身体状况好一些再化疗是不可能的,因为原发病不控制疾病只可能恶化!

之前搜索过资料看见有说是全国的血液病方面的医院,最好的则是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病中心这三家。是在天涯社区的帖子里看见的.还有个问题是我在网上查找过白血病中医治疗但我还是不清楚到底中医和西医相比哪个治疗白血病的康复机率比较大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 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患者在摄取营养和用餐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呢?

1、高蛋白
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蛋白质另一功能是构成抗体,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多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腐脑、豆腐于、腐竹、豆浆等。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重要的矿物质等。每100克肝脏含蛋白质21.3克,比瘦肉高35%,比鸡蛋高30%。微量元素铁、硒和铜等在动物肝脏中含量也较丰富。此外,肝脏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它在预防癌症中起着潜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饮食中经常吃些动物肝脏,是有极大益处的。
2、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国外医学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摄人大量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油菜、雪里蕻、西红柿、小白莱、韭莱、荠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沙棘及柠檬等。
维生素A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机体。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蛋黄、动物肝脏、鱼肝油、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3、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甲鱼、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
近年来有人试用鹅血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一定疗效。白血病患者宜常食鹅血,鹅血的食用方法颇多,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剂食用。
4、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白血病患者,尤其在化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鹌鹑蛋、鱼松、酸牛奶、猕猴桃、鲜蔬汁等。
5、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
病人如有食纳不佳、消化不良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二米粥、肝末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同时可佐以山楂、萝卜等消导性食物。
总之,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需给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体内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尤其是进行化疗期间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白血病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21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时代,白血病患者更不例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中更应注意自身的调养和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上世纪70年代前,白血病一直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一度成为死亡的代名词。然而今天,人们对白血病不再畏惧、不再束手无策,因为人们已经掌握了扼制甚至战胜白血病的武器。
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能力,这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自身康复至关重要。
注意饮食卫生 合理安排饮食
白血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已经变质的食品;新鲜水果必须洗净、削皮后再食用;一些油炸或比较坚硬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对病前有习惯性便秘者,应注意补充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尽可能保持每日的排便通畅,以防便秘导致痔疮加重或诱发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选择质量好、易消化吸收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豆腐、豆浆等,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食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猕猴桃、柠檬;维生素A较为丰富的胡萝卜、南瓜、蛋黄、鱼肝油等,能够增强机体的局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此外,还应多吃含铁的食物。
适度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
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处在急性期,特别是合并发热、贫血、出血或化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根据自身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应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
散步是白血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但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需要应戴上口罩。除了经常散步外,还可打打太极拳、爬楼梯等。
防止出血和感染
白血病患者平时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常洗澡,常更换内衣;注意口腔卫生,用餐前后要漱口,刷牙需用软毛牙刷;便后要清洗会阴部;保护皮肤粘膜,防止外伤导致出血感染;尽量不用硬物挖耳朵或剔牙齿。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①起病情况。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点如下:
⑴ anll : ①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2a型: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 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 : 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
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50%);急粒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氟化钠轻度抑制(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v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每周一次

pdn
60mg
分次口服,第1-7天

dvp方案
drn
1mg/k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4~6周为一疗程

vcr
1.5mg/m2
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40mg/m2
口服,第1~8天

pomp方案
pdn
60mg/d
分次口服
5天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天

mtx
30mg
静注,第2、5天

6-mp
100mg
口服

vdcp方案
drn
40mg/m2·d
静注,第1、2、3、15、16、17天
三周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8、15、21天

ctx
0.4-0.8/m2
静注,第1、15天

pdn
40-60mg/m2·d
口服,第1-14天后,减量

dvp as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

drn
50mg/m2
静注,第1、2、3天

pdn
60mg/m2
分次口服,第1-28天

l-asp
600u/m2
静注,第17-28天

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②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③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方案见表30-3。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da方案
drn
30~40mg/m2·d
静注,第1~3天
间隔1~2周重复

arc-c
100~160mg/m2
分次口服,第1~7天

vp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治疗

ara-c
100~150mg
静注,第1、5天

drn
30mg
静注,第1、2天

coap方案
ctx
200mg
静注,第1、3、5天
每隔1周重复治疗

vcr
2mg
静注,第1天

ara-c
100~150mg
静滴,共4天

pdn
200mg/d
分次口服

ho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

hrt
2~4mg
静滴,3小时滴完;第2、7天

pdn
40mg/d
分次口服,第1~8天

注: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剂量为20mg同,静注,第1、2天
②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儿all治疗方案
①缓解诱导:(vp方案及变换) 1)vcr2.0mg/m2/周,连用4周。2)pdn60mg/m2/日。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mtxl2mg/m2(大剂量:30mg/m2)鞘内注射,每2周一

次,连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头盖照射。
③缓解期维持治疗:
方案l——⑥6-mp75mg/m2,连续口服。⑥vcr2.0mg/m2第l天每4周l周期。①pdnl20mg/m2/d连用5天
方案2——@mtxl50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l天。②pdn120mg/m2/d连用5天,每2周与mtx交替。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第1天,每2周与mtx交替。②pdn120mg/m2/d连用5天。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儿anll的化疗
vapa方案是一种多药强化的序贯式综合治疗程序,经历14个月的治疗,不包括有cns预防治疗,对小儿anll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时期的缓解确有较大改善,vapa方案组织及用法如下:
治疗程序ⅰ——adm45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4周为1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ⅱ——adm30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ara-c15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上药每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ⅲ——vcrl.5mg/m2/d静脉注射,第l天;me-pdn8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
6-mp5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mtx7.5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ⅳ——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每3~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4.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防治
cns白血病和脑膜白血病都可治疗,首选药物以mtx做鞘内注射,但多数预后不佳,因此要强调cns的预防治疗。一般是mtx0.25~0.5mg/kg/次或42mg/m2/次(极量20.0mg)鞘内注射直至症状缓解。其后再于6~8周间以同药同剂量鞘内注射以防止复发。亦可放射治疗,如60co颅脑照射,脊髓照射。
5.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 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6.免疫治疗: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7.骨髓移植,对anll疗效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约66%的病人在一个月内起病,病情急,发展快。贫血是常见又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尚有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①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从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②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all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all多见。③骨骼表现:多见于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④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all,20%~40%儿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⑤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50%可确诊。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血液生化检查: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②碱性磷酸酶(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②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预后】未经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但经现代化化疗者,疾病可以缓解,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甚至长期生存或治愈。决定疗效的因素除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外,还有白血病和患者一些内在的因素。对预后不利的高危因素有:①年龄在l岁以下和9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差;②男孩比女孩差;③治疗前后细胞计数在50~100×109/l以上;④fab分型属l2、l3、l4、l5、l6、l7;⑤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属t细胞和b细胞;⑥可见到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但t(8;21)例外;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50×104/l;⑧治疗后白血病细胞减少缓慢,到达缓解需时间长或缓解时间短;⑨肝脾肿大较明显或有cns白血病者。
最后祝你好运

3、我弟弟得了ALL2白血病。最后一定要骨髓移植吗?

ALL,是急淋,99%移植好些。
ANLL急非淋,骨髓移植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方法,如果经过化疗情况很好的话,就不一定要进行骨髓移植了。

不过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具体还是要咨询患者的主治医生,因为患者的主治医生对其身体情况和病情进展、治疗情况等是最清楚的了,网上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此祝福你的弟弟早日康复! M2和M3可能还好些。

4、急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问题

概述

1847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首次识别了白血病。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stem cell)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病因

对白血病病因的精确原因还在研究中。一般骨髓干细胞内的DNA变异导致它们的恶化。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线中、接触致癌物质和其它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变异。病毒也可能导致白血病。

1990年代初英国和德国有关于在核电厂周围儿童经常发生白血病的报导。其原因和究竟这些白血病发生与核电厂是否有关至今没有完全定论。

类型

白血病有多种类型,白血病的类型主要由血液内不正常的血细胞的类型来区分,此外临床分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CML)
年轻型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JML)
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ATL)
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AML和CML,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是ALL。

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是不成熟白血球剧增,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约占5%以下。这种不成熟白血球剧增的现象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急性白血病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比较普遍。由于恶性细胞的剧增和扩散急性白血病必须立即治疗。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病人在数月甚至数周内死亡。

慢性白血病的特点是过多地制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细胞,这些细胞(白血球占多数)因此过多地存在在血液中。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现在成年人,少见于儿童。医生首先确立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类,再依照诊断与分类决定治疗的方针。

症状

白血病的症状,主要跟骨髓内造血功能的破坏有关。由于,白血球有穿渗进入组织的作用,部分症状也跟此种特性有关。(白血病的症状繁多,仍有本文未能涵盖者。由于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状,没有特殊性,拥有这里列举症状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得到白血病的病人,也不一定会拥有这描述的所有症状)

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
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症状
淋巴结肿大
骨痛或关节痛: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会引起剧烈疼痛。
牙龈肿胀
肝脾肿大
头痛和呕吐: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皮肤出现硬块:因为为看起来呈微绿色,又称「绿色瘤」
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

各类白血病的特殊表现
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弥漫性出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目上升,脾脏肿大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好发的年纪主要是在中年以后,尤其是老年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是导致胸中膈淋巴腺肿大,往往压迫气管,导致「呼吸急促」咳嗽
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因为血中钙离子过高,导致脱水,意识不清,昏迷。

诊断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治疗

主要治疗有下列几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部分高危险性病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存活率

在过去30年中,存活率提高了一倍,但其绝对数值依然相当低。1970年的存活率是22%,1990年代的存活率是43%。部分种类的白血病,由于发现创新的治疗方式,存活率达高于此。譬如,自197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量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重大的成就。此种创新的治疗,亦获得全世界血液科医师的一致肯定,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不但大幅度提高该型白血病的治愈率,而且大大地减少因为出血引起的并发症,使得可高达80%以上病人获救。而针对BCR-ABL基因的标靶治疗-Imatinib (商品名:Glivec 或 Gleevec),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并且达到完全缓解。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每天骨髓能产生上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大多数为红细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体内产出的白细胞比实际需要的多,且多数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为幼稚细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况下长。尽管这种白细胞数量很大,然而却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抗感染。体内这种白细胞的增多,会直接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正常健康血细胞的产量。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很容易受擦伤、出血、感染。

白血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的癌细胞在其未成熟时就已经开始繁殖了。慢性白血病发展相对缓慢。根据 细胞的类型,白血病还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白细胞:髓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前者包含细小的颗粒和微粒,而后者则没有。

从白血病细胞类型,可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细胞弥温地浸润各种组织脏器,是引起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基础,骨髓受到侵犯,导致造血生长不良。急性淋巴球或淋巴母细胞白血症(ALL)在婴幼儿中最为常见,所以有时也叫婴幼儿白血病;成人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LL)。急性白血病若不加以治疗,几个月内就有致命的危险。

患者常突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常有皮肤、鼻、口腔、齿龈出血,严重者可有呕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颅内出血等,并出现进行性贫血,发展极为迅速。

疗效根据类型和发现的时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轻缓愈率也就越高。这里的缓愈指的是患者体内不再有癌细胞,骨髓表现正常。 自50年代起,由于化学疗法取得了重大进展,更多的人存活时间更长了。对于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缓愈率在80%-90%之间,若完全治愈的话,有40%的患者还可再多存活5年;对于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缓愈率在60%-70%之间,若完全治愈,有20%的患者至少还可存活3年。

对于该病患者,最紧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须住院进行化学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口腔卫生,加强护理,进行无菌隔离,定期处理以防感染。因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细胞数量很少,通常要进行血液和血小板输送,以增强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还要接受输一些其他药品以防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ALL型患者在医院进行几个星期的治疗便可等到满意的缓愈。要控制病情,患者还要继续接受1个月或更多时间的低剂量的化学治疗和辐射治疗,以彻底清除癌细胞。

对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办法是延长其缓愈朗,能否痊愈取决于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骨髓移植必须组织类型相容,遗传特点近似,通常选其家庭成员作为骨髓捐献者。

骨髓移植分三个时期:准备期、手术期、恢复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变白细胞,通常采取化学疗法,有可能的话用机械方式把癌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手术期内,通过化学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净,以避免与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后接受捐献者大约一汤匙的骨髓。恢复期是最为危险的时期,新植入的骨髓还没有开始生产白细胞,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个星期之后,新骨髓才开始有效地生产血细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贵并且危险性极大,但它给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复发患者一个很好的生存机遇。

(二)慢性白血病 成年人较多患有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是最为良性,属缓慢发展型,通过用药可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早期发现甚至无需用药治疗。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较为棘手的一种,因为此病一旦发展无法控制,一般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进程缓慢且通常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疗趋向于保守治疗。随着症状消失,该种病也就无需治疗了。如果淋巴结或其他器官出现肿胀,可通过一些口服化学性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没有发展为急性血癌之前,口服药可有效地控制。

CML型患者的症状达好几年,CML型患者若摄取干扰素,还可把生命延长的更长。但不管如何治疗,所有的CML型白血病最终都要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所以大夫一般建议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化疗对于白血病患者是基本的治疗,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都经历了副作用的不适。许多放松疗法--包括针灸、按摩、瑜珈、气功、药物或程序肌肉松弛都可帮助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及恶心。同时注意摄取一些能增强免疫能力的维生素、营养物质和其他中药。

以上4种还可继续细分,其他一些很少见的包括:多毛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细胞白血病以及嗜曙红细胞白血病等。 染色体变异与白血病有着直接的关系。环境因素对白血病的发展亦有影响。

调查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患有某种白血病。研究表明,长时间置身于辐射、多种化学气味以及低频电磁场中都可能导致白血病。 由于多种白血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大多在进行内科检查或例行的血液检查中无意发现的。如果患者淋巴结增大,消瘦,低热,出血倾向,乏力,虚弱,牙床肿大,胸骨压痛,肝脏和脾脏增大,易擦伤或出现皮疹就应怀疑是否患有白血病。血液检查中发现不正常的白细胞就应进行进一步诊断。为确诊,还需用从骨盆处取样对骨髓进行活检,以确定癌细胞类型。

5、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全国治疗方案是否相同?

近年来,国内外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ˉphocytic leukemia,ALL)的诱导化疗方案在不断地更新,而国内对成人ALL的化疗尚无统一的方案。为探讨VDCP方案和VDP方案对成人ALL诱导化疗的疗效,我院自1996年5月~2002年9月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对62例成人AL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我院1996年5月~2002年9月住院的初治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1〕 。按英、美、法协作组1976年制定的FAB分类法,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1 、L 2 、L 3 型。其中L 1 型17例,L 2 型32例,L 3 型13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2.7±4.3岁。按使用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见表1。

表1 VDCP方案和VDP方案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 (略)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ALL分型、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方面经X 2 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方案 (1)VDCP方案:每1疗程28天。长春新碱(VCR)2mg静注,第1、8、15、22天用;柔红霉素(DNR)30~40mg/m 2 静注,第1、2、3、15、16、17天用;环磷酰胺(CTX)600~800mg/m 2 静注,第1、15天用;强的松(Pred)40~60mg/d,口服,第1~14天,第15天开始逐渐减量。(2)VDP方案:每1疗程28天。VCR2mg静注,第1、8、15、22天用,DNR30~40mg/m 2 静注,第1、2、3、15、16、17天用;Pred40~60mg/(m 2 ・d),口服,每周连服5天,疗程结束后减量。两种方案均在第7、14天行骨髓穿刺、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无明显低下且无严重并发症者则继续完成第3周、第4周治疗。第35天再次做骨髓穿刺,如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0%,骨髓增生活跃以上者则第2疗程尽早进行。一般疗程间歇时间为2~3周。2疗程未完全缓解者则换其它化疗方案。

1.2.2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 两组在诱导缓解期间完成甲氨喋呤(MTX)鞘内注射6~8次,如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则隔日1次直到脑脊液恢复正常。巩固阶段每疗程结束时鞘内注射1次。

1.2.3 辅助治疗 化疗中积极支持对症治疗,合理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空气紫外线消毒,化疗病人均入住层流床。积极防治贫血及出血,适时输注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发热、感染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300μg/d,连用5~7天,使白细胞升至4.0×10 9 /L,同时适当应用丙种球蛋白。

2 结果

疗效评定按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标准 〔1〕 ,毒性反应按WHO标准判断分级 〔2〕 ,两组资料用X 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1 疗效 VDCP组:治疗36例,完全缓解(CR)29例,部分缓解(PR)4例,未缓解(NR)3例,CR率80.56%。VDP组:治疗26例,CR15例,PR7例,NR4例,CR率57.70%。见表2。X 2 =3.9040,P<0.05。

表2 VDCP组与VDP组化疗疗效比较 (略)

2.2 诱导缓解所用时间,持续CR时间 达CR所需时间:VDCP组为14~63天,平均(32.1±7.67)天;VDP组为14~81天,平均(33.4±15.4)天。经t检验(t=1.72,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持续CR时间:VDCP组为(160.5±122.8)天,VDP组为(107.4±72.8)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2.53,P<0.05),可见VDCP组持续CR时间较VDP组长。

2.3 毒副作用 治疗中最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几乎每例患者化疗后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的表现。VDCP组和VDP组在诱导分化治疗中对骨髓抑制的差异无显著性(X 2 =1.9214,P>0.05),见表3。在化疗过程中共死亡3例,其中VDCP组2例,VDP组1例;其中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致血小板减少引起脑出血死亡2例,重度感染1例。心肌酶轻度升高5例,其中VDCP组3例,VDP组2例,经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生命不构成威胁。其他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脱发、手指发麻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均能改善。两组均未出现高尿酸血症及出血性膀胱炎等毒副作用。

表3 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情况 (略)

3 讨论

ALL是一种因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增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和其它侵犯骨髓的恶性肿瘤一样,通过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而致病。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ALL占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的首位,表现为骨髓中的原始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对于成人ALL采取多药联合和大剂量化疗进行诱导缓解是目前的主要倾向。传统的诱导缓解方案多选用VP、VAP、VDP方案,文献报道缓解率为50%~70% 〔3〕 。1989年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白血病研讨会推荐4周疗程的VDCP方案使成人ALL的缓解率大大提高。北京市白血病协作组采用此方案治疗成人ALL45例,CR率为90% 〔3〕 。目前认为,以VCR、Pred、DNA和L-Asp(左旋门冬酰氨酶),即VDLP方案化疗CR率高,达66%~94% 〔4〕 ,但L-Asp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故临床上并不能常规应用。我们对ALL患者采用的VDCP方案替代VDLP方案诱导化疗CR率也能达到80.56%,与对照组传统的VDP方案诱导化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VDCP组持续CR时间较VDP组长(P<0.05)。VDCP与VDP两组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WBC<1.0×10 9 /L者占83.33%。已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欲取得完全缓解,必须在短期内使骨髓达明显抑制 〔5〕 ,本组资料说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完全缓解之前同样需要经过骨髓抑制阶段,一般持续1~2周左右即可恢复。特别是应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大大缩短了骨髓抑制期,层流床及强有力的抗生素的应用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强烈化疗提供安全保证。在VDCP组与VDP组均有个别病例经多次多种方案诱导治疗均未获缓解,这与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个体生物学特性、白血病类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药代动力学等诸多因素有关 〔3〕 。可见,对于成人ALL用VDCP方案诱导化疗具有疗程短、CR率高、持续CR时间长等优点,且其骨髓抑制及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与VDP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而,VDCP方案更适于成人ALL的诱导分化治疗。

6、细胞周期测定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
刘爱国 胡 群 陶红芳 张柳清 胡 迎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3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2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4411 (2008) 07-0980-03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
定96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急性淋巴
异倍体率55·7% (44/79),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29·41% (5/17), T-ALL异倍体
高于B-ALL (41·67% ),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AL初诊病例和复发病例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完全
G2M+S期比例低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图像分析系统
异倍体的分析,有利于判断高危ALL,对细胞周期的测定给化疗个体化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DNA含量 细胞周期 图像分析系统
C linical implication ofDNA content assay and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in
cute leukem ia
LIUAi-Guo, HU Qun, TAO Hong-Fang et al·Department ofPediatrics, TongjiHospital, HUST,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marrow cell cycle and the relationshipwith the types o
peutic effects in childhood acute leukemia (AL)·M ethods:Mononuclear cellularDNA contents in bonemarrowwere
nalysis system in 96 patientswith childhoodAL·Results:The proportion ofpatientswith DNA-aneuploidwas differen
ofAL: DNA-aneuploid in the patientswithALLwas 55·7% (44/79),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hildren withA
17)·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 found between the T-ALL group and B-ALL group in the DNA- aneu
vs 41·67%,P<0·05)·The leukemia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indicated thatG0/G1-phase compartment in untreat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in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 G2M+S-phase compartmentwere lower tha
sion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between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Conclusion:The analysis ofAL, especiallyALL aneuploid, by image analysis system can
guishing the high riskALL from the standard riskALL,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can provide a c
for chemotherapy·
〔Key words〕 Childhood leukemia; DNA content; Cell cycle; Image analysis system
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
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快速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动力学变化,可
以评估其增殖能力,初步判断化疗的疗效。研究白血病细胞
的DNA指数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对协助临床诊断和制定个体
化的化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经典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为流
式细胞仪,但仪器和试剂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笔者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病程的儿童白血病细胞DNA
指数、倍体的改变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临床
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2003年4月~2005年8月儿科血液病房
住院急性白血病(AL) 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8个
月~14岁,平均7·1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79例(初治31例,复发/难治5例,完全缓解43例),急性
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17例(初治8例,复发/难治4
例,完全缓解5例)。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及免疫学检查确
诊。
1·2 方法 分别选取不同病程的白血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骨
髓穿刺涂片标本,空气中干燥至少1 h,多聚甲醛固定30 min,
然后进行Feulgen染色〔1〕。采用CMIAS-B图像分析系统测定
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及DNA指数(DI),同时分析不同细胞
周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
1·3 DNA倍体判断标准 根据DI判断, DI系样本的G0/G1
期细胞与正常二倍体G0/G1期细胞荧光强度之比。DI正常范
围为0·9~1·1, DI<0·9为亚二倍体, DI>1·1为超二倍体,
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均为异倍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
验。
2 结果
2·1 DNA异倍体检出情况 79例ALL检出DNA-异倍体
44例,异倍体率55·7%其中48例B-ALL检出异倍体20
例,异倍体率41·67%, 31例T-ALL检出异倍体24例,异
倍体率77·42% ,两个不同免疫类型ALL出现异倍体的阳性
率有显著差异(χ2=9·76, P<0·05)。检出的5例亚二倍体
中,全部为T-ALL。17例ANLL检出异倍体5例,异倍体率
29·41%,与AL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3·84, P<
0·05)。见表1。对照组10例无异倍体检出。
2·2 细胞周期分布 AL初治组患儿的G0/G1(% )明显高
于完全缓解组(t=2·83,P<0·05)和
P<0·05), S+G2/M (% )则明显低于
2·06,P<0·05)和对照组(t=2·74,P<
复发/难治组差异无显著意义(t分别为1·
0·05)。进一步分析ALL组和ANLL组,各
著差异性。见表2。
表1 AL异倍体检出率(
组别初诊缓解
ALL 58·06 (18 /31) 48·84 (21 /43)
B-ALL 55·00 (11 /20) 26·92 (7 /26)
T-ALL 90·91 (10 /11) 64·71 (11 /17)
ANLL 25·00 (2 /8) 20·00 (1 /5)
表2 AL不同病情细胞周期
组别nG0/G1S G
初诊39 89·8±5·3 9·4±8·9 2·7
完全缓解48 72·9±6·5 19·1±10·1 7·4
复发/难治9 83·5±7·1 8·3±5·3 9·4
对照10 70·4±5·4 22·1±4·5 7·3
3 讨论
DNA异倍体是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已为
体改变在白血病中很常见,国内外均有报
体检出率约为50%〔1〕,本试验79例AL异
与文献报道相符,其中T-ALL异倍体检出
二倍体集中出现于T-ALL中,而B-ALL
41·67% ,明显低于T-ALL。从诊断AL
T-ALL、亚二倍体均作为高危因素,由此
不好与异倍体的出现特别是亚二倍体有关〔
检出率明显高于ANLL组,从遗传学角度
制,表明ANLL患儿的染色体异常较多地
而不是数目异常,这可能是临床ANLL较
因之一〔2〕。
ALL初诊组及难治/复发组DNA异倍
其中难治/复发组与CR组的差异更为显著,
义。随着患者的完全缓解, DNA异倍体率
有部分CR患者存在DNA异倍体。故此类
师重视,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长期生存率
文献记载,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比
处于S期和G2M +S期的细胞比例比正
刘爱国等 儿童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临床分析 第7期
G2M+S期比例代表该细胞群体中增殖细胞的数量,从另一侧
面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本实验显示, AL组患儿骨髓细胞的
G0/G1(% )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而S%及S+
G2/M (% )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说明了白血病骨髓细
胞从G0/G1期至S期之间存在运行阻滞,表明白血病骨髓细
胞的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亚二倍体ALL患儿的骨髓细胞增殖
能力低,故预后相对较差。而超二倍体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
需要复制合成更多的遗传物质, S期相对延长,进入S期的细
胞增多,因而临床上对于超二倍体的ALL患儿,联合使用作
用于S期白血病细胞的药物,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3〕。
故我们认为,在评定AL患者危险度和制定化疗方案时,
除可以MDR作为依据外,患者DNA指数及DNA异倍体率以
及细胞周期分析均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4 参考文献
1 PuiCH, CristWM, Look ATet al·Biology and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hood
leukemia·Blood, 1990, 76: 1449~1463
2 陈日玲,陈铭珍,蔡康荣et al·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78
3 HirtA, Werren EM, LuethyARet al·Cell cyc
neoplasia ofchildhood: difference among immuno
ilarities in the proliferation ofnormal and leukem
Haemato,l 1992, 80: 189~193
op

7、急性淋巴白血病

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为主的一种白血病类型。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卫生。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去公共场合,以防交叉感染呼吸道疾病。平时避免劳累紧张,压力大,按时休息,不要熬夜。定期去医院随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治疗。

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骨髓报告上幼稚淋巴细胞0.5% 是否正常

复发的几率没有那么高!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也是L2患者,做完移植三年多了,今年年初复查,因为没有等结果出来就回老家了,后来医生打电话说又异常细胞超标了要求再查复查一次。复查后,第二次的结果一切正常!
因为每个正常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些异常细胞,只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属正常!建议再复查一次。

与骨髓ALlp相关的内容